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1. 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庐山云雾,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 分层要求,激励信心 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因而设计问题,布置作业时都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进取精神。特别对于后进生在学习上的障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后进生的发言或因吞吞吐吐或因不够贴切,引起同学的哄笑,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此刻激励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决不能采取责难排斥的态度,要看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材施教,因材施“励”。善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用显微镜看学生的闪光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潜力,即用发展的眼光多角度地看待后进生。启发引导他们克服适当的困难开始,不断地迈向成功。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如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直接表扬,让 他们为自己感到骄傲,充满自信。在尝到甜头之后,他们便会自觉地想去再啃“甘蔗”,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劲头。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很行”,看到成功的希望,树立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学习就变成了轻松的事情、享受的事情,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
  在课堂上,我总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叫学生进行回答,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布置作业时实行“作业超市化”,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布置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如学习了《松坊溪的冬天》一文后,我这样设计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优美句段。(2)有感情德地背诵课文,默写优美句段。(3)仿照课文,写一处景色优美的片断。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因而有利于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收稿日期:2009-03-05
其他文献
为进一步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推进有效教学的实施,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把情境教学法落实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很有必要的。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从教学的需求出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来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境教学法
期刊
由于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科学、技术、社会等多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必须冲破传统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灵活多样的开放式教学。我们在物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 课堂渗透式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学校教学主要活动是课堂教学。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研究性学习,才能为专题研究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激发起学生开展专题研究的兴
期刊
【摘要】现行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迈不出传统教育的模式,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尤其师生互动,营造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更是一个难点。我们要打开这个缺口,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最基本的“问”、“答”形式便是开启“说”的先导,教师要一改“技艺之学,记忆之学”的训练,以“学——练——用”来搭起课程共建文化的桥梁。  【关键词】思维定势;操练;新课程;情景教学    语言是人类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工具。“
期刊
【摘要】知识的引入要自然,问题的提出要自然,问题的讲解要自然,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自然。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课堂    Talk new lesson a mark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principle  Qiao Jin-hua  【Abstract】The knowled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怎样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教育教研中一个永恒而又常新的课题。作为一线的中学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会,从会到悟的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  一是懂 懂,不是一种感受,不是一种“好像”;懂,也不是死记硬背,即使记住了,可能还是不懂。考查学生是否把某种知识真正弄懂了,首先要看学生能否用属于自己的简洁
期刊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有效的促进师生互动。  【关键词】教学活动;个性;主体地位    Excellent turn teaching,arouse a “interest” to suggest “effect”   ——exaltation language classroom the teachers and the
期刊
【摘要】教学艺术,导致课堂教学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第一前提。1.教师要有亲和力。2.教师要时刻关爱学生成长。3.教师要时刻尊重学生。4.教师要充分提高自己独特个人魅力。二、变换教学方法、节奏,使用一切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1.教师首先要掌握学情。2.营造创新教学方法。3.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进行调控。  教师只要用心拉
期刊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旦创立的“兴艺”道德教育,他倡导德智体美诸育兼备;孔子把传授知识和道德教育相结合,言传身教,要学生扬善抑过,自我修养。从我国古代文化学说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说明了中华儿女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小学德育要从身边的小道理,为人处世的道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使识字教学由枯燥变为有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的识字习惯。  【关键词】识字教学;兴趣;习惯    Shallow talk a primary school to living development of know interest in the word  Li xing-li
期刊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多媒体资源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有以下好处:(1)创设合理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化静为动,初步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3)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创新;(4)优化课堂练习,发散学生思维创新。  【关键词】课堂;运用;共享资源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reas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