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风探析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cj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中国古代极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处在发展演变时期,社会政治的混乱也让当时的士大夫重视老庄思想,并在艺术方面产生自我觉醒意识。在此背景下,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思想变化的集中体现。他上承汉魏书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创造出灵性简约、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探寻其书法源流,除了家學渊源,卫夫人的书法艺术传授和对诸多前人书法家的学习是造就其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原因。结合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书风特点和源流进行探究梳理,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王羲之;卫夫人;书风
  一、王羲之所处的时代背景
  王羲之出生时,正值“八王之乱”,西晋王朝岌岌可危。随后西晋统治者南渡江南,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当时的统治者依靠南渡的士族和南方的地方大族共同维持统治。这些世家大族生活优越,热衷清谈。当时的文化艺术在不断发展进步,南北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促进了不同艺术风格的融合。士大夫阶层个人意识的觉醒和对文化的探索,也让这一时期的文学、书法、艺术呈现出新的面貌,为隋唐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就书法艺术来说,汉隶成熟以后,书体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草书、行书、楷书及多种书体融合的书法样式竞相发展。例如:卫夫人书承钟繇,尤善楷书;索靖继承东汉书法家张芝的章草,其章草又以险绝、坚劲自成一家。王羲之出身魏晋时期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其叔父王廙更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名门望族之间的艺术交流和优越的生活,都给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和物质条件。著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给名流高士聚会中的诗赋集写的一篇序文。
  二、王羲之书风
  西晋之前,书法艺术虽然经过两汉书法家的改造和发展,但书法的总体风格以古拙为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才在社会文化的融合中形成多样化发展趋势。特别是两晋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家更注重简约妍美的书风和张扬的个性表达。
  (一)灵性简约
  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和书法艺术形式都得到极大简化。汉魏以来,豪门大族在书法艺术的交流和主动探索中,对文字和书法样式进行了简化。王羲之的书法就是简约书风的代表。就楷书来说,在晋代以前,楷书还没有形成规范的体例,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且当时楷书有着浓重的隶书笔意。例如钟繇的楷书中就有着意翻挑、飞扬的隶书笔势,而在王羲之的楷书作品中,这种笔势基本消失,代之以回锋收笔、规整匀称的笔势。在用笔方面,王羲之多以方笔入纸,收笔处不着意折笔重按,而是轻提回带;在运笔速度上,王羲之的书法是缓前急后;在笔画形态上,求其匀整遒劲,势如列阵。经过这些改造和发展,楷书的用笔更加精简,笔画关系、结体形态和法度样式都得到基本的确立,楷书形式呈现出大方雍容的新面貌。行书是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书体,这种书体通过王羲之等人的改造和创作,成为一种新兴的书法艺术形态。行书的艺术形式简洁,充满灵动气韵。王羲之的行书运笔迅疾,遒劲有力,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较强,在将草书的笔法引入行书创作之后,其行书又具备了欹侧遒媚的风格。
  (二)自然天真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书法家对书法线条、笔画、结体、笔法等技巧的呈现上。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作品具有自然天真的特点。他的书法作品大多是随兴书写而成的,因此书写的内容大都是日常琐事,如亲友问讯等。这些作品的篇幅较短,几行文字,一挥而就,各种书体间杂,自然随性。甚至《兰亭集序》就是其意兴所至而自然创作的书法作品,等王羲之后来想要重新创作时,却很难达到当时的效果。此作落笔空灵、飘逸,线条自然流畅,每个字的姿态各具特点。王羲之以超然物外的思想态度和很高的艺术素养融入书法艺术创作,超越技巧,创作出的书法作品呈现出自然天真、澄澈自由的书风。
  三、王羲之书风的源流
  王羲之擅长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并且能够博采众长,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自成一家。其书法艺术平和自然,遒美健秀,用笔细腻多变,为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开辟了道路。本文认为,其书风的源流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早期的家学启蒙、卫夫人的书法教学和转益多师后的自我超越。
  (一)家学启蒙
  在记载晋代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晋书》中,有关王羲之父亲王旷的记载不多,但其他著作记载了王羲之从父亲王旷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的故事。《笔论》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蔡邕所撰写的经典书法理论著作,其中关于书法的本质、取法和艺术性等多有论述。王旷藏此书于枕中,可见其对书法艺术也颇有研究。后来,因王旷兵败,王羲之被伯父王导收养。王羲之的叔父王廙是东晋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据记载,王羲之和晋明帝司马绍等都曾随他学习书法、绘画。王廙善草书、隶书和飞白,能够将书法和绘画结合起来,提倡不要沿袭古人,应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可以说,作为书法造诣深厚的世家大族,王羲之家族的书学传统使其从小就奠定了书法艺术的基础,提升了他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二)卫夫人对王羲之书法的影响
  卫夫人,本名卫铄,出身卫氏大族,是廷尉卫展之女,是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特色的书法家。她的从父卫恒不仅擅长书法,还著有存世最早和比较可靠的重要书法理论著作《四体书势》。卫夫人师承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可以说得到了钟繇书法艺术的真传,同时又深得卫氏家族书法艺术的精妙。史料记载,王羲之的父亲王旷与卫家“世为中表”,也就是说,王羲之和卫夫人是有亲戚关系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可见其很早就开始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
  由于直接学习和传承钟繇的书法,所以卫夫人对王羲之书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楷书方面。王羲之传承并进一步发展了由钟繇创新改革的楷书,让楷书摆脱了隶书笔法,增加了笔画之间的牵连,从而使楷书具有了动态之韵。此外,卫夫人和王羲之对行书进行了传承发展,形成了行云流水、自然飘逸的行书风格。在此过程中,卫夫人既对当时的书法艺术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和造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是由于卫夫人将卫家、钟氏、钟繇等的书法进行融合改造,才让当时的书法逐渐从古质转变到妍丽。后来王羲之等人对书法进一步改造,形成自然平和、遒美健秀、用笔多变的书法风格。   在用笔方面,对比钟繇《荐季直表》中“素”字的横画和王羲之《乐毅论》中“尽”字的横画,可以看出两字横画的书写感很强。在卫夫人的《卫氏和南帖》中也有类似的写法,笔画的起笔和隶书藏头起笔的笔意有一定的相似性(图1)。
  钟繇的横画,还带有隶书的笔意,保留着横势笔意,在后来王羲之的楷书中,这种横势笔意已经逐渐消失,笔画显得比较统一。钟繇的作品中其他笔画如竖画、撇画等,还有着明显的隶书笔意,而在卫夫人和王羲之的作品中,回转笔势和掠笔逐渐减少,竖画变得清晰可见,掠笔被撇画取代。可见,卫夫人在传承钟繇等人书法的同时,对书法艺术进行了改造,而王羲之是在卫夫人书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当时的楷书笔法,从而形成了完备的楷书书写体系。
  (三)转益多师后的自我超越
  王羲之的书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不仅在于他对前人的继承,还在于他在兼采众长后对书法进行了突破创新。在继承学习了卫夫人书法之后,王羲之很快从中脱离,将自己的书法学习置于整个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之中。他曾说过:“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在成年之后,见到历代名家书法碑刻,开始认识到自己学习卫夫人书法所带来的局限性,并敢于从更广阔的视野中去探求书法的演变进程和艺术的本质。他学习张芝的草书,对钟繇的隶书进行合理的学习利用,让古人的书法艺术为其创新发展服务,把秦汉以来的书体笔法为己所用,并把各家所长都融入自己的行书、草书和楷书的创作,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书法艺术作品。后世推崇王羲之,不仅仅在于其书法艺术本身的成就,更在于他融古贯今、敢于创新超越的艺术探索精神。
  四、结语
  王羲之灵性简约和自然天真的书法风格的形成受到其家族书法、卫夫人书法风格的影响。卫夫人使王羲之延续了当时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趋势,而秦汉以来的其他书法家,则使王羲之通过个人探索,將书法进行融会贯通,吸收各家所长,不断创新,最终形成灵性简约、自然平和、遒美健秀、多变细腻的书法风格。
  参考文献:
  [1]王玉池.王羲之[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1.
  [2]曾菩君如.王羲之书法全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3]龚书铎,韩昇.中国文化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4]王强.李充家世小考兼及卫夫人事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83.
  [5]毋牧泉.卫夫人与王羲之的《姨母帖》[J].文史月刊,2017(8):68-74.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河北的水彩画创作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水彩画家,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河北的水彩画一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但是,近些年来,河北的水彩画发展处于相对低迷的阶段,相较于其他省份有所落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水彩画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水彩画创作与人才培养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使得创新人才缺失。在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引领下,如何利用北京与天津的水彩画教育资源,使京津冀教
期刊
摘 要:随着当前艺术多元化发展,美术写生教学作为高校美术课程的重点,如果依然依赖于传统具象写生实践,忽视地域性特点,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使美术专业学生对绘画语言系统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了解,高校美术写生教学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深化实践,充分利用各区域特点、文化、流派、风格等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再创造。为促进高校美术写生教学质量的提升,重点针对地域性在高校美术写生教学中的创新与
期刊
摘 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漫长历史沉淀和发展形成的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在当今社会中,高校美术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肩负着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教育和素质培养的重任。同时,美术的呈现形式和内容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孕育出的美术都有其不同的、独特的精神表达。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把美术教学和民族文
期刊
摘 要: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艺术专业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价值。面对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从综合材料绘画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入手,分别将综合材料绘画与科研项目、思政育人、电脑设计与制作以及产业发展等方向相结合来研究综合材料绘画课程的改革路径,拓展该课程教学的新领域和新视野。  关键词:综合材料绘画;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
期刊
摘 要:2015年,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输出“双创”型人才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美术专业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审美素养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基于“双创”背景,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美术课程体系、
期刊
摘 要:毕业创作是师范类本科院校美术学专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四年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一个总结与检验,对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实现从学习理论到创新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现在国内各大高校的美术学专业的毕业创作课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矛盾,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等,导致学生的毕业创作水平较低,刚需综合素质能力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让毕业创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从封闭的精英主义到以收藏为主的权力展示,当今博物馆已慢慢转变为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为主要部分的机构。美术博物馆作为博物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育功能应该被重视起来。但是受美术博物馆自身特殊性质的影响,其在公共教育领域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分析当今美术博物馆产生问题的原因,对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美术博物馆;艺术教育;娱乐化  “白立方”这一说法来自奥多尔蒂
期刊
摘 要:由于数字影像是独立学院当下美术教育实习中一种重要的载体与媒介,分析其在美术教育实习中的意义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影像可以修补传统教育实习方式的弊端,是美术教育实习历程的自我见证,是美术教育交流研讨的依据。基于此,提出数字影像在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实习中的三种应用方式:一是教育实习的影像记录,二是实习资料的数字储存,三是培养师范生“四支笔”能力的辅助工具。  关键词:数字影像;独立学院;美术教育实习
期刊
摘 要:从《元嶷墓志》的形制及书法风格入手,结合墓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研究之后可知,此墓志文字以楷字为主,字形多为扁平,波磔有隶意,为比较典型的北朝時期的隶楷书。探讨该墓志的书法风格,对研究东魏时期的楷书风格及书体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元嶷墓志》;东魏;书法艺术  《元嶷墓志》(图1)高八十八厘米,宽八十八厘米,存界格,呈正方形,无纹饰,志文共三十五行,满行四十一字,共一千四百三十
期刊
摘 要:汉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里,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摩崖石刻,这些摩崖石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西狭颂》和《郙阁颂》就产生于这个时期。两块石刻内容相似,风格相近,但是现存状态却有极大差别。通过将《西狭颂》与《郙阁颂》进行比较,全面深入地剖析与研究其创作背景与现存状态,并结合创作心得对笔法与章法进行品评与赏析。  关键词:《西狭颂》;《郙阁颂》;章法  一、《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