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个难题。一部分学生对佶屈聱牙的文言文会产生畏惧心理,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因为老师在教学上大部分都爱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没有什么新意,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本篇文章旨在探究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效果,提高初中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文言文;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145-01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汉字让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思想,对我们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汉字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是没有变过的,那就是只要熟悉了一些基本和特殊的字词,文言文学习就会变的不再困难。
语文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应该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责任。更何况文言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怎样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了解和认知、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标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阅读文言的兴趣和懂得欣赏古文的情趣,让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从抗拒变为自愿的、有意识的。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不是这样。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备课时花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搞清楚了文章的每一个重难点字词,然后在课堂上讲给学生时也是一字一句,费尽力气。然而,除了少数拼命记笔记的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都是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十分沉闷。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了,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
二、改进方法
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体现为“串讲”这种方式。串讲是按照课文的语句顺序,逐段逐句地提出课文中需要讲解的词句,加以讲解,并且贯穿起来疏通文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串”重在串通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讲”主要是讲解学生所不理解的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这种方法有讲有串,串、讲并行,讲求词句落实,易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为进一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铺平了道路。串讲的一般步骤是:读、讲、串。第一步是“读”。即从读入手,以读开路,把要串讲的章节词句先朗读一遍,使学生从朗读中初步领会一下语句的意思。第二步是“讲”。即从句子中提出学生难以理解的,或容易误解的,或是关键的字句,逐一加以讲解。第三步是“串”。即把讲解过的词语串连起来,穿通上下文意,帮助学生领会这一句或有关几句在本节,本段或全篇中所起的作用,有些还可以根据需要简要分析一下句子结构。
无论是什么课,要想获得学生的亲睐,要调动学生,就必须要上得有情趣,语文课尤为如此。所以活动环节则是为其增光加彩的重要一笔。要使语文课堂有情趣,一般有两种途径。(1)幽默的语言。程少堂老师就特别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又能带动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程少堂老师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备幽默”,而且他已养成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习惯。他的幽默宗旨是“先让人发笑,后让人思考”。同时他认为语文课要出“语文味”,就必须坚持幽默不动摇,幽默是教学中的“硬道理”,教师的教学不幽默“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幽默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味好的调剂品。(2)活动环节。多种形式的活动可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更投入地学习,更深入地理解。比如:音频、视频;组织讨论;表演小品、相声、课本剧等。1、音频、视频。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了学生听觉与视觉感官。学生更容易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触发情思。同时容易展开联想与想象去体会本文的内涵与情感。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本文重点描写了小石潭的清幽与活泼可爱的游鱼。如果借助多媒体展现文中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学生也容易有亲身体会之感。就像随着作者的脚步和指引,进入如诗如画的小石潭景区,与作者及其亲友一起探访和领略这自然界的奇景幽境。这对文言文的教学很有帮助。2、组织讨论。讨论法是老师给予学生空间和余地去交流彼此的读书体验,是思想碰撞擦出火花的有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分小组讨论,大家围绕一个问题各抒己见,组后得出一个彼此认同的答案。这种方式既不是填鸭式教法,也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学法,是学生的见解经过碰撞后,说服对方最后达成共识的结果,所以行之有效。同时在调动学生兴趣与调节气氛方面也有很大作用。3、表演相声、小品、课本剧。这类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布置为预习作业,让其提前进入文本体会。这对预习又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因为学生必须在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并且字斟句酌后配合身体语言完成。老师也可由此直观检验其预习效果。学生也有兴趣参与完成。同时也可以在讲完课文后,学生根据理解再次呈现或是用现代白话文改编。这就加入了学生自身的理解,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记忆也更深刻。使学生带着兴趣,快乐地学习。
小结: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讨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自知我的论文有很多不足之處。以上的所有观点都是我通过实习感受与参看名师们课堂实录的感悟得出的。所以,我的论文可以说是纸上谈兵。虽然我选题的初衷是希望理论指导实践,现在进行理论探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作指导。但现在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幼稚的想法。因为这个课题只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做出最中肯的评价和写出操作性强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周成平
[2]《中学语文教学法》钱威徐越化
[3]《语文课》铁皮鼓
关键词:文言文;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8-0145-01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汉字让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的生活、思想,对我们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汉字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一点是没有变过的,那就是只要熟悉了一些基本和特殊的字词,文言文学习就会变的不再困难。
语文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应该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责任。更何况文言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怎样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的了解和认知、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标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教给学生最基本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阅读文言的兴趣和懂得欣赏古文的情趣,让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从抗拒变为自愿的、有意识的。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不是这样。教授文言文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备课时花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搞清楚了文章的每一个重难点字词,然后在课堂上讲给学生时也是一字一句,费尽力气。然而,除了少数拼命记笔记的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都是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十分沉闷。这种情况现在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了,久而久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根本提不起兴趣。
二、改进方法
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体现为“串讲”这种方式。串讲是按照课文的语句顺序,逐段逐句地提出课文中需要讲解的词句,加以讲解,并且贯穿起来疏通文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串”重在串通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讲”主要是讲解学生所不理解的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这种方法有讲有串,串、讲并行,讲求词句落实,易于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为进一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铺平了道路。串讲的一般步骤是:读、讲、串。第一步是“读”。即从读入手,以读开路,把要串讲的章节词句先朗读一遍,使学生从朗读中初步领会一下语句的意思。第二步是“讲”。即从句子中提出学生难以理解的,或容易误解的,或是关键的字句,逐一加以讲解。第三步是“串”。即把讲解过的词语串连起来,穿通上下文意,帮助学生领会这一句或有关几句在本节,本段或全篇中所起的作用,有些还可以根据需要简要分析一下句子结构。
无论是什么课,要想获得学生的亲睐,要调动学生,就必须要上得有情趣,语文课尤为如此。所以活动环节则是为其增光加彩的重要一笔。要使语文课堂有情趣,一般有两种途径。(1)幽默的语言。程少堂老师就特别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又能带动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程少堂老师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备幽默”,而且他已养成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的习惯。他的幽默宗旨是“先让人发笑,后让人思考”。同时他认为语文课要出“语文味”,就必须坚持幽默不动摇,幽默是教学中的“硬道理”,教师的教学不幽默“只能是死路一条”。所以,幽默无疑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味好的调剂品。(2)活动环节。多种形式的活动可调动学生的感官与思维,更投入地学习,更深入地理解。比如:音频、视频;组织讨论;表演小品、相声、课本剧等。1、音频、视频。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调动了学生听觉与视觉感官。学生更容易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触发情思。同时容易展开联想与想象去体会本文的内涵与情感。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本文重点描写了小石潭的清幽与活泼可爱的游鱼。如果借助多媒体展现文中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学生也容易有亲身体会之感。就像随着作者的脚步和指引,进入如诗如画的小石潭景区,与作者及其亲友一起探访和领略这自然界的奇景幽境。这对文言文的教学很有帮助。2、组织讨论。讨论法是老师给予学生空间和余地去交流彼此的读书体验,是思想碰撞擦出火花的有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分小组讨论,大家围绕一个问题各抒己见,组后得出一个彼此认同的答案。这种方式既不是填鸭式教法,也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学法,是学生的见解经过碰撞后,说服对方最后达成共识的结果,所以行之有效。同时在调动学生兴趣与调节气氛方面也有很大作用。3、表演相声、小品、课本剧。这类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布置为预习作业,让其提前进入文本体会。这对预习又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因为学生必须在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并且字斟句酌后配合身体语言完成。老师也可由此直观检验其预习效果。学生也有兴趣参与完成。同时也可以在讲完课文后,学生根据理解再次呈现或是用现代白话文改编。这就加入了学生自身的理解,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记忆也更深刻。使学生带着兴趣,快乐地学习。
小结: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探讨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自知我的论文有很多不足之處。以上的所有观点都是我通过实习感受与参看名师们课堂实录的感悟得出的。所以,我的论文可以说是纸上谈兵。虽然我选题的初衷是希望理论指导实践,现在进行理论探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作指导。但现在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幼稚的想法。因为这个课题只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做出最中肯的评价和写出操作性强的文章。
参考文献:
[1]《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周成平
[2]《中学语文教学法》钱威徐越化
[3]《语文课》铁皮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