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俄语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为了能够在与俄罗斯人接触时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但中国和俄罗斯两国间由于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式、文化习惯、生活方式、民族风俗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为了避免和减少文化背景差异对交际的不利影响,在俄语教学中应注重和加强俄罗斯文化的导入。
一、在大学俄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被储存在用语言文字记载的书面中,也储存在语言之中,通过语言自身我们可以探索这个文化的属性和特征。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文化是语言深层次的内涵,蕴涵在语言的各个方面,而作为文化外在表现的语言无不折射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
大学俄语教学实践证明,影响学生交际的主要障碍就是缺乏对隐含在语言背后文化因素的了解。例如,中国人在见面的时候经常问:“你去哪儿?”,“你干什么去?”但俄罗斯人十分忌讳“кудаты?”这样的问话,他们会认为你十分不礼貌,你在打听他们的私事,而对你产生反感。进行成功的交际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等,而且还应该了解与俄语有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理解和认识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教育、科学、民俗、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生活方式等,不了解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该语言。所以,为了避免学生由于不了解俄语的文化底蕴,在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同时,却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现象的发生,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俄罗斯文化的导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缺一不可。
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就指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在进行俄语教学的同时,需要导入与俄语有关的文化内容,这在目前已成为俄语教学界的一种共识。
二、在大学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既然俄语教学需要导入与俄语有关的文化内容,那么具体应该导入哪些内容呢?我们都知道,俄罗斯的文化非常丰富,而我们的语言课程内容和课时又是有限的,如何取舍俄罗斯文化,使之符合俄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赞同以吕必松、赵贤洲、张占一、吴国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主张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1 知识文化
知识文化是指那些不影响文化交际的背景知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它对词语、语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空气(воэдух)、水(вода)、河流(река)、白桦树(берёэа)等词汇,有关空气的成分、空气的作用;水的成分、水的作用;河流的形态、河流的作用;白桦树的品种、用途、分布情况等知识都属于知识文化。
通常每个词汇都有“知识文化”成分,但交际双方不会因为缺乏这类知识而发生误解,即便学习俄语的学生不了解空气的构成成分,不知道白桦树的分布情况都不会影响到俄语交际。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应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交际文化导入的教学中,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交际中少出错误。
2 交际文化
交际文化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文化知识。赵贤州将交际文化概括为12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1)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无法对译的词语;(2)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某些层面意义有差别的词语;(3)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词语使用场合的特异性;(4)因社会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词语褒贬不同;(5)因社会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潜在的观念差异;(6)语言信息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差异;(7)含有民族特殊文化传统信息的词语;(B)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9)词语中反映的文化信息的词语;(10)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11)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12)其它因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社会习俗等所造成的文化差异。
举两个小例子加以说明:在汉语中“落汤鸡”形容人浑身湿透,像掉在水里的鸡一样。而在俄语中“мокраякурица”却用来表示“意志薄弱、优柔寡断的人”;在我国普遍认为数字“4”和“7”与“死”和“气”谐音,因此和不喜好这两个数字。而俄罗斯人却很喜好这两个数字,在成语和俗语中经常可以遇到这两个数字,наседъмомнебе(如登天堂)、семероодногонеждут(少数服从多数)。
从数量上看,交际文化的数量低于知识文化。交际文化的具体内容受到所涉及的两种文化背景的制约。对于中国的俄语学生来说,他们生于和成长于中国文化背景之下,习得的也是中国文化,他们在运用俄语交际时,自然而然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因而,对于他们来说,交际时知识文化相对稳定,而交际文化则随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变化。俄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地道的俄语,达到俄语进行交际。然而,由于中俄背景文化的差异,学习者会不知不觉地将中国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从而发生交际障碍。为了达到俄语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俄语交际,在俄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人。交际文化的导人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手,如称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褒奖和辞让,忌讳和委婉等俄汉常用语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三、在大学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1 层次性原则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教学也不例外。文化是有层次的,可见的衣、食、住、行、交通等是最表层的物质文化,而文学、艺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最深层的精神文化,社会制度、婚姻制度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制度文化。因此,在文化导入时,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谭志明、王平安在《英语强化培训中的文化融入》一文中介绍了文化导入(融入)分初、中、高级各阶段进行的作法。初级阶段的文化导人应主要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俄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从而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俄语语言交际的能力;中级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俄汉词语、成语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使学生熟悉俄汉语语义的差别并深入理解俄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他们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语言交际;高级阶段主要从中西文化差异的 深层次人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能进一步了解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挥洒自如。
2 适度性原则
适度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适度。教学内容的适度是从对文化内容的选择角度来理解的。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有限的课时不可能导人所有的文化,应该选择主流文化的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而且,俄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在俄语教学的框架内进行的,是为了俄语教学服务,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学方法的适度,是要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的关系。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文化导人外,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文化知识积累。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课外相关文化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3 系统性原则
目前在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着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往往是遇到一种文化现象就顺便导入一下,这样,学生学到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由于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困难。另外,教师的文化导人的方法也并不完全科学,甚至是机械、呆板的导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苏娅在《也谈俄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一文中提出制定一个针对俄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的大纲,在这个大纲中明确文化教育导入的原则、内容、方法、途径以及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想法,可以规范俄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避免文化导人过程的盲目和混乱,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俄语交际能力。
四、在大学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1 注解法
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描写以及特定含义的注释,有助于学生掌握得体的交际文化。这个方法比较灵活简便,而且适合于任何阶段和任何语言材料。
2 融合法
融合法指的是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材料本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文化知识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缺点是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语言结构上的困难往往要通过简化或改写才能解决,容易影响材料的真实性。
3 实践法
实践法指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实践法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堂教学实践,如通过角色表演、演讲等活动进行语言功能的训练;另一种是课外活动。如看录像和电影,举办专题讲座,参加英语角等来增加文化积累。
4 对比法
比较法是指在俄语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两个国家的不同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俄罗斯的风俗习惯,避免交际过程中出现语用错误的现象。
5 专门讲解法
专门讲解法指在对比学生的中俄文化背景差异的基础上,选出俄罗斯文化中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容易引起交际困难的那部分文化进行专门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刘丽辉,论大学俄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2):167-168
[2]胡文仲,言一虹,外语教学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一、在大学俄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被储存在用语言文字记载的书面中,也储存在语言之中,通过语言自身我们可以探索这个文化的属性和特征。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文化是语言深层次的内涵,蕴涵在语言的各个方面,而作为文化外在表现的语言无不折射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
大学俄语教学实践证明,影响学生交际的主要障碍就是缺乏对隐含在语言背后文化因素的了解。例如,中国人在见面的时候经常问:“你去哪儿?”,“你干什么去?”但俄罗斯人十分忌讳“кудаты?”这样的问话,他们会认为你十分不礼貌,你在打听他们的私事,而对你产生反感。进行成功的交际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等,而且还应该了解与俄语有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理解和认识俄语所在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教育、科学、民俗、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生活方式等,不了解俄罗斯的民族文化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该语言。所以,为了避免学生由于不了解俄语的文化底蕴,在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同时,却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现象的发生,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俄罗斯文化的导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缺一不可。
拉多在《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就指过:“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在进行俄语教学的同时,需要导入与俄语有关的文化内容,这在目前已成为俄语教学界的一种共识。
二、在大学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既然俄语教学需要导入与俄语有关的文化内容,那么具体应该导入哪些内容呢?我们都知道,俄罗斯的文化非常丰富,而我们的语言课程内容和课时又是有限的,如何取舍俄罗斯文化,使之符合俄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赞同以吕必松、赵贤洲、张占一、吴国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主张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所谓交际文化,指的是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
1 知识文化
知识文化是指那些不影响文化交际的背景知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它对词语、语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例如:空气(воэдух)、水(вода)、河流(река)、白桦树(берёэа)等词汇,有关空气的成分、空气的作用;水的成分、水的作用;河流的形态、河流的作用;白桦树的品种、用途、分布情况等知识都属于知识文化。
通常每个词汇都有“知识文化”成分,但交际双方不会因为缺乏这类知识而发生误解,即便学习俄语的学生不了解空气的构成成分,不知道白桦树的分布情况都不会影响到俄语交际。因此,在俄语教学中应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交际文化导入的教学中,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交际中少出错误。
2 交际文化
交际文化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文化知识。赵贤州将交际文化概括为12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1)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无法对译的词语;(2)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某些层面意义有差别的词语;(3)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词语使用场合的特异性;(4)因社会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词语褒贬不同;(5)因社会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潜在的观念差异;(6)语言信息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差异;(7)含有民族特殊文化传统信息的词语;(B)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9)词语中反映的文化信息的词语;(10)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11)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12)其它因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社会习俗等所造成的文化差异。
举两个小例子加以说明:在汉语中“落汤鸡”形容人浑身湿透,像掉在水里的鸡一样。而在俄语中“мокраякурица”却用来表示“意志薄弱、优柔寡断的人”;在我国普遍认为数字“4”和“7”与“死”和“气”谐音,因此和不喜好这两个数字。而俄罗斯人却很喜好这两个数字,在成语和俗语中经常可以遇到这两个数字,наседъмомнебе(如登天堂)、семероодногонеждут(少数服从多数)。
从数量上看,交际文化的数量低于知识文化。交际文化的具体内容受到所涉及的两种文化背景的制约。对于中国的俄语学生来说,他们生于和成长于中国文化背景之下,习得的也是中国文化,他们在运用俄语交际时,自然而然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因而,对于他们来说,交际时知识文化相对稳定,而交际文化则随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变化。俄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地道的俄语,达到俄语进行交际。然而,由于中俄背景文化的差异,学习者会不知不觉地将中国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从而发生交际障碍。为了达到俄语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俄语交际,在俄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人。交际文化的导人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手,如称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褒奖和辞让,忌讳和委婉等俄汉常用语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三、在大学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1 层次性原则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教学也不例外。文化是有层次的,可见的衣、食、住、行、交通等是最表层的物质文化,而文学、艺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是最深层的精神文化,社会制度、婚姻制度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制度文化。因此,在文化导入时,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谭志明、王平安在《英语强化培训中的文化融入》一文中介绍了文化导入(融入)分初、中、高级各阶段进行的作法。初级阶段的文化导人应主要介绍在日常生活交往方面俄汉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从而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俄语语言交际的能力;中级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俄汉词语、成语意义及运用方面的差异,使学生熟悉俄汉语语义的差别并深入理解俄语表达法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他们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语言交际;高级阶段主要从中西文化差异的 深层次人手,介绍中西方思维方式、交际关系以及言语表达的差异,从而使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能进一步了解西方的人际关系及交往的深层次模式,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挥洒自如。
2 适度性原则
适度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适度。教学内容的适度是从对文化内容的选择角度来理解的。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有限的课时不可能导人所有的文化,应该选择主流文化的内容,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介绍。而且,俄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在俄语教学的框架内进行的,是为了俄语教学服务,切忌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学方法的适度,是要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的关系。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文化导人外,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文化知识积累。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课外相关文化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
3 系统性原则
目前在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存在着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很多教师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往往是遇到一种文化现象就顺便导入一下,这样,学生学到的文化背景知识也往往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由于学生的头脑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交际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困难。另外,教师的文化导人的方法也并不完全科学,甚至是机械、呆板的导入,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苏娅在《也谈俄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一文中提出制定一个针对俄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的大纲,在这个大纲中明确文化教育导入的原则、内容、方法、途径以及要求学生所要达到的水平。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想法,可以规范俄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避免文化导人过程的盲目和混乱,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俄语交际能力。
四、在大学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1 注解法
教师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注释,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的描写以及特定含义的注释,有助于学生掌握得体的交际文化。这个方法比较灵活简便,而且适合于任何阶段和任何语言材料。
2 融合法
融合法指的是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材料本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文化知识在语言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缺点是材料的选择和编排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语言结构上的困难往往要通过简化或改写才能解决,容易影响材料的真实性。
3 实践法
实践法指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和文化,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实践法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课堂教学实践,如通过角色表演、演讲等活动进行语言功能的训练;另一种是课外活动。如看录像和电影,举办专题讲座,参加英语角等来增加文化积累。
4 对比法
比较法是指在俄语教学中通过对比两种文化的差异来导入文化。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两个国家的不同民族对家族关系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俄罗斯的风俗习惯,避免交际过程中出现语用错误的现象。
5 专门讲解法
专门讲解法指在对比学生的中俄文化背景差异的基础上,选出俄罗斯文化中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尤其是容易引起交际困难的那部分文化进行专门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刘丽辉,论大学俄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2):167-168
[2]胡文仲,言一虹,外语教学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