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学校进行了“六教学乐”的主题研究。在教研中,我们组人人积极发言,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交流、探讨。每次主题教研活动,我都会有新的收获。现在,我总结如下:
我觉得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很重要的。可以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式。而随文阅读识字可以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在阅读中识记汉字。
我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该采用随文识字。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识字有量化的要求,一、二年级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识字,为学生早期阅读扫清文字障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同时阅读文本又是识字与巩固识字的过程。因此,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一直坚持随文识字字帮助阅读。
一、“随文识字”的依据
“随文识字”是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把朗读和识字融为一体,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多次地和生字见面,将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也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
我们可以在具体的读文中进行识字,同时又通过识字促进了读懂。同时,孩子们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汉字的意义”,他们最直观地体会到了“识字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促进了他们“喜欢”汉字。此外,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是识字学习主体,使他们自己在读,使他们自己在选择、有重点地解决识字中的问题,我们在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般来讲,一篇新课文的教学中,有三种类型的汉字需要重点解决“读准字音”的问题。第一类,是过去要求“会认”,现在“复现”,但是学生有所“回生”的汉字。第二类,过去可能见过,在这篇课文学习中要求“会认”甚至要求“会写”的字。第三类,是过去从没见过,这篇课文学习中即不要求会认也不要求会写,但是学生不会读的汉字。
具体教学中,第一类,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自己来通过本课书的学习进行强化巩固;第二类,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汉语拼音认读,达到能够脱离本课语言环境认读这样的目的;第三类,则主要看学生能不能接触汉语拼音来认读,并且能够离开拼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二、“随文识字”的操作步骤
在教学中,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去做:
(一)、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利用卡片,感知字形;
1、教师范读后,学生初读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随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再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通、读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读完以后,要求学生再看这些勾画出来的生字,想一想,这些自己不借助拼音读起来有困难的字,哪些是过去曾经学习过的?在课文中组成了什么新的词语?哪些在这篇课文要求我们会认的,组成词语是什么?把词语勾画下来,认真地读一读,记一记。
接着教师出示带有音节的识字卡片,让学生练习读准字音,同时识记字形。再去掉音节,让学生认读生字,进一步识记字形。
3、跟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把自己勾画出来的这些字和词语,读给他人听,同时看他人读得是否准确,看看哪些字自己读错了,把读错了的再作上标记,反复读一读。
(二)、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
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如教学《问银河》一课,当讲到第五个问题时,需要让学生理解“摇头摆尾”一词,就可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摇头摆尾”的含义这样就加深了这个词语的理解。
(三)、讲读之后,分析字形;细读文,理解字义。
低年级几乎每课识字量都比较大,而且一篇课文除识字外,还承载着其他的内容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识字时要有所侧重。有些字义或词义比较浅显,学生若表述不清具体含义也无妨,能会意即可。难理解的、重点的字要细致处理,细读字所在的词,所在的句,甚至是所在的段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揣摩自主理解字义,然后组内讨论,最后组长汇报全班交流,把字义弄透。语文一直强调多读文,读中感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如果重点的字词没有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怎么能感受得深刻呢?所以我说,读中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实际上伴随着读中对字词的理解感悟。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生字的扩词、扩句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记忆字形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方法要灵活,如结构记忆法、笔画笔顺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字谜记忆法、直观记忆法等,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我讨论,自我发现。
(四)、复习巩固,扩展训练,培养兴趣。
学生识字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与学生的兴趣有关,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拓展训练的形式,如辩字组词、一字多组、一词多填、部件构字、字词听写、改正错字、编字谜儿歌、游戏活动等。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五)、老师集中指导学生认读、记忆部分比较生疏的生字的字音,并了解部分生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作为“检查自学效果”,教学不必面面俱到,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学生感到比较生疏的汉字”上面。可以把课本中要求“会认的汉字”连着词语全部出示,然后,让学生来挑选哪些字是我们感到比较生疏的,哪些字记忆读音因比较困难,哪些字自己开始读错了。针对这些汉字进行重点指导。学生能够记住一个字读什么,靠拼音、读颂来记忆属于“把字形和读音结合在一起对“符号”的“机械记忆”,这是需要的,但同时还需要进行“意义识记”,要把汉字放到意义背景中,让孩子的音、形、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来记忆。同时,因此,对一些学生不了解意义或者虽然过去“会认”但在本课书中汉字意义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的汉字,教师要指导他们读懂意义,汉字的字义教学,一般只要学生明白这个用汉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即可。
(六)、再读文,巩固识字。学生记住字音,理解字义后,再读文,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巩固识字。
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识字能力,但对于大量的识字任务,也不一定就能完全接受。所以,再读文,随文巩固字的音、形、义是非常必要的环节。随文识字,“文”应该不局限于书中的课文,它应该是指某种语言环境。学生识字后,我们编首儿歌、小诗等,把重点生字尽可能多的用进去,让学生再次随文识字。如果学生换个环境还能认识,那说明他是真正的认识了。识字记忆字形,很多教师总结出很多好的办法。猜谜语、编儿歌、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归类法、图片展示、自理识字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识记,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就很难达到真正的理解记忆,运用起来就不会得心应手。课堂的时间和经历是有限的,巩固识字在课外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在与文本丰富的对话中,随文识字就会逐渐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巩固识字更是一件自然的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识字教学,使学生的识字效率不断提高!
我觉得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很重要的。可以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式。而随文阅读识字可以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在阅读中识记汉字。
我认为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该采用随文识字。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识字有量化的要求,一、二年级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目的是让学生尽早识字,为学生早期阅读扫清文字障碍。识字写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同时阅读文本又是识字与巩固识字的过程。因此,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一直坚持随文识字字帮助阅读。
一、“随文识字”的依据
“随文识字”是根据人的记忆规律,注重开发无意记忆在识字上的潜力,把朗读和识字融为一体,在朗读中识字,在识字中朗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多次地和生字见面,将课文中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也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容易记忆。
我们可以在具体的读文中进行识字,同时又通过识字促进了读懂。同时,孩子们在识字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汉字的意义”,他们最直观地体会到了“识字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促进了他们“喜欢”汉字。此外,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是识字学习主体,使他们自己在读,使他们自己在选择、有重点地解决识字中的问题,我们在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
一般来讲,一篇新课文的教学中,有三种类型的汉字需要重点解决“读准字音”的问题。第一类,是过去要求“会认”,现在“复现”,但是学生有所“回生”的汉字。第二类,过去可能见过,在这篇课文学习中要求“会认”甚至要求“会写”的字。第三类,是过去从没见过,这篇课文学习中即不要求会认也不要求会写,但是学生不会读的汉字。
具体教学中,第一类,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自己来通过本课书的学习进行强化巩固;第二类,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汉语拼音认读,达到能够脱离本课语言环境认读这样的目的;第三类,则主要看学生能不能接触汉语拼音来认读,并且能够离开拼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
二、“随文识字”的操作步骤
在教学中,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去做:
(一)、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利用卡片,感知字形;
1、教师范读后,学生初读文,圈画生字,借助拼音随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再把词语所在的句子读通、读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读完以后,要求学生再看这些勾画出来的生字,想一想,这些自己不借助拼音读起来有困难的字,哪些是过去曾经学习过的?在课文中组成了什么新的词语?哪些在这篇课文要求我们会认的,组成词语是什么?把词语勾画下来,认真地读一读,记一记。
接着教师出示带有音节的识字卡片,让学生练习读准字音,同时识记字形。再去掉音节,让学生认读生字,进一步识记字形。
3、跟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把自己勾画出来的这些字和词语,读给他人听,同时看他人读得是否准确,看看哪些字自己读错了,把读错了的再作上标记,反复读一读。
(二)、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生字新词;
当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以后,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这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或生活实践理解生字新词。如教学《问银河》一课,当讲到第五个问题时,需要让学生理解“摇头摆尾”一词,就可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摇头摆尾”的含义这样就加深了这个词语的理解。
(三)、讲读之后,分析字形;细读文,理解字义。
低年级几乎每课识字量都比较大,而且一篇课文除识字外,还承载着其他的内容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识字时要有所侧重。有些字义或词义比较浅显,学生若表述不清具体含义也无妨,能会意即可。难理解的、重点的字要细致处理,细读字所在的词,所在的句,甚至是所在的段落。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揣摩自主理解字义,然后组内讨论,最后组长汇报全班交流,把字义弄透。语文一直强调多读文,读中感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如果重点的字词没有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怎么能感受得深刻呢?所以我说,读中对文章主旨的感悟实际上伴随着读中对字词的理解感悟。我们还可以通过对生字的扩词、扩句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记忆字形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方法要灵活,如结构记忆法、笔画笔顺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字谜记忆法、直观记忆法等,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自我讨论,自我发现。
(四)、复习巩固,扩展训练,培养兴趣。
学生识字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与学生的兴趣有关,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拓展训练的形式,如辩字组词、一字多组、一词多填、部件构字、字词听写、改正错字、编字谜儿歌、游戏活动等。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激发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五)、老师集中指导学生认读、记忆部分比较生疏的生字的字音,并了解部分生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作为“检查自学效果”,教学不必面面俱到,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学生感到比较生疏的汉字”上面。可以把课本中要求“会认的汉字”连着词语全部出示,然后,让学生来挑选哪些字是我们感到比较生疏的,哪些字记忆读音因比较困难,哪些字自己开始读错了。针对这些汉字进行重点指导。学生能够记住一个字读什么,靠拼音、读颂来记忆属于“把字形和读音结合在一起对“符号”的“机械记忆”,这是需要的,但同时还需要进行“意义识记”,要把汉字放到意义背景中,让孩子的音、形、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来记忆。同时,因此,对一些学生不了解意义或者虽然过去“会认”但在本课书中汉字意义有了一些新的变化的汉字,教师要指导他们读懂意义,汉字的字义教学,一般只要学生明白这个用汉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即可。
(六)、再读文,巩固识字。学生记住字音,理解字义后,再读文,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巩固识字。
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和识字能力,但对于大量的识字任务,也不一定就能完全接受。所以,再读文,随文巩固字的音、形、义是非常必要的环节。随文识字,“文”应该不局限于书中的课文,它应该是指某种语言环境。学生识字后,我们编首儿歌、小诗等,把重点生字尽可能多的用进去,让学生再次随文识字。如果学生换个环境还能认识,那说明他是真正的认识了。识字记忆字形,很多教师总结出很多好的办法。猜谜语、编儿歌、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归类法、图片展示、自理识字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识记,如果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就很难达到真正的理解记忆,运用起来就不会得心应手。课堂的时间和经历是有限的,巩固识字在课外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在与文本丰富的对话中,随文识字就会逐渐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巩固识字更是一件自然的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不断探索出新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识字教学,使学生的识字效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