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是为了解决问题开展的,解决问题需要数据、案例,需要依靠学生亲身查阅和实践。课标规定: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提升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形成过程,并初步具有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因此,收集、分析信息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过程。
一、收集信息
1.有目标、有针对性
数学实践活动,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标地去认真做一件事,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做事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先指导学生制订收集目标及先后顺序,否则学生在收集时就会漫天撒网、没有重点地全都收集上来,这样整个活动的信息就会杂乱无章,针对性不强,使活动失去意义。
2.确定研究目标,拓宽学生思路
要想使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有价值和实效性,我们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促使他们确定具体的收集目标。在“粉刷教室”活動中,让学生从粉刷的材料开始选择,可以选择涂料、选择油漆、选择壁纸、选择瓷砖,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组成小组,进行调查。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拓宽,有了目标,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明白了要做什么。
3.活动阶段不同,收集信息的目标不同
活动准备阶段,尽量从多途径广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分析、定位,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收集的信息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再将主题活动引向深入;最后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加工,使信息能充分证明活动的成果。
二、分析信息
在交流信息过程中,有些学生看着资料逐字地没有表情地读。有的内容与研究主题丝毫没有关联;有的信息太多,需要硬着头皮才能听下去;有的信息深奥、乏味,无法吸引其他同学。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我认为资料分析一般要经历个人阅读分析资料和小组交流分析资料这两个阶段。
1.教会学生个人阅读信息的方法
(1)要熟读资料
学生收集的信息不少是从网上直接复制,没有事先熟悉,交流时发现不少学生说得不清楚、字词读音不正确,于是我特意空出时间让他们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阅读一番,因为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其意义。
(2)要提炼出信息的主旨
学生收集的信息比较多,内容也比较杂,这些内容庞杂的资料一旦交流起来费时又费力。因而就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删繁就简。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和本次活动的内容特别有关联的就留下来,无关的就毫不留情地删掉。
2.教会学生小组交流分析信息的方法
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教会学生小组分析信息的方法,最后整理全班共同收集到的信息才能丰富而全面。但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重复的信息、与活动无关的信息,或者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给小组活动带来不少麻烦。
(1)相同的信息如果认可,应即时给予评价
例如,在“一亿有多大”的活动中,有三位同学量得一步是65厘米,这说明三位同学一步的大小是相同的,应该认可,作为标准量去推算一亿步有多长。
(2)如果有异议的信息一定要进行分析
学生在“一亿有多大”活动中,数100张一元的钱需要100秒,大家都认为这个信息不合理,但收集信息的孩子坚持说是他自己数100张一元钱用的时间。为此,我们进行分析,或许是孩子所用的钱是旧的,或许在数的过程中出现数错的情况,或许是时间计算错了,然后小组一起再重新数几次,最后确定一个标准。
学生对于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侃侃而谈,经过切身的体会,因而也就有了对具体数量的感知。老师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同学们也觉得这位同学收集的信息很有价值,并说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收集信息的成就感、愉悦感。在数学实践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收集信息对学习的帮助,才能让学生产生收集信息的兴趣与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充分地将书本知识、生活经验和现代信息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贴近大自然,遨游信息的海洋。在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让他们获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同时也可以丰富他们的学习方式,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
编辑 鲁翠红
一、收集信息
1.有目标、有针对性
数学实践活动,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标地去认真做一件事,并且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做事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先指导学生制订收集目标及先后顺序,否则学生在收集时就会漫天撒网、没有重点地全都收集上来,这样整个活动的信息就会杂乱无章,针对性不强,使活动失去意义。
2.确定研究目标,拓宽学生思路
要想使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有价值和实效性,我们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促使他们确定具体的收集目标。在“粉刷教室”活動中,让学生从粉刷的材料开始选择,可以选择涂料、选择油漆、选择壁纸、选择瓷砖,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组成小组,进行调查。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拓宽,有了目标,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明白了要做什么。
3.活动阶段不同,收集信息的目标不同
活动准备阶段,尽量从多途径广泛地、全面地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分析、定位,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而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收集的信息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再将主题活动引向深入;最后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加工,使信息能充分证明活动的成果。
二、分析信息
在交流信息过程中,有些学生看着资料逐字地没有表情地读。有的内容与研究主题丝毫没有关联;有的信息太多,需要硬着头皮才能听下去;有的信息深奥、乏味,无法吸引其他同学。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筛选有效信息的方法。我认为资料分析一般要经历个人阅读分析资料和小组交流分析资料这两个阶段。
1.教会学生个人阅读信息的方法
(1)要熟读资料
学生收集的信息不少是从网上直接复制,没有事先熟悉,交流时发现不少学生说得不清楚、字词读音不正确,于是我特意空出时间让他们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阅读一番,因为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了解其意义。
(2)要提炼出信息的主旨
学生收集的信息比较多,内容也比较杂,这些内容庞杂的资料一旦交流起来费时又费力。因而就要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删繁就简。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和本次活动的内容特别有关联的就留下来,无关的就毫不留情地删掉。
2.教会学生小组交流分析信息的方法
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教会学生小组分析信息的方法,最后整理全班共同收集到的信息才能丰富而全面。但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重复的信息、与活动无关的信息,或者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给小组活动带来不少麻烦。
(1)相同的信息如果认可,应即时给予评价
例如,在“一亿有多大”的活动中,有三位同学量得一步是65厘米,这说明三位同学一步的大小是相同的,应该认可,作为标准量去推算一亿步有多长。
(2)如果有异议的信息一定要进行分析
学生在“一亿有多大”活动中,数100张一元的钱需要100秒,大家都认为这个信息不合理,但收集信息的孩子坚持说是他自己数100张一元钱用的时间。为此,我们进行分析,或许是孩子所用的钱是旧的,或许在数的过程中出现数错的情况,或许是时间计算错了,然后小组一起再重新数几次,最后确定一个标准。
学生对于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侃侃而谈,经过切身的体会,因而也就有了对具体数量的感知。老师应该给予很高的评价,同学们也觉得这位同学收集的信息很有价值,并说出值得学习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收集信息的成就感、愉悦感。在数学实践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收集信息对学习的帮助,才能让学生产生收集信息的兴趣与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之,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充分地将书本知识、生活经验和现代信息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贴近大自然,遨游信息的海洋。在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让他们获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同时也可以丰富他们的学习方式,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