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增强区域发展水平、提升民生福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山区县市如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壮大县域经济?这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地处鄂西南的山区县市,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鹤峰县着力优化县域“一主引领、两副支撑、全域协同”的高质量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本文试以鹤峰县为例,对此进行探究,以期为山区县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照。
一、山区县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地位和作用
(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既包含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高质量,也包括区域空间布局的高质量。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湖北省委和恩施州委相继提出了“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和“一核支撑、两翼并进、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鹤峰县正处于恩施州“两翼并进”之东翼,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能级,必须完善区域发展布局,与州委战略形成銜接。
(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
“十三五”以来,鹤峰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一年一大步,到202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2亿元,年均增长9.6%,先后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鹤峰最大的实际问题。鹤峰县国土面积达2868平方公里,下辖5镇4乡1个经济开发区,各乡镇资源禀赋不一,产业基础差距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优势产业由于分布较分散,且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做大做强。必须更加精准谋划区域发展布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三)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区域发展中心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总体效率提升,是一般经济发展规律。从鹤峰县来看,以往的战略部署较注重从产业层面进行总体谋划,但缺乏从区域空间布局上进行精准定位。因此,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当务之急是要找准城市发展的主引擎,以及为之相辅的战略支撑点,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全面增强经济和人口的承载能力。同时,还需要发挥各板块的积极性,形成多点发力、全域协同。为此,抓紧谋划区域发展布局,最大程度发挥比较优势,凝心聚力共谋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二、山区县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路径和措施
鹤峰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构建县域“一主引领、两副支撑、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一)坚持一主引领,增强县城发展能级,打造主引擎
在主城区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一是大力提升主城区功能,提高辐射能力。一方面突出补短板,弥补基础设施历史欠账,深入推进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宜来高速鹤峰东段、沿江高铁、县城大型综合批发市场、5G网络等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速度,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快县客运中心站、县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另一方面,突出兴产业,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和市场走向,聚焦“四叶一畜”生态农业、“两绿一药”生态工业、“三产融合”新型业态,更加精准、主动、有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注入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县域中心城市特质的经济发展格局。二是积极拓展主城区空间,扩大县城规模。紧扣“高速+工业园区”布局,加快县城向西南方向延伸、太平镇向东北方向对接,推动太平镇融入县城一体发展,疏解主城空间拓展和产业承载压力,着力打造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三是不断提升主城区品质,聚集资源要素。加快推进“智慧+”重点项目,升级扩容交通数据中心,提升云数据中心运行承载、数据分析及业务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治脏”“治乱”“治堵”“亮化美化”“治理创新”专项行动,提升城市管理品质。扎实办好教育、医疗、文化、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的民生实事,全面实施薄改工程,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加快县中心医院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同发展。以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留住本地人,吸引外县人,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吸引力,增强城镇发展活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二)坚持两副支撑,厚植两副中心优势,打造副引擎
充分发挥走马镇和燕子镇产业、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按照县域副中心城市定位,着力把两镇打造成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成为支撑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副引擎。一是对于走马镇,按照县域西南部副中心定位,以“世界茶谷”为主题,全力打造区域发展重镇、特色产业强镇、生态宜居靓镇、文化艺术名镇、幸福和谐小镇,奋力建成全国茶叶出口第一镇、全国茶事活动重要基地、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二是对于燕子镇,依托“高速+高铁”布局,立足镇域资源优势,在拓展集镇现有发展空间基础上,科学合理规划建设高铁小镇、康养小镇,提升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奋力建成县域东部副中心城市,支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全域协同,点面结合组团发展,培育增长极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全域协同规划,推进全域协同发展。一是鼓励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支持各乡镇发挥比较优势,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培植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二是鼓励抱团竞争、组团发展。一方面以走马镇为引领,带领五里乡、铁炉乡抱团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中营镇、下坪乡、邬阳乡融入县城辅助功能区发展。同时,支持地缘相近、资源相似的乡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深度合作,打造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三是鼓励走出去、参与更大范围协同发展。支持边界乡镇主动融入省“宜荆荆恩”和州“建巴鹤”东翼、“四县五乡”以及湘鄂边界等相关协同发展战略,形成内外高度协同发展大格局。 三、山区县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湖北省省委书记应勇在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上提出,“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要打一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攻坚战、整体战,夯实全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石,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底板。从鹤峰县来看,山区县市在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中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鹤峰县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限制开发区域。但同时,鹤峰县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加快土地开发、促进产业发展的需求尤为迫切。如何调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一大难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生态功能区建设,在推进新发展布局时,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坚决守住这一片绿水青山,牢筑鄂西南的绿色屏障。
(二)处理好深耕主業与拓展新业的关系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鹤峰县已把“茶旅水药”确立为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打造独具鹤峰特色的产业体系。在推动新发展布局中,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深耕细作,制定和完善总体发展方案,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推动区域特色产业从产业向产业集聚区再到产业集群的跃进,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同时,也要瞄准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注意拓展新业,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引育上下功夫,利用区域协同和东西部协作帮扶等机会,精准引入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转移项目,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释放县域经济活力。
(三)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从鹤峰县来看,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坚决破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同时,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优化企业服务,打造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四)处理好长远谋划与久久为功的关系
实施好“一主引领、两副支撑、全域协同”新发展布局,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远谋划和部署,做好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向周边中心城市“借势”,把城镇这个节点“做实”,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优”,大力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踏踏实实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干,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持久发力,最终“滴水穿石”,玉汝于成。
(执笔人:田广,李发忠,廖建洲)
一、山区县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地位和作用
(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既包含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高质量,也包括区域空间布局的高质量。为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湖北省委和恩施州委相继提出了“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和“一核支撑、两翼并进、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鹤峰县正处于恩施州“两翼并进”之东翼,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城市能级,必须完善区域发展布局,与州委战略形成銜接。
(二)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
“十三五”以来,鹤峰县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一年一大步,到2020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2亿元,年均增长9.6%,先后获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但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鹤峰最大的实际问题。鹤峰县国土面积达2868平方公里,下辖5镇4乡1个经济开发区,各乡镇资源禀赋不一,产业基础差距较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优势产业由于分布较分散,且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做大做强。必须更加精准谋划区域发展布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三)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区域发展中心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总体效率提升,是一般经济发展规律。从鹤峰县来看,以往的战略部署较注重从产业层面进行总体谋划,但缺乏从区域空间布局上进行精准定位。因此,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当务之急是要找准城市发展的主引擎,以及为之相辅的战略支撑点,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全面增强经济和人口的承载能力。同时,还需要发挥各板块的积极性,形成多点发力、全域协同。为此,抓紧谋划区域发展布局,最大程度发挥比较优势,凝心聚力共谋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二、山区县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的路径和措施
鹤峰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提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构建县域“一主引领、两副支撑、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一)坚持一主引领,增强县城发展能级,打造主引擎
在主城区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一是大力提升主城区功能,提高辐射能力。一方面突出补短板,弥补基础设施历史欠账,深入推进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宜来高速鹤峰东段、沿江高铁、县城大型综合批发市场、5G网络等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速度,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快县客运中心站、县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另一方面,突出兴产业,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和市场走向,聚焦“四叶一畜”生态农业、“两绿一药”生态工业、“三产融合”新型业态,更加精准、主动、有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注入城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县域中心城市特质的经济发展格局。二是积极拓展主城区空间,扩大县城规模。紧扣“高速+工业园区”布局,加快县城向西南方向延伸、太平镇向东北方向对接,推动太平镇融入县城一体发展,疏解主城空间拓展和产业承载压力,着力打造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三是不断提升主城区品质,聚集资源要素。加快推进“智慧+”重点项目,升级扩容交通数据中心,提升云数据中心运行承载、数据分析及业务服务能力。持续开展“治脏”“治乱”“治堵”“亮化美化”“治理创新”专项行动,提升城市管理品质。扎实办好教育、医疗、文化、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的民生实事,全面实施薄改工程,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加快县中心医院硬件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同发展。以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服务,留住本地人,吸引外县人,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吸引力,增强城镇发展活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二)坚持两副支撑,厚植两副中心优势,打造副引擎
充分发挥走马镇和燕子镇产业、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按照县域副中心城市定位,着力把两镇打造成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成为支撑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副引擎。一是对于走马镇,按照县域西南部副中心定位,以“世界茶谷”为主题,全力打造区域发展重镇、特色产业强镇、生态宜居靓镇、文化艺术名镇、幸福和谐小镇,奋力建成全国茶叶出口第一镇、全国茶事活动重要基地、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二是对于燕子镇,依托“高速+高铁”布局,立足镇域资源优势,在拓展集镇现有发展空间基础上,科学合理规划建设高铁小镇、康养小镇,提升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奋力建成县域东部副中心城市,支撑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全域协同,点面结合组团发展,培育增长极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全域协同规划,推进全域协同发展。一是鼓励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支持各乡镇发挥比较优势,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培植更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二是鼓励抱团竞争、组团发展。一方面以走马镇为引领,带领五里乡、铁炉乡抱团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中营镇、下坪乡、邬阳乡融入县城辅助功能区发展。同时,支持地缘相近、资源相似的乡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深度合作,打造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三是鼓励走出去、参与更大范围协同发展。支持边界乡镇主动融入省“宜荆荆恩”和州“建巴鹤”东翼、“四县五乡”以及湘鄂边界等相关协同发展战略,形成内外高度协同发展大格局。 三、山区县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湖北省省委书记应勇在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上提出,“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要打一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攻坚战、整体战,夯实全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石,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底板。从鹤峰县来看,山区县市在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中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鹤峰县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限制开发区域。但同时,鹤峰县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加快土地开发、促进产业发展的需求尤为迫切。如何调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一大难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生态功能区建设,在推进新发展布局时,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坚决守住这一片绿水青山,牢筑鄂西南的绿色屏障。
(二)处理好深耕主業与拓展新业的关系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探索,鹤峰县已把“茶旅水药”确立为特色支柱产业,努力打造独具鹤峰特色的产业体系。在推动新发展布局中,要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深耕细作,制定和完善总体发展方案,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推动区域特色产业从产业向产业集聚区再到产业集群的跃进,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同时,也要瞄准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注意拓展新业,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引育上下功夫,利用区域协同和东西部协作帮扶等机会,精准引入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产业转移项目,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释放县域经济活力。
(三)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从鹤峰县来看,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扩权赋能强县改革,坚决破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提高城市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同时,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优化企业服务,打造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四)处理好长远谋划与久久为功的关系
实施好“一主引领、两副支撑、全域协同”新发展布局,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远谋划和部署,做好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要进一步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向周边中心城市“借势”,把城镇这个节点“做实”,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优”,大力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踏踏实实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干,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持久发力,最终“滴水穿石”,玉汝于成。
(执笔人:田广,李发忠,廖建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