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有机磷中毒患者抢救中的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4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留置胃管反复洗胃为治疗方案;与采用传统方法单次洗胃治疗的对照组45例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40例全部治愈,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率11.1%;观察组治愈率显着提高(P<0.05 );结论 有机磷中毒患者留置胃管反复洗胃的临床疗效治愈率高,且预后良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反复洗胃;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预后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是否应该反复洗胃,各家报道不一,而我院在2006年6月起,已经开始对部分配合治疗的患者采用反复洗胃方案,这个方案抢救成功率高,而且对于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副作用小,经过临床观察后发现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患者按照资料随机分为两组,2006年6月~2010年1月收治的观察组中40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20~47岁,平均30.98±5.17岁;采用经过留置胃管反复几次洗胃方法进行治疗。同期收治的对照组中4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21~48岁,平均31.07±5.37岁;因不配合反复几次洗胃,故采用的是传统单次洗胃治疗。两组病例均为口服中毒,中毒前均无心、肺、肝、肾、脑等脏器疾病史。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中毒方式等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分级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1]。
1.3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首次洗胃后留置硅胶胃管24~48h,每6h重复洗胃一次,洗胃量3~5L,洗胃液为温开水。清醒患者多能够配合插管,在患者做吞咽动作的同时将胃管插入。插管时,嘱患者口含温开水连同胃管一起插入,不仅增加了一次插入率,还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或者在插入胃管5~7 cm达咽喉部时喂患者温水,借助其正常吞咽动作时,迅速将胃管插入。可以减少胃管误入气管的机会,减少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3.2对照组:只在过程中洗胃一次。
1.3.3共同的基础治疗方法:阿托品化,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治疗,早期、足量、重复使用氯磷定:用法:立即0.1~0.2克肌肉注射后,2克加入500毫升溶液中静脉滴注,速度30滴/分。此后每4小时肌肉注射1~1.5克,第一个24小时总量9~12克,以后每24小时6~9克。直至中毒症状消失,全血胆碱脂酶恢复至正常低值的60%。彻底洗胃和清洁皮肤;中、重度昏迷患者、呼吸衰竭者先行气管插管后洗胃,必要时机械通气。以及其它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方法。
1.4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中毒症状消失、全血胆碱脂酶恢复正常低值的60%以上、停药观察12小时病情无反复;有效:中毒症状消失、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但是观察发现仍有一些症状未有消失;无效:中毒症状没有消失、各项指标均居高不下;死亡:在抢救中死亡病例。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后:观察组全部治愈,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率11.1%,组间差异显着(P < 0.05),见表1。
2.2对照组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发生率、中间综合症发生率较观察组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显着(P < 0.01和 P < 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单纯使用1次洗胃,由于胃部的解剖结构有较多褶皱,且会在刺激后出现痉挛[2],因此会有农药的残留。而当患
者使用阿托品治疗后,胃肠道的蠕动会减弱,肠腔扩张[3、4],其进入肠内的有机磷毒物会再次反流胃内。因此,反复洗胃是临床所必须的方法。其能够清除胃内的毒物,减少患者对毒物的吸收,避免患者出现有机磷中毒的反跳等。
患者发生有机磷中毒后,体内的有机磷通过与乙酰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进行结合[5],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进一步促使体内大量蓄积乙酰胆碱,使胆碱能神经处于兴奋——抑制——衰竭的状态[6],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经过一段治疗,患者中毒征象明显好转,意识清楚,突然病情急剧恶化,再次出现中毒症状者称为“反跳”。其发生主要和有机磷农药的“肝肠循环”有关[7]。使用间断反复洗胃可以减少反跳和中间综合征的发生。
经过我院的本次试验也可看出,患者经过反复洗胃,与仅1次洗胃的患者比较,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更少,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采用反复洗胃方法是将毒物进行彻底清除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能够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佳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472
[2]王伟,陈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04.
[3]邱泽武,赵德禄,黄韶清,等.大剂量阿托品对氧化乐果中毒大鼠膈肌功能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3):187—189
[4]邱泽武,田英平,牛文凯,等.农药中毒诊治中42例阿托品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3):183—185
[5]赵德禄.复能剂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重要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1994,33(9):417-419
[6]刘利峰,夏鹄,刘先华,等.59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过程中阿托品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7):391-392
[7]胡继梅,胡丽玲,郑绪莲,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胃管反复洗胃76例.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7):627-628.
【关键词】反复洗胃;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预后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是否应该反复洗胃,各家报道不一,而我院在2006年6月起,已经开始对部分配合治疗的患者采用反复洗胃方案,这个方案抢救成功率高,而且对于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副作用小,经过临床观察后发现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患者按照资料随机分为两组,2006年6月~2010年1月收治的观察组中40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患者年龄在20~47岁,平均30.98±5.17岁;采用经过留置胃管反复几次洗胃方法进行治疗。同期收治的对照组中45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年龄在21~48岁,平均31.07±5.37岁;因不配合反复几次洗胃,故采用的是传统单次洗胃治疗。两组病例均为口服中毒,中毒前均无心、肺、肝、肾、脑等脏器疾病史。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中毒方式等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分级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1]。
1.3治疗方法
1.3.1观察组: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首次洗胃后留置硅胶胃管24~48h,每6h重复洗胃一次,洗胃量3~5L,洗胃液为温开水。清醒患者多能够配合插管,在患者做吞咽动作的同时将胃管插入。插管时,嘱患者口含温开水连同胃管一起插入,不仅增加了一次插入率,还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或者在插入胃管5~7 cm达咽喉部时喂患者温水,借助其正常吞咽动作时,迅速将胃管插入。可以减少胃管误入气管的机会,减少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3.2对照组:只在过程中洗胃一次。
1.3.3共同的基础治疗方法:阿托品化,然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治疗,早期、足量、重复使用氯磷定:用法:立即0.1~0.2克肌肉注射后,2克加入500毫升溶液中静脉滴注,速度30滴/分。此后每4小时肌肉注射1~1.5克,第一个24小时总量9~12克,以后每24小时6~9克。直至中毒症状消失,全血胆碱脂酶恢复至正常低值的60%。彻底洗胃和清洁皮肤;中、重度昏迷患者、呼吸衰竭者先行气管插管后洗胃,必要时机械通气。以及其它补液,对症支持治疗方法。
1.4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中毒症状消失、全血胆碱脂酶恢复正常低值的60%以上、停药观察12小时病情无反复;有效:中毒症状消失、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但是观察发现仍有一些症状未有消失;无效:中毒症状没有消失、各项指标均居高不下;死亡:在抢救中死亡病例。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预后:观察组全部治愈,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率11.1%,组间差异显着(P < 0.05),见表1。
2.2对照组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发生率、中间综合症发生率较观察组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显着(P < 0.01和 P < 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3讨论
单纯使用1次洗胃,由于胃部的解剖结构有较多褶皱,且会在刺激后出现痉挛[2],因此会有农药的残留。而当患
者使用阿托品治疗后,胃肠道的蠕动会减弱,肠腔扩张[3、4],其进入肠内的有机磷毒物会再次反流胃内。因此,反复洗胃是临床所必须的方法。其能够清除胃内的毒物,减少患者对毒物的吸收,避免患者出现有机磷中毒的反跳等。
患者发生有机磷中毒后,体内的有机磷通过与乙酰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进行结合[5],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进一步促使体内大量蓄积乙酰胆碱,使胆碱能神经处于兴奋——抑制——衰竭的状态[6],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经过一段治疗,患者中毒征象明显好转,意识清楚,突然病情急剧恶化,再次出现中毒症状者称为“反跳”。其发生主要和有机磷农药的“肝肠循环”有关[7]。使用间断反复洗胃可以减少反跳和中间综合征的发生。
经过我院的本次试验也可看出,患者经过反复洗胃,与仅1次洗胃的患者比较,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更少,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采用反复洗胃方法是将毒物进行彻底清除的一种有效方法,其能够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佳兴,主编.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472
[2]王伟,陈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与护理.职业与健康,2007,23(18):1604.
[3]邱泽武,赵德禄,黄韶清,等.大剂量阿托品对氧化乐果中毒大鼠膈肌功能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3):187—189
[4]邱泽武,田英平,牛文凯,等.农药中毒诊治中42例阿托品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3):183—185
[5]赵德禄.复能剂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重要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1994,33(9):417-419
[6]刘利峰,夏鹄,刘先华,等.59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过程中阿托品中毒的临床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7):391-392
[7]胡继梅,胡丽玲,郑绪莲,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胃管反复洗胃76例.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7):62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