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 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要使我国迅速发展成科技强国, 就必须在基础教育中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教育部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除了使学生获得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应用技能外, 还着重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生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 他们具有突出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阶段是培养一个人创新素质的黄金时期。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那么,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下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敢于创新
罗杰斯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 他就不会害怕表现他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 从而保持心理自由, 他就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思想的火花。为此,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生, 善于接纳那些不同于传统方式的观察和思考方式, 哪怕是错误的奇思怪想, 也不要轻易地否定, 更不可盲目指责。其次, 应努力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自觉运用“亲其师, 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 毫不吝惜地把信任的目光、和谐的笑容、关爱的话语、无私的帮助送给每一位学生, 把爱的种子播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从而建立起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 可以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对教学的爱,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形成利于学生大胆创造的良好环境。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乐于创新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应用的广泛性。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离不开数学。由于在以往的教学中, 对数学的应用性重视不够, 使得数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 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 难以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 ( 尤其是学生的生活) 密切联系起来, 注重问题尽量从实际提出,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如学习轴对称图形,联系生活中的耕牛、风车等帮助学生加深对这种图形的理解和识记,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实施开放性教学, 使学生善于创新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封闭教学而言的。开放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使学生参与多向思维, 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 独立获得、巩固、深化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具体实例谈两点做法。
1.灵活运用教材, 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教材对教学问题的解释、教学方法的介绍是不可能穷举的, 这就为教师留出一定的“空白”。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空白”机动灵活地运用教材,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良机。例如,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 教材仅提供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摆成平行四边形, 从而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而此时学生已经认识了多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尝试过不同的转化方法(拼摆法、割补法)。如何运用其他转化方法, 借助其他图形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教材并未介绍。我在学生用书上的方法推导出公式后, 追问学生:“除了平行四边形, 还能借助其他说图形进行推导吗? 如果只有一个梯形, 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吗?”而后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孩子们积极性很高, 研究出不同的方法, 有的用拼摆法转化成长方形, 有的用割补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有的用分割法转化成两个三角形或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借助学过的各种图形进行推导都得到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的过程中, 充分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 利用教材留出的“空白”,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设计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性问题是指能提供充分的思考余地、需要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己有的信息, 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 从多方面寻找可能的答案。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答案开放。也就是一道题有多种答案, 甚至无数种答案, 而且多数题目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 能找出解题规律。比如:在学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之后, 设计这样一道深化题:“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直线, 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般, 学生很容易想到画对角线, 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如果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就会发现只要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交点的直线, 就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2) 问题开放。也就是根据提供的信息, 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得到不同的解答。比如: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时, 给出下面条件:“某校六年级男生有 50 人, 女生有 40 人。”让学生提出问题。经过思考之后, 学生提出了下面一串问题: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3) 条件开放。不同角度思考, 可以补充不同条件, 这种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较为常见。比如:某电视机厂上半年生产电视机2400台,全年共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此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补充不同的条件, 比如:下半年生产 3000 台;下半年产量比上半年多600台;下半年产量是上半年的 2 倍;下半年生产台数比上半年多 1/4;下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的 60% ……(4) 解题方法开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 比如, 复习分数应用题时, 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张师傅要加工 120 个零件, 6 小时完成了 2/5 。照这样计算, 剩下的还要几小时完成? ”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就可得到不同的思路, 列出不同的算式。(5)解题策略开放。所谓解题策略开放, 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多种, 例如, 学完小学乘法后, 出了这样一道习题。教师提供如下材料:矿泉水每瓶2元, 椰汁每听2. 5元。可乐每听2.4元, 拧橡茶每瓶4.5元, 用100元为班集体购买这此商品, 你准备买什么, 买多少? 应找回多少钱? 在解答这一实际问题时, 学生显然可以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敢于创新
罗杰斯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 他就不会害怕表现他的创造性思维, 可以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 从而保持心理自由, 他就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思想的火花。为此,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鼓励那些用不平常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生, 善于接纳那些不同于传统方式的观察和思考方式, 哪怕是错误的奇思怪想, 也不要轻易地否定, 更不可盲目指责。其次, 应努力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自觉运用“亲其师, 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 毫不吝惜地把信任的目光、和谐的笑容、关爱的话语、无私的帮助送给每一位学生, 把爱的种子播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从而建立起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 可以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对教学的爱,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 形成利于学生大胆创造的良好环境。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使学生乐于创新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 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应用的广泛性。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都离不开数学。由于在以往的教学中, 对数学的应用性重视不够, 使得数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 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 难以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 ( 尤其是学生的生活) 密切联系起来, 注重问题尽量从实际提出,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进一步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如学习轴对称图形,联系生活中的耕牛、风车等帮助学生加深对这种图形的理解和识记,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实施开放性教学, 使学生善于创新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封闭教学而言的。开放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就是使学生参与多向思维, 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 独立获得、巩固、深化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具体实例谈两点做法。
1.灵活运用教材, 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教材对教学问题的解释、教学方法的介绍是不可能穷举的, 这就为教师留出一定的“空白”。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些“空白”机动灵活地运用教材,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良机。例如, 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 教材仅提供了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摆成平行四边形, 从而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而此时学生已经认识了多种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尝试过不同的转化方法(拼摆法、割补法)。如何运用其他转化方法, 借助其他图形推导梯形面积公式? 教材并未介绍。我在学生用书上的方法推导出公式后, 追问学生:“除了平行四边形, 还能借助其他说图形进行推导吗? 如果只有一个梯形, 能把它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吗?”而后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孩子们积极性很高, 研究出不同的方法, 有的用拼摆法转化成长方形, 有的用割补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有的用分割法转化成两个三角形或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借助学过的各种图形进行推导都得到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的过程中, 充分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 利用教材留出的“空白”,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设计开放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性问题是指能提供充分的思考余地、需要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解答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己有的信息, 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 从多方面寻找可能的答案。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放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答案开放。也就是一道题有多种答案, 甚至无数种答案, 而且多数题目在解出不同结果的同时, 能找出解题规律。比如:在学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之后, 设计这样一道深化题:“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直线, 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般, 学生很容易想到画对角线, 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如果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就会发现只要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交点的直线, 就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2) 问题开放。也就是根据提供的信息, 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 得到不同的解答。比如: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时, 给出下面条件:“某校六年级男生有 50 人, 女生有 40 人。”让学生提出问题。经过思考之后, 学生提出了下面一串问题: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3) 条件开放。不同角度思考, 可以补充不同条件, 这种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较为常见。比如:某电视机厂上半年生产电视机2400台,全年共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此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补充不同的条件, 比如:下半年生产 3000 台;下半年产量比上半年多600台;下半年产量是上半年的 2 倍;下半年生产台数比上半年多 1/4;下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的 60% ……(4) 解题方法开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题多解, 比如, 复习分数应用题时, 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张师傅要加工 120 个零件, 6 小时完成了 2/5 。照这样计算, 剩下的还要几小时完成? ”这道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就可得到不同的思路, 列出不同的算式。(5)解题策略开放。所谓解题策略开放, 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多种, 例如, 学完小学乘法后, 出了这样一道习题。教师提供如下材料:矿泉水每瓶2元, 椰汁每听2. 5元。可乐每听2.4元, 拧橡茶每瓶4.5元, 用100元为班集体购买这此商品, 你准备买什么, 买多少? 应找回多少钱? 在解答这一实际问题时, 学生显然可以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