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于1985年发行,首唱是李谷一老师,作词是张藜,作曲是秦咏诚。歌曲流传至今,已有很多演唱版本,在谱面上也有些许的变动,我们以李谷一老师演唱版本的谱面作为研究对象。歌曲最开始是没有定调的,当找到李谷一老师演唱时,根据她的音域而将这首歌定为F调,音域为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a,而F调特有的明朗、活泼、欢快的调性特征也非常符合歌曲的风格和感情色彩。整首曲子为八六拍的节奏型,更加强调了整曲的韵律感。
歌曲的前奏有八小节,作者利用副歌部分的主旋律,加上和弦内音,使得和声色彩更加饱满,推动效果更强烈。低声部利用分解和弦形式的伴奏织体,随着主旋律起伏,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性,同时也推动了情绪的起伏。这样的表现形式,直接把歌曲的主题部分呈现了出来,同时也是演唱者更容易把握作品的风格。在演奏时,要体现出声部的音色对比,尤其在前奏最后一小节,进入节奏的部分,一定要弱下来,比前几小节要弱,这样的演唱者在开口演唱时,人声能与琴声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对人声的突出,体现出演唱者的音色,也是作品在表达上更加绚丽多彩。
歌曲的第一句歌词为“我和我的祖国”,在这一句中,第一小节的关键音为“6”,所以我们的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打破我们之前所学到的三拍子“强弱弱”的强弱关系,而是要把这一句的强弱关系唱成“弱强弱”的形式,这样才能把关键音突出来。在第二小节的演唱时要注意演唱的流动性和舒展性。第二句“一刻也不能分割”,在第一小节中,其关键音为“6”,其对应的歌词即为关键字,也就是“能”。前半部分旋律为上行的趋势,所以在演唱时要做一个渐强,而在演唱高音“1”时,我们要做一个弱的处理,一是这个字不好唱,二是要与后半部分突出的音做一个对比和铺垫。这个高音“1”所对应的歌词是“也”。声乐学习者都知道,在我们学习中国作品的时候都讲到一个归韵的问题。此时,这个“也”字就是我在演唱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的拼音为“ye”,这个字是最不容易唱响的一个音,也很容易让演唱者没有音色,所以我们把它归韵到“e”母音上,这样我们的闭口音的字归韵到我们易于唱响和唱出音色的开口音“e”上,这样的就很好的解决我们在演唱时不会是声音没有音色或出现“很挤”的声音。而后半部分则出现了附点节奏型,我们知道附点节奏的出现一般是为了强调附点后面的音,即第二小节的“5”。同时,我们在演唱这个附点节奏时也要把附点节奏的音唱的强一些,做一个突出强调,同时也是在突出这个节奏型和对强调后面的音做铺垫。在第二小节的演唱时,我们要尽量保持此音,不能唱“短”了。
第三句“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一句的旋律是第一句旋律的一个二度级进的模仿,做了和声色彩的变化,第一句为V级属和弦,而这一句則变成了VI级和弦,VI级和弦具有忧郁,婉转的特性,所以这一句在演唱时除了与第一句要注意的点相同以外,同时旋律的再次出现,我们做一个与第一句的对比,要唱的弱一些,这样也更具有诉说性。而在演唱最后一个字“里”的时候,我们不能咬字太强,但是还是要清晰,目的是要突出后面的一句话。同时钢琴伴奏在这一句伴奏的弹奏时也要注意突出和弦的色彩变化。第四句的歌词为“都流出一首赞歌”,这一句与第二句的节奏型一样,是第二句的一个变奏,我们要注意的点同样也在附点节奏出现的这个音组里,首先“一周赞歌”中的“一”与前面我们提到的“也”一样,也是一个很不容易唱的音,唱不好声音就会很挤,所以在唱这个音时,我们同样也把它归韵到“e”母音上,这样就不会出现声音问题了。而在演唱“首”时,虽然它附点音,占的时值较长,但我们这一次要把它唱的轻一点,同时“赞”字也是要唱的轻柔一点,节奏有变化时,吐字的轻柔不仅能体现出节奏性,同时也能为强调后面的音做一个很好的铺垫。最后一个“歌”也是我们这一句的一个关键字、关键音,同时也是一个重音,我们在演唱时要保持声音的音色,同时也句末的关键音也要唱出音的归属感。
第五句和是第一句的一个再现,在曲式分析中我们称之为再现部。这也是旋律的第三次出现,所以这一次我们在演唱时除保持第一句所有的演唱方式以外,我们要把这一句唱的少比前面强一点,这样三次旋律的出现,我们的所演唱的强弱不同,也给观众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听觉效果。第六句“我歌唱每一条河”,在演唱时我们要做一个整体的渐强,同样关键音高音“2”所对应的歌词“一”,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把它归韵到“e”母音上,这样即好唱,也方便我们做强的处理,而附点音后面的音则要唱的稍弱一些,因为最后一个音“6”我们要做一个强音的保持,所谓的强,就是相对于前面音强一些,所以“条”字我们要唱的稍弱一些。在这一句的演唱时,我们的音色要更宽阔、明亮一些,体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河和赞美之情。
第七句“袅袅炊烟,小小村落”,旋律呈现出下行的趋势,所以我们的演唱时要弱下来,因为这两句是在诉说,讲述眼前的所看到的景象,所以是轻柔的、诉说的形式去演唱,在演唱“烟”和“落”这两个字时,要很轻柔的去吐字,这样才能体现出眼前景象的美。这两小节的伴奏音型也是琶音的形式,增加了一种流动感和律动性,钢琴在弹奏时也要如流水一般,切勿太强。第七句“路上一道轍”,更是和前一句一样,如歌的、诉说的唱出来,同时要注意的是第二小节的“辙”,与前一句的句末音一样,要唱的轻柔一些。在演唱这两句时,要有眼前就是所唱的景象一样的感觉,这样在唱起来更有画面感。
第九句,来到了整首歌的高潮部分,同时也是整首歌的主题,从前一小节伴奏用二度级进的形式把情绪推起来,就注定了这一句的起音是强的。这一句的关键字是“最”,同时这也是全曲最高音的所在位置,这个字不仅不好咬,同时它的音高也增加了我们在演唱时的困难。“最”字的读音为“zui”,我们在演唱时同样也是把它归韵到“e”母音上。旋律从最高点落下来以后,我们的声音也也要做一个渐弱的处理。第十句的旋律与前一句很相似,所以在演唱时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去演唱,但是要注意,我们是在唱最后一个字“窝”的时候同样也要弱下来,还要更轻柔一些。在这两句副歌的演唱时,我们要保持声音的兴奋,气势也要很宏大,要体现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十一句与第七句节奏型一模一样,在歌词内容的表达上也很相似,所以在演唱时同样要很轻柔,用诉说的形式去演唱。第十二句为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也是一个收尾的工作,由于前一句的铺垫,所以这一句在演唱时也要很轻柔,像是孩子在和母亲撒娇一般轻柔的话语去演唱。
第十三句和第十四句是副歌部分的再现,只不过这一次的歌词是“啦”,我们的处理方式与第九句和第十句的处理方式一样注意在最后一个“啦”的演唱时一定要弱小来,因为后面的部分又是诉说的形式。
第十五句与第十一句和第七句的处理方式一样。第十六句,也是全曲的最后一句,由于有一个高音的自由延长音出现,所以我们在演唱前一定要吸好气,同时“中”字在保持的时候我们如果唱“ng”,则很不容易以拖住,所以我们要把它归韵到“u”母音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去保持这个音。在唱“的”的时候要清一点,也可以说是带一下就行,我们要在唱完“的”以后换气,这样就保持了乐句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歌”字,在演唱时我们要做一个渐强出来,这样能体现出演唱的技巧,同时也更好的抒发了歌曲的情感。
以上是我对于《我和我的祖国》在演唱时的一些二度创作的处理,有不妥之处望学友多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王哲,男,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现就读于兰州大学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项亮,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
歌曲的前奏有八小节,作者利用副歌部分的主旋律,加上和弦内音,使得和声色彩更加饱满,推动效果更强烈。低声部利用分解和弦形式的伴奏织体,随着主旋律起伏,增强了旋律的流动性,同时也推动了情绪的起伏。这样的表现形式,直接把歌曲的主题部分呈现了出来,同时也是演唱者更容易把握作品的风格。在演奏时,要体现出声部的音色对比,尤其在前奏最后一小节,进入节奏的部分,一定要弱下来,比前几小节要弱,这样的演唱者在开口演唱时,人声能与琴声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对人声的突出,体现出演唱者的音色,也是作品在表达上更加绚丽多彩。
歌曲的第一句歌词为“我和我的祖国”,在这一句中,第一小节的关键音为“6”,所以我们的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打破我们之前所学到的三拍子“强弱弱”的强弱关系,而是要把这一句的强弱关系唱成“弱强弱”的形式,这样才能把关键音突出来。在第二小节的演唱时要注意演唱的流动性和舒展性。第二句“一刻也不能分割”,在第一小节中,其关键音为“6”,其对应的歌词即为关键字,也就是“能”。前半部分旋律为上行的趋势,所以在演唱时要做一个渐强,而在演唱高音“1”时,我们要做一个弱的处理,一是这个字不好唱,二是要与后半部分突出的音做一个对比和铺垫。这个高音“1”所对应的歌词是“也”。声乐学习者都知道,在我们学习中国作品的时候都讲到一个归韵的问题。此时,这个“也”字就是我在演唱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的拼音为“ye”,这个字是最不容易唱响的一个音,也很容易让演唱者没有音色,所以我们把它归韵到“e”母音上,这样我们的闭口音的字归韵到我们易于唱响和唱出音色的开口音“e”上,这样的就很好的解决我们在演唱时不会是声音没有音色或出现“很挤”的声音。而后半部分则出现了附点节奏型,我们知道附点节奏的出现一般是为了强调附点后面的音,即第二小节的“5”。同时,我们在演唱这个附点节奏时也要把附点节奏的音唱的强一些,做一个突出强调,同时也是在突出这个节奏型和对强调后面的音做铺垫。在第二小节的演唱时,我们要尽量保持此音,不能唱“短”了。
第三句“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一句的旋律是第一句旋律的一个二度级进的模仿,做了和声色彩的变化,第一句为V级属和弦,而这一句則变成了VI级和弦,VI级和弦具有忧郁,婉转的特性,所以这一句在演唱时除了与第一句要注意的点相同以外,同时旋律的再次出现,我们做一个与第一句的对比,要唱的弱一些,这样也更具有诉说性。而在演唱最后一个字“里”的时候,我们不能咬字太强,但是还是要清晰,目的是要突出后面的一句话。同时钢琴伴奏在这一句伴奏的弹奏时也要注意突出和弦的色彩变化。第四句的歌词为“都流出一首赞歌”,这一句与第二句的节奏型一样,是第二句的一个变奏,我们要注意的点同样也在附点节奏出现的这个音组里,首先“一周赞歌”中的“一”与前面我们提到的“也”一样,也是一个很不容易唱的音,唱不好声音就会很挤,所以在唱这个音时,我们同样也把它归韵到“e”母音上,这样就不会出现声音问题了。而在演唱“首”时,虽然它附点音,占的时值较长,但我们这一次要把它唱的轻一点,同时“赞”字也是要唱的轻柔一点,节奏有变化时,吐字的轻柔不仅能体现出节奏性,同时也能为强调后面的音做一个很好的铺垫。最后一个“歌”也是我们这一句的一个关键字、关键音,同时也是一个重音,我们在演唱时要保持声音的音色,同时也句末的关键音也要唱出音的归属感。
第五句和是第一句的一个再现,在曲式分析中我们称之为再现部。这也是旋律的第三次出现,所以这一次我们在演唱时除保持第一句所有的演唱方式以外,我们要把这一句唱的少比前面强一点,这样三次旋律的出现,我们的所演唱的强弱不同,也给观众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听觉效果。第六句“我歌唱每一条河”,在演唱时我们要做一个整体的渐强,同样关键音高音“2”所对应的歌词“一”,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把它归韵到“e”母音上,这样即好唱,也方便我们做强的处理,而附点音后面的音则要唱的稍弱一些,因为最后一个音“6”我们要做一个强音的保持,所谓的强,就是相对于前面音强一些,所以“条”字我们要唱的稍弱一些。在这一句的演唱时,我们的音色要更宽阔、明亮一些,体现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河和赞美之情。
第七句“袅袅炊烟,小小村落”,旋律呈现出下行的趋势,所以我们的演唱时要弱下来,因为这两句是在诉说,讲述眼前的所看到的景象,所以是轻柔的、诉说的形式去演唱,在演唱“烟”和“落”这两个字时,要很轻柔的去吐字,这样才能体现出眼前景象的美。这两小节的伴奏音型也是琶音的形式,增加了一种流动感和律动性,钢琴在弹奏时也要如流水一般,切勿太强。第七句“路上一道轍”,更是和前一句一样,如歌的、诉说的唱出来,同时要注意的是第二小节的“辙”,与前一句的句末音一样,要唱的轻柔一些。在演唱这两句时,要有眼前就是所唱的景象一样的感觉,这样在唱起来更有画面感。
第九句,来到了整首歌的高潮部分,同时也是整首歌的主题,从前一小节伴奏用二度级进的形式把情绪推起来,就注定了这一句的起音是强的。这一句的关键字是“最”,同时这也是全曲最高音的所在位置,这个字不仅不好咬,同时它的音高也增加了我们在演唱时的困难。“最”字的读音为“zui”,我们在演唱时同样也是把它归韵到“e”母音上。旋律从最高点落下来以后,我们的声音也也要做一个渐弱的处理。第十句的旋律与前一句很相似,所以在演唱时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去演唱,但是要注意,我们是在唱最后一个字“窝”的时候同样也要弱下来,还要更轻柔一些。在这两句副歌的演唱时,我们要保持声音的兴奋,气势也要很宏大,要体现出对祖国强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十一句与第七句节奏型一模一样,在歌词内容的表达上也很相似,所以在演唱时同样要很轻柔,用诉说的形式去演唱。第十二句为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句,也是一个收尾的工作,由于前一句的铺垫,所以这一句在演唱时也要很轻柔,像是孩子在和母亲撒娇一般轻柔的话语去演唱。
第十三句和第十四句是副歌部分的再现,只不过这一次的歌词是“啦”,我们的处理方式与第九句和第十句的处理方式一样注意在最后一个“啦”的演唱时一定要弱小来,因为后面的部分又是诉说的形式。
第十五句与第十一句和第七句的处理方式一样。第十六句,也是全曲的最后一句,由于有一个高音的自由延长音出现,所以我们在演唱前一定要吸好气,同时“中”字在保持的时候我们如果唱“ng”,则很不容易以拖住,所以我们要把它归韵到“u”母音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去保持这个音。在唱“的”的时候要清一点,也可以说是带一下就行,我们要在唱完“的”以后换气,这样就保持了乐句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歌”字,在演唱时我们要做一个渐强出来,这样能体现出演唱的技巧,同时也更好的抒发了歌曲的情感。
以上是我对于《我和我的祖国》在演唱时的一些二度创作的处理,有不妥之处望学友多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王哲,男,河北保定人,中共党员,现就读于兰州大学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项亮,兰州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