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走访 全面落实教育资助
2018年对于沔渡镇初三学生尹燕来说格外不平凡。不久前,她拿到了炎陵一中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她正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享受着快乐的高中生活。
尹燕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她能顺利升学,得益于该校开展的“教师扶贫大走访”活动。“我校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教师扶贫大走访’,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进行集中走访慰问。”沔渡镇中学校长罗晓宏告诉记者,老师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全镇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只有23人读大专,43人读普高职高,教育程度低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为此,该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对帮扶一两名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切实解决孩子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
“今年21个参加中考的贫困生全部升入普高或中职继续学习,其中9名学生顺利考入炎陵一中。”罗晓宏说。
“扶贫先扶智。开展教师大走访,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炎陵县教育局局长说。2017年开始,该县教育局发动全县千余名教师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用爱心铺就“扶贫路”,用智慧筑起“脱贫桥”,携手帮扶贫困户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他们访真贫,对全县3岁至18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资助、就学保障等情况进行摸底、公示、汇总,实行动态跟踪;讲实策,教师在走访过程中宣讲资助政策,让广大家长易于理解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帮真困,紧紧围绕“应助尽助”的宗旨,全面落实“助、免、奖、贷、补”各项学生资助。
截至目前,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
重点帮扶 关爱弱势群体
除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帮扶,该县还将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纳入重点帮扶对象。
家住水口镇桃村陈家组的刘陈欢是智障儿,水口镇中学成立以校长赖政炎为组长的10人帮扶队伍,每月对其进行上门送教。原本不爱说话、表达能力差的刘陈欢,经过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关爱,性格变得开朗了,渐渐地跟上了课程,今年已经顺利毕业。
另一边,沔渡镇中学的送教上门也在进行着。曾艳红、叶黄勇、陈伟和曾诗思是重残孩子,学校在孩子家中设立固定的黑板,老师给孩子们带去精心制作的粉笔、练习本、玩具等,还针对不同孩子的状况,制定一人一案,教会他们简单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培养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
“曾艳红快14岁了,每次来例假都不知所措,弄脏裤子被褥,奶奶急得直哭。之后学校每次送教,都会安排女生辅导老师教她怎么使用卫生用品。”在校长罗晓宏看来,“送教上门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党和政府对残疾孩子的关爱,我们只是这种大爱延伸的桥梁。”
除了残疾儿童,留守儿童也是不可忽略的群体。
水口镇中学有近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少父母直接的关爱,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校长赖政炎告诉记者,学校打造了一个“知心屋”,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心理书籍,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可以通过电脑,和远方的家长视频,一解思念之苦;有心理问题时,还可以在沙盘室里接受专业老师的心理疏导。
关爱留守儿童,互联网大有可为。“孩子假期在干嘛?作业完成得如何?行为习惯培养得好不好?……”记者打开水口镇小学的微课程链接,学生在校情况一览无余。据介绍,水口镇小学充分利用网络,将各项教育活动做成微课程,打造“互联网+留守儿童”线上亲子沟通空间,只要打开微信,点开链接,远在天边的家長便能看到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
据悉,炎陵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占比高达20%。为此,该县印发了《炎陵县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每月给父母写信”“每月给父母打电话”“感恩父母主题教育活动”等活动,为留守儿童编织美好的未来。
通过“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活动,该县夯实了控辍保学责任,实现了贫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的入学保障。2015~2017年,全县适龄三类残疾儿童(智残、体残、肢残)入学率分别为100%、100%、98.7%,全县没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因贫失学。
2018年对于沔渡镇初三学生尹燕来说格外不平凡。不久前,她拿到了炎陵一中的录取通知书,现在她正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享受着快乐的高中生活。
尹燕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她能顺利升学,得益于该校开展的“教师扶贫大走访”活动。“我校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次的‘教师扶贫大走访’,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家庭进行集中走访慰问。”沔渡镇中学校长罗晓宏告诉记者,老师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全镇2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只有23人读大专,43人读普高职高,教育程度低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为此,该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对帮扶一两名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切实解决孩子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
“今年21个参加中考的贫困生全部升入普高或中职继续学习,其中9名学生顺利考入炎陵一中。”罗晓宏说。
“扶贫先扶智。开展教师大走访,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炎陵县教育局局长说。2017年开始,该县教育局发动全县千余名教师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用爱心铺就“扶贫路”,用智慧筑起“脱贫桥”,携手帮扶贫困户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他们访真贫,对全县3岁至18岁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享受资助、就学保障等情况进行摸底、公示、汇总,实行动态跟踪;讲实策,教师在走访过程中宣讲资助政策,让广大家长易于理解教育扶贫惠民政策;帮真困,紧紧围绕“应助尽助”的宗旨,全面落实“助、免、奖、贷、补”各项学生资助。
截至目前,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零辍学。
重点帮扶 关爱弱势群体
除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帮扶,该县还将残疾儿童、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纳入重点帮扶对象。
家住水口镇桃村陈家组的刘陈欢是智障儿,水口镇中学成立以校长赖政炎为组长的10人帮扶队伍,每月对其进行上门送教。原本不爱说话、表达能力差的刘陈欢,经过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关爱,性格变得开朗了,渐渐地跟上了课程,今年已经顺利毕业。
另一边,沔渡镇中学的送教上门也在进行着。曾艳红、叶黄勇、陈伟和曾诗思是重残孩子,学校在孩子家中设立固定的黑板,老师给孩子们带去精心制作的粉笔、练习本、玩具等,还针对不同孩子的状况,制定一人一案,教会他们简单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培养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
“曾艳红快14岁了,每次来例假都不知所措,弄脏裤子被褥,奶奶急得直哭。之后学校每次送教,都会安排女生辅导老师教她怎么使用卫生用品。”在校长罗晓宏看来,“送教上门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党和政府对残疾孩子的关爱,我们只是这种大爱延伸的桥梁。”
除了残疾儿童,留守儿童也是不可忽略的群体。
水口镇中学有近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少父母直接的关爱,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校长赖政炎告诉记者,学校打造了一个“知心屋”,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心理书籍,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可以通过电脑,和远方的家长视频,一解思念之苦;有心理问题时,还可以在沙盘室里接受专业老师的心理疏导。
关爱留守儿童,互联网大有可为。“孩子假期在干嘛?作业完成得如何?行为习惯培养得好不好?……”记者打开水口镇小学的微课程链接,学生在校情况一览无余。据介绍,水口镇小学充分利用网络,将各项教育活动做成微课程,打造“互联网+留守儿童”线上亲子沟通空间,只要打开微信,点开链接,远在天边的家長便能看到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
据悉,炎陵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占比高达20%。为此,该县印发了《炎陵县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每月给父母写信”“每月给父母打电话”“感恩父母主题教育活动”等活动,为留守儿童编织美好的未来。
通过“千名教师扶贫大走访”活动,该县夯实了控辍保学责任,实现了贫困家庭子女和残疾儿童的入学保障。2015~2017年,全县适龄三类残疾儿童(智残、体残、肢残)入学率分别为100%、100%、98.7%,全县没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因贫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