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恐怖、神秘、阴暗是哥特艺术带给世人的直观感受,经过长期的发展,这种艺术已经与不同的文化形式相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美学体系。当哥特风格融入到动画艺术当中时,这类动画是具有了独特性,角色造型也别具一格。文章首先通过对哥特风格进行概述,再从哥特风格在影视中的运用讲解哥特电影的发展,延伸到哥特动画的发展历程,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哥特动画举例说明,总结哥特风格对动画角色造型的影响。
关键词:哥特风格 动画 角色造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动画这一艺术形式自发端以来已有近百年历史,作为现代大众文化,动画的艺术风格也发展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传统动画中可爱或写实的角色造型设计不足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了,人们期待更多具有创造性的元素,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随着电影拍摄技术的发展,哥特电影慢慢转变为与动画相结合,并运用它独特的表现形式,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探索,真实地表现出尖锐的现实问题,反映生活的不完美。
这促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参与到哥特动画的探索当中,研究哥特元素的运用。这类动画的表现手法与传统动画不同,整片营造出神秘黑暗又惊人的氛围,例如《僵尸新娘》《鬼妈妈》《圣诞夜惊魂》等作品,通过隐喻和象征,以此审视人性中的欲望、恐懼等,引发人们对影片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每一部哥特动画都是一面“黑暗的镜子”,每一部动画角色造型都别具一格,它的与众不同使得哥特动画的发展更为迅速,为动画角色造型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而国内的研究中涉及哥特动画的相关书籍也都只是在部分段落提及到了哥特动画中的角色造型,并未整体上分析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角色造型。因此,研究哥特风格影响下动画角色造型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也是对于哥特风格影响下动画的多元化探索。
二、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角色造型
(一)哥特风格动画电影发展梳理
一直以来,“哥特电影”这个词还没有一本专业的电影类的教科书给它明确的定义,因为它是随着电影的发展以及哥特式艺术的融合而衍生出来的,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却已被大众广泛承认。所以“哥特电影”是源于哥特文学与哥特音乐的,运用悲伤、痛苦、死亡等主题的黑色风格,突出人性的孤独、黑暗,挖掘人类的精神世界。
早在1921年,瑞典导演克里斯藤森就拍摄了一部名为《历代的巫术》的影片,这是首次将哥特文化融入电影当中,死亡、巫术、恐怖等哥特元素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尽管这部影片从严格的角度来说,没有完整、连贯的叙述结构,镜头也多为摆拍,但这仍是一部哥特电影。也正因为这部影片的主题过于超前,《历代的巫术》被禁止放映,直到“二战”之后才被解禁。
在《历代的巫术》诞生一年后,德国表现主义导演费里德里希·威尔汉姆·茂瑙拍摄了电影《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影片非常成功,被后人称之为人类电影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哥特电影,是吸血鬼电影的鼻祖。
1990年蒂姆·伯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可以称之为里程碑式作品,影片中运用黑暗、孤寂勾勒出一个悲伤、凄惨、痛苦的哥特形象。整部影片没有之前的吸血鬼、巫术、宗教,拓宽了哥特电影的题材,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掀起了大批好莱坞制片投资哥特电影的热潮。
大众对哥特电影越来越有兴趣,1994~2002年,从《夜访吸血鬼》到《狼族盟约》,电影界掀起浓浓的哥特风潮。到2003年,出现了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哥特风格动画《盖娜》,这部动画中的角色形象符合哥特文化中黑暗、隐秘、危险的一贯特征。
当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迎来高潮时,蒂姆·伯顿、亨利·塞利克等名字不断被大众提及。蒂姆·伯顿早年曾是迪斯尼的动画师,但是他的风格与迪斯尼完全不同,他的作品华丽、阴森、黑暗,从1982年的《文森特》开始,就已经奠定了他之后的电影之路,他带我们感受黑暗中的纯真和温暖,这之后便有了可以称之为里程碑式作品的《圣诞夜惊魂》(尽管导演是亨利·塞利克,但《圣诞夜惊魂》的故事来源于蒂姆·伯顿的一首诗),这是好莱坞第一部全长度的模型动画,也是一次典型的动画复古尝试。
与《圣诞夜惊魂》中通过欢乐、闹剧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僵尸新娘》,则是通过悲伤、孤单来完整的表现这个故事的。《僵尸新娘》是蒂姆·伯顿哥特式艺术中的代表作品,2005年一上映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2009年,蒂姆·伯顿参与制片的《机器人9号》,风格同之前的影片一样。而到了2012年,《科学怪狗》的诞生将蒂姆·伯顿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科学怪狗》是蒂姆·伯顿根据他1984年拍摄的一部同名短片而改编的,也是首部蒂姆·伯顿参与制作的迪士尼动画。
可以说,蒂姆·伯顿的电影总是充满了黑色、阴郁、神秘的气息,他能通过哥特风格的表现形式来传达他的内心思想。而亨利·塞利克的影片同蒂姆·伯顿一样,充满了浓郁的哥特风格,从他1993年导演的《圣诞夜惊魂》到1996年的《飞天巨桃历险记》,以及他2009年的《鬼妈妈》,亨利·塞利克在动画中色调多用黑色和灰色,情感更为压抑,构建黑暗封闭的空间,创造典型的哥特式的环境。
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除了在美国有着广泛的市场,在日本也同样,2000年川尻善昭导演的《吸血鬼猎人D》是一部业界评价极高的哥特风格影响的动画,评论家丽莎·阿斯佩克特甚至在《芝加哥读者》中这样评价这部动画:在这部史诗华丽的超现实冒险动画里,黑暗幻想风格登峰造极。
(二)哥特风格影响动画角色造型
1.孤寂悲情的角色性格
在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中,动画角色性格常常被设定为孤独、怪异又带着悲情,这会使我们产生一种想要了解、保护他们的冲动。如《玛丽和马克思》,影片主角是两个普通社会的平凡人物,女主玛丽是个普通的8岁小女孩,生活单调,家庭生活并不温馨美满,父母对她关心甚少,导致她性格孤独;男主马克思是一位中年人,居住在美国的自闭症患者,他生活糟糕,不善于和他人交往,有着严重的交流障碍。这部影片塑造了两个带着浓浓悲情色彩的主角,将生活的不幸和失意展现出来。 在哥特式的故事当中,我们感受到人性的黑暗面,去揭露人性的丑陋,我们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思考,探求故事背后的真谛。
2.黑暗压抑的人物色彩
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的整体色调都是暗沉的,动画风格趋向黑暗。画面的色彩也十分有特色,除了具备色彩本身的含义,同时带有暗示的作用。就如斯托拉罗所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也多运用黑色,黑色代表着悲哀、压抑、死亡、恐怖,在影片中黑色预示着神秘、阴暗,代表着未知的力量。1993年,由亨利·塞利克导演的《圣诞夜惊魂》,整个影片都是阴暗的色彩,男主角骷髅杰克有着惨白色的面孔、黑色的修身西服;女主莎莉則是红色的长发,除此之外,身上的颜色毫无亮点。
在同类动画中,黑色、红色都是角色造型的基础色。红色是最接近于血液的颜色,在整体暗沉的背景下,用鲜艳亮丽的红色来烘托整体氛围,增强画面感,也更加符合哥特风格的神秘、黑暗、恐怖;同时通过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角色内心的纯洁,暗示和引导观影者去探求自己的内心。
3.别具一格的视觉感受
在角色造型设计中,角色性格和整体色彩还会影响到角色的外观,影响观影者的视觉感受。
传统的动画影片中,为了凸显人物的气质,男性往往轮廓硬朗,有着利落的短发、高大的身材,眼神坚定;而女性常与美丽、迷人挂钩,她们拥有漂亮的秀发、生动的五官,散发着魅力。而蒂姆·伯顿在《僵尸新娘》(2005年)中塑造的女主头发凌乱、眼睛里不时冒出可怕的虫子,皮肤惨白、手臂断裂;男主也散发着浓郁的哥特气息,面容苍白、蓬乱的头发、瘦弱的身材。
丑陋、恐怖、残缺似乎是大众对于这些角色形象的第一印象,以至于大众提及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角色便认为是面容惨白,有着夸张的烟熏妆、着装邋遢的样子,整个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病态才符合。但这类形象也代表着神秘、黑暗、阴郁、孤独,与传统动画的可爱的、夸张的形象完全不同。
他们的着装也不同于传统动画,哥特式服装造型以显示身材的比例美作为基本穿着概念,体现身上的完美比例才是哥特最主要的穿着风格。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角色造型常受到哥特建筑的风格影响,常见的有紧身黑色衣裤、翘头鞋,并以丝绒、蕾丝、渔网布、颈链、银饰、皮革、乳胶等进行搭配,如影片《鬼妈妈》中的鬼妈妈的角色造型便符合以上的特征,她戴着红色的颈链,身着黑色的修身上衣和紧身裙,脚上的红色高跟也是为了增强氛围的,整个角色造型透露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神秘和黑暗,更好的呼应了主题——阴郁和隐藏的恐怖。除此之外,哥特式服装的领口、裙摆等多为巨大的荷叶边,且衣服层层叠叠,以此来体现身上的完美比例。
结语
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它表现的都是人类对内心世界的不断探索以及对自己的深度剖析。这种风格的主角也往往是有一些性格的缺憾或者是生活不幸的人群,通过种种元素的体现,让我们看到导演对亲情、爱情的诠释,在恐怖的背后也能感受到温情的存在。
参考文献:
[1]顾丽娟.《僵尸新娘》的风格与美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13.
[2]丁钢,王婷.基于哥特文化特征的当代哥特动画浅析[J].电影评介,2012(15):31-33.
[3]智琛,梁苗.试论蒂姆·伯顿的哥特式电影[J].电影文学,2011(03):59-60.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高校“质量工程”一般教改类项目支持“数字媒体专业协同创新教学平台建设”(项目号:粤教高函〔2015〕173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哥特风格 动画 角色造型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动画这一艺术形式自发端以来已有近百年历史,作为现代大众文化,动画的艺术风格也发展得越来越丰富多样。
传统动画中可爱或写实的角色造型设计不足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了,人们期待更多具有创造性的元素,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随着电影拍摄技术的发展,哥特电影慢慢转变为与动画相结合,并运用它独特的表现形式,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探索,真实地表现出尖锐的现实问题,反映生活的不完美。
这促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参与到哥特动画的探索当中,研究哥特元素的运用。这类动画的表现手法与传统动画不同,整片营造出神秘黑暗又惊人的氛围,例如《僵尸新娘》《鬼妈妈》《圣诞夜惊魂》等作品,通过隐喻和象征,以此审视人性中的欲望、恐懼等,引发人们对影片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每一部哥特动画都是一面“黑暗的镜子”,每一部动画角色造型都别具一格,它的与众不同使得哥特动画的发展更为迅速,为动画角色造型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而国内的研究中涉及哥特动画的相关书籍也都只是在部分段落提及到了哥特动画中的角色造型,并未整体上分析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角色造型。因此,研究哥特风格影响下动画角色造型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也是对于哥特风格影响下动画的多元化探索。
二、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角色造型
(一)哥特风格动画电影发展梳理
一直以来,“哥特电影”这个词还没有一本专业的电影类的教科书给它明确的定义,因为它是随着电影的发展以及哥特式艺术的融合而衍生出来的,但它作为一个独特的电影类型却已被大众广泛承认。所以“哥特电影”是源于哥特文学与哥特音乐的,运用悲伤、痛苦、死亡等主题的黑色风格,突出人性的孤独、黑暗,挖掘人类的精神世界。
早在1921年,瑞典导演克里斯藤森就拍摄了一部名为《历代的巫术》的影片,这是首次将哥特文化融入电影当中,死亡、巫术、恐怖等哥特元素是这部影片的主题。尽管这部影片从严格的角度来说,没有完整、连贯的叙述结构,镜头也多为摆拍,但这仍是一部哥特电影。也正因为这部影片的主题过于超前,《历代的巫术》被禁止放映,直到“二战”之后才被解禁。
在《历代的巫术》诞生一年后,德国表现主义导演费里德里希·威尔汉姆·茂瑙拍摄了电影《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影片非常成功,被后人称之为人类电影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哥特电影,是吸血鬼电影的鼻祖。
1990年蒂姆·伯顿的《剪刀手爱德华》可以称之为里程碑式作品,影片中运用黑暗、孤寂勾勒出一个悲伤、凄惨、痛苦的哥特形象。整部影片没有之前的吸血鬼、巫术、宗教,拓宽了哥特电影的题材,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掀起了大批好莱坞制片投资哥特电影的热潮。
大众对哥特电影越来越有兴趣,1994~2002年,从《夜访吸血鬼》到《狼族盟约》,电影界掀起浓浓的哥特风潮。到2003年,出现了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哥特风格动画《盖娜》,这部动画中的角色形象符合哥特文化中黑暗、隐秘、危险的一贯特征。
当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迎来高潮时,蒂姆·伯顿、亨利·塞利克等名字不断被大众提及。蒂姆·伯顿早年曾是迪斯尼的动画师,但是他的风格与迪斯尼完全不同,他的作品华丽、阴森、黑暗,从1982年的《文森特》开始,就已经奠定了他之后的电影之路,他带我们感受黑暗中的纯真和温暖,这之后便有了可以称之为里程碑式作品的《圣诞夜惊魂》(尽管导演是亨利·塞利克,但《圣诞夜惊魂》的故事来源于蒂姆·伯顿的一首诗),这是好莱坞第一部全长度的模型动画,也是一次典型的动画复古尝试。
与《圣诞夜惊魂》中通过欢乐、闹剧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僵尸新娘》,则是通过悲伤、孤单来完整的表现这个故事的。《僵尸新娘》是蒂姆·伯顿哥特式艺术中的代表作品,2005年一上映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2009年,蒂姆·伯顿参与制片的《机器人9号》,风格同之前的影片一样。而到了2012年,《科学怪狗》的诞生将蒂姆·伯顿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科学怪狗》是蒂姆·伯顿根据他1984年拍摄的一部同名短片而改编的,也是首部蒂姆·伯顿参与制作的迪士尼动画。
可以说,蒂姆·伯顿的电影总是充满了黑色、阴郁、神秘的气息,他能通过哥特风格的表现形式来传达他的内心思想。而亨利·塞利克的影片同蒂姆·伯顿一样,充满了浓郁的哥特风格,从他1993年导演的《圣诞夜惊魂》到1996年的《飞天巨桃历险记》,以及他2009年的《鬼妈妈》,亨利·塞利克在动画中色调多用黑色和灰色,情感更为压抑,构建黑暗封闭的空间,创造典型的哥特式的环境。
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除了在美国有着广泛的市场,在日本也同样,2000年川尻善昭导演的《吸血鬼猎人D》是一部业界评价极高的哥特风格影响的动画,评论家丽莎·阿斯佩克特甚至在《芝加哥读者》中这样评价这部动画:在这部史诗华丽的超现实冒险动画里,黑暗幻想风格登峰造极。
(二)哥特风格影响动画角色造型
1.孤寂悲情的角色性格
在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中,动画角色性格常常被设定为孤独、怪异又带着悲情,这会使我们产生一种想要了解、保护他们的冲动。如《玛丽和马克思》,影片主角是两个普通社会的平凡人物,女主玛丽是个普通的8岁小女孩,生活单调,家庭生活并不温馨美满,父母对她关心甚少,导致她性格孤独;男主马克思是一位中年人,居住在美国的自闭症患者,他生活糟糕,不善于和他人交往,有着严重的交流障碍。这部影片塑造了两个带着浓浓悲情色彩的主角,将生活的不幸和失意展现出来。 在哥特式的故事当中,我们感受到人性的黑暗面,去揭露人性的丑陋,我们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思考,探求故事背后的真谛。
2.黑暗压抑的人物色彩
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的整体色调都是暗沉的,动画风格趋向黑暗。画面的色彩也十分有特色,除了具备色彩本身的含义,同时带有暗示的作用。就如斯托拉罗所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也多运用黑色,黑色代表着悲哀、压抑、死亡、恐怖,在影片中黑色预示着神秘、阴暗,代表着未知的力量。1993年,由亨利·塞利克导演的《圣诞夜惊魂》,整个影片都是阴暗的色彩,男主角骷髅杰克有着惨白色的面孔、黑色的修身西服;女主莎莉則是红色的长发,除此之外,身上的颜色毫无亮点。
在同类动画中,黑色、红色都是角色造型的基础色。红色是最接近于血液的颜色,在整体暗沉的背景下,用鲜艳亮丽的红色来烘托整体氛围,增强画面感,也更加符合哥特风格的神秘、黑暗、恐怖;同时通过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角色内心的纯洁,暗示和引导观影者去探求自己的内心。
3.别具一格的视觉感受
在角色造型设计中,角色性格和整体色彩还会影响到角色的外观,影响观影者的视觉感受。
传统的动画影片中,为了凸显人物的气质,男性往往轮廓硬朗,有着利落的短发、高大的身材,眼神坚定;而女性常与美丽、迷人挂钩,她们拥有漂亮的秀发、生动的五官,散发着魅力。而蒂姆·伯顿在《僵尸新娘》(2005年)中塑造的女主头发凌乱、眼睛里不时冒出可怕的虫子,皮肤惨白、手臂断裂;男主也散发着浓郁的哥特气息,面容苍白、蓬乱的头发、瘦弱的身材。
丑陋、恐怖、残缺似乎是大众对于这些角色形象的第一印象,以至于大众提及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角色便认为是面容惨白,有着夸张的烟熏妆、着装邋遢的样子,整个人物形象呈现出一种病态才符合。但这类形象也代表着神秘、黑暗、阴郁、孤独,与传统动画的可爱的、夸张的形象完全不同。
他们的着装也不同于传统动画,哥特式服装造型以显示身材的比例美作为基本穿着概念,体现身上的完美比例才是哥特最主要的穿着风格。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角色造型常受到哥特建筑的风格影响,常见的有紧身黑色衣裤、翘头鞋,并以丝绒、蕾丝、渔网布、颈链、银饰、皮革、乳胶等进行搭配,如影片《鬼妈妈》中的鬼妈妈的角色造型便符合以上的特征,她戴着红色的颈链,身着黑色的修身上衣和紧身裙,脚上的红色高跟也是为了增强氛围的,整个角色造型透露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神秘和黑暗,更好的呼应了主题——阴郁和隐藏的恐怖。除此之外,哥特式服装的领口、裙摆等多为巨大的荷叶边,且衣服层层叠叠,以此来体现身上的完美比例。
结语
哥特风格影响下的动画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它表现的都是人类对内心世界的不断探索以及对自己的深度剖析。这种风格的主角也往往是有一些性格的缺憾或者是生活不幸的人群,通过种种元素的体现,让我们看到导演对亲情、爱情的诠释,在恐怖的背后也能感受到温情的存在。
参考文献:
[1]顾丽娟.《僵尸新娘》的风格与美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01):113.
[2]丁钢,王婷.基于哥特文化特征的当代哥特动画浅析[J].电影评介,2012(15):31-33.
[3]智琛,梁苗.试论蒂姆·伯顿的哥特式电影[J].电影文学,2011(03):59-60.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高校“质量工程”一般教改类项目支持“数字媒体专业协同创新教学平台建设”(项目号:粤教高函〔2015〕173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