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苏:从普通工人到“中国房地产教父”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83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任万里的秘书,现担任中房集团理事长、幸福人寿监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等
  孟晓苏原本对房地产业毫不了解。1983年8月,他与万里、李鹏两位国务院副总理一起去陕北革命圣地延安。他们看到,当地人虽然富裕起来了,但是住的依然是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窑洞。这次陕北之行深深刺激了孟晓苏,他心里萌生一个想法:为13亿中国人盖房子!
  孟晓苏具有三重身份,即企业家、学者、官员。
  第一个身份,企业家———孟晓苏既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又是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法人代表,管辖全国220多个城市中430多家房地产企业。
  第二个身份,学者———孟晓苏博士先后撰写和主编11本有关经济理论、房地产业、企业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的著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他还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的论著《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作者共4位,领衔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其他3位则是厉以宁教授的高足,名字依次排列为孟晓苏、李源潮和李克强。
  第三个身份———官员。孟晓苏曾经长期在中南海工作,从1983年5月至1990年12月,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的秘书达7年半之久。他还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副局长。
  孟晓苏的祖父孟昭琳,是国民党少将,父亲孟宪成则是中共党员,早年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所以,当孟晓苏在2003年第一次访问台湾时,台湾媒体称他“血管里流着国共两党的血”。
  孟晓苏祖籍山东,1949年12月24日,他在父母南下途中出生于苏州,因而得名“晓苏”。孟晓苏4岁时随父母从苏州到北京,从此定居北京。1968年,孟晓苏被分配到北京东方红汽车制造厂工具分厂当工人。孟晓苏从小喜欢写作,进入工厂后便成为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人理论组成员之一。1974年初,他写出了报道《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我们写出〈读《封建论》〉》,1974年7月8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都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孟晓苏的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在工厂里,孟晓苏认识了万里之子万季飞,两人成为好友。高考制度恢复后,孟晓苏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新闻专业。
  1982年初,北大毕业的孟晓苏进入中宣部新闻局,后来中央办公厅需要秘书,孟晓苏来到中办,被直接分配给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当秘书。万里与孟晓苏相处得非常融洽。万里有5个子女,孟晓苏的年纪小于万里的第四个孩子万季飞,大于第五个孩子万晓武,用孟晓苏的话来说,他成了万里的“第四点五个孩子”。
  1992年,孟晓苏出任中国房地产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兼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1996年10月,孟晓苏担任房改课题小组组长,他成为中国房改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孟晓苏最初把房地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定位被广泛接受,写入各种政府文件。1997年,孟晓苏又进一步提出“房地产业是国家支柱型产业”。这一提法于2003年写入国务院第十八号文件。从此,房地产业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地位逐步得到确立。
  2000年,孟晓苏出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房价牵动千千万万百姓的心。有人质问:“房价到底是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孟晓苏回答:“这两个选项都不是,商品房价格是归市场管!”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孟晓苏提出要采取限制性措施。孟晓苏说,第一是要增加土地的供应量,第二是要增长商品房的有效供给,第三是政府要加快保障房建设,第四,这三项建设并不是马上就可以产出效果的。为了防止他们在没产出效果之前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特别是房价过快上涨,可以采取临时性措施来抑制需求,但它绝不是长期政策。这些想法后来就构成了“国十条”、“国八条”等限制购房政策。正因为孟晓苏从宏观上、从政策与理论上对中国房地產业提出诸多创见,所以他的贡献就不仅仅在于中房集团这样一艘中国房地产的“航空母舰”,而是成为“中国房地产教父”。
  (摘自《名人传记》2013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1949年末,二野进军大西南时,电台收到了杨森(国民党第20军军长、西南長官公署副长官、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发给刘伯承、邓小平的一封明码电报,表示要起义。刘伯承说:“千万不要这些人,别理他!”  这是因为,1926年12月刘伯承和杨闇公等人领导顺(庆)泸(州)起义时,遭到反动军阀刘湘的残酷镇压。杨闇公、刘伯承争取杨森支持起义军,牵制刘湘。杨森虚与委蛇,向杨闇公、刘伯承表示支持革命。但在起义军危
期刊
1991年,时年36岁的杨光成出任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成为当时云南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2014年,杨光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云南省纪委立案调查。此时的他,已届退休之年,正担任云南省交通厅党组书记。在正厅的位置上,他待了整整23年。  年少得志再遇贵人  杨光成是云南省宾川县人,“文革”期间进入大学成为工农兵学员。1978年,杨光成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在宾川县计委工作。  1980年代初,干部年轻化
期刊
1953年7月,胡耀邦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赴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7月26日,胡耀邦得知《朝鲜停战协定》将于次日正式签字,立即决定在次日举行的大会上宣布这一重要消息,于是他连夜改写讲稿。  代表团里有些同志出于好意,劝阻胡耀邦说,讲话稿是出国前经中央批准的,不允许自行改动。但胡耀邦认为取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是当时最重大的国际事件,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战胜美帝国主义,在世界青
期刊
刘亚楼治军极严,且铁面无私,下级畏之,同级畏之,上级亦畏之。  东野部队某领导,为老资格红军干部。某日,乘火车迁往后方佳木斯,随车装有公物。当时东北局规定,凡迁往后方人员只准携带随身衣物及生活用品。车站人员上车检查,該领导大发雷霆,挥拳打人。忽闻刘亚楼到,该领导急蹲车厢一角,向隅埋首。刘亚楼示目挥手,数士兵一拥而上,将所有公物搬走,该领导面红耳赤,连大气也不敢出也。  又一日,刘亚楼乘专列由哈尔滨
期刊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提出了“两个凡是”观点。1978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1978年9月,邓小平到辽宁视察,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全程陪同并代表省委汇报工作。他在邓小平乘坐的专列上,把《理论上根本的拨乱反正》一文呈送邓小平,并谈了自己的看法,邓小平表示赞
期刊
父亲1914年2月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68年“文革”中被“造反派”迫害致死。  父亲幼时因家贫只上过几年私塾,但勤奋好学,通过自身努力,也粗通文墨,读书明礼。父亲在工作后,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搞好本职工作,而且总是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在领导和同志们心中,父亲享有好的口碑。  尽管如此,在“文革”中还是遭受到“造反派”的多次揪斗,捏造了莫须有的罪
期刊
1965年12月8日至15日,中共中央将在上海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12月9日,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在下榻的锦江饭店,给机组下达任务:后天,罗总长(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到达昆明机场后立即起飞,不要在机场停留。从昆明起飞后直飞上海,中途不能有转弯点,无论发生何种情况中途不能落地。  司令员亲自给机组下达任务非同寻常,而他所提的要求更令机组感到意外。接着,吴法宪又作出了让人更为吃驚的指示:每人发一
期刊
云浦:(1912- 1948),乌兰夫弟弟,又名李才。于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5月由贾力更、勇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曾任中共土默特蒙古工作委员会委员,蒙古游击队托县分队长(托和清抗日游击队队长)、武归县蒙政科科长、锡盟财政处处长等职。1948年2月,云浦随云晨光到乌兰浩特领取物资。在返回贝子庙途中,汽车行至距林西15公里拐弯处,坠下深崖,云浦受重伤,抢救无效,以身殉职。  乌可力
期刊
1991.3- 1992.1任江苏省无锡市计划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1992.1- 1992.6任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2003.3- 2010.8任国资委主任;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长期的企业工作经历,使得李荣融熟悉国企的微观运行。1992年,受朱镕基赏识的李荣融调至中央工作。2003年3月,李荣融出任国务院国资委首任主任,成为7万亿元央企资产的大管家,任务是搞好国有企业。  李
期刊
作为江苏第一经济大市,苏州经济发展令人瞩目。2005年,苏州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大关,是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越万亿的城市。习近平曾称:“苏州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江苏的重中之重、江苏的核心地带,从中央到兄弟单位,你看看国际上也愿意到这里来看看,中国道路怎么走看看苏州。”  在中国官场,苏州一直是既出经验又出干部的地方。梁保华于1998- 2000年担任苏州市委书记,此后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