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费尔南多看见流浪汉坐在门槛上,便害怕地停了下来,但又抑制不住对那人满头乱蓬蓬的粗硬毛发所感到的兴趣。他鼓起勇气瞧了瞧那人的脸,可是两条腿却不住地轻轻打着哆嗦,随时准备起步逃跑。那人一动没动,既没眨眼,也没犟嘴。于是,他勇气陡增,又向前跨了一步。他为自己的胆量兴奋得脸都红了。他再次挪动双脚,眼睛里射出挑衅的光芒,离那个“挎着背包的人”只差不到一步的距离了。那人带着一个背包和一根棍子。孩子战战兢兢地又走近半步,对自己的无畏精神很
是得意。他很想碰那人一下,然后跑回家去告诉
玛蒂尔德姨妈说自己碰过那个“挎着背包的人”。
那人一动不动,甚至都没有抬头看他一眼。
相反,费尔南多倒想好好看看对方,于是就先从
脚上看起。那人是穿着鞋的:左脚是破破烂烂的
皮底绒面靴,右脚是一边咧开大嘴、露出像鱼的
牙齿一样的钉子的旧皮鞋。
孩子觉得那双鞋很别致,只是在本事极大的马戏团小丑和小卡洛斯的脚上见过。说起小卡洛斯,他可真比皇帝还了不起,专爱从流动食摊上偷香肠吃。
孩子发现流浪汉公然对一切没有实际价值的饰物毫不在乎,衣服上既无带子也无纽扣。还没穿袜子!裤子不灰、不绿,既非咖啡色也非紫色,而是各种颜色的大混杂。一条裤腿很长,另一条绽了线,耷拉在绒面靴上。膝盖头撕了一个大口子,胡乱地用白线连着。
那人的外套倒不太旧,只是沾上了不少泥土,而且还皱皱巴巴的;胡子几乎把袒露的胸脯全给遮了起来,有着一头褐发,没戴帽子;眼神与其说是宽宏的,倒不如说满含忧郁;眉毛浓密而散乱。
孩子以不可遏制的好奇心理盯着流浪汉,两只眼睛像大麻蝇一样在他身上转来转去。可是那人却始终一动不动,仿佛全神贯注于那群拖着几乎跟身体一样长的大肚子的蚂蚁的辛勤奔忙。
孩子尖声尖气地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
然而,那个大胡子老头儿没搭理他。蚂蚁顺着一条蜿蜒的小道来来往往,全都拥在一起,时常发生碰撞和堵塞;有的走得很慢,因为拖着大大超出自己的力量的树叶,所以像帆被风吹得几乎触到水面的小船一样跌跌撞撞。
孩子又鼓了鼓劲儿,瞄了一眼放在地上的背包和棍子,克制住逃走的念头,朝前凑了凑,差点儿踩到人家身上。他终于碰了那人一下,用哆哆嗦嗦的脚尖碰了那人一下。流浪汉把大脑袋转了过来;小费尔南多紧张地向后一跳,吓得瞪大了眼睛。他想,应该冲着那人扔一块石头。没仇、没怨,什么也没有;只是想给他一石头,让他动一动、说句话,看看他是不是跟别人一样。
流浪汉用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望了望小男孩。费尔南多终于领悟到,即使自己守着石堆也打不过人家。“你没家吗?”费尔南多细声细气地问。流浪汉摇了摇头。“你晚上睡在哪儿呀?”那人开口了,声音很平常:“随便什么地方,那边……空地上……”
费尔南多多想问问他怕不怕,可又觉得自己的问题有点儿可笑。他站在离流浪汉两步远的地方,心里不再害怕了:“你没妈妈吗?”“没有。”“跟我一样,”孩子说完又问道,“你没有孩子吗?”“没有。”“也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没有叔叔、姨妈?”“什么都没有。”流浪汉开始觉得这个衣着干净、身体健壮、头发整齐的孩子的好奇心很有趣儿,便把蚂蚁抛到了脑后。
“你是坏人吗?”“不是。”“是好人?”那人咧开长满胡须的大嘴微微一笑,觉得应该让自己脸上的表情显得高贵一些才对。
“你为什么带着背包?”“好装人家给我的东西呀……”“还有棍子呢?”“拄着走路,用来打狗……”
费尔南多小心翼翼地凑了过去,好像是为了证实他的存在似的,伸出手去摸了摸他,摸他的头发,摸他的大胡子,还用指尖摩挲了一下他的宽颧骨。随后,孩子兴奋地撒腿朝家里跑去,正好碰上玛蒂尔德姨妈出来找他。“孩子,你在干什么?本来应该给那个可怜的老人送一块面包去,可是你却只知道跟人家捣蛋。”流浪汉站起身,赶在那块面包把美好的瞬间破坏之前离开了那里。
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孩子问道:“玛蒂尔德姨妈,为什么先是白天,然后才是晚上呢?”“因为……因为天一黑,胡安就下班回来。”
“玛蒂尔德姨妈,为什么会有流浪汉?”“因为他们不愿意干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干活呢?”“因为他们懒。”
“你也常说我懒。”孩子沉默了一会儿,游移的目光越过面前的汤盘,失神地凝视着远方。他又问道:“他们老是到处走吗?”“是的。”
“他们不累?”“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躺下睡一觉。”
“碰上打雷呢?”“那就对着天空画十字。”
“要是下雨呢?”“就挨淋呗。”
“衣服湿了怎么办?”“像小鸟那样,在太阳地里晒干。”
“噢!”费尔南多举着汤匙发愣,但突然从遐想中醒了过来,充满向往地说:“等我长大有了胡子以后,也去当流浪汉。”
(有删改)
这一段是怎么刻画费尔南多想接近流浪汉,却又害怕的矛盾心理的?作者写得棒吗?
为什么面包会破坏美好的瞬间呢?仔细想想。
刘颖老师:仔细阅读这三篇文章,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心中的流浪汉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可以挖掘到别人无法发现的“宝贝”、去不同的地方领略不同的风景……
其实,人的天性是喜欢流浪的,现代人在行动上虽然不像吉普赛人那样四海为家,可是精神上的流浪却是限制不了的。于是躺在床上“流浪”,看着地图“流浪”,读流浪的故事……在流浪的幻想中,
我们也拓宽了心灵的原野。
是得意。他很想碰那人一下,然后跑回家去告诉
玛蒂尔德姨妈说自己碰过那个“挎着背包的人”。
那人一动不动,甚至都没有抬头看他一眼。
相反,费尔南多倒想好好看看对方,于是就先从
脚上看起。那人是穿着鞋的:左脚是破破烂烂的
皮底绒面靴,右脚是一边咧开大嘴、露出像鱼的
牙齿一样的钉子的旧皮鞋。
孩子觉得那双鞋很别致,只是在本事极大的马戏团小丑和小卡洛斯的脚上见过。说起小卡洛斯,他可真比皇帝还了不起,专爱从流动食摊上偷香肠吃。
孩子发现流浪汉公然对一切没有实际价值的饰物毫不在乎,衣服上既无带子也无纽扣。还没穿袜子!裤子不灰、不绿,既非咖啡色也非紫色,而是各种颜色的大混杂。一条裤腿很长,另一条绽了线,耷拉在绒面靴上。膝盖头撕了一个大口子,胡乱地用白线连着。
那人的外套倒不太旧,只是沾上了不少泥土,而且还皱皱巴巴的;胡子几乎把袒露的胸脯全给遮了起来,有着一头褐发,没戴帽子;眼神与其说是宽宏的,倒不如说满含忧郁;眉毛浓密而散乱。
孩子以不可遏制的好奇心理盯着流浪汉,两只眼睛像大麻蝇一样在他身上转来转去。可是那人却始终一动不动,仿佛全神贯注于那群拖着几乎跟身体一样长的大肚子的蚂蚁的辛勤奔忙。
孩子尖声尖气地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
然而,那个大胡子老头儿没搭理他。蚂蚁顺着一条蜿蜒的小道来来往往,全都拥在一起,时常发生碰撞和堵塞;有的走得很慢,因为拖着大大超出自己的力量的树叶,所以像帆被风吹得几乎触到水面的小船一样跌跌撞撞。
孩子又鼓了鼓劲儿,瞄了一眼放在地上的背包和棍子,克制住逃走的念头,朝前凑了凑,差点儿踩到人家身上。他终于碰了那人一下,用哆哆嗦嗦的脚尖碰了那人一下。流浪汉把大脑袋转了过来;小费尔南多紧张地向后一跳,吓得瞪大了眼睛。他想,应该冲着那人扔一块石头。没仇、没怨,什么也没有;只是想给他一石头,让他动一动、说句话,看看他是不是跟别人一样。
流浪汉用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望了望小男孩。费尔南多终于领悟到,即使自己守着石堆也打不过人家。“你没家吗?”费尔南多细声细气地问。流浪汉摇了摇头。“你晚上睡在哪儿呀?”那人开口了,声音很平常:“随便什么地方,那边……空地上……”
费尔南多多想问问他怕不怕,可又觉得自己的问题有点儿可笑。他站在离流浪汉两步远的地方,心里不再害怕了:“你没妈妈吗?”“没有。”“跟我一样,”孩子说完又问道,“你没有孩子吗?”“没有。”“也没有兄弟姐妹?”“没有。”“没有叔叔、姨妈?”“什么都没有。”流浪汉开始觉得这个衣着干净、身体健壮、头发整齐的孩子的好奇心很有趣儿,便把蚂蚁抛到了脑后。
“你是坏人吗?”“不是。”“是好人?”那人咧开长满胡须的大嘴微微一笑,觉得应该让自己脸上的表情显得高贵一些才对。
“你为什么带着背包?”“好装人家给我的东西呀……”“还有棍子呢?”“拄着走路,用来打狗……”
费尔南多小心翼翼地凑了过去,好像是为了证实他的存在似的,伸出手去摸了摸他,摸他的头发,摸他的大胡子,还用指尖摩挲了一下他的宽颧骨。随后,孩子兴奋地撒腿朝家里跑去,正好碰上玛蒂尔德姨妈出来找他。“孩子,你在干什么?本来应该给那个可怜的老人送一块面包去,可是你却只知道跟人家捣蛋。”流浪汉站起身,赶在那块面包把美好的瞬间破坏之前离开了那里。
那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孩子问道:“玛蒂尔德姨妈,为什么先是白天,然后才是晚上呢?”“因为……因为天一黑,胡安就下班回来。”
“玛蒂尔德姨妈,为什么会有流浪汉?”“因为他们不愿意干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干活呢?”“因为他们懒。”
“你也常说我懒。”孩子沉默了一会儿,游移的目光越过面前的汤盘,失神地凝视着远方。他又问道:“他们老是到处走吗?”“是的。”
“他们不累?”“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躺下睡一觉。”
“碰上打雷呢?”“那就对着天空画十字。”
“要是下雨呢?”“就挨淋呗。”
“衣服湿了怎么办?”“像小鸟那样,在太阳地里晒干。”
“噢!”费尔南多举着汤匙发愣,但突然从遐想中醒了过来,充满向往地说:“等我长大有了胡子以后,也去当流浪汉。”
(有删改)
这一段是怎么刻画费尔南多想接近流浪汉,却又害怕的矛盾心理的?作者写得棒吗?
为什么面包会破坏美好的瞬间呢?仔细想想。
刘颖老师:仔细阅读这三篇文章,你有没有发现孩子心中的流浪汉有什么共同之处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可以挖掘到别人无法发现的“宝贝”、去不同的地方领略不同的风景……
其实,人的天性是喜欢流浪的,现代人在行动上虽然不像吉普赛人那样四海为家,可是精神上的流浪却是限制不了的。于是躺在床上“流浪”,看着地图“流浪”,读流浪的故事……在流浪的幻想中,
我们也拓宽了心灵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