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0.9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3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出现,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关键词: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护理干预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急诊科疾病,发病原因大多是由于患者在短时内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从而导致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出现缺氧,冬季是急性一氧化碳中度的高发期,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时还会损伤大脑神经系统,甚至造成死亡[1]。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患者数量在1.5万人左右,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选取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51.3±1.6岁,平均中毒时间4.9±1.6小时,中毒程度中,轻度中毒31例,中度中毒18例,重度中毒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3-77歲,平均年龄52.8±2.5岁,平均中毒时间5.1±1.5小时,中毒程度中,轻度中毒30例,中度中毒17例,重度中毒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标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耳鸣、头晕、呕吐、头痛、心悸等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中毒时间、中毒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护理,由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病突然,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情,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氧疗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重度患者吸氧浓度为8l/min,轻中度患者吸氧浓度为3l/min[2]。第三,皮肤肌肉护理,对于急性一氧化碳重度而言,往往伴随出现皮肤肌肉损伤,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肌肤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观察,保持衣物的整洁,经常用温水擦洗患者皮肤,防止出现皮肤感染,指导家属定时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1.3 观察及评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为前两项比例之和[3]。
1.4 统计学分析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3±0.6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7±1.3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0.9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3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由表1所示。
3 讨论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法用五官感知的有毒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超过氧气,因此一氧化碳中毒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出现死亡。护理干预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这种模式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完善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4]。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率等指标;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体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出现,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梅,黄廷芬.护理干预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11)
[2]刘艳霞,柴小琴.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临床影响探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7)
[3]杨爱芹,范焕青,毕玉洁.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04)
[4]高晓玲.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10)
关键词: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护理干预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急诊科疾病,发病原因大多是由于患者在短时内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从而导致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出现缺氧,冬季是急性一氧化碳中度的高发期,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时还会损伤大脑神经系统,甚至造成死亡[1]。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患者数量在1.5万人左右,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选取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51.3±1.6岁,平均中毒时间4.9±1.6小时,中毒程度中,轻度中毒31例,中度中毒18例,重度中毒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3-77歲,平均年龄52.8±2.5岁,平均中毒时间5.1±1.5小时,中毒程度中,轻度中毒30例,中度中毒17例,重度中毒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标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耳鸣、头晕、呕吐、头痛、心悸等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中毒时间、中毒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护理,由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病突然,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情,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氧疗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重度患者吸氧浓度为8l/min,轻中度患者吸氧浓度为3l/min[2]。第三,皮肤肌肉护理,对于急性一氧化碳重度而言,往往伴随出现皮肤肌肉损伤,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肌肤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观察,保持衣物的整洁,经常用温水擦洗患者皮肤,防止出现皮肤感染,指导家属定时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1.3 观察及评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为前两项比例之和[3]。
1.4 统计学分析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3±0.6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7±1.3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0.9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3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由表1所示。
3 讨论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法用五官感知的有毒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超过氧气,因此一氧化碳中毒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出现死亡。护理干预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这种模式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完善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4]。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率等指标;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体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出现,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梅,黄廷芬.护理干预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11)
[2]刘艳霞,柴小琴.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临床影响探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7)
[3]杨爱芹,范焕青,毕玉洁.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04)
[4]高晓玲.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