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l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0.9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3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出现,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关键词:一氧化碳;急性中毒;护理干预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较为常见的急诊科疾病,发病原因大多是由于患者在短时内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从而导致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出现缺氧,冬季是急性一氧化碳中度的高发期,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时还会损伤大脑神经系统,甚至造成死亡[1]。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患者数量在1.5万人左右,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与护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选取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11-79岁,平均年龄51.3±1.6岁,平均中毒时间4.9±1.6小时,中毒程度中,轻度中毒31例,中度中毒18例,重度中毒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3-77歲,平均年龄52.8±2.5岁,平均中毒时间5.1±1.5小时,中毒程度中,轻度中毒30例,中度中毒17例,重度中毒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标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耳鸣、头晕、呕吐、头痛、心悸等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中毒时间、中毒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护理,由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病突然,因此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病情,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二,氧疗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或鼻导管吸氧。重度患者吸氧浓度为8l/min,轻中度患者吸氧浓度为3l/min[2]。第三,皮肤肌肉护理,对于急性一氧化碳重度而言,往往伴随出现皮肤肌肉损伤,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肌肤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观察,保持衣物的整洁,经常用温水擦洗患者皮肤,防止出现皮肤感染,指导家属定时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1.3 观察及评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为前两项比例之和[3]。
  1.4 统计学分析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 14.0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数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3±0.6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7±1.3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面,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度为90.91%,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3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由表1所示。
  3 讨论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法用五官感知的有毒气体,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超过氧气,因此一氧化碳中毒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出现死亡。护理干预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护理模式,这种模式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完善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4]。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率等指标;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体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明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过程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从患者的具体情况出发,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的出现,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梅,黄廷芬.护理干预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11)
  [2]刘艳霞,柴小琴.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临床影响探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7)
  [3]杨爱芹,范焕青,毕玉洁.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04)
  [4]高晓玲.护理干预在预防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1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PDCA在降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 PDCA循环法,对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主要诱因进行分析、总结。并落实相应干预措施。比较实施PDCA前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通过管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普遍增强,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40%。结论 PDCA可以降低急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  关键词:PDCA 急诊抗菌药物  细菌性感染是临床最常见
目的 探讨负压圈套扎术(RPH)治疗内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诊的100例内痔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RPH治疗,
摘要:音乐治疗集音乐、医学、心理学为一体,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音乐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它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不仅具有一定欣赏、审美价值。同时音乐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同的音乐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悠扬缓慢的乐曲使人心旷神怡,安神宁心。音乐在医学和心理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显著疗效证明其具有祛病健体的优势作用。但也要注意,音乐治疗有其独特的功能,因而不可滥用、乱用。本文结合音乐治
目的 观察胆宁片联合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口服胆宁片(上海和黄药业)5片/次,3次/日,阿托伐
目的:分析血气分析检测、血浆D-二聚体(D-D)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用于血栓性肺栓塞(PTE)分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PTE患者87例根据栓塞范围分为
目的 分析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微创植骨修复“保髋”技术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在3年内收治的162例223髋使用微创植骨修复“保髋”技术治疗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
研究现状和目的: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传导性聋、耳痛、耳闭塞感,甚至影响儿童语言发育,其持续发展可引起多
摘要:目的:讨论冠心病诊断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取80例健康的志愿者。两组均实行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对检测的结果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