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南梁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youm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处南梁精神诞生地的综合性本科高校,陇东学院大力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践红色育人,把南梁精神作为学校最鲜亮的办学底色。
  探索思政课“12311”教学模式改革,在“三个进入”上做文章
  学院以思政课提质增效为导向,积极探索“12311”课程教学管理模式。“12311”教学模式,即在每一专题教学中,学生以十人为单元编列1个教学小组,课前学生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2篇经典原著,查找3篇与本课题有关的研讨文章,教学过程中组织1次学生论坛,学习结束后提交1篇与本课题相关的学研文章。这种教学组织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为导向,深化读原著、悟学理和师生互动、知行合一,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促进了“思政课程”的学科性和“课程思政”的教化性的辩证统一。
  在进课堂方面,开设《南梁精神概论》通识课,让学生切实感受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引导大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脉相承的关系,强化弘扬南梁精神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在进教材方面,编写了干部培训教材和校本辅助教材,对全校师生开设“太白起义”“红二十六军征战史”“包家寨会议”“南梁苏维埃政府”等教育专题,将小事件与大道理相结合、小主题与大主题相结合。在进头脑方面,把南梁精神纳入各级中心组学习和师生周四学习日学习内容,推进南梁精神走向实践;邀请南梁革命纪念馆开展“南梁精神进校园”专题巡展,使南梁精神在师生心中扎下根、寻到源。
  突出南梁精神筑梦立魂功能,在“六个融入”上下功夫
  一是将南梁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打造以“南梁红色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增强文化育人功能;编创了校园红色歌舞剧《南梁烽火》,规划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小景观,充实南梁资料馆文献档案资料。二是将南梁精神的“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内涵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具有南梁精神特质的时代青年。三是把“南梁精神”作为动力源泉融入科研攻关,举办以“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为主题的大学生论坛,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与奋斗意识。四是将南梁精神融入社会服务,校地协同举办南梁精神培训班,发挥红色文化研究平台辐射功能。五是融入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南梁精神引领作用,将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六是融入综合改革,开展二级学院改革试点经验总结,推广典型案例。
  推进传承落实工作,在“九大计划”上见实效
  实施干部培训计划,成立南梁精神干部培训学院,将践行南梁精神作为好干部重要标准,全力铸造“三型”干部队伍。实施文艺创作计划,以文学艺术形式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探索打造原创性文艺作品,開展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高端论坛计划,定期组织“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专题学术研讨会,办好网站和集结出版《南梁精神论丛》,全力承办“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成立85周年”系列活动暨南梁精神研讨活动。实施课题研究计划,强化南梁精神研究中心在全校学科建设格局中的引领作用,积极申报国家级课题。实施学科平台计划,抓住南梁精神研究中心进入“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机遇,积极申报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国家级平台。实施实践活动计划,打造系列实践基地群,开展“走进落脚点”“奔赴出发点”“感悟‘两点一存’”等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教风学风培育计划,举办四期公开课。实施课堂创新计划,建立学生互助学习中心,给“学霸宿舍”挂牌。实施服务提升计划,营造求真务实、风清气正、优质高效的服务育人环境,打造求实开拓、顾全大局、面向群众的干事创业队伍。实施典型示范计划,选树新时代弘扬“南梁精神”典型,引导广大师生自觉传承和弘扬南梁精神。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高甘肃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作为办好新时代大学的重要抓手。2015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倡议,兰州大学作为秘书长单位牵头发起,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47所高校齐聚敦煌,联合发布了《敦煌共识》,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高校联盟秉承“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期刊
以党建引领教育发展  中共甘肃省委教育工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以“教育者受教育、教育者谈教育、教育者抓教育”为基本思路,紧扣抓思想认识到位、抓检视问题到位、抓整改落实到位、抓组织领导到位的要求,聚焦主题教育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深入研究教育、发展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
期刊
甘肃地势狭长,跨度大、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成为教育现代化的瓶颈。为此,甘肃依托“互联网+教育”,借助信息化技术补短板、促均衡,推动“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持之以恒,精心下好教育信息化“先手棋”  甘肃是新中国电化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南国农先生在陇原大地上从理论到实践树立起“电化教育”的旗帜。2002年甘肃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2003年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成甘肃省基础
期刊
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推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近年来,我省整合省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形成甘肃省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挖掘应用数据和汇聚教育资源,提供精准化服务,提升教育治理及民生服务水平。  云平台采用“重体系、搭平台、抓数据、接应用、建服务”理念
期刊
路易·艾黎先生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十大国际友人”之一,山丹培黎石油学校的创始人。多年来,甘肃省以继承发扬艾黎精神为抓手,以兰州城市学院、山丹培黎学校为范例,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发展机遇,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平台,不断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持续推动中新教育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  一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深化与新西兰各界务实交流合作。兰州城市学院以路易·艾黎先生
期刊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暖的房子是教室,教育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是在甘肃省定西市村头、农家院落,每当三五个老百姓凑到一起时经常谈起的一句话。2018年以来,甘肃省政府在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和温暖工程。定西市抢抓机遇,科学规划,投资3220万元在通渭县、渭源县、岷县三个深度贫困县建设教师周转宿舍342套,共计11930平方米,解决578名农村中小学教
期刊
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强调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河西学院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发挥区位和学科优势,成立“红西路军研究院”,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努力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弘揚红色基因,唱响时代主题。河西学院党委把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团结奋进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途径。专
期刊
朗朗神州,传祚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这里,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漫长的丝绸之路历史序列最为完整、遗存比较丰富的路段,是中国华夏文明、游牧文化、外来文化交流融合特征最为明显、风格最为独特的核心区段,历来有着“世界历史的主轴,世界文化的大运河”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甘肃教育事业取得了突出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甘肃实际、富有甘肃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
期刊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动来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形成尊崇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提供了根本遵循。劳动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实践出真知,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学校劳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重视青少年动手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趣的培养,用身体
期刊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将教育脱贫攻坚和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打好教育脱贫“组合拳”,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落实责任,着力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一是压实“省负总责”的政治责任。省教育厅党组和班子成员始终把主要精力用在脱贫攻坚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