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渎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看出,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构建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一般包括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读为本,读中感悟
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沦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阅读是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积累、迁移几个阶段。如何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效果?几年来,我们的做法是:初读全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内化语言;赏读课文,体验情感。读写结合,注重迁移。显而易见,此做法是以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读中感悟,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只有“导”得得体,学生才能“悟”得真切。如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学生自读两遍便叫知故事大意,无须老师再逐句分析提问。这时老师若能抓住“故意找碴儿”指导学生读书,使学生从中认识到狼的凶恶本性,出就达到对该文深层次的的理解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强化诵读,注重感悟”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执教《狐假虎威》一课时,他是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孤假虎威”成语意思的:“……谁能用句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把故事讲出来了”。学生找到划下念出“狡猾的狐狎是假冒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继而于老师又深层引导理解“假”在此的意思。颇具匠心地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正确的概念。这些均是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而获得的。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三、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县单元测试题一般安排了两道阅读题,阅读内容占有很大的篇幅,如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极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所以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而对于略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快速阅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2、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四、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
总之,语文阅读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博览群书中品悟华夏文化意蕴的悠远深长,让我们教育事业者不断去探索语文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共同致力于提高我们农村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吧!
阅读能力一般包括认读力、理解力、记忆力以及阅读的速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承担着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这将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读为本,读中感悟
无论从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特性和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方面看,还是从阅读教学沦和阅读认知心理方面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是一个“读”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阅读是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小学生的阅读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积累、迁移几个阶段。如何才能达到阅读的真正效果?几年来,我们的做法是:初读全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理解感悟;精读课文,内化语言;赏读课文,体验情感。读写结合,注重迁移。显而易见,此做法是以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读中感悟,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教师只有“导”得得体,学生才能“悟”得真切。如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学生自读两遍便叫知故事大意,无须老师再逐句分析提问。这时老师若能抓住“故意找碴儿”指导学生读书,使学生从中认识到狼的凶恶本性,出就达到对该文深层次的的理解了。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强化诵读,注重感悟”的经验值得借鉴。在执教《狐假虎威》一课时,他是这样引导学生读书理解“孤假虎威”成语意思的:“……谁能用句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把故事讲出来了”。学生找到划下念出“狡猾的狐狎是假冒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继而于老师又深层引导理解“假”在此的意思。颇具匠心地让学生在尝试错误中获得正确的概念。这些均是通过学生自读自悟而获得的。
二、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为学生指导思考的方向;二是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问题;三是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四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在学生已充分感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展开对话,并引导学生对不同看法加以辩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发展思维;五是利用阅读,促进写作,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和生活紧密联系,不仅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凝聚着强烈、丰富的情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三、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二是提高学生做阅读题的效率。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县单元测试题一般安排了两道阅读题,阅读内容占有很大的篇幅,如不提高阅读速度,学生极有可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所以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还必须重视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单元教学中,精读课文可以重点分析、研讨,而对于略读课文则是进行快速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只要快速阅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了,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2、养学生阅读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想象是在改造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的。而阅读中的想象,主要是“再造想象”,即学生按课文中的描述在脑子里构成的想象。这种再造想象体现着学生的知识能力,个人生活阅历和丰富的联想能力。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四、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
总之,语文阅读的方法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去阅读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博览群书中品悟华夏文化意蕴的悠远深长,让我们教育事业者不断去探索语文教学这条漫漫长路,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共同致力于提高我们农村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