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体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家庭环境,而家庭因素对个体学习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家庭因素在个体学习过程中对个体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三个方面影响的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家庭因素 个体学习 建议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161-02
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和性格形成的摇篮。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形成的最初阶段来源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对其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孩子的学习能力、习惯和兴趣的养成等。其中最直接的方面是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家庭生活状况及提供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与孩子独立、思辨及专心学习的习惯密不可分。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所从事的职业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其子女会获得较高的教育学历;子女从事的职业领域大多都和父母的职业相同或相关。此外,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家庭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个体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但也不可忽视遗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学者、专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表明不同血缘关系的人的智力状况不尽相同。研究表明血缘关系越近,个体间的智力水平就越接近。另一方面,个体智力水平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并不能片面地把遗传归结于决定个体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因素。在个体成长发育和对个体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有责任引导个体正确地发挥自身特长和遗传优势,使其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于是,家庭因素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营养状况是个体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及心理成长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大脑的物质基础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父母对个体的营养状况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环境在个体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较单调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其情绪表达、语言能力发展、智力水平发展过程中与同龄在相对较丰富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在成长环境中未受到丰富信息量的刺激,其大脑皮层神经系统未能接受大量的刺激,久而久之,差异就明显了。
第三,个体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个体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是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或实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刺激感官,从而使个体各种能力得以发展,如通过一些游戏规则和特定情景从而积极地、有目的地发展孩子的记忆力;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提供给孩子各种形式的实践机会有助于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体学习习惯的影响
(1)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独立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各界大力提倡发展教育事业,家长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投放到孩子的学习上。然而,众多案例表明,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如有些家长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用于陪同孩子学习,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家长都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使孩子完全未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若孩子从心理上形成依赖意识,再遇到问题时就不愿意去积极思考,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短时间内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孩子在今后学习中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因此,父母的角色不仅是陪伴者,而是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和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者。
(2)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思辨能力的形成的影响。思辨能力是一个人对一个问题经过独立的学习和思考之后产生的对此问题的理解和疑惑。通常状况下,思辨能力越强的人学习能力越强,更具有创造性。而一个孩子是否具有思辨能力与其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关系紧密。有些父母在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过程中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的提问或要求以直接回答或敷衍的方式解决。在这样的环境中和培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习惯直接受他人提供的解决方法,而非主动思索。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第一,作为父母应鼓励孩子提问,鼓励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孩子把疑问讲出来。同时,对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去发现问题,提高其思辨能力。
第二,宽容而耐心地对待孩子的问题。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在家长看来是多么的幼稚,家长也不能流露出嘲笑的意思。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也是有限的。家长们应耐心地对待和解答这些问题,切忌敷衍了事,以免挫伤其积极性。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提出疑问的时候,家长应帮助其分析问题,与孩子一起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启发。这样孩子既参与了思考,也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思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注意力是个体专心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注意力集中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够将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个问题或对象上。然而,每個人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同,专注力的稳定也不同。因此,个体的学习习惯也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三、家庭氛围和教育对个体学习兴趣的影响
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习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的探索精神。在家庭环境里,学习个体的兴趣取决于父母。父母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会影响孩子对该行业或专业的兴趣。父母是孩子兴趣导向的第一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家庭学习氛围也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尽可能地拓宽学习场所,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不应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还应通过其他途径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鼓励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增加自信心,从中获得知识和兴趣。
第二,注重与孩子的交流,鼓励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所收获。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收获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动力和热情。父母应该常常与孩子就最近的学习内容进行交谈和探讨,使他们感受到知识量增加和学习深度的提升,他们在学习上也更有动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三,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一般来说,当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自由和决策权时,会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而当学龄儿童把学习当做人文来完成时,家长在这个时候应当尽量地引导孩子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勇于自主决策,例如让孩子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劳逸结合等。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家庭因素在个体学习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在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子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的培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适当的教育培养方式、正确的引导。同时,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个体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研究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努力为新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林运清.试论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J].当代教育论坛,2005.
[4]周洁.学校、家庭互动,实施教育创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5]郑春生.家庭对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09.
责任编辑:刘健
关键词:家庭因素 个体学习 建议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161-02
家庭因素是影响个体学习的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是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和性格形成的摇篮。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形成的最初阶段来源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对其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孩子的学习能力、习惯和兴趣的养成等。其中最直接的方面是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家庭生活状况及提供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与孩子独立、思辨及专心学习的习惯密不可分。父母的文化程度和所从事的职业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其子女会获得较高的教育学历;子女从事的职业领域大多都和父母的职业相同或相关。此外,家庭氛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不同类型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家庭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个体的学习能力很大程度受后天环境的影响,但也不可忽视遗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学者、专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表明不同血缘关系的人的智力状况不尽相同。研究表明血缘关系越近,个体间的智力水平就越接近。另一方面,个体智力水平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并不能片面地把遗传归结于决定个体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唯一因素。在个体成长发育和对个体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有责任引导个体正确地发挥自身特长和遗传优势,使其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于是,家庭因素对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营养状况是个体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及心理成长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大脑的物质基础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个体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父母对个体的营养状况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环境在个体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较单调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在其情绪表达、语言能力发展、智力水平发展过程中与同龄在相对较丰富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在成长环境中未受到丰富信息量的刺激,其大脑皮层神经系统未能接受大量的刺激,久而久之,差异就明显了。
第三,个体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个体的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是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或实践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刺激感官,从而使个体各种能力得以发展,如通过一些游戏规则和特定情景从而积极地、有目的地发展孩子的记忆力;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来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提供给孩子各种形式的实践机会有助于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个体学习习惯的影响
(1)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独立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各界大力提倡发展教育事业,家长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投放到孩子的学习上。然而,众多案例表明,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如有些家长将自己全部的时间用于陪同孩子学习,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家长都会第一时间提供帮助,使孩子完全未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若孩子从心理上形成依赖意识,再遇到问题时就不愿意去积极思考,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短时间内可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对孩子在今后学习中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因此,父母的角色不仅是陪伴者,而是学习条件的创造者和独立学习习惯的培养者。
(2)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思辨能力的形成的影响。思辨能力是一个人对一个问题经过独立的学习和思考之后产生的对此问题的理解和疑惑。通常状况下,思辨能力越强的人学习能力越强,更具有创造性。而一个孩子是否具有思辨能力与其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其父母的教育方式关系紧密。有些父母在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过程中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孩子的提问或要求以直接回答或敷衍的方式解决。在这样的环境中和培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会习惯直接受他人提供的解决方法,而非主动思索。因此,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
第一,作为父母应鼓励孩子提问,鼓励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孩子把疑问讲出来。同时,对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首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去发现问题,提高其思辨能力。
第二,宽容而耐心地对待孩子的问题。不管孩子提出的问题在家长看来是多么的幼稚,家长也不能流露出嘲笑的意思。不同的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是不同的,也是有限的。家长们应耐心地对待和解答这些问题,切忌敷衍了事,以免挫伤其积极性。
第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提出疑问的时候,家长应帮助其分析问题,与孩子一起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启发。这样孩子既参与了思考,也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助于思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3)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注意力是个体专心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注意力集中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够将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个问题或对象上。然而,每個人注意力的稳定性不同,专注力的稳定也不同。因此,个体的学习习惯也受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三、家庭氛围和教育对个体学习兴趣的影响
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学习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的探索精神。在家庭环境里,学习个体的兴趣取决于父母。父母的专业和所从事的行业领域会影响孩子对该行业或专业的兴趣。父母是孩子兴趣导向的第一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家庭学习氛围也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正确的教育方式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尽可能地拓宽学习场所,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不应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还应通过其他途径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和视野。鼓励孩子参加实践活动,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增加自信心,从中获得知识和兴趣。
第二,注重与孩子的交流,鼓励他们在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所收获。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收获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动力和热情。父母应该常常与孩子就最近的学习内容进行交谈和探讨,使他们感受到知识量增加和学习深度的提升,他们在学习上也更有动力,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三,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一般来说,当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自由和决策权时,会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而当学龄儿童把学习当做人文来完成时,家长在这个时候应当尽量地引导孩子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勇于自主决策,例如让孩子自己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劳逸结合等。这样可以使孩子在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家庭因素在个体学习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父母在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子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方面的培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适当的教育培养方式、正确的引导。同时,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以及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个体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研究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努力为新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彭立荣.家庭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林运清.试论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J].当代教育论坛,2005.
[4]周洁.学校、家庭互动,实施教育创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5]郑春生.家庭对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影响[J].青年与社会,2009.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