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具有很好地的学科优势,能够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帮助学生面对问题和挫折,提高他们的承受和应对能力,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成长成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身心健全发展的优秀孩子。
一、制约小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的原因分析
1、丰厚的物质条件,普遍的娇生惯养。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甚至有不少家庭都是两代独生,两代人、两家人精心守护这样一个孩子,所有的生活都要围绕着学生展开,小孩吃的是最有营养的,穿的是最健康的,玩的是最流行的,所有的问题和要求几乎都是无条件满足,家庭中的所有人都在给学生提供保护伞,几乎没有任何风雨波折,小孩的成长可谓一帆风顺。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都是要靠后天习得的,尤其是一些抗挫折能力,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让学生在经历中感知,承受中磨练,在磨练中提升。如果家长把所有的问题都给予包办,也就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机会,使学生失去的提升的条件。
2、学生自身锻炼的缺失,造成遇到问题就会产生畏惧心理。由于缺少必要的磨练,很多学生的离开了家庭的呵护,就显得应对能力较弱,承受能力不强,外边的生活不可能都如家庭中那样优越,很多学生走出家庭,面对问题,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尤其是遇到一些挫折和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或者逃避,或者灰心丧气。
3、新课程体育标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意识不够。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挫折,能够准确认识,勇敢面对,采取合理措施,或者遇到无法及时解决 问题也能够承受,采取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寻找真正的解决办法战胜挫折,获得成功。而挫折教育又叫抗挫折教育,是指意在提高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挫折的恢复能力的教育。新课程体育标准在这方面的要求不是非常到位,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树立挫折教育意识,使得很多的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弱。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结合学生心理,开展心理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科课程蕴含的心理辅导资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正视挫折,对挫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要对之望而生畏,既要看到挫折带来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更要看到战胜挫折需要的勇气和方法,并且认识到,每一次挫折对自己都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是自己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步,是自己心理成熟过程。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明确 的奋斗目标,并且让学生懂得,自己的做的事情要充满信心,要有恒心,要坚毅不倒,遇到困住和挫折更不要灰心气馁。结合体育教学,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运动员如何战胜各种挫折,在体育的道路上,奋勇拼搏,成就辉煌。
2、创设各种挫折情境,给学生直接体验。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离不了必要的直接体验。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挫折情境,开展各种形式的挫折磨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会面对,变得勇敢,并交给学生迎接挑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面对、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感知自己的力量、能力和勇气,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情境能给学生带来更加直接的体验和感悟,能够最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开展挫折教育讲座,坚持常抓不懈。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指导,让学生了解挫折情境,学会全面认识挫折,防御挫折,遇到挫折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尤其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不仅仅是困难和承受,更是收获与成长,遇到挫折只有勇敢的面对,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才是最为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办法。积极乐观、敢于承受、勇于担当、积极应对是战胜挫折,促进自己长大的最好选择。
4、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训练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给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使得体育教学更有价值意义。每一个动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很多次训练才能掌握到位,每一次训练都会有不少学生出现失误或者落后他人,此时,体育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技术动作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动作有难度,有挑战性,不容易完成怎么办,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危难情绪,甚至灰心,教师一方面引导不能放弃,一方面组织强化训练,反复训练,用自己的意志来战胜自己的松懈,用心掌握技巧来避免动作失误。在锻炼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调节自己的动作技术,调节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最终完成目标后感知自己战胜挫折的幸福和体会。
5、开辟课后辅导,做好学生全面服务。体育课活动中,时间有限,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效果也是较为有限,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挫折可能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体育教师课后帮助学生及时处理课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对学生进行心理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勇气和信心,增强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健康心理。
总之,体育学科教学在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体育教学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提高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南昌白水湖学校、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
一、制约小学生抗挫折能力提升的原因分析
1、丰厚的物质条件,普遍的娇生惯养。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甚至有不少家庭都是两代独生,两代人、两家人精心守护这样一个孩子,所有的生活都要围绕着学生展开,小孩吃的是最有营养的,穿的是最健康的,玩的是最流行的,所有的问题和要求几乎都是无条件满足,家庭中的所有人都在给学生提供保护伞,几乎没有任何风雨波折,小孩的成长可谓一帆风顺。人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都是要靠后天习得的,尤其是一些抗挫折能力,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让学生在经历中感知,承受中磨练,在磨练中提升。如果家长把所有的问题都给予包办,也就剥夺了学生成长的机会,使学生失去的提升的条件。
2、学生自身锻炼的缺失,造成遇到问题就会产生畏惧心理。由于缺少必要的磨练,很多学生的离开了家庭的呵护,就显得应对能力较弱,承受能力不强,外边的生活不可能都如家庭中那样优越,很多学生走出家庭,面对问题,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尤其是遇到一些挫折和问题,就会感到束手无策,或者逃避,或者灰心丧气。
3、新课程体育标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意识不够。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或者挫折,能够准确认识,勇敢面对,采取合理措施,或者遇到无法及时解决 问题也能够承受,采取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并寻找真正的解决办法战胜挫折,获得成功。而挫折教育又叫抗挫折教育,是指意在提高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挫折的恢复能力的教育。新课程体育标准在这方面的要求不是非常到位,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树立挫折教育意识,使得很多的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弱。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结合学生心理,开展心理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科课程蕴含的心理辅导资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正视挫折,对挫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不要对之望而生畏,既要看到挫折带来的困难和心理压力,更要看到战胜挫折需要的勇气和方法,并且认识到,每一次挫折对自己都是一次很好的历练,是自己能力提升的关键一步,是自己心理成熟过程。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明确 的奋斗目标,并且让学生懂得,自己的做的事情要充满信心,要有恒心,要坚毅不倒,遇到困住和挫折更不要灰心气馁。结合体育教学,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运动员如何战胜各种挫折,在体育的道路上,奋勇拼搏,成就辉煌。
2、创设各种挫折情境,给学生直接体验。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离不了必要的直接体验。体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挫折情境,开展各种形式的挫折磨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学会面对,变得勇敢,并交给学生迎接挑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面对、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感知自己的力量、能力和勇气,帮助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情境能给学生带来更加直接的体验和感悟,能够最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开展挫折教育讲座,坚持常抓不懈。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指导,让学生了解挫折情境,学会全面认识挫折,防御挫折,遇到挫折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培养他们的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尤其让学生认识到挫折不仅仅是困难和承受,更是收获与成长,遇到挫折只有勇敢的面对,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才是最为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办法。积极乐观、敢于承受、勇于担当、积极应对是战胜挫折,促进自己长大的最好选择。
4、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体现在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训练基本运动技能的同时,给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使得体育教学更有价值意义。每一个动作,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很多次训练才能掌握到位,每一次训练都会有不少学生出现失误或者落后他人,此时,体育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技术动作指导,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动作有难度,有挑战性,不容易完成怎么办,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危难情绪,甚至灰心,教师一方面引导不能放弃,一方面组织强化训练,反复训练,用自己的意志来战胜自己的松懈,用心掌握技巧来避免动作失误。在锻炼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调节自己的动作技术,调节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最终完成目标后感知自己战胜挫折的幸福和体会。
5、开辟课后辅导,做好学生全面服务。体育课活动中,时间有限,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效果也是较为有限,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挫折可能没有得到及时解决,体育教师课后帮助学生及时处理课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对学生进行心理和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勇气和信心,增强他们的意志和毅力,培养他们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健康心理。
总之,体育学科教学在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体育教学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提高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作者单位:南昌白水湖学校、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