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顶着漫天的雨夹雪,李德正来到傍临文化广场的“四季鲜”酒馆。老伴在女儿家照顾外孙,他一个人懒得在家开火,就摸到酒馆来。退休之后,他是这里的常客。老板见到他来,立刻把他安排在临窗雅座,这里可将广场景致尽收眼底。要在平日,此时广场上早已是人声鼎沸了。一边啁着小酒,一边欣赏着热火朝天的广场舞,已成为李德正退休后“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只是今天這样的雨夹雪天气,广场上稀稀拉拉没几个人。李德正要了一瓶“小枝江”,点了两样小菜,打算对雪独酌了。就在他等菜的工夫,耳边传来喊叫“老李”的招呼声,四下看看,四座并无他熟悉的人哪!这时喊叫“老李”的招呼声更清晰地传来,李德正仔细顺着发声的方向辨寻,才见到酒馆订餐处有一位身着橘红色清扫服的老者,向着他大声地打招呼。仔细辨认,原来是多年不见的老同事郭宝竹。李德正赶紧将他拉过来坐下,一阵寒暄过后,得知郭宝竹退休之后,在文化广场环卫站打工。今天是他的夜班,他准备来这里吃碗拉面就去上班。多年不见的老同事相聚,李德正岂肯放过他?郭宝竹想了一下答应了,但他要去环卫站请个假再来。在等候郭宝竹的时候,李德正又加了两个“锅”,并将“小枝江”换成了大瓶“白云边”。李德正知晓郭宝竹的酒量,当然,他更知晓郭宝竹的为人。
  李德正认识郭宝竹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那时李德正刚从农村“广阔天地”招到位于湖北十堰市的东风汽车公司,被分配到五分部的铁路连当工人。当时铁路连承担着厂区铁路建设的繁重任务。这个单位的员工由两部分人组成,一半是李德正这些刚从农村招上来的知青,另一半是从十堰市边远的竹山县民工中选优招入的。相对来说,民工们的体力占优,而知青们多少在文化上有些优势。单位领导很会”用兵”,将他们打散混编,意在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李德正和来自竹山县的郭宝竹分到了一个班组,并且在单身楼他们还同住一个房间。
  郭宝竹身高1.6米多点,长得粗眉大眼,厚厚的嘴唇总是紧闭着,极少言语。从小在山区挑担子磨炼出来的他体力惊人,在施工现场干起抬钢轨、打道钉这些重体力活,他都是“杠杠”地硬实。郭宝竹的食量也同样惊人,每天在食堂打饭时,大家用的是那种普通铝制饭盒,郭宝竹却是用一个似小脸盆般大的饭钵,当别人还在对打来的饭菜嫌咸叹淡的时候,郭宝竹冒尖一大钵米饭,不一会就被推入他的肚里去了。
  在李德正印象中,郭宝竹对他始终很友好。郭宝竹长李德正两岁,干活时他处处照顾着李德正。每次他们一起扛枕木时,郭宝竹都是悄悄地往枕木中间站,去多承受些重量,使得李德正能轻松一些。上下班时,那些沉重的撬杠、道锤之类的工具,总是郭宝竹帮李德正扛着。对于这样的照顾,李德正是非常感激的,而当时的感激,无非是吃饭时李德正将碗中的肥肉片子往郭宝竹碗里拨几块而已。他们同住在一个房间,李德正床头有一大堆被郭宝竹称之为“宝贝”的书,在李德正看书时郭宝竹绝不来打扰,而且尽量放轻做事的手脚。郭宝竹的鼾声是很厉害的,为了不影响李德正看书,一定等到李德正先睡觉了,他才上床休息。平时他还时不时将被李德正翻得乱七八糟的书籍给整理顺当。用他的话说,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敬重读书的人。李德正有个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有天忽然发现他的一篇日记后面有一行歪歪扭扭的评语:“我很赞成你,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做一个有大用的人。”李德正这才知道,郭宝竹一直在“偷看”自己的日记,但他没有责怪郭宝竹,那时日记上面尽是些“豪言壮语”,郭宝竹能认可,俨然成为了李德正的“知音”,他们之间的感情因此而得到提升。郭宝竹的那段评语李德正也一直在日记上保留着,作为自己的励志警言。
  三年后,公司来铁路连单位招收汽车司机,李德正和郭宝竹都被选中去参加汽车培训班学习。那个年代能有这样的机会是十分不易的。只是在驾驶理论课堂上,文化底子较差的郭宝竹显得非常吃力。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大家的帮助下,他的考试成绩还是及格过了关。其间在对车辆维修保养过程中,无论是拆卸轮胎,还是搬运配件,郭宝竹都利用自己的体力优势大显身手,得到老师和学员们的一致好评。可是在进入到实际驾驶训练时,郭宝竹遇到问题了。当时他们的驾驶培训基地是在丹江口市,教练车训练道路必须经过跨越汉江的丹江大桥。第一天开车上路,郭宝竹见到这丹江大桥,就踩住刹车,死活不肯上桥。教练师傅感到很纳闷,问他不肯前行的理由,郭宝竹一口咬定:这车比桥宽。无论教练师傅怎么解释,还拉着他到桥面实际测量,都无法改变他对开车过桥的的畏惧心理。后经驾驶培训班老师们分析,郭宝竹的这种“恐宽”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类似“恐高”的视觉失衡症,人群中有这种症状的概率大约是几万分之一,偏偏就给郭宝竹摊上了。有了这种症状,不仅是过桥,在正常道路上,也会因有视觉偏差而影响驾驶。就这样,郭宝竹被汽车培训班提前淘汰,返回铁路连去修铁路。分别时,李德正为郭宝竹失去这次当司机的机会而惋惜,但郭宝竹却是一脸的淡定,反过来一个劲地鼓励李德正要好好学,将来当个好司机。目送郭宝竹在丹江大桥上渐行渐远的身影,李德正有个预感:可能和郭宝竹就此分道扬镳了。
  果然,往后的日子,李德正和郭宝竹就没有再做同事的机会了。郭宝竹始终是在东风公司厂区铁路上辛劳,修铁路、养护铁路……一直干到退休。而相对来说李德正往后的路就走得比较顺利了,从司机班长到车队队长,再到专业厂厂长……真的做了一个有“大用”的人。只是在李德正春风得意的时候,就极少再和郭宝竹联系了。偶尔有机会相见,也总是以工作忙为托辞,草草敷衍几句话了事。而郭宝竹也从未因个人私事来找过已有“大用”的李德正。不大的十堰市,几十年下来,李德正和郭宝竹仅相见过两三面而已。现在,已经退休的李德正,在“四季鲜”与郭宝竹偶遇,激动之余,李德正多少为自己这些年来对郭宝竹的关照甚少而有所愧疚。
  就在李德正沉浸在与郭宝竹交往的回忆之中时,一身“正装’的郭宝竹回到了酒馆。他已找人换好了班,还专门从家中带来李德正爱吃的油炸花生米。几杯酒下肚,这哥俩感觉又回到了“铁路连”,郭宝竹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他一个劲地嘱咐李德正,退休以后要调整好心态,要保重好身体,要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他说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关心着李德正的成长历程,为李德正的每一点进步感到高兴。他前些年经常能在企业宣传媒体的报道中看到李德正的“光辉形象”,每当这时,郭宝竹都会向同事们津津乐道他和李德正当年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还有他早就看出李德正有“大用”的先见之明。谈及自己的家庭近况,郭宝竹脸上掠过一丝阴影,他从养路工岗位退休后,每月有接近两千多元的收入,加上爱人在大集体退休的每月一千多元,按说家庭生活没什么问题的。可竹山老家那边还有老人需要接济,特别是最近爱人体检,发现肺部有个阴影,下一步复查、治疗都要花钱。所以托人找到这份广场清扫的活,每天能有五十元的收入。反正有着一身力气,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挣几个钱来补贴一下家用。好在儿子从东风技工学校毕业后,已经参加了工作,在总装配厂的生产线上当工人,儿子干活能吃得苦,对父母也非常孝顺。在单位已经有个面相虽一般但身体壮实的对象,尚未进门,房子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厂子里效益不错,将来的日子不会太差的。说到这些,郭宝竹的脸上明显地光亮起来。不知不觉之中,桌上锅底的固体燃料已换了多次,瓶中的“白云边”也见了底。酒馆早过了打烊时间。郭宝竹还要回家换工作服去顶广场上的夜班,两个人只能意犹未尽地分手了。
  在离开人民广场回家的路上,李德正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说老实话,自己退休以后,对世态炎凉的变化,多少有些不太适应。特别是与那些“更有大用”的人相比,心里也有些不太平衡。而与郭宝竹的酒馆偶遇,让他一下子接收到了社会底层的“地气”。与郭宝竹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现状相比,李德正不知要好过他多少倍,但郭宝竹似乎从来没有想到与自己去攀比什么,始终是积极、淡定地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坎坷,始终是以平和的心态过着自己的生活。而自己随着职位的升迁,更加重视的是与那些达官显赫的联谊,再也不肯与曾经共过患难的郭宝竹这样的老朋友过多交往,实际上自己在思想上早已与郭宝竹渐行渐远,已经将那艰苦岁月里与郭宝竹所结下的“草根”友谊慢慢淡忘掉了。与郭宝竹朴实、豁达的胸襟相比,李德正真是为自己充满功利锈垢的价值观感到汗颜哪。走出人民广场好远,李德正回头望去,雨雪中隐隐仍能看见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郭宝竹在花坛路径间清扫忙碌着。李德正心中暗自盘算:明天一定要抽点空,到郭宝竹家里看看嫂子去。
其他文献
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推行殖民掠夺政策的结果。早在1832年,就有英国间谍到中国沿海刺探情报、绘制军事地图。林则徐领导的广东禁烟展开以后,英方代表极力挑起事端,煽动武装侵略。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随后组成一支拥有四十八艘舰船、五百四十门大炮和各兵种陆军四千多人的“东方远征军”,正式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英国侵略军首先将炮口指向广州。由于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和关天培早有
期刊
沁园春·咏春  伏蛰惊雷,大地扶苏,气态转阳。望平川沃野,抽丝蒲柳;山河辽阔,飞絮垂杨。李白桃红,争奇斗艳,一派生机泛曙光。东风起,更繁花似锦,蕴发华妆。  天然明媚芬芳。趁旺季成双各自忙。念紫燕衔草,蝶儿吮蕊;黄蜂酿蜜,鹰隼翱翔。和睦氛围,自由生态,一曲新词随自腔。咏春意,爱中华乐土,喜气洋洋。  沁园春·颂夏  岁月如梭,温变时翻,一路转炎。恰风光绮丽,百花艳艳;物华斑驳,万木芊芊。水秀峰青,
期刊
与文字拥抱和摔跤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现在是一个专与文字打交道的人。  从学校出来参加工作后,因喜爱文学并以笔试探其深浅,不怕失败地与文字较量。当工人期间,兼任车间黑板报编辑和出版员,增多了结交文字的机会。当宣传干事、报刊编辑和文学作者,在更广阔的领域体验着文字的粗细、力度、色彩、冷暖和味道。有时想,我可算是一个与文字拥抱和摔跤的人。  汉字简化以前,许多字笔画之多,常令我感到写字是难事。汉字简化
期刊
这天,作家鲁一贤正在家里写东西,突然QQ闪了。他刚才上去看有没有朋友们留言,忘记关了。他QQ的好友不是约稿的编辑就是比较熟悉的文友,有无聊的网友进来,净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或者废话,他就把对方请出去了事。  一个可爱的女孩的头像在闪,他觉得这个外文的网名很陌生,迟疑着打开:Angela:舅,在忙吗?  天马:(鲁作家的网名)你好。呵呵,还可以。  鲁一贤在搜肠刮肚,我有三个姐姐,都生了两个男孩,没有一
期刊
土豆和兰花小屁孩儿时就天天厮混在一块玩儿,这跟两家是近邻有关。  两家的关系不错,巧的是他俩又同一年出生,土豆仅比兰花大三个月,每天各家的门一开就见了面。土豆的妈和兰花的妈见了面总是孩子呀男人呀婆婆呀钱呀好多好多好多的嗑要唠,俩小屁孩就自己玩自己的,从不红脸儿,就像亲兄妹。  村里人见了俩媳妇抱着俩娃儿,常常打趣儿说,做亲家算了,看你们两家多亲啊!俩媳妇也不恼,由着别人怎么说。  转眼土豆和兰花上
期刊
街上,阳光惨白,风很大,呜呜地叫着,像一头饥饿的兽。  强子把棉袄的领子往里塞了塞,脚下加快了步伐,他把手伸进棉袄的内里摸了一把,里面有刚取的2000多元钱。   公车刚停,等车的人就像潮水般的往上拥,下班时间,都赶着回家。头有些晕,很沉,沒有吃早饭,偶尔心速过快,强子知道那是供血不足。才几天时间,车票就涨了两块。但坐车的人还是那么多,空调开得足,人又多,车厢里弥漫着一股臭烘烘的热气,怎么就没有普
期刊
窗明几净,阳台上的月季娇滴滴地绽放着。鱼缸里的金鱼追逐嬉戏,不时吐出漂亮的水泡。厨房里飘出温馨的饭菜香味……  这都是她带来的。她是他请的钟点工。  他去家政公司的时候,几乎没有看她的长相。他觉得她是美是丑和他无关,他要的是一双会干活的手。所以当他看到那双粗糙的长着老茧的手时,就决定用了。他漫不经心地说,工作时间,早晚两小时。工资月结,打你银行卡。  现在,他突然想看看她长什么样了。  但是,似乎
期刊
小妹热情、活泼,不拘小节。整天乐呵呵的,就算遇上很不顺心的事,只要蒙头睡一觉,醒来她眼中的世界依旧美好。  在车间生产线上当装配工的小妹,总是穿着厂里统一下发的灰色工作服,一站就是一整天。她干的活儿是流水作业,活儿到面前就开始装自己负责的零件,不能慢。否则下一道工序的师傅就会催,进而会影响一条流水线的工作进程。  小妹工作上从不含糊,可家里却到处乱糟糟。床上的被子很少处于叠过的状态,小妹美其名曰这
期刊
水墨雨燕  燕羽 拽著梅雨的小情绪  翻飞  洇湿了天空这张生宣纸  在青山碧水上方铺开  于你展翅收翼之间  挥毫泼墨  点 皴 染 晕  微雨燕子斜  蝇头小楷落款  请于孤帆远影间  为我留白  我躲进二胡曲里纳凉  树林是个碎纸机  把大片烈日撕碎  撒在山路上  我拎着好心情 登攀  顺手摘朵鸟鸣 把玩  一支乐曲 迎面而来  赛马曲铿锵  敲碎山路的骨骼  辽阔了我逼仄的心情  我牵着
期刊
不要总是快节奏  慢下來  把日子过成诗  第一章 :慢·舍  慢,是一种自信  也是一种生活艺术  舍,是生活的一种智慧  更是一种勇气  敢于舍弃  善于舍弃  心中自会得一片静土  人生就像住客栈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有舍才有得  放下才自在  如海子说: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第二章 :慢·悟  明与暗,奢与简  浮华与淡泊  时光在树木的肌体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