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机智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环境,能使教师与学生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消除师生心理和空间的隔阂,增强师生间交往活动,融洽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使课堂成为师生相互依存、平等发展的学习空间。语文课堂应该以人为本,张扬个性,让语文的美丽尽情绽放。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教学。
一、努力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
暑假期间,笔者布置学生预习了三篇经典文章——《陈情表》《渔父》《报任安书》。开学后的第一堂语文课上,笔者对学生说:“明天的语文课上《陈情表》由大家上,老师当学生听课。课后,大家要备好《陈情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并把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写在作业本上。下一节课,老师将挑选准备较充分的同学上课。讲课无知识性逻辑性错误的同学课堂考核加10分,有一处的同学课堂考核加9分,依次类推。
能指出讲课者存在的问题的同学课堂考核加2分,能对有争议的观点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课堂考核加3分。”作业布置下去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接下来的那堂课上,讲课者个个都是娓娓而谈,讲课的思路也很清晰,其他同学则很仔细地听他们的讲解,有疑问时还争论得面红耳赤。比如,有个同学就向讲课的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刚才说人们都说李密是一个至孝者,他真是这样吗?我认为李密的孝只是对祖母的孝,对他的国家蜀国却是不孝。”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经过探究讨论,许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并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撞出了火花——结合李密“亡国遗臣”的处境,客观地分析了李密的复杂内心。
语文课上,有问题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思维才会更加活跃,视野才会更加开阔。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进而思维活跃,大
大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去研究和探索教学问题,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精心设计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式更加丰富了。教学经典名著,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看由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而使学生不至于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比如,教学《雷雨(节选)》,教学前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话剧《雷雨》,并让他们写出观后感。这样,学生就会对周冲的热情、周萍的无奈、繁漪的乖戾、四凤的单纯、周朴园的冷酷等都有深刻的印象,教学《雷雨(节选)》时就会结合观后感把周朴园的性格分析得深刻而到位。
诗歌蕴涵着隽永而深刻的感情。教学诗歌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比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用音乐和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时空,想象苏轼临风而立、对景抒情的情状,进而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朗读水平高的教师就可以通过朗读
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
三、探索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单凭一两次考试就评定学生的水平,都是极其片面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探索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前演讲”“课堂表现”“作业进步”“作文提高”“考试成绩”等考核板块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这样,能言善辩的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字写得不端正的同学就会把作业努力写得赏心悦目,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就会争取把作文水平提高,而其他同学也会不甘示弱。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会有其擅长的一个方面,所以总会有机会获得“优”。此外,每学期教师还应该通过“家校路路通”向家长汇报两至三次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进步。这样,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肯定,也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句话是说,教育就像种庄稼一样,应该让庄稼自然生长,而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事实上,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就如一株株等待培育的花苗,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悉心呵护,顺应他们的成长规律,他们就一定会在我们面前展现一个姹紫嫣红的世界。
教师在课堂上建构学生学习愉悦的情境,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学生对这种积极状态下所进行的探索、合作、创新、共享的体验。可以这样说,理想语文学习范式理念下,学生精神的愉悦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中,学生才有认知接受的可能和发展的可能。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一中学)
一、努力创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
暑假期间,笔者布置学生预习了三篇经典文章——《陈情表》《渔父》《报任安书》。开学后的第一堂语文课上,笔者对学生说:“明天的语文课上《陈情表》由大家上,老师当学生听课。课后,大家要备好《陈情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并把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过程写在作业本上。下一节课,老师将挑选准备较充分的同学上课。讲课无知识性逻辑性错误的同学课堂考核加10分,有一处的同学课堂考核加9分,依次类推。
能指出讲课者存在的问题的同学课堂考核加2分,能对有争议的观点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课堂考核加3分。”作业布置下去后,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接下来的那堂课上,讲课者个个都是娓娓而谈,讲课的思路也很清晰,其他同学则很仔细地听他们的讲解,有疑问时还争论得面红耳赤。比如,有个同学就向讲课的同学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刚才说人们都说李密是一个至孝者,他真是这样吗?我认为李密的孝只是对祖母的孝,对他的国家蜀国却是不孝。”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经过探究讨论,许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见解,并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撞出了火花——结合李密“亡国遗臣”的处境,客观地分析了李密的复杂内心。
语文课上,有问题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思维才会更加活跃,视野才会更加开阔。
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进而思维活跃,大
大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去研究和探索教学问题,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精心设计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方式更加丰富了。教学经典名著,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看由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进而使学生不至于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比如,教学《雷雨(节选)》,教学前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观看话剧《雷雨》,并让他们写出观后感。这样,学生就会对周冲的热情、周萍的无奈、繁漪的乖戾、四凤的单纯、周朴园的冷酷等都有深刻的印象,教学《雷雨(节选)》时就会结合观后感把周朴园的性格分析得深刻而到位。
诗歌蕴涵着隽永而深刻的感情。教学诗歌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尽快进入诗人创设的情境。比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就可以在课前用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用音乐和画面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时空,想象苏轼临风而立、对景抒情的情状,进而在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并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比如朗读水平高的教师就可以通过朗读
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适当的教学氛围。
三、探索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单凭一两次考试就评定学生的水平,都是极其片面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探索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课前演讲”“课堂表现”“作业进步”“作文提高”“考试成绩”等考核板块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这样,能言善辩的学生就会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字写得不端正的同学就会把作业努力写得赏心悦目,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就会争取把作文水平提高,而其他同学也会不甘示弱。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会有其擅长的一个方面,所以总会有机会获得“优”。此外,每学期教师还应该通过“家校路路通”向家长汇报两至三次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的进步。这样,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肯定,也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句话是说,教育就像种庄稼一样,应该让庄稼自然生长,而不能像工业生产那样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事实上,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就如一株株等待培育的花苗,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分,悉心呵护,顺应他们的成长规律,他们就一定会在我们面前展现一个姹紫嫣红的世界。
教师在课堂上建构学生学习愉悦的情境,教学过程也就成了学生对这种积极状态下所进行的探索、合作、创新、共享的体验。可以这样说,理想语文学习范式理念下,学生精神的愉悦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中,学生才有认知接受的可能和发展的可能。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