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生物学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hao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课程标准和学校搞的生本教材的指导下,自己深刻地体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知识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教会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正基于此,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具体指出:学生在具有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自学能力,这是中学生物学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人根据生物学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概述如下:
  一、提出问题,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
  自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自学就是被动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因而提出问题就成为调动学生自学主动性的起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常靠上课开始时的导言。新颖、富有悬念的导言效果最好,通俗易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生活现象以设疑形式引出相关问题,也会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讲述“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时,可提出学生有兴趣的问题,例如:生男生女由谁决定?为什么人类的性别比总是接近于l∶l?激发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然后结合所讲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提出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如:①“什么是伴性遗传?”②“什么是伴性遗传病?”……
  2.把握好问题的深浅度。主体教育过程中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自养能力,包括对教材的熟悉和解答相关的习题。学生对很多知识点都是初次接触,因此,教师在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做到由浅至深、从最基础型到综合型再到有一定难度的应变型。循序渐进,学生就会有乘胜追击的信心,而不会一开始就碰到难啃的硬骨头,不想再思考下去。
  二、指导自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阅读的能力
  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明确的目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就会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
  教师引导后,可以让学生自学。自学的形式有多种,如阅读教材、观察实验、展开讨论等,形式要根据教材内容而定。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结合“看一看”、“想一想”进行观察实验,或结合一些具体的伴性遗传病开展讨论。学生自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指导学生一定要按自学提纲去自学;2.教师要根据内容为学生准备好必需的挂图、标本、模型及实验材料用具等;3.教师在课堂上巡回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正能力
  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吸收很多知识,基本上能够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但也会有一些疑难困惑的问题及自学过程中也会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提出:1.“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大于女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进行个别答疑或集体答疑,教师的解释应详细、具体、准确。
  四、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的知识是感性的、肤浅的,需要经过提炼升化,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个转变可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来实现,师生共同把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加以重新组织,将知识结构写在黑板上。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这节可归纳为:两大概念(性别决定、伴性遗传),两个实例(色盲、血友病)及其特点。
  总结归纳时要注意:1.一定要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切忌教师一人包办,否则会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2.总结归纳的知识结构要概括性强,文字要精练、准确,否则不利于提高。
  五、练习巩固,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之后,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查缺补漏,加深理解和巩固。再提问教材中的思考题,或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解答教师精选的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使学生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一节归纳完后,可进行课后思考题的提问,或做教师所选题目。例如:1.“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他的外孙的机率是多少?”2.“人的性别决定是在何时期?”……
  教师出题时应注意:1.所提出的问题,应能充分体现该内容的重点和难点;2.所出的练习题应有一定的梯度,先出一些比较简单的巩固练习题,再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最后出一些与该内容有联系的综合题;3.应出一些由该节内容所延伸出来的问题的练习题。
  六、反馈讲评,提高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讲评,引导学生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解题技能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生物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切实可行的。
其他文献
新的教学理念的逐步实践,课改的逐步深入,使语文教学如鱼得水,呈现出勃勃生机,信息技术的运用又使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跨越时空,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课文内容。  由于时代的久远,地域的差异,风俗的不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为数不少的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学生不能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物形象的理解。例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使被动的学习主动化,使呆板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网状化,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  通过几年来在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与观摩,本人对应用多媒体感触颇深: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直观形象地展现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清晰、真实、
期刊
在近几年的教研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确实给以实验为主体的化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从而引发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
期刊
摘 要:以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技术的兴起,加速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渗透,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进而掀起了全球信息化热潮。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对人才的要求,教学模式、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式都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创新。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现实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课程 应用  “任务驱动
期刊
摘 要: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涵养。学生能准确地识别捕捉诗词的意象是鉴赏诗歌的前提。把握意象内涵和特点有利于学生找准意象,从而更好地分析意境。诗歌意象的主要作用是塑造意境,要指导学生抓住“诗眼”,分析意象的表层意义,通过想象入境,领悟意象的“象外之意”,从而让学生“临其境”或“入其境”, 领悟意象的深层意蕴和情感,感知境界之妙。  关键词:诗歌鉴赏 捕捉意象
期刊
听客居美国的朋友讲的两则故事,很是感慨。  故事一:在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数学老师问,8的一半是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中国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回答。8的一半是4,老师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而美国小孩问老师,8的一半怎么分?数学老师被问得莫明其妙。小孩说,如果左右分,8的一半是3;如果上下分,8的一半是0。  这样的回答,如果出现在中国的课堂,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幸亏未出现在中国的课堂,否则,倒
期刊
摘 要:在当今信息化浪潮中,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日益普及,财会人员的电算化水平急需提高。做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电算化人才的需求变得异常迫切。今天我们所说的电算化不仅仅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而是指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进入课堂,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为教学创设了互动、和谐的教学情境,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计算机将来自不同途径的信息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了综合处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各种信息不再只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建立了一种有机的、逻辑的连接,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学校的人文管理,着重分析如何通过“全力服务教师、创建学习型组织、注重科学方法、营造人文校园”等方面去进行管理,以构建“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管理氛围。  关键词:学校 人文 管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对学校管理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随着新时期人们的人文意识不断增强,我们的学校管理更需增加人文管理的色彩。  作为在农村中学担任多年分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专生就业率低下的原因,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就业生存问题,提出了“生存技术”的概念,从而提出了系列课程教学的思路,并对其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就业技术 系列课程 课程模式 教学方法  近几年,中专学校取消了录取分数线,导致中专生素质大大下降、双差生骤增。因此,如何使中专学校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是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此,提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