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的就是 不能 这两个字。困难是自己设定的,做一件事情时,首先不能不去设想困难,但要把面临的问题提出来,同时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出来。成就事业不可能一点困难没有。
座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南城墙下的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收集有从新石器时代的贝币,到晚清民国的机制铜圆等每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钱币。这样的博物馆在中国仅有四家。人们可能很难想到,投入上亿元大规模兴建博物馆、并且是公益性博物馆的竟是一家民营企业,确切地说是以古钱币为主要经营内容的文化产业公司—西安金泉钱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亚洲最大的钱币收藏、经营企业。
缘起展览会
提起建这个古钱币博物馆的初衷,金泉钱币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币收藏家王刚先生回忆说,那是1996年的那次文化节吧。
1996年的那届西安古文化艺术节开幕前夕,为了使艺术节的古文化气氛再浓些,西安市政府号召几位钱币收藏家在艺术节上办一个古钱币精品展览。没想到,这次展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用古钱币制作的几千本纪念册销售一空。
这次展览给了王刚很多思索,那轰动的场面在他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小小的古钱币里面,孕育着巨大的商机。王刚决定趟出一条新路,成立钱币文化公司,以搜集整理古钱币,开发钱币文化产品为主营业务,走古钱币产业化道路。
于是,已经是成功商人的王刚变卖了原来的生意,邀请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投资创办了金泉钱币股份有限公司。不久,有一些敏锐的人发现,中国古钱币市场出现一股暗流:许多古钱币的价格从几毛钱涨到了几块钱。那是因为王刚的收购战役已经打响。每天数以千计的古钱币从全国各地流向了西安。随着收购的进行,钱币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国内外其他商家开始反应过来。
经过四年多的资源囤积,目前,金泉钱币已经占有了市面上古币量的70%。“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资源实力还是经济实力,我们在亚洲都是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王刚说。
作为商人的王刚从收购来的数百吨的中国古钱币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但钱币的整理是件极费工夫的事,对每一种钱币进行考证并搞清楚相关背景、铸造过程和流通情况,不但需要雄厚的资金,而且还要有强大的古文史专家队伍的支持,而这,却恰恰是金泉钱币产品能有高附加值的关键所在。
在金泉的众多产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图文并茂的“中国大历史”,它包含了从原始社会到民国时期的钱币共272枚。这件装在金丝楠木雕花箱中的钱币文化产品标价近五万元。
金泉共推出2000本“中国大历史”,仅这一项销售收入就达到上亿元。王刚说:“我们赚的是钱币文化的高附加值。因为,如果个人要收藏这样272枚钱币的难度很高,而且其中有些是为数不多的孤品,它们不是你花钱就可以买得到的。”
拓展市场,推广品牌,首当其冲问题的是如何用无形的文化资产推动有形资产的发展。于是,王刚产生了建立钱币文化博物馆这一灵感,并一发不可收拾。
短短三年内,钱币博物馆接二连三地开张:北京闹中取静的车道沟一号院成了北京爱好钱币文化的人的好去处——这里是北京金泉钱币博物馆;在上海多伦路名人街名人故居的“汤恩伯公馆”建立了上海金泉钱币博物馆;厦门鼓浪屿最好的观海点漳州路五号——兴建于1847年的原英国领事馆官邸成了厦门金泉钱币博物馆的馆址。
“今年我们又投资在西安购买了这座现代化大楼,一个全新的、世界级水平的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现在已经建成开放。”王刚自豪地对记者说。
古钱币博物馆的建成,潜移默化地传播了金泉钱币的品牌,不用花费巨额广告费做宣传,金泉钱币的品牌已深入人心。
“现在国家级的博物馆大都处于亏损的状态,靠我们企业微薄的力量当然无法维持博物馆的运行。我们就在办博物馆的同时将我们收集到的钱币制成相关的产品,这些产品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丰厚的回报,使我们足以将博物馆支撑下去,同时也将企业带进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我们已经开始考虑在外地拓展市场,但我们拓展市场的前提是:到一个市场就建一个博物馆。利用博物馆提升我们的无形资产,通过无形资产带动企业的有形发展,使企业的产品能更远、更快、更多地销售出去,从而也使我们的博物馆事业得到更长足的发展。”说着,王刚用一次性打火机点燃了他的烟斗,深深地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之中,他好象沉浸在创业之初那激动人心而绚丽多彩时刻的回忆之中……
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
在金泉公司的员工中流传着关于他们王董事长的一个小故事:
1971年,在那个文化娱乐匮乏的年代,看小人书成了王刚这一代的孩子内心向往的一种娱乐方式。“那时侯是买不起小人书的,坐在书摊上,一分钱看一本。”然而拥有这一分钱也不是很容易。王刚透露他那时的一点小聪明,当时,一斤盐卖一角七分钱,母亲给王刚一角七分钱让他买盐,他总能想到办法既买到一斤盐,还要剩下二分钱来看小人书。原来他每次买盐的时候总是跑五趟去买,因为每二两盐三分四厘钱,四舍五入就是三分钱,这样买五次,只花一毛五就可以买到一斤盐。
对这件事,王刚现在说起来还是津津乐道,常笑夸自己小时候就具有商人的头脑,有自己的经营之道。
但王刚的父母却非常不欣赏王刚的这点“聪明”,看着他从新疆复员回来,不好好在国营单位干,却整天寻思着跟朋友们做生意时,十分生气—放着煤气公司这么好的工作不干,瞎折腾什么?“也许天生我才必有用,”王刚笑着说:“我向来我行我素,自己这辈子如果不去做生意,简直亏死了!”
但那时的王刚做生意的目的却很独特,他做生意是为了能出去旅游。“只要赚点钱,身上有个三五百的就走了,初生牛犊不怕虎,天南海北的逛悠,也不知道害怕,反正走到哪儿都能赚到钱。”一次,他去上海旅游。逛城隍庙时他发现上海的针是按整包卖,按公斤算的,在西安,针却是一根一根卖的。离开上海的时候,王刚买了几包针。回到西安后,拿到西安城隍庙批发——按个卖。等全部批发出去,王刚赚回了来去上海的路费;到福建石狮,他就买纽扣电池,西安当时卖80元一粒,石狮的批发价是3块钱。“随便带两包,吃喝路费全都有了,那时商品短缺,到处都充满商机。”王刚对自己做生意的天赋津津乐道。
提起这些年在商海的经历,王刚认为使他受益最大的就是自己执着、坦诚、谦虚好学的处世原则。刚开始创业时,王刚只有几千块钱的本钱,除了他和两个朋友在郊区租了几十平方米的房子外,什么也没有,连办公桌都是朋友的父亲军队上退下来的。从他们租的房子通往大路上的羊肠小道长了很厚的草,他们把草割掉,铺路的20块钱也舍不得,夏天的烈日下,几个人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地干着。铺完路,花几毛钱买个西瓜把自己犒劳犒劳。“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没有的就是‘不能’这两个字。困难是自己设定的,做一件事情时,首先不能不去设想困难,但要把面临的问题提出来,同时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出来。成就事业不可能一点困难没有,我们遇到的困难不是能拿语言叙述出来的……”
王刚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生意是在煤气公司工作那阵子,那时,煤气才刚刚进入西安,煤气灶非常畅销。王刚发现西安市面上煤气灶种类少,价格高,利润空间很大,便带着两万元南下广东顺德、中山等地——那里是煤气灶贴牌加工的中心。到当地一打听,王刚听说有一家公司产品不错,但由于滞销,这家公司一直没有开拓西北市场。他就找上门,要做西安的独家代理。煤气公司员工的身份使对方很有兴趣与王刚谈,不过,要求他证明自己的资金实力。王刚坦言自己只有两万块,但他承诺自己的优势在于出货速度快,资金周转率高。但对方对王刚大量赊销有些顾虑,他便提出用现金订100台煤气灶发往西安。其实,王刚手里正捏着西安一家公司500台煤气灶的定单。他很想拿到那家煤气灶在西安的独家代理权,因此,要想让对方认同自己的出货速度,最好的办法就是将500台定单分拆成五张定单,分批进货,形成连续五次的稳定出货流量。
此后的四周,王刚每周用现金订购100台煤气灶,总是能“准时”销完。到第五周王刚再次要定货时,对方主动提出发一车皮货让王刚做西安独家代理,销完结帐。一场煤气灶价格战悄无声息地在西安打响,因为用低价拿到货,别人的煤气灶卖400元,王刚只卖300,一火车皮煤气灶卖完,他足足赚了80多万。
王刚就这样轻轻松松掘到了第一桶金。随后,他搞清楚了煤气灶零配件的产销成本和装配流程后,便和朋友一块搞起了贴牌加工,并自产自销,以求利润最大化。此后几年除了做煤气灶,王刚开始涉足电器行业。很快,他个人积累了可观的个人资产。
从小在四合院长大的王刚,从小就对古旧的东西格外喜欢。也许,这也正是他从创业初期走到今天把古钱币文化做为一种产业的必然。
“从当年煤气公司一个普通员工到今天成为文化产业的成功商人,其中有什么必然性吗?”记者问。
“有,学习!”王刚顿了顿,“不停地学习,不重复自己。有的人活了六十岁,等于活了二十岁,因为他二十岁以后就不再进步。”
“化整为零”的经营之道让王刚完成了个人财富的原始积累,“化零为整”又让他的事业得到了新的飞跃——零散在民间的古钱币,经过金泉钱币收购和系统性整理、组合后,成为了全新的钱币文化产品,其卖出的价格成几倍、几十倍的往上翻。当记者问王刚这些钱币产品的利润有多高时,王刚笑着说:“比高科技产品利润高!”
“企业黑洞”文化
2001年11月的一天,金泉钱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内,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正在对几位求职者进行面试。这位面带稚气的主考官对求职者侃侃而谈。可谁又能想到,他也是刚刚招聘来的员工,这天是第一天上班。快速成长的金泉,以一种特有的引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求索者,克隆着一个又一个金泉人。只有在这里,才会出现第一天上班的人再招另一批人的新鲜事。
不尽人才滚滚来。王刚将其称为“企业黑洞”文化所起的作用。“我们所说的‘企业黑洞’是指五千年文化的聚合,使每一个到金泉的人都感觉到有一种文化的吸引力。”
宇宙中的黑洞吞噬着一切时空,金泉的黑洞则聚合了金泉人的力量,并重新塑造着他们。
金泉公司的吸烟室和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的其他企业的吸烟室有着很大的区别:正中央摆着一只巨大的石槽—这是烟灰缸。一位正在吸烟的员工笑着对记者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灰缸了。”雪白的墙壁上涂画着显然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的“诗词字画”,有同事间的问候、有对领导不满的宣泄,间或还有无伤大雅的玩笑。王刚说这是金泉钱币的发泄室,“在吸烟的时候,你可以尽情发泄心中的不满。我们是一个开明的公司,我们不希望员工把怨气憋在心里,因此创造了一个释放的地方。你感觉董事长今天哪一种行为不好,或者总经理哪一种行为不对,都可以贴帖子来控诉。这也是收集员工心态及心理变化的场所。”金泉的员工已经适应了在这个吸烟室表现真我,一吐胸臆。
作为文化商人的王刚对于管理的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一个企业的整合过程中,细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发展策略,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的赞同,很多时候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分歧,虽然这些分歧对公司的整个发展的影响不是很大,但这些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也许有些决定你能够理解,而有些你不能理解,但无论你是否理解,一旦公司确立就必须照例执行。但这个时候,对于那些不太理解决定的人,要格外关注他们,要注意到他们的情绪,这是细节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文化的塑造等都很重要。”
充分的释放,得到了集中的能量。从员工桌子上整齐摆放的水杯,到一尘不染的办公环境,可以看到这种凝聚的力量,可以看到金泉“黑洞”文化的强大魔力。
两年前的上海“财富论坛”会议期间,美国《财富》杂志就把西安金泉钱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列为未来五十年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将这样的殊荣给予了一个当时只有三岁的企业,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财富》杂志和金泉公司都明白,文化产业将是21世纪最具朝阳性的行业。
王刚以自己独特的敏感和胆识,进入了中国文化这块尚未被外国资本大举入侵的净土,他希望更快速地将其产业化,生产出财富,使社会受益。
记者手记
几年前就知道金泉钱币,不过那时的金泉还不起眼。在报纸上看到金泉公司产品青蚨剑的广告,以为是一个做仿古工艺品的企业。身在同一座城市,常会从金泉公司门前经过,除了门前独特的石桩和木槽、以及那雕花的古董木门,也并未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直到这次采访——虽然仍是走马观花的粗略了解,但感觉犹如打开一个不起眼的木盒子,看到的却是钻石般地令人惊讶。但这对于这个刚刚成长起来的企业来说,这些了解还只是个开始,而对于金泉公司自身而言,现在的成绩也只是一个开始。
记者在给王刚拍照时,他明显表现出紧张和手足无措,但当与记者聊起金泉公司,聊起他的事业时,他突然又显得轻松起来,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谈他的认识和构想,话语中不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有人说,看一个企业的未来,只要看看企业的领导者就知道了。由此,我相信,金泉公司的路将会走的更远、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