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环境下,2010年家电行业出口相比上年同期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但是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各国贸易壁垒等因素影响着贸易环境,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作为全球家电制造基地,继续保持出口市场的稳定与增长对于中国家电业未来发展仍然非常重要。
家电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如何,当前企业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行业部主任刘永强。家电出口势头强劲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家电出口在2010年的情况如何,2011年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刘永强:2010年第三季度,尽管家电行业部分产品进入出口淡季,但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环境下,家用空调、冰箱冷柜、洗衣机、彩电和微波炉等家电产品出口相比2009年同期表现出强劲增长。其中,我国主要出口家电产品,空调、冰箱冷柜、洗衣机、彩电和微波炉出口量相比2009年同期呈现10%~80%的增长,其中空调增幅为79%,其余产品增幅在10%~25%。
在前期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供求关系格局变革的大背景下,大规模投资、产能迅速扩张奠定了我国家电产业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优势地位,预计未来对外贸易规模还将维持相对高位并稳步增长,但并不具备长期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同时未来家电出口依旧面临相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就整体情况而言,2010年家电行业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大部分行业总体贸易规模将创历史新高,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高位的对外贸易规模,预计2011年出口规模在2010年基础上增速有放缓。升级是一项长期投资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之一,但是家电行业仍以oEM为主,家电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刘永强:中国家电行业经过近年来发展,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生产制造体系,是进行国际性制造和采购的最佳场所之一。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家电的需求都比较旺盛。
新兴制造基地竞争力的增强,对国内家电行业出口的附加值、技术创新与品牌输出都提出了更高挑战。中国家电产业具有集群效应,产品配套能力非常强。目前,在中国青岛、顺德、合肥和宁波等城市为核心的家电产业集群中,汇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仍将保持全球家电生产的霸主地位。
同时,我们惊喜地看到,已经有一批家电企业从单纯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向运作国际市场的方式改变,许多公司在国外建立了设计、开发、销售机构,如海尔在美国、印尼等国家建厂,近年来,以白有品牌走向海外,产品已经打入美国、日本等主流市场;美的小家电和空调产品在越南基地投产,日电微波电器白俄罗斯项目、环境电器泰国项目按计划推进……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全球化战略。
我们知道,海外市场白有品牌开拓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期投入很大。家电行业虽然一直在宣传自主创新和白有品牌,但是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依然漫长。中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低,国际话语权不强的现状。所以,企业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进程中,面对变幻复杂的经济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同时应积极学习实践,科学解决产业结构、关键技术和组织管理课题,提升竞争力。
做大做强才有话语权
《进出口经理人》:2011年我国家电出口将面临哪些潜在的风险?
刘永强:首先是汇率问题,近期美元大幅贬值,引发日本、韩国和巴西等国相继干预汇市,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通过广交会就可以看出,对于后市,企业观望态度浓厚,主要是因为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因素造成企业在接新订单的时候报价比较谨慎,大多企业表示会等人民币对美元稍稳之后才考虑给出合适的价格。
其次是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钢材、铜、铝和塑料等家电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接单比较谨慎,很多企业只敢接短单并锁定价格。
再次,国内劳动力成本近年来也越来越高。以佛山和中山两地为例,2010年以来,人工成本增加了近30%。由此还将带动周边产业,包括企业其他各类成本的支出,这些将直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
另外,对于未来国际环境,大多企业认为各国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等不确定因素太多,虽然订单和贸易额可能会继续增加,但是利润不一定比金融危机时要好,加上新兴市场家电制造的竞争力正在增强,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最后,能源消耗问题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于家电产品的节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制定出各种法规来强制推行节能措施,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环保署主导的“能源之星”、欧盟的Eup……据我们了解,在欧洲拥有“A+++”能源标识的企业也不超过15%,而能效等级的总数提高到7级,虽然能源标签目前还是非强制性的,但是长期来看,会加大成本投入,对我国出口企业将造成不小的冲击。
《进出口经理人》:国际电工委员年会lEG刚刚在西雅图落幕,中国派出了世上最大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并带去数十项提案和建议,已经有多项提议被会议接受,并授权中国起草下一规定程序的国际标准草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标准已经影响世界,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永强:中国家电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已取得了规模化量产的价格优势,但众多企业只能采取跟随和模仿的策略,被动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急需在技术标准层面上突围,以实现我国企业在全球家电领域的领跑。中国企业目前开始重视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输出。
所有行业都是先有产品,先有技术,才能有标准。只有技术领先才能有资格去制定标准。有国内企业能够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以贴牌代工为主,没有核心技术仍然是我们的最大弱势,我国距离真正成为家电业国际标准制定者的路还很长。只有真正地树立国际标准,才能保证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话语权。
家电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如何,当前企业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家电行业部主任刘永强。家电出口势头强劲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家电出口在2010年的情况如何,2011年将呈现怎样的走势?
刘永强:2010年第三季度,尽管家电行业部分产品进入出口淡季,但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环境下,家用空调、冰箱冷柜、洗衣机、彩电和微波炉等家电产品出口相比2009年同期表现出强劲增长。其中,我国主要出口家电产品,空调、冰箱冷柜、洗衣机、彩电和微波炉出口量相比2009年同期呈现10%~80%的增长,其中空调增幅为79%,其余产品增幅在10%~25%。
在前期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供求关系格局变革的大背景下,大规模投资、产能迅速扩张奠定了我国家电产业在全球产业布局中的优势地位,预计未来对外贸易规模还将维持相对高位并稳步增长,但并不具备长期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同时未来家电出口依旧面临相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就整体情况而言,2010年家电行业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大部分行业总体贸易规模将创历史新高,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高位的对外贸易规模,预计2011年出口规模在2010年基础上增速有放缓。升级是一项长期投资
《进出口经理人》:中国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之一,但是家电行业仍以oEM为主,家电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刘永强:中国家电行业经过近年来发展,已经建立了庞大的生产制造体系,是进行国际性制造和采购的最佳场所之一。如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家电的需求都比较旺盛。
新兴制造基地竞争力的增强,对国内家电行业出口的附加值、技术创新与品牌输出都提出了更高挑战。中国家电产业具有集群效应,产品配套能力非常强。目前,在中国青岛、顺德、合肥和宁波等城市为核心的家电产业集群中,汇聚了大量的制造加工企业和零配件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仍将保持全球家电生产的霸主地位。
同时,我们惊喜地看到,已经有一批家电企业从单纯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向运作国际市场的方式改变,许多公司在国外建立了设计、开发、销售机构,如海尔在美国、印尼等国家建厂,近年来,以白有品牌走向海外,产品已经打入美国、日本等主流市场;美的小家电和空调产品在越南基地投产,日电微波电器白俄罗斯项目、环境电器泰国项目按计划推进……可以说,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全球化战略。
我们知道,海外市场白有品牌开拓不是一蹴而就的,前期投入很大。家电行业虽然一直在宣传自主创新和白有品牌,但是企业转型升级之路依然漫长。中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同质化严重,利润率低,国际话语权不强的现状。所以,企业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进程中,面对变幻复杂的经济环境,需要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同时应积极学习实践,科学解决产业结构、关键技术和组织管理课题,提升竞争力。
做大做强才有话语权
《进出口经理人》:2011年我国家电出口将面临哪些潜在的风险?
刘永强:首先是汇率问题,近期美元大幅贬值,引发日本、韩国和巴西等国相继干预汇市,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通过广交会就可以看出,对于后市,企业观望态度浓厚,主要是因为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等因素造成企业在接新订单的时候报价比较谨慎,大多企业表示会等人民币对美元稍稳之后才考虑给出合适的价格。
其次是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钢材、铜、铝和塑料等家电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接单比较谨慎,很多企业只敢接短单并锁定价格。
再次,国内劳动力成本近年来也越来越高。以佛山和中山两地为例,2010年以来,人工成本增加了近30%。由此还将带动周边产业,包括企业其他各类成本的支出,这些将直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
另外,对于未来国际环境,大多企业认为各国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等不确定因素太多,虽然订单和贸易额可能会继续增加,但是利润不一定比金融危机时要好,加上新兴市场家电制造的竞争力正在增强,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最后,能源消耗问题正在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对于家电产品的节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制定出各种法规来强制推行节能措施,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美国环保署主导的“能源之星”、欧盟的Eup……据我们了解,在欧洲拥有“A+++”能源标识的企业也不超过15%,而能效等级的总数提高到7级,虽然能源标签目前还是非强制性的,但是长期来看,会加大成本投入,对我国出口企业将造成不小的冲击。
《进出口经理人》:国际电工委员年会lEG刚刚在西雅图落幕,中国派出了世上最大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并带去数十项提案和建议,已经有多项提议被会议接受,并授权中国起草下一规定程序的国际标准草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标准已经影响世界,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永强:中国家电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虽已取得了规模化量产的价格优势,但众多企业只能采取跟随和模仿的策略,被动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急需在技术标准层面上突围,以实现我国企业在全球家电领域的领跑。中国企业目前开始重视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输出。
所有行业都是先有产品,先有技术,才能有标准。只有技术领先才能有资格去制定标准。有国内企业能够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以贴牌代工为主,没有核心技术仍然是我们的最大弱势,我国距离真正成为家电业国际标准制定者的路还很长。只有真正地树立国际标准,才能保证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实现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