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早餐中包含了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或3类食物,则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人们通过长期探索得出的健康经验。然而,关于中国居民早餐状况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近10%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而在进食早餐的人群中,只有20%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了这项调查结果。
合理膳食为健康第一基石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的健康模式和疾病谱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去主要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已被严格控制甚至消灭,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疾患等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这些疾病的根本办法是提倡自我保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出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衡”健康四大基石概念,并指出如果做到这四点,便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巡视员王华宁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第一个就是合理膳食。尽管年龄等都是产生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但不合理的膳食与运动偏少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公认、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的最重要致病因。
“吃好”有了新标准
“吃饱”对今天大多数国人来说已不是问题,“吃好”正在成为新追求。那么到底怎样的膳食方式才叫合理?
根据2016年5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说,新版膳食指南可以总结出6条核心条目,分别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杨月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以2岁以上健康人群为目标,告诉人们每天吃什么食物以及如何开展身体活动的科学指导。
膳食平衡实际包括食物多样平衡、各种各样营养素平衡、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这三大方面。如果用数字来衡量计算,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才能算得上食物摄取多样。
杨月欣强调,中国居民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此外,新版膳食指南还特别针对油、盐、糖的摄入进行了指导,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盐要低于6克、糖应低于50克。
合理运动方面,新版膳食指南建议大家吃动平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好保证每天走路6000步以上。
什么是有营养的早餐
要想真正实现膳食平衡,合理饮食,必须先“吃好”早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平衡膳食是指一日三餐的均衡,而不少上学族和上班族因为早上时间紧张而长期不吃早餐,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带来很大损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有8.6%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其中贫困农村居民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大城市居民;从年龄段分布来看,有12.6%的18~44岁人群和12.2%的12~17岁人群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
各类科学文献都指出,长期不吃早餐,不仅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让胃病、胆结石等疾病缠身,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学习成绩和脑力工作能力,容易加速衰老。因此早餐不但要吃,更要吃好。
丁钢强介绍,如果早餐中包含了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或3类食物,则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如果只包括了其中2类或以下,那就意味着早餐的营养不充足。
80%的儿童早餐营养不达标
然而,国人的早餐质量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全国只有19.1%的居民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尽管6~12岁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可中国只有17.8%的儿童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是早餐营养质量最低的年龄段。
究其原因,上课时间过早、大家只能在外进餐等,或许是导致早餐营养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毕竟,中国有34.6%的6~11岁人群和55.2%的12~17岁人群都是在外进食早餐。
“一顿营养的早餐应该具备5个条件,即有淀粉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果蔬、坚果和健康的烹饪方式。”杨月欣说,由于早餐是“自主性”很强的一餐,只要提高营养意识,提前做好膳食安排和简单的食物准备,就能实现早餐的營养充足,因此更推荐在家进食。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人们通过长期探索得出的健康经验。然而,关于中国居民早餐状况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近10%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而在进食早餐的人群中,只有20%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了这项调查结果。
合理膳食为健康第一基石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的健康模式和疾病谱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去主要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已被严格控制甚至消灭,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疾患等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这些疾病的根本办法是提倡自我保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出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衡”健康四大基石概念,并指出如果做到这四点,便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巡视员王华宁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第一个就是合理膳食。尽管年龄等都是产生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但不合理的膳食与运动偏少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公认、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的最重要致病因。
“吃好”有了新标准
“吃饱”对今天大多数国人来说已不是问题,“吃好”正在成为新追求。那么到底怎样的膳食方式才叫合理?
根据2016年5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说,新版膳食指南可以总结出6条核心条目,分别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杨月欣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以2岁以上健康人群为目标,告诉人们每天吃什么食物以及如何开展身体活动的科学指导。
膳食平衡实际包括食物多样平衡、各种各样营养素平衡、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这三大方面。如果用数字来衡量计算,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才能算得上食物摄取多样。
杨月欣强调,中国居民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此外,新版膳食指南还特别针对油、盐、糖的摄入进行了指导,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盐要低于6克、糖应低于50克。
合理运动方面,新版膳食指南建议大家吃动平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好保证每天走路6000步以上。
什么是有营养的早餐
要想真正实现膳食平衡,合理饮食,必须先“吃好”早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平衡膳食是指一日三餐的均衡,而不少上学族和上班族因为早上时间紧张而长期不吃早餐,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带来很大损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有8.6%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其中贫困农村居民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大城市居民;从年龄段分布来看,有12.6%的18~44岁人群和12.2%的12~17岁人群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
各类科学文献都指出,长期不吃早餐,不仅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让胃病、胆结石等疾病缠身,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学习成绩和脑力工作能力,容易加速衰老。因此早餐不但要吃,更要吃好。
丁钢强介绍,如果早餐中包含了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或3类食物,则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如果只包括了其中2类或以下,那就意味着早餐的营养不充足。
80%的儿童早餐营养不达标
然而,国人的早餐质量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全国只有19.1%的居民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尽管6~12岁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可中国只有17.8%的儿童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是早餐营养质量最低的年龄段。
究其原因,上课时间过早、大家只能在外进餐等,或许是导致早餐营养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毕竟,中国有34.6%的6~11岁人群和55.2%的12~17岁人群都是在外进食早餐。
“一顿营养的早餐应该具备5个条件,即有淀粉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果蔬、坚果和健康的烹饪方式。”杨月欣说,由于早餐是“自主性”很强的一餐,只要提高营养意识,提前做好膳食安排和简单的食物准备,就能实现早餐的營养充足,因此更推荐在家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