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绘画艺术中,画家思想情感的流露需要形式美的依托,而形式美依赖于形式建构语言的有效表达。形式建构语言的生成只有符合了画家心灵脉动的节奏,才能贴切地物化情感理念,呈现出美的视觉图象。将吴冠中所作的《古韵新腔系列》蓝本与新作的形式建构语言展开对话,并进行客观描述,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吴冠中;古韵新腔系列;形式建构语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探究吴冠中《古韵新腔系列》的当代绘画语言”(20G138)研究成果。
宗白华说:“心灵必须表现于形式之中,而形式必须是心灵的节奏,就同大宇宙的秩序定律与生命之流动演进不相违背,而同为一体一样。”[1]绘画本属视觉艺术,信息的录入主要靠我们的眼睛来“看”。由于接受者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审美意向各有差异,所以对画作形式建构语言的客观描述和对比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两点,展开吴冠中所作的《古韵新腔系列》蓝本与新作的形式建构语言的对话,进行逐步推进式的客观描述,就具有了现实意义。
一、蓝本中的形式建构语言
《古韵新腔系列》的蓝本按题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花鸟(畜兽)画,如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宋代李嵩的两幅《花篮图》、明代吕纪的《雪岸双鸿》等;另一类为人物画,如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图》等。
直到唐朝,花鸟画才发展为独立的画科,之后渐趋成熟。“在传统广义的花鸟画中,也包括畜兽、鞍马更是其中的一类。”[2]曹霸和韩幹的鞍马画、韩滉与戴嵩的耕牛画,无疑是唐代花鸟画体系下的两颗明珠。韩滉的《五牛图》(如图1)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本作品。此作为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卷本共分五部分,各部分独以牛为描绘对象,只有右起第一头牛就荆棘挠痒,其它各牛没有描绘物象背景作为衬托,画中五牛角度不同,神态各异,行之、立之、俯首、昂头,憨态可拘,动态十足,画家对牛观察之细致非常。對牛的造型描绘以入险境而脱其俗气,尤以中间正面行走的牛可以看出,画家勾勒牛的线条简洁精到,筋骨转折亦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都清晰可辨,眼神的刻画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体现着牛的温顺而倔强,正可谓是“神气磊落、希世明笔”。在农耕为业的社会背景下,牛这一形象在画家笔墨中成为经常描绘的对象,是艺术扎根于时代生活的典型表现。
五代花鸟画出现了极具影响力的两种风格,即“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前者置身于宫廷中,目之所及均是奇花怪石、珍禽异兽,对后世宫廷画家影响颇深。徐熙身处江南水乡,眸之所遇皆为野竹汀花、水鸟渊鱼,为后来文人画家钟爱推崇。南宋李嵩身为宫廷画家,博采众长,其画中不仅有黄家精妙富贵之精神,兼备徐氏清爽超脱之灵气。他的两幅《花篮图》就是最好的范例,图2为绢本设色,纵19.1厘米、横2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3为绢本设色,纵26.1厘米、横2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花篮编织精致考究,可谓是百花争奇斗艳,折射出一个鲜花怒放、生气蓬勃的春天。画幅虽小,描绘之物却具体入微、鲜丽生动,各种花的色彩艳而不俗,透出一种雍容华贵之气派,线条富有很强的表现力,逶迤往来之间,勾画错落有致,整个画面构图稳定饱满,形体圆满丰盛。
中国人物画的出现较花鸟画更早,其中历史人物画可追溯至周朝的惩恶扬善的壁画。近代考古中,我国出土了大量的秦汉画像石和画像砖,内容大多描绘历史故事。东晋顾虎头的《洛神赋图》卷,是历史故事画中的一座高峰。与其历史地位比肩的当属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如图4),此作为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唐后主李煜想任韩熙载为相,韩熙载不愿为之,为避免猜疑,夜夜宴会不断,歌舞升平,与宾客歌女纵情嬉游,以声色隐其韬晦。图卷绘写的是韩府某次夜宴的全过程,以时间为线索,卷分五段,以屏风将每段巧妙隔开,从而使得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通过斜置的卧榻、几案、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表现空间深度感,画卷线条流畅,工细灵动,人物刻画细腻、神态逼真,韩熙载于宴会之复杂心情被画家表现得入木三分。
五代周文矩亦是其中佼佼者,他首创中国绘画十八描中的“战笔描”,《文苑图》(如图5)就是以此种笔法勾勒而成,该图卷为绢本,设色,纵37.4cm、横58.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据考画作所绘为琉璃堂人物故事,大诗人王昌龄在庭院宴请诗友岑参兄弟、刘虚等。画中四位文人雅士围绕古松吟诗品画,两人仰首望天、两人平视凝眸,形成对称。位置布局成三角形构图,右边一人与中间一人各成一点,左边二人合为一点。古松置于画幅中间,形体盘曲伸展,苍秀挺郁,喻意为文人雅士的神韵气质。所绘之人,思绪各异,神采奕奕,画中古松,形曲质直,整个场景弥漫着浓厚的文人气息,足见作者笔墨功力之深厚。
二、新作中的形式建构语言
吴冠中新作依据绘画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油画,如《韩幌五牛谁保养》《吕纪门前雪》《千年构思出文苑》等;另一类是彩墨画,如《夜宴越千年——歌声远》、两幅《仿宋人花篮》等。
《韩幌五牛谁保养》(如图6)是吴冠中根据唐代韩滉《五牛图》进行创作的。吴冠中调整了原作中五头牛单个刻画、一牛一场景的手卷式构图,将五头牛的个体图像进行重新构建组合,形成一个会聚式的视觉焦点,同时保持了牛的形象基本未变,背景以群山陪衬,地面有黄土、树、花草,增添了牛与土地特别的氛围。吴冠中发出感叹:“我希望后人来进一步改变,发展其造型,否则这些牛会断了后代,故题外话:韩滉五牛谁保养。”[3]如果说《韩幌五牛谁保养》是吴冠中旨在以造型上来作为绘画形式的主调,那么《吕纪门前雪》(如图7)是他受蓝本色彩表现力的强烈驱动而做成的经典。画中以背景的银灰、积雪的洁白为主打色,柳树从左下往右上伸长而去,拓展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深重的色彩起到了稳定画面的效果。除了画中本有的四只鸿鹄之外,吴氏还增添了数只鸟儿精心布置在画面的两处。艳丽的鸟儿在画面上形成了活泼的色块,而粉红的梅花则成了跃动的色点。 《千年构思出文苑》(如图8)是吴冠中根据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图》创作的,他克服了两种材料因属性差异显著而难以创作的难题。构图上,《文苑图》为直角三角形构图,即松树、左边石凳、什物、右边人物连接成一个三角形。《千年构思出文苑》为四边形构图,即松树、左边石凳、右边人物连接成一个四边形。内容上,吴冠中创作时移去了蓝本中的石凳上的什物、宋徽宗的“瘦金体”题字“韩滉文苑图,丁亥御札”、下书“天下一人”押、以及各种藏印,并且将蓝本中右下角的童仆从画中解放出来。表现手法上,画面人物衣着分别施以黄白红蓝四色,人物五官不再是蓝本的工笔细描,而是用简练的勾勒之法,衣服褶皱、身体结构用线条大胆地概括归纳,以此表现人物思索之神态。左边石凳两人所持手卷调以亮灰色,采用拖拉笔法表现手卷的舒展之势。背景以大片银灰色铺满,再点以红、黄、蓝、绿等鲜丽的色彩,赋予一种新的气息。垒石不再用皴法渲染层层毕现,而是以块面塑造浑然一体。古松提取其形质,树干偏赭石色,并以刮刀刻其形态,树枝树叶用横笔扫之,其间有橄榄绿、粉绿、墨绿、草绿、增添松之神韵。从整体上看,画面人物形象基本不变,仍然是一种文人气息浓烈的场面,老松树的形体走势与蓝本也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千年构思出文苑》较之蓝本,构图稍有改变,作者对画面内容也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并且使用西方油画材料,以现代表现主义的手法对画面进行了大胆处理,塑形铺色大刀阔斧、凝练概括,整个画面不仅保留着原有的文人思索探讨的古之韵味,还增添了现代表现主义的活泼、洒脱,从而将古作推进到充满现代感的时代空间。
《夜宴越千年——歌声远》(如图9)是吴冠中剪取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进行创作的。吴冠中以遒劲流动的线条勾画出五位女伎吹奏时的动态,女伎们秀发以浓墨施之,肤色丰润;身上的绫罗绸缎,设以红、白、绿三色;背景布之以水墨,笔触如旋风扫地,急促而有力,点出的丹青如音符跃动,营造出厚重氤氲之感,更衬托出几位吹奏女伎的激情。画中人物与衣着线形十分灵动,色彩润泽激荡,整个画面给人强烈的运动感。
两幅《仿宋人花篮》(如图10、图11)是吴冠中根据南宋李嵩的两张《花篮图》所作,他将作品形式构成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充分显现出来,以独具个人特色的造型语言、色彩语言将水墨丹青的材质表现出一番独特的韵味。构图上,《花篮图》为横轴长方形构图,《仿宋人花篮》为立轴椭圆形,构图更为饱满。表现手法上,作者一改蓝本工整细腻的笔法,以写意的形式进行创作。蓝本由于是院体画,竹篮、花、叶极尽勾勒之能事,色彩显得沉着稳重、富丽典雅。《仿宋人花篮》画面由点、线、面组合而成,叶子着以各种鲜艳的绿色块;花瓣以小块的红色和黄色简练刻画,或者留白;花蕊用细线勾勒,再添点状色彩;花篮塑型松而不散,或以线勾、或以点缀,画面透着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此外,《仿宋人花篮》和他所作的《向日葵》(1975,油彩)也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都是以圆形作为大的形体,画面中饱满的圆形旋转着,让人感觉到向外的张力。吴冠中深谙现代造型的严谨规律,提取了《花篮图》符合现代造型的审美因素,将形与色构成的丰富与饱满在《仿宋人花篮》中尽力地体现出来。
三、蓝本与新作形式建构语言的对话
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环境,其呈现的视觉世界必然来源于艺术家的现实感悟,然而艺术作品有它自身的特性,这就是其独具魅力的形式建构语言。吴冠中对绘画艺术的形式做着不懈的探索,这大概要归因于“美之所以为美,则全在美的形相本身,不在它对于人群的效用(这并不是说它对于人群没有效用)。”[4]要实现绘画艺术的自律性就离不开形式美的挖掘与构建,吴冠中的《古韵新腔系列》展开的古新对话,对形式建构语言的探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视觉焦点的重新建立是《古韵新腔系列》新作较之蓝本的重要改变之一。吴冠中注意到传统绘画绝大部分作品视觉形态散漫,整体效果较弱,没有西洋绘画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整体效应。他在新作视觉焦点的处理上,采用了现代表现主义的造型手法,把蓝本视觉上的“游”改为“聚”。这“聚”并非文艺复兴时期的三维焦点透视法则,它是画面接近二维平面的对象之间的整合互动。他所作的油画《韩幌五牛谁保养》《吕纪门前雪》《千年构思出文苑》等作品,并没有延续西洋古典绘画的焦点透视与光影表达,画面上采取了平光处理。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手法经常出现在“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静物画中。在谈及绘画整体效果的处理上时,吴冠中说道:“我授课时对学生讲过,艺术中的公式是1+1=1,即作品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应结合成一个整体,《五牛图》中我拟将单独的五牛构成一个整体之牛。医学中分割连体婴儿是不小的手术,艺术中将分开的婴儿结合并只赋予同一个心脏,是绝对必须掌握的基本功。”[5]他的彩墨画《夜宴越千年——歌声远》以及两幅《仿宋人花篮》以写意的形态进行创作,视觉焦点上采取了半抽象的形式。前者截取了蓝本之一隅,在构图上注意整体气势的把握,五位女乐伎在画面上错落有致,成为视觉主体。后者改工为写,注重花篮与花卉的空间关系,花与叶的分离组合、块与点的交相呼应,使得画面浑然一体,渗透着一种别有韵味的张力。
线条与色彩的写意倾向是《古韵新腔系列》新作较之蓝本的重要改变之二。中国工笔画描绘对象定要尽其精微,一般先用线条勾勒,再以色彩层层渲染,这就是通常所谓的“骨法用笔”和“随类赋彩”。在品评工笔画时古人往往以线条笔意为首,色彩居其次。工笔画中的“没骨法”与墨笔勾线之法不同,此法可以直接用色彩作画,以彩笔代替墨笔,勾勒时彩色的线条与色彩融为一体。虽然工整纤丽,造型准确是工笔绘画的重要特点,但是这工整与准确并不属于自然物理的科学性,因为工笔画注重书法用笔、以线立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感,帶着一定的写意性,与西洋绘画的照相写实大相径庭。吴冠中在创作《古韵新腔系列》作品时,注意到使用油画材料作画长于表现色彩之妙趣。新作中的油画作品,吴氏结合了中国情意,以色彩的块面塑造为主,采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色调,辅之以中国古典绘画的线造型,注重东方审美韵味的表达。《韩幌五牛谁保养》就是以黄色调为主,北方的黄牛与黄色的土地展现在中国黄种人眼前,这正好契合了国人的审美情趣。在彩墨画中他将蓝本的形象进行再次提炼、概括与夸张,发挥书法“写”的优势。同时他还借鉴了西洋绘画的现代造型手法,强调形式美的有效表达,精心导入点、线、面与色等因素,构造出意境丰满的空间形态。
填补背景空间的“空白”是《古韵新腔系列》新作较之蓝本的重要改变之三。“空白”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语言的构成部分,在历史的演变中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辨和意趣指向。画面中的“空白”与描绘的对象形成两极,一实一虚、一有一无、一隐一显。这两极并不分裂,而是成为建构形态中的有机整体。“空白”的存在能够引发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具有意象联想的多种可能性,合拍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趣旨。蓝本的背景处理遵循了古典绘画的“留白”程式,以“空白”指向无际浩渺的空间。吴冠中在新作中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将背景挥笔洒墨或施色敷彩。他在处理背景时,特别重视笔与色对画面整体性的把握,对背景独具匠心的运笔施色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彩墨作品多着灰墨淡彩,趋向动的表现,如《夜宴越千年——歌声远》以及两幅《仿宋人花篮》。油画作品中以银灰色布满背景,旨在静的表达,如《韩幌五牛谁保养》《吕纪门前雪》《千年构思出文苑》等。此外,新作背景中色点的植入引发了小面积的色彩跃动效应,起到了活泼画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32.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15.
[3]吴冠中.画外文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8.
[4]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外一种:谈美)[M].长沙:岳麓书社,2009:160.
[5]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9.
作者简介:欧阳才富,硕士,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讲师。
关键词:吴冠中;古韵新腔系列;形式建构语言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探究吴冠中《古韵新腔系列》的当代绘画语言”(20G138)研究成果。
宗白华说:“心灵必须表现于形式之中,而形式必须是心灵的节奏,就同大宇宙的秩序定律与生命之流动演进不相违背,而同为一体一样。”[1]绘画本属视觉艺术,信息的录入主要靠我们的眼睛来“看”。由于接受者知识结构、文化素养、审美意向各有差异,所以对画作形式建构语言的客观描述和对比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以上两点,展开吴冠中所作的《古韵新腔系列》蓝本与新作的形式建构语言的对话,进行逐步推进式的客观描述,就具有了现实意义。
一、蓝本中的形式建构语言
《古韵新腔系列》的蓝本按题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花鸟(畜兽)画,如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宋代李嵩的两幅《花篮图》、明代吕纪的《雪岸双鸿》等;另一类为人物画,如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图》等。
直到唐朝,花鸟画才发展为独立的画科,之后渐趋成熟。“在传统广义的花鸟画中,也包括畜兽、鞍马更是其中的一类。”[2]曹霸和韩幹的鞍马画、韩滉与戴嵩的耕牛画,无疑是唐代花鸟画体系下的两颗明珠。韩滉的《五牛图》(如图1)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本作品。此作为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卷本共分五部分,各部分独以牛为描绘对象,只有右起第一头牛就荆棘挠痒,其它各牛没有描绘物象背景作为衬托,画中五牛角度不同,神态各异,行之、立之、俯首、昂头,憨态可拘,动态十足,画家对牛观察之细致非常。對牛的造型描绘以入险境而脱其俗气,尤以中间正面行走的牛可以看出,画家勾勒牛的线条简洁精到,筋骨转折亦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都清晰可辨,眼神的刻画更是令人拍案叫绝,体现着牛的温顺而倔强,正可谓是“神气磊落、希世明笔”。在农耕为业的社会背景下,牛这一形象在画家笔墨中成为经常描绘的对象,是艺术扎根于时代生活的典型表现。
五代花鸟画出现了极具影响力的两种风格,即“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前者置身于宫廷中,目之所及均是奇花怪石、珍禽异兽,对后世宫廷画家影响颇深。徐熙身处江南水乡,眸之所遇皆为野竹汀花、水鸟渊鱼,为后来文人画家钟爱推崇。南宋李嵩身为宫廷画家,博采众长,其画中不仅有黄家精妙富贵之精神,兼备徐氏清爽超脱之灵气。他的两幅《花篮图》就是最好的范例,图2为绢本设色,纵19.1厘米、横2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3为绢本设色,纵26.1厘米、横26.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花篮编织精致考究,可谓是百花争奇斗艳,折射出一个鲜花怒放、生气蓬勃的春天。画幅虽小,描绘之物却具体入微、鲜丽生动,各种花的色彩艳而不俗,透出一种雍容华贵之气派,线条富有很强的表现力,逶迤往来之间,勾画错落有致,整个画面构图稳定饱满,形体圆满丰盛。
中国人物画的出现较花鸟画更早,其中历史人物画可追溯至周朝的惩恶扬善的壁画。近代考古中,我国出土了大量的秦汉画像石和画像砖,内容大多描绘历史故事。东晋顾虎头的《洛神赋图》卷,是历史故事画中的一座高峰。与其历史地位比肩的当属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如图4),此作为绢本,宽28.7厘米、长335.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唐后主李煜想任韩熙载为相,韩熙载不愿为之,为避免猜疑,夜夜宴会不断,歌舞升平,与宾客歌女纵情嬉游,以声色隐其韬晦。图卷绘写的是韩府某次夜宴的全过程,以时间为线索,卷分五段,以屏风将每段巧妙隔开,从而使得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通过斜置的卧榻、几案、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表现空间深度感,画卷线条流畅,工细灵动,人物刻画细腻、神态逼真,韩熙载于宴会之复杂心情被画家表现得入木三分。
五代周文矩亦是其中佼佼者,他首创中国绘画十八描中的“战笔描”,《文苑图》(如图5)就是以此种笔法勾勒而成,该图卷为绢本,设色,纵37.4cm、横58.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据考画作所绘为琉璃堂人物故事,大诗人王昌龄在庭院宴请诗友岑参兄弟、刘虚等。画中四位文人雅士围绕古松吟诗品画,两人仰首望天、两人平视凝眸,形成对称。位置布局成三角形构图,右边一人与中间一人各成一点,左边二人合为一点。古松置于画幅中间,形体盘曲伸展,苍秀挺郁,喻意为文人雅士的神韵气质。所绘之人,思绪各异,神采奕奕,画中古松,形曲质直,整个场景弥漫着浓厚的文人气息,足见作者笔墨功力之深厚。
二、新作中的形式建构语言
吴冠中新作依据绘画材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油画,如《韩幌五牛谁保养》《吕纪门前雪》《千年构思出文苑》等;另一类是彩墨画,如《夜宴越千年——歌声远》、两幅《仿宋人花篮》等。
《韩幌五牛谁保养》(如图6)是吴冠中根据唐代韩滉《五牛图》进行创作的。吴冠中调整了原作中五头牛单个刻画、一牛一场景的手卷式构图,将五头牛的个体图像进行重新构建组合,形成一个会聚式的视觉焦点,同时保持了牛的形象基本未变,背景以群山陪衬,地面有黄土、树、花草,增添了牛与土地特别的氛围。吴冠中发出感叹:“我希望后人来进一步改变,发展其造型,否则这些牛会断了后代,故题外话:韩滉五牛谁保养。”[3]如果说《韩幌五牛谁保养》是吴冠中旨在以造型上来作为绘画形式的主调,那么《吕纪门前雪》(如图7)是他受蓝本色彩表现力的强烈驱动而做成的经典。画中以背景的银灰、积雪的洁白为主打色,柳树从左下往右上伸长而去,拓展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深重的色彩起到了稳定画面的效果。除了画中本有的四只鸿鹄之外,吴氏还增添了数只鸟儿精心布置在画面的两处。艳丽的鸟儿在画面上形成了活泼的色块,而粉红的梅花则成了跃动的色点。 《千年构思出文苑》(如图8)是吴冠中根据五代周文矩的《文苑图》创作的,他克服了两种材料因属性差异显著而难以创作的难题。构图上,《文苑图》为直角三角形构图,即松树、左边石凳、什物、右边人物连接成一个三角形。《千年构思出文苑》为四边形构图,即松树、左边石凳、右边人物连接成一个四边形。内容上,吴冠中创作时移去了蓝本中的石凳上的什物、宋徽宗的“瘦金体”题字“韩滉文苑图,丁亥御札”、下书“天下一人”押、以及各种藏印,并且将蓝本中右下角的童仆从画中解放出来。表现手法上,画面人物衣着分别施以黄白红蓝四色,人物五官不再是蓝本的工笔细描,而是用简练的勾勒之法,衣服褶皱、身体结构用线条大胆地概括归纳,以此表现人物思索之神态。左边石凳两人所持手卷调以亮灰色,采用拖拉笔法表现手卷的舒展之势。背景以大片银灰色铺满,再点以红、黄、蓝、绿等鲜丽的色彩,赋予一种新的气息。垒石不再用皴法渲染层层毕现,而是以块面塑造浑然一体。古松提取其形质,树干偏赭石色,并以刮刀刻其形态,树枝树叶用横笔扫之,其间有橄榄绿、粉绿、墨绿、草绿、增添松之神韵。从整体上看,画面人物形象基本不变,仍然是一种文人气息浓烈的场面,老松树的形体走势与蓝本也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千年构思出文苑》较之蓝本,构图稍有改变,作者对画面内容也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并且使用西方油画材料,以现代表现主义的手法对画面进行了大胆处理,塑形铺色大刀阔斧、凝练概括,整个画面不仅保留着原有的文人思索探讨的古之韵味,还增添了现代表现主义的活泼、洒脱,从而将古作推进到充满现代感的时代空间。
《夜宴越千年——歌声远》(如图9)是吴冠中剪取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进行创作的。吴冠中以遒劲流动的线条勾画出五位女伎吹奏时的动态,女伎们秀发以浓墨施之,肤色丰润;身上的绫罗绸缎,设以红、白、绿三色;背景布之以水墨,笔触如旋风扫地,急促而有力,点出的丹青如音符跃动,营造出厚重氤氲之感,更衬托出几位吹奏女伎的激情。画中人物与衣着线形十分灵动,色彩润泽激荡,整个画面给人强烈的运动感。
两幅《仿宋人花篮》(如图10、图11)是吴冠中根据南宋李嵩的两张《花篮图》所作,他将作品形式构成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充分显现出来,以独具个人特色的造型语言、色彩语言将水墨丹青的材质表现出一番独特的韵味。构图上,《花篮图》为横轴长方形构图,《仿宋人花篮》为立轴椭圆形,构图更为饱满。表现手法上,作者一改蓝本工整细腻的笔法,以写意的形式进行创作。蓝本由于是院体画,竹篮、花、叶极尽勾勒之能事,色彩显得沉着稳重、富丽典雅。《仿宋人花篮》画面由点、线、面组合而成,叶子着以各种鲜艳的绿色块;花瓣以小块的红色和黄色简练刻画,或者留白;花蕊用细线勾勒,再添点状色彩;花篮塑型松而不散,或以线勾、或以点缀,画面透着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此外,《仿宋人花篮》和他所作的《向日葵》(1975,油彩)也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都是以圆形作为大的形体,画面中饱满的圆形旋转着,让人感觉到向外的张力。吴冠中深谙现代造型的严谨规律,提取了《花篮图》符合现代造型的审美因素,将形与色构成的丰富与饱满在《仿宋人花篮》中尽力地体现出来。
三、蓝本与新作形式建构语言的对话
艺术作品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环境,其呈现的视觉世界必然来源于艺术家的现实感悟,然而艺术作品有它自身的特性,这就是其独具魅力的形式建构语言。吴冠中对绘画艺术的形式做着不懈的探索,这大概要归因于“美之所以为美,则全在美的形相本身,不在它对于人群的效用(这并不是说它对于人群没有效用)。”[4]要实现绘画艺术的自律性就离不开形式美的挖掘与构建,吴冠中的《古韵新腔系列》展开的古新对话,对形式建构语言的探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视觉焦点的重新建立是《古韵新腔系列》新作较之蓝本的重要改变之一。吴冠中注意到传统绘画绝大部分作品视觉形态散漫,整体效果较弱,没有西洋绘画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整体效应。他在新作视觉焦点的处理上,采用了现代表现主义的造型手法,把蓝本视觉上的“游”改为“聚”。这“聚”并非文艺复兴时期的三维焦点透视法则,它是画面接近二维平面的对象之间的整合互动。他所作的油画《韩幌五牛谁保养》《吕纪门前雪》《千年构思出文苑》等作品,并没有延续西洋古典绘画的焦点透视与光影表达,画面上采取了平光处理。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手法经常出现在“现代绘画之父”塞尚的静物画中。在谈及绘画整体效果的处理上时,吴冠中说道:“我授课时对学生讲过,艺术中的公式是1+1=1,即作品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应结合成一个整体,《五牛图》中我拟将单独的五牛构成一个整体之牛。医学中分割连体婴儿是不小的手术,艺术中将分开的婴儿结合并只赋予同一个心脏,是绝对必须掌握的基本功。”[5]他的彩墨画《夜宴越千年——歌声远》以及两幅《仿宋人花篮》以写意的形态进行创作,视觉焦点上采取了半抽象的形式。前者截取了蓝本之一隅,在构图上注意整体气势的把握,五位女乐伎在画面上错落有致,成为视觉主体。后者改工为写,注重花篮与花卉的空间关系,花与叶的分离组合、块与点的交相呼应,使得画面浑然一体,渗透着一种别有韵味的张力。
线条与色彩的写意倾向是《古韵新腔系列》新作较之蓝本的重要改变之二。中国工笔画描绘对象定要尽其精微,一般先用线条勾勒,再以色彩层层渲染,这就是通常所谓的“骨法用笔”和“随类赋彩”。在品评工笔画时古人往往以线条笔意为首,色彩居其次。工笔画中的“没骨法”与墨笔勾线之法不同,此法可以直接用色彩作画,以彩笔代替墨笔,勾勒时彩色的线条与色彩融为一体。虽然工整纤丽,造型准确是工笔绘画的重要特点,但是这工整与准确并不属于自然物理的科学性,因为工笔画注重书法用笔、以线立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感,帶着一定的写意性,与西洋绘画的照相写实大相径庭。吴冠中在创作《古韵新腔系列》作品时,注意到使用油画材料作画长于表现色彩之妙趣。新作中的油画作品,吴氏结合了中国情意,以色彩的块面塑造为主,采用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色调,辅之以中国古典绘画的线造型,注重东方审美韵味的表达。《韩幌五牛谁保养》就是以黄色调为主,北方的黄牛与黄色的土地展现在中国黄种人眼前,这正好契合了国人的审美情趣。在彩墨画中他将蓝本的形象进行再次提炼、概括与夸张,发挥书法“写”的优势。同时他还借鉴了西洋绘画的现代造型手法,强调形式美的有效表达,精心导入点、线、面与色等因素,构造出意境丰满的空间形态。
填补背景空间的“空白”是《古韵新腔系列》新作较之蓝本的重要改变之三。“空白”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语言的构成部分,在历史的演变中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辨和意趣指向。画面中的“空白”与描绘的对象形成两极,一实一虚、一有一无、一隐一显。这两极并不分裂,而是成为建构形态中的有机整体。“空白”的存在能够引发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具有意象联想的多种可能性,合拍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趣旨。蓝本的背景处理遵循了古典绘画的“留白”程式,以“空白”指向无际浩渺的空间。吴冠中在新作中进行了突破性的尝试,将背景挥笔洒墨或施色敷彩。他在处理背景时,特别重视笔与色对画面整体性的把握,对背景独具匠心的运笔施色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彩墨作品多着灰墨淡彩,趋向动的表现,如《夜宴越千年——歌声远》以及两幅《仿宋人花篮》。油画作品中以银灰色布满背景,旨在静的表达,如《韩幌五牛谁保养》《吕纪门前雪》《千年构思出文苑》等。此外,新作背景中色点的植入引发了小面积的色彩跃动效应,起到了活泼画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32.
[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15.
[3]吴冠中.画外文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68.
[4]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外一种:谈美)[M].长沙:岳麓书社,2009:160.
[5]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89.
作者简介:欧阳才富,硕士,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