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让文物资源更好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结合文博工作实践,在系统梳理文物资源方面,基本摸清了文物家底,剖析“文物”的各种表现形态和“让文物活起来”的各类实施主体,在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方面,深入挖掘整合文物资源,探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的各种问题,对促进“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本身和推动文博工作的发展及两者的有机结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 让文物活起来”;文物工作;政策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266-01
引言: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做客人民网《两会E客厅》栏目,以“如何让文物资源更好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刘玉珠介绍,国家文物局在系统梳理文物资源、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方面重点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借助前沿的发展理念和现代传媒手段从馆舍、网络、屏幕、纸张、语言、市场、建设等各个方面突破局限,整合资源,与时俱进,真正实现文物“活起来”的目标,从而充分发挥文博行业的社会职能,为文化强国富民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一个文博工作者,对文物“活”起来的机制及方式有以下的思考。
一、分析国家政策,从认识上“活”起来。
文物要真正实现“活”起来的目标,一定要从认识上先“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充分认识文物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在准确把握文物利用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多措并举、切实让文物活起来。目前,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一致,很多“老、少、边、山、穷”地区因受经济水平较低的现状制约,在文博的投入不够,重点关注不够,会制约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认识”不够的问题。现在从上而下形成一种“让文物活起来”的认识,正是从党委政府的主导层面夯实、提高对文物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普考”,是这项工作迅速发展的绝好机遇与坚实基础。
二、从机制和运行方式上“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必须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在体制、政策上配套以后,更加重要的还有在方式上也要进行改革与创新,要与时俱进的“活”起来。深化改革改变以往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机制入手,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活”得长、“活”得久。革新展陈形式,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和新型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文物展陈水平。不断增加展陈数量,提高固定展陈的更换率,加大博物馆之间的展陈交流。不断融洽国有、民间文物、博物的关系。制定较为灵活的文物征集制度,拓宽、激活文物交流平台。不断融洽国有、民间文物、博物的关系。制定较为灵活的文物征集制度,拓宽、激活文物交流平台。
三、开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在明确“让文物活起来”工作的实践主客体后,再分析和检视文博领域的“让文物活起来”工作,可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进一步推动“让文物活起来”。
(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实践主客体的认识不全面、政策和法律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各种实施主体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配合。目前对“文物活起来”客体的认知,大部分停留在“可移动文物”的认知范畴内,对主体的认知停留于“博物馆”,造成思想观念陈旧。目前还处在调研、探索阶段,在保障博物馆文物征集、展览及活动的财政配套资金政策,开放和允许民间文物流通,财政负担的单位如何将资金投入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配套政策等等微观政策。
(二)措施探讨。充分理解“让文物活起来”的主客体。在认识和理解“让文物活起来”的实践主客体方面,以文博领域为主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种方式是将不可移动文物开发为旅游景点或是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例如广东省博物馆组织完成对简园主体楼的保护修缮,并在原址筹备展出展览,以提升社会公众对简园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了解、激发爱国热情。另一种方式是将古迹、遗址等租给私人资本管理。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在开发利用的时候不能只注重文物本身,而应在尽力提升品质的同时注重相关产业和地区性的整体布局,使文物利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尤其要避免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造成对文物的过度开发,甚至造成文物的损害。健全完善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处理好不同实施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发挥全社会各个组织和个体的力量以参与和推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体系。政府及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着力于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环境;博物馆和各类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作为实施的“主力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范圍内,通过资金、技术、渠道等与文物资源进行有效对接,积极推动“让文物活起来”。还有就是尽管存在政策较少和更新较慢的状态,但仍体现着支持和鼓励文物“活起来”的趋势。
四、结束语:
终上所述,让文物“活”起来是一项长久而且系统的工程,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文化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推进,一定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与思路。作为一名文物事业服务者,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为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不断探索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国家记忆工程,鼓励扶持文博单位和各类市场主体,开发更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消费。“让文物活起来”从国家层面提出和主导实施的一项工作,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祖斌.让文物“活”起来的机制及方式初探[J].清江论坛,2017,02:23-26.
[2]黄苏哲.“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实践与思考[J].客家文博,2017,01:45-51.
[3]曾昭明.让文物“活起来”[J].今日浙江,2014,21:56-57.
[4]彭卿云.让文物活起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弘扬系列指示与论述[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01:41-45+35.
[5]章巍.让文物活起来让市民动起来让城市热起来[J].现代交际,2015,09:72-73.
关键词: “ 让文物活起来”;文物工作;政策
【中图分类号】G26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21-0266-01
引言: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做客人民网《两会E客厅》栏目,以“如何让文物资源更好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刘玉珠介绍,国家文物局在系统梳理文物资源、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方面重点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借助前沿的发展理念和现代传媒手段从馆舍、网络、屏幕、纸张、语言、市场、建设等各个方面突破局限,整合资源,与时俱进,真正实现文物“活起来”的目标,从而充分发挥文博行业的社会职能,为文化强国富民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一个文博工作者,对文物“活”起来的机制及方式有以下的思考。
一、分析国家政策,从认识上“活”起来。
文物要真正实现“活”起来的目标,一定要从认识上先“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充分认识文物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在准确把握文物利用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多措并举、切实让文物活起来。目前,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发展不一致,很多“老、少、边、山、穷”地区因受经济水平较低的现状制约,在文博的投入不够,重点关注不够,会制约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认识”不够的问题。现在从上而下形成一种“让文物活起来”的认识,正是从党委政府的主导层面夯实、提高对文物工作重要性认识的“普考”,是这项工作迅速发展的绝好机遇与坚实基础。
二、从机制和运行方式上“活”起来
让文物“活”起来,必须构建科学的体制机制。在体制、政策上配套以后,更加重要的还有在方式上也要进行改革与创新,要与时俱进的“活”起来。深化改革改变以往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机制入手,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活”得长、“活”得久。革新展陈形式,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和新型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文物展陈水平。不断增加展陈数量,提高固定展陈的更换率,加大博物馆之间的展陈交流。不断融洽国有、民间文物、博物的关系。制定较为灵活的文物征集制度,拓宽、激活文物交流平台。不断融洽国有、民间文物、博物的关系。制定较为灵活的文物征集制度,拓宽、激活文物交流平台。
三、开展问题与对策分析
在明确“让文物活起来”工作的实践主客体后,再分析和检视文博领域的“让文物活起来”工作,可以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进一步推动“让文物活起来”。
(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实践主客体的认识不全面、政策和法律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各种实施主体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配合。目前对“文物活起来”客体的认知,大部分停留在“可移动文物”的认知范畴内,对主体的认知停留于“博物馆”,造成思想观念陈旧。目前还处在调研、探索阶段,在保障博物馆文物征集、展览及活动的财政配套资金政策,开放和允许民间文物流通,财政负担的单位如何将资金投入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配套政策等等微观政策。
(二)措施探讨。充分理解“让文物活起来”的主客体。在认识和理解“让文物活起来”的实践主客体方面,以文博领域为主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种方式是将不可移动文物开发为旅游景点或是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例如广东省博物馆组织完成对简园主体楼的保护修缮,并在原址筹备展出展览,以提升社会公众对简园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了解、激发爱国热情。另一种方式是将古迹、遗址等租给私人资本管理。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在开发利用的时候不能只注重文物本身,而应在尽力提升品质的同时注重相关产业和地区性的整体布局,使文物利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尤其要避免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造成对文物的过度开发,甚至造成文物的损害。健全完善各种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处理好不同实施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发挥全社会各个组织和个体的力量以参与和推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体系。政府及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着力于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规环境;博物馆和各类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作为实施的“主力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范圍内,通过资金、技术、渠道等与文物资源进行有效对接,积极推动“让文物活起来”。还有就是尽管存在政策较少和更新较慢的状态,但仍体现着支持和鼓励文物“活起来”的趋势。
四、结束语:
终上所述,让文物“活”起来是一项长久而且系统的工程,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文化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推进,一定还有更多、更好的办法与思路。作为一名文物事业服务者,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为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不断探索和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目前,国家记忆工程,鼓励扶持文博单位和各类市场主体,开发更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消费。“让文物活起来”从国家层面提出和主导实施的一项工作,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祖斌.让文物“活”起来的机制及方式初探[J].清江论坛,2017,02:23-26.
[2]黄苏哲.“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博工作实践与思考[J].客家文博,2017,01:45-51.
[3]曾昭明.让文物“活起来”[J].今日浙江,2014,21:56-57.
[4]彭卿云.让文物活起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弘扬系列指示与论述[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01:41-45+35.
[5]章巍.让文物活起来让市民动起来让城市热起来[J].现代交际,2015,0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