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小学生的思想发育特质,和辨识认知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饱含耐心,倾注人性关怀,对兴趣启发不能流于形式,而要真真正正地去发现和关注学生的思维兴趣点和感知需求点,为学生创建一个从环境到方式,从体验到心理的全方位兴趣空间。此外,教师还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感知潜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为教学增效平添助力。
一、精彩导入,催化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有着带动学生情绪,触动探究心理的作用。因此导入方式一定要具备吸引力,能够和学生的思维认知保持共通,让学生的情感意识爆发共鸣,从而专注领略兴趣的所在。
1.多彩语言导入
语言是教学的载体,教学中的语言导入可说是举足轻重。教师要将语言升华为工具,不仅发挥“导”的作用,还要达到“启”的效果。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规划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让语言简单明了,毫不拖沓,另一方面,语言的色彩性也必不可少,幽默、轻松等元素能够让课堂氛围融洽,凸显乐趣。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抄袭害了谁》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谈到抄袭,谁都知道这是不光彩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就真实存在着。我们先听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吧,饥饿的老鼠找到了油瓶,它想:我就偷一点吃,油的味道真不错啊,老鼠越吃越开心,竟然整个身子溜进瓶子里,当心满意足的老鼠想离开的时候却发现瓶子已经困住了自己。抄袭和老鼠偷油别无二致,每次“就抄一点”,渐渐习惯后,发现自己就像那只圆滚滚的老鼠,被道德和无能困住,再也起不了身了。故事的加入,让教师的讲述引人入胜,牢牢吸引了学生们的关注。
2.多媒体情境导入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中普遍应用的电教手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方便,也为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也应当重视这个渠道,让学生的道德感知更加具体,能够通过图文、声、光的感染开启更积极的学习欲望。在实施中,教师要注意选材时的思维切入点要与学生认知相符合。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大量对比性的图片,从旧中国参加三次奥运会惨败而归,到新中国的五星红旗无数次升起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从1901年英、法、美、俄等同中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001年,各国首脑身穿唐装齐聚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从被战争、屈辱摧毁着的旧中国人群;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举着五星红旗欢呼流泪的新中国人群。学生们专注投入,心中的了解欲望和爱国热情在不断上涨,最后,教师播放了《五星红旗》,激昂的旋律更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二、组织活动,增强体验趣味性
活动是教学实践的体现,是对学生的验收,也是给学生的课堂体验机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离不开与生活的接轨,因此更需要依靠活动实践来提升学习深度,多样化的活动,也能为以知识吸收为主的课堂增添乐趣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辩论,也可以以社会公众日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纪念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绿色小卫士》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制作绿色宣传牌”的活动,让学生们用新颖的方式分组完成制作。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们都热情高涨,配合十分积极,而轻松的氛围也给了学生们莫大的动力,在最后的展示中,教师看到了不少创意作品。如,真正的海龟和塑料饭盒做成的海龟对话;城市工厂排放的烟尘在空中组成大大的“sos”;地球的自白等。活动催化了学生的趣味体验,更激发了学生的个性灵感。
三、评价激励,提升学习成就感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是巨大的学习动力,没有哪个学生不愿意得到欣赏和尊重,小学生对这份鼓励的需求则更为迫切,肯定激励能够让他们在品德沉淀中摆正方向,保持积极,在对社会的认知中发散出正能量。课堂评价则是教师向学生展示鼓励的不二渠道,教师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交流,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时,学生们充满情感的发言后,教师首先进行了评价:这节课与其说是老师教会同学们对爸爸妈妈放开胸怀,端正态度,不如说同学们让老师看到了你们内心深处的细腻和温情,老师原本觉得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叛逆,不太懂事,但同学们对爸爸妈妈想说的话恰恰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都是那么渴望温暖,对家有着强烈依恋的孩子。教师的评价让学生们激动不已:原来理解这么容易,原来自己也会被欣赏肯定。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长远持续的影响,要想取得深入、真实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必须从认识探究课堂激趣的意义做起,多角度入手,深层次交流,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摆脱传统课堂,绽放精彩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
一、精彩导入,催化学习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有着带动学生情绪,触动探究心理的作用。因此导入方式一定要具备吸引力,能够和学生的思维认知保持共通,让学生的情感意识爆发共鸣,从而专注领略兴趣的所在。
1.多彩语言导入
语言是教学的载体,教学中的语言导入可说是举足轻重。教师要将语言升华为工具,不仅发挥“导”的作用,还要达到“启”的效果。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规划教学语言的逻辑性,让语言简单明了,毫不拖沓,另一方面,语言的色彩性也必不可少,幽默、轻松等元素能够让课堂氛围融洽,凸显乐趣。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抄袭害了谁》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谈到抄袭,谁都知道这是不光彩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就真实存在着。我们先听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吧,饥饿的老鼠找到了油瓶,它想:我就偷一点吃,油的味道真不错啊,老鼠越吃越开心,竟然整个身子溜进瓶子里,当心满意足的老鼠想离开的时候却发现瓶子已经困住了自己。抄袭和老鼠偷油别无二致,每次“就抄一点”,渐渐习惯后,发现自己就像那只圆滚滚的老鼠,被道德和无能困住,再也起不了身了。故事的加入,让教师的讲述引人入胜,牢牢吸引了学生们的关注。
2.多媒体情境导入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中普遍应用的电教手段,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方便,也为学生的学习视野扩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也应当重视这个渠道,让学生的道德感知更加具体,能够通过图文、声、光的感染开启更积极的学习欲望。在实施中,教师要注意选材时的思维切入点要与学生认知相符合。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大量对比性的图片,从旧中国参加三次奥运会惨败而归,到新中国的五星红旗无数次升起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从1901年英、法、美、俄等同中国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001年,各国首脑身穿唐装齐聚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从被战争、屈辱摧毁着的旧中国人群;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举着五星红旗欢呼流泪的新中国人群。学生们专注投入,心中的了解欲望和爱国热情在不断上涨,最后,教师播放了《五星红旗》,激昂的旋律更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二、组织活动,增强体验趣味性
活动是教学实践的体现,是对学生的验收,也是给学生的课堂体验机会。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离不开与生活的接轨,因此更需要依靠活动实践来提升学习深度,多样化的活动,也能为以知识吸收为主的课堂增添乐趣性,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辩论,也可以以社会公众日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纪念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绿色小卫士》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制作绿色宣传牌”的活动,让学生们用新颖的方式分组完成制作。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们都热情高涨,配合十分积极,而轻松的氛围也给了学生们莫大的动力,在最后的展示中,教师看到了不少创意作品。如,真正的海龟和塑料饭盒做成的海龟对话;城市工厂排放的烟尘在空中组成大大的“sos”;地球的自白等。活动催化了学生的趣味体验,更激发了学生的个性灵感。
三、评价激励,提升学习成就感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是巨大的学习动力,没有哪个学生不愿意得到欣赏和尊重,小学生对这份鼓励的需求则更为迫切,肯定激励能够让他们在品德沉淀中摆正方向,保持积极,在对社会的认知中发散出正能量。课堂评价则是教师向学生展示鼓励的不二渠道,教师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交流,由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时,学生们充满情感的发言后,教师首先进行了评价:这节课与其说是老师教会同学们对爸爸妈妈放开胸怀,端正态度,不如说同学们让老师看到了你们内心深处的细腻和温情,老师原本觉得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叛逆,不太懂事,但同学们对爸爸妈妈想说的话恰恰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都是那么渴望温暖,对家有着强烈依恋的孩子。教师的评价让学生们激动不已:原来理解这么容易,原来自己也会被欣赏肯定。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的未来成长有着长远持续的影响,要想取得深入、真实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必须从认识探究课堂激趣的意义做起,多角度入手,深层次交流,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摆脱传统课堂,绽放精彩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三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