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点词句入手创设阅读话题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u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文章由若干词句构成,但真正支撑文章主旨、富有灵性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词句,堪居“眼睛”之要。这些“眼睛”就是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它们承载着课文的大量信息。教学时,如果能够找到它们并懂得如何“解剖”,那么阅读话题的创设就不存在问题了。
  如《春天的雨点》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自由读第一句,想想“春天的雨点”和“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是什么关系?再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改写这个句子,表达你的理解。
  生:因为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所以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
  师:如果将句子的前后部分颠倒一下,还会说吗?
  生:草原上之所以正萌发勃勃生机,是因为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
  师:很好!再读第二句,它与第一句有一个相同的内容是什么?(春天的雨点)结合刚才对课文的初步了解,想想这两个“春天的雨点”是一个意思吗?
  生:不是。第一句中的“春天的雨点”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天上落下来的雨,而第二句中的“春天的雨点”是指乌汉娜老师对学生达丽玛春雨一样的关心与爱护。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除了从整篇文章可以看出外,单从这个句子也能够看出来。句中有一个“仿佛”,这说明作者打了一个比方,就是把“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比作“春天的雨点”。
  师:这样一读,我们就明白了,第二句中的“春天的雨点”不是指真的“雨点”,而是用了一个打比方的方法,特指“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课文,把重点表现乌汉娜老师对学生达丽玛春雨一样的关心与爱护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把重点表达学生达丽玛在乌汉娜老师春雨一样的关心与爱护下所萌发出的勃勃生机用波浪线划出来。
  (教师个别指导)
  师:同学们已经划得差不多了,我们先在学习小组内做一个简单的交流,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汇报。
  (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时,教师引领学生分别从“划横线的”和“划波浪线的”两个板块进行研读,深入感受“乌汉娜老师的爱”和“达丽玛的勃勃生机”)
  在《春天的雨点》一文中,“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一句,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重点句子大做文章:先感受第一个“春天的雨点”的作用,再比较前后句子中两个“春天的雨点”的不同用法,最后创设出“感悟乌汉娜老师对学生达丽玛春雨一样的关心与爱护”和“感受达丽玛在乌汉娜老师春雨一样的关心与爱护下所萌发出的勃勃生机”这样的阅读话题,为学生解读文本搭建了一个多向互动的对话平台。通过读、划,学生深刻地领悟到了教师对学生无私关爱的崇高美德,教师也最终实现了教学目标。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实践证明,语文课堂应该注入情,语文课堂离不开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要想语文课堂教学有实效,首先要拨动学生的情感琴弦。那么,语文课上,教师如何从“情”字入手,以情施教呢?  一、入境动情  教师要在教学中用教学内容的情感打动、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所打动、感染,能情不自禁地为作品中的主人公爱而爱,恨而
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校校通”在不少农村学校延伸到了“班班通”,由此给边远农村学校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仅靠“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单一呆板的教学呈现方式,许多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得以直观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可以形象化地显示出来;教学信息量增大,课时容量有效扩展,
我很喜欢美国作家惠特曼的一首小诗《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中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他的一部分……我想这样往下写:孩子们,请向绘本走去/它是一颗蜜糖/它像一块磁铁/会带着你走向一个美妙的世界。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它以直观的方式,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促进儿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启迪儿童的心智。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