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有个刚满3岁的男宝宝,最近特别喜欢打人,每次带他出去玩,他总能找到攻击目标,有时看见远处的小弟弟,他都会跑过去打一下再跑开。昨天我带他下楼玩,他又打了一个坐在手推车里的宝宝。每次我都温和地制止他,他当时答应不打人了,可下一次又故态萌发。请问,我到底该怎么“修理”他呢?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会进入一个打人敏感期,原因主要有有两个:一是他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如果他本能地觉得受到了侵犯,语言能力又没有发展到可以有效地跟别人沟通,那就只好用拳头说话了;二是他不过是想跟别的宝宝交朋友,但又不知道怎么更有礼貌地跟人家说“你好”,只好“以武会友”。
但是,千万别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
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其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因势利导来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
宝宝动手的原因
父母的称赞不恰当
宝宝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宝宝有时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打人其实在试探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的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
有的孩子达人,是因为他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
不甘受冷落
2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他。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他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他,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2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内心缺乏安全感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
模仿动手行为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会开始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又或者某些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存在家庭暴力,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有可能会传给宝宝。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
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可能会导致宝宝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因而会引发其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
专家解析:如何“修理”爱动手的宝宝
其实,阻止孩子打人行为出现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应该仔细观察是什么促使孩子产生了打人的欲望,然后抢先有所行动。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累了或者饿了以后就爱打人?还是当在人多的场合爱攻击人?或者是去一些陌生场所的时候爱打人?
如果带孩子去一些陌生的地方游玩,无论是在途中还是到了终点,父母都要确保自己的孩子按原来的习惯午睡,并为他准备一些小甜点。如果你的宝宝以前就因为想要好朋友喜爱的玩具而打了人,那么就告诉那个孩子的妈妈,当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把这根“导火线”藏起来。
但是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完全杜绝孩子打人的行为,那下面这些方法可能会帮到你。
1.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当你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向你学习,在紧迫关头保持耐心。
2.父母要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关心一下被你孩子打的小朋友,即便被打对象是自己也要表现得很关心。向孩子解释打人会使其他人受伤,让你的孩子明白他的打人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告诉孩子被打的胳膊很疼,也会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伤心。
3.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打人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以被接受的。父母应该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静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因为这会使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另外,强制性地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换一种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你的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4.给孩子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替代攻击的方法。对于学会说话的孩子们来说,使用语言是一个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议。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要打小朋友,可以说“让我玩玩你的玩具”。
5.表扬孩子积极的努力行为。应该寻找机会鼓励孩子,可以夸奖他“和小朋友分享真好”“这次没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试着这样做”。
6.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父母不要担心孩子打人行为的重现,1岁的孩子需要花很长时间学会不打人。所以,父母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忍耐性,锻炼自己皮肤的抗攻击性,加强自己的幽默感。
但是,千万别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大了自然就会改”,幼儿期打人的习惯会影响宝宝一生。
曾有心理学家对600名受试者进行了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3岁半时的攻击性记录能有效地预测其成年以后的攻击性行为。所以,宝宝攻击性的强弱将对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当小宝宝第一次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就要想方设法来制止他,因势利导来消解他的攻击性行为。
宝宝动手的原因
父母的称赞不恰当
宝宝9月龄左右的时候,手的功能分化有了突然的发展,手腕到上臂的支配能力有了很大的突破。打人会让他们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就像我们突然之间会了某种技能一样,很愿意使用。
家长抱着宝宝嬉戏的时候,宝宝有时会无意识地拍打家长的脸,而且发出快乐的笑声。此时如果家长错误地引导和强化这个动作,夸他们长了本领,或者觉得动作卡通,干脆亲其小手表示“做得好”,就会造成宝宝喜欢打人。
打人其实在试探
有的孩子在家不打人,进入群体交往时会去打小伙伴。有时打人,是因为他还不会与别的孩子交往,他是想表示友好;有的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有时是在用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只是他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和力度。
有的孩子达人,是因为他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所以会用打人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表达自己的愿望。
不甘受冷落
2岁左右的小孩,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很在乎妈妈和客人是否注意到他。当发现自己被冷落时,他常会产生不安的情绪,哭闹、摔东西、打人等异常行为便随之出现。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客人,而是嫉妒客人分去了妈妈的注意力。为了让妈妈转过头来注意他,攻击行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妈妈的一顿责骂,但对一个2岁的孩子而言,可能尚无法将打人和被骂相联系!
内心缺乏安全感
家长工作忙或耽于玩乐,很少照料宝宝,很少跟宝宝沟通,宝宝内心孤独,也会以打人行为来宣泄。
模仿动手行为
宝宝无意中看到暴力、打斗场面的电视节目,会开始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暴力场面。又或者某些家长有爱打人、动作粗鲁等不良的习惯,或存在家庭暴力,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有可能会传给宝宝。
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
由于汽车尾气污染和装修污染,可能会导致宝宝铅中毒或其他重金属中毒,因而会引发其烦躁和打人行为越来越多发。
专家解析:如何“修理”爱动手的宝宝
其实,阻止孩子打人行为出现的最好方法应该是防患于未然。父母应该仔细观察是什么促使孩子产生了打人的欲望,然后抢先有所行动。先回想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累了或者饿了以后就爱打人?还是当在人多的场合爱攻击人?或者是去一些陌生场所的时候爱打人?
如果带孩子去一些陌生的地方游玩,无论是在途中还是到了终点,父母都要确保自己的孩子按原来的习惯午睡,并为他准备一些小甜点。如果你的宝宝以前就因为想要好朋友喜爱的玩具而打了人,那么就告诉那个孩子的妈妈,当他们一起玩的时候,把这根“导火线”藏起来。
但是如果你所做的一切都不能完全杜绝孩子打人的行为,那下面这些方法可能会帮到你。
1.父母首先要保持冷静。当你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向你学习,在紧迫关头保持耐心。
2.父母要表达你的想法和感受。关心一下被你孩子打的小朋友,即便被打对象是自己也要表现得很关心。向孩子解释打人会使其他人受伤,让你的孩子明白他的打人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告诉孩子被打的胳膊很疼,也会使小朋友或者父母很伤心。
3.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打人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以被接受的。父母应该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静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因为这会使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另外,强制性地让孩子表示道歉并不可取。换一种做法,比如你直接向被打的小朋友道歉,并且表示你的关心,效果就会很好。因为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
4.给孩子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替代攻击的方法。对于学会说话的孩子们来说,使用语言是一个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议。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要打小朋友,可以说“让我玩玩你的玩具”。
5.表扬孩子积极的努力行为。应该寻找机会鼓励孩子,可以夸奖他“和小朋友分享真好”“这次没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试着这样做”。
6.循环往复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父母不要担心孩子打人行为的重现,1岁的孩子需要花很长时间学会不打人。所以,父母在教导孩子的同时,还要培养自己的忍耐性,锻炼自己皮肤的抗攻击性,加强自己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