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现代汉语复合式合成词构成方式多样,对其结构类型的判别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文章从语素地位、语义关系、组合形式等方面,对七种不同结构类型的复合式合成词进行辨析,归纳各自特点,提出一些易于操作的验证格式或提问方式,以提高判别的正确性。
关键词:复合词 结构类型 语义关系 组合形式
现代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根语素组合而成。由于词根与词根组合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这类合成词内部结构类型的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将复合式合成词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连动式、兼语式七类。如何正确区分这七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呢?我们认为,应从语素地位、语义关系、组合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首先,从语素地位上看,若复合式合成词的两个语素性质相同、地位相当、不分主次,就属平等并列型;若性质不同,能分出主次,词义中心居前或在后,则属于主次型。其次,从两个语素的语义关系、组合形式来看,将平等并列型分为联合式、连动式、兼语式三类,将主次型分为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四类。
一.平等并列型
1.联合式
从组合上看,联合式合成词多为两个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语素的组合。“名 名”:城市、道路、语言、身体、手足、血汗、灯火、波涛、江山、早晚;“动 动”:保护、编织、奔跑、研究、停止、收获、评论、躲藏、开关、推敲;“形 形”:雄伟、端正、温柔、艰难、恶劣、明亮、饱满、新鲜、冷暖、远近。
从两个语素的语义关系看,有四种情况:①同义或近义,彼此可以互相解释说明,如声音、缓慢、选择。②意义相关,表示同一类属,并从字面引申出抽象的意义,如笔墨、领袖、骨肉。③意义相对或相反,形成抽象概括的意义,如春秋、是非、买卖。④仅一个语素义起作用,其本义成为该复音词的意义,另一语素义或完全消失,或已经虚化,只起附加、衬托作用。如干净、睡觉、忘记分别只有净、睡、忘的意义,这类由两个单音的近义或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称为偏义词。
2.连动式
从组合形式看,连动式合成词由两个动词性语素组合而成。只有“动 动”结构:颁行、报考、查收、采写、筹建、出访、截获、退休、接管、剪贴、攻取、抽检、核准、签发、收养、认领、审批、选派、诊治、制售。
从语义关系看,连动式的前后两个动词性语素按时间、逻辑的先后排列。位置靠前的动作先发生,当它完成后,后一动作再接续,它们之间仅表现出较明显的先行后续关系,且这两个动作有一个共同的发出者(施事)。
虽然联合式、连动式都有“动 动”的组合,但从语义关系上可以找出它们的区别。联合式的两个动词性语素,或是同义近义关系,可以相互解释说明,如离别、选择、制造;或是意义相反相对,组合后形成抽象概括的意义,如出入、来往、买卖。它们的共同点是组合成词后,语素义的融合程度高,形成“我即是你”或“我中有你”的特点。如选择、制造,选即是择,制就是造;来往(指联系)、买卖(指生意)则是来中有往,买中有卖。至于时间和逻辑的先后顺序,同义或近义关系的两个语素显然没有,它们表示的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不存在先离后别、先制后造的情况。而仅从语素义看,意义相对、相反的两个语素似乎有时间的先后,如“出入”应是先出后入。可是当这类语素组合成词后,意义高度融合,产生抽象概括的意义。当出入指差距时,就不能理解为先出后入,“来往、买卖”与此同理。因此,联合式虽有“动 动”的组合,但语义上是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并不具有明显的先后顺序。连动式中,两个不同的动作行为必须由一个共同的主语发出,且在时间和逻辑上具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前一动作先进行,当它完成了,后一动作才接续。连动式的验证格式是在两个语素之前分别加上“先”、“再/后”,要确保添加之后整个词义仍然准确。如颁行、接管就是先颁布再施行,先接收后管理。
3.兼语式
兼语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兼语”部分,它既是前一个谓语性成分的宾语,又作后一个谓语性成分的主语,既是受事,同时也是施事。严格讲,兼语结构至少由“动 代 动”三部分构成。但词由于长度的限制,往往只容得下两个语素,仅剩下“动 动”的组合。兼语部分在字面上都被省去了,理解上可根据词义补充出来。兼语式合成词的特点是两个语素中隐含一个兼语成分——某人,例如逼供、催办、逗乐、聘任、请教、引见、诱降、召集、召见。
同是“动 动”的组合,但兼语式不同于联合式和连动式。兼语式可根据词义在两个动词性语素中间补出一个兼语成分——某人,联合式、连动式均无此特点。此外,虽然兼语式的前后两个动作也有时间、逻辑的先后顺序,但从两个行为动作的发出者来看,兼语式也不同于连动式。兼语式的前后两个动作有各自的主语,“逗乐”是别人逗你乐,“劝退”是别人劝你退出;而连动式的两个动作由一个共同的主语发出,“退休”是我退出我休息,“出示”是我拿出我展示。
二.主次型
1.偏正式
偏正式合成词中,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语素,以后一语素义为中心构成词义。两个语素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从语义上看,主要有三种情况:①前者直接修饰限定后者,如白菜、黄油、宝石。②前者以比喻的方式修饰后者,如火热(像火一样热)、云集(像云一样聚拢)。③前者表示工具,对后者进行限定,如笔答、口试。根据后一语素(中心语素)的不同性质,分为定中和状中两种结构类型。
(1)定中型
定中型的中心语素是名词性的。语义上,前一语素大多起说明、分类作用,可用“什么样/种类的 中心语素”的方式来提问。组合方式有:“名 名”:电灯、火车、铁路、口才、家具、鸡蛋、壁画、衣柜;“形 名”:绿豆、温泉、广场、公园、新闻、白糖、宝石、美德;“动 名”:爱心、动物、刊物、落叶、燃料、烧饼;“数 名”:千金、八方、几度;“代 名”:他人、何方。 (2)状中型
状中型的中心语素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语义上,前一语素大多从方式、程度方面修饰、限定后一语素,提问方式是“怎么/怎样 中心语素”。组合形式有:“形 动”:暗访、险胜、热爱、微笑、优待、丰收、朗读、平分、飙升、遥控、爆炒、欢呼;“名 动”:蜂拥、枪毙、包揽、瓦解、鸟瞰;“动 动”:伴舞、捐助、活捉、飞越、围观、游击;“名 形”:冰冷、葱绿、金黄、雪白、笔直;“动 形”:飞快、滚烫;“副 形”:恰好。
虽然状中型合成词也有“动 动”的组合方式,但它与联合式、连动式、兼语式有所不同。第一,状中型的两个语素并非平等并列关系,是分主次的,前一语素起修饰、限制作用,主要是说明某种方式,后一语素才是词义的中心。例如捐助、飞越,词义的中心分别是帮助、越过,捐和飞只表示某种方式,意在说明“怎么”。这与语素地位平等并列的联合式、连动式、兼语式都不同。第二,语义关系上,状中型、联合式、连动式、兼语式分别是修饰与限定关系,同义、近义或反义关系,先行后续关系,特殊成分兼有受事和施事关系。第三,从两个动作的时间关系看,状中型主要表现为伴随状态,如“围观、游击”应理解为“围着观看,游动着打击”,不能确切分清时间界限谁先谁后。而连动式则表现出明显的先行后续关系,如“抽检、剪贴”必定是先抽取后检查,先剪下再贴上。
2.动宾式
动宾式合成词中,前一语素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后一语素表示该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即它所指向的具体内容。前后两个语素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可用“动词 什么(内容)”的方式来提问。组合形式上,主要是动词性与名词性语素的组合,即“动 名”结构:爱国、毕业、达标、负责、观光、买单、改制、冒险、救灾、熬夜、结晶、认真、合法、领队、开幕、颁奖、保温、表态、举手、无穷。
3.补充式
补充式合成词中,前一语素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是整个词义的中心,后一语素多从结果或趋向等方面对前一语素进行补充说明,它们在语义上大多具有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关系是补充式的典型特征,也是它与动宾式的主要区别。虽然前一语素都是动词性的,但由后一语素可以区分这两种类型。动宾式表示对象,基本上是名词性的;补充式一般表结果,多为形容词或动词性的。补充式常见的组合形式有:“动 形”:冲淡、削弱、说明、搞定、看透、抓紧、跳高、刷新、提高、改善、减少、拓宽、治安;“动 动”:打倒、推动、表彰、压缩、摧毁、说服、打破、踢开、割断、揭穿;“名 量”:布匹、房间、稿件、书本、花束、火堆、药剂、羊群。
需要指出,补充式虽有“动 动”结构,但它与连动式有区别。首先,两个语素地位不同。补充式的后一语素是由前一语素导致的结果,是补充说明前者的,词义中心在前。而连动式的两个语素地位相当,无主次之分。其次,两个语素的语义关系有差别。虽然补充式和连动式的两个动作都表现出时间的先后,但连动式仅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这一个特征,关系是单一的;而补充式除了有时间的先后,更主要的是表示因果关系(如割断、摧毁)或者某种趋向(如拿来、找出),关系相对复杂。再次,补充式中的两个动作往往各有一个施事,而连动式中的两个动作则有一个共同的施事。
对于“动 形”和“动 动”结构的补充式合成词,可用“动作发出后结果是……”这一格式来判定,如“抓紧”可理解为“抓之后产生的结果是紧”。“名 量”结构是补充式中的一个特殊小类,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名称,后一语素从该类事物计量单位的角度对前一语素进行补充说明,二者组合起来构成具有概括意义的名词。这种类型的验证格式是“数词 量词 名词”,如“车辆、纸张”可按公式变换为“一辆车、三张纸”。
4.主谓式
主谓式合成词中,前一语素大多表示事物,是被陈述的对象,后一语素表示性质、状态或动作,是陈述前一语素的,二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可用“事物怎么了或怎么样”的方式来提问。主要有两种组合方式:“名 动”:案发、法定、风流、目击、肩负、雪崩、心动、耳鸣、脉搏、骨折、自理、国有、民办;“名 形”:面熟、心虚、口红、胆怯、性急、眼花、年轻、眼红、嘴硬、心痛、天黑、体弱、笔误、资深。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良斌.复合式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与结构规律[J].宿州学院学报,2008(3)
[4]李星岐.浅析现代汉语连动式合成词[J].文学教育(中),2012(6)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
关键词:复合词 结构类型 语义关系 组合形式
现代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词根语素组合而成。由于词根与词根组合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这类合成词内部结构类型的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将复合式合成词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连动式、兼语式七类。如何正确区分这七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呢?我们认为,应从语素地位、语义关系、组合形式三个方面进行辨析。
首先,从语素地位上看,若复合式合成词的两个语素性质相同、地位相当、不分主次,就属平等并列型;若性质不同,能分出主次,词义中心居前或在后,则属于主次型。其次,从两个语素的语义关系、组合形式来看,将平等并列型分为联合式、连动式、兼语式三类,将主次型分为偏正式、动宾式、补充式、主谓式四类。
一.平等并列型
1.联合式
从组合上看,联合式合成词多为两个名词性、动词性、或形容词性语素的组合。“名 名”:城市、道路、语言、身体、手足、血汗、灯火、波涛、江山、早晚;“动 动”:保护、编织、奔跑、研究、停止、收获、评论、躲藏、开关、推敲;“形 形”:雄伟、端正、温柔、艰难、恶劣、明亮、饱满、新鲜、冷暖、远近。
从两个语素的语义关系看,有四种情况:①同义或近义,彼此可以互相解释说明,如声音、缓慢、选择。②意义相关,表示同一类属,并从字面引申出抽象的意义,如笔墨、领袖、骨肉。③意义相对或相反,形成抽象概括的意义,如春秋、是非、买卖。④仅一个语素义起作用,其本义成为该复音词的意义,另一语素义或完全消失,或已经虚化,只起附加、衬托作用。如干净、睡觉、忘记分别只有净、睡、忘的意义,这类由两个单音的近义或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词称为偏义词。
2.连动式
从组合形式看,连动式合成词由两个动词性语素组合而成。只有“动 动”结构:颁行、报考、查收、采写、筹建、出访、截获、退休、接管、剪贴、攻取、抽检、核准、签发、收养、认领、审批、选派、诊治、制售。
从语义关系看,连动式的前后两个动词性语素按时间、逻辑的先后排列。位置靠前的动作先发生,当它完成后,后一动作再接续,它们之间仅表现出较明显的先行后续关系,且这两个动作有一个共同的发出者(施事)。
虽然联合式、连动式都有“动 动”的组合,但从语义关系上可以找出它们的区别。联合式的两个动词性语素,或是同义近义关系,可以相互解释说明,如离别、选择、制造;或是意义相反相对,组合后形成抽象概括的意义,如出入、来往、买卖。它们的共同点是组合成词后,语素义的融合程度高,形成“我即是你”或“我中有你”的特点。如选择、制造,选即是择,制就是造;来往(指联系)、买卖(指生意)则是来中有往,买中有卖。至于时间和逻辑的先后顺序,同义或近义关系的两个语素显然没有,它们表示的两个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不存在先离后别、先制后造的情况。而仅从语素义看,意义相对、相反的两个语素似乎有时间的先后,如“出入”应是先出后入。可是当这类语素组合成词后,意义高度融合,产生抽象概括的意义。当出入指差距时,就不能理解为先出后入,“来往、买卖”与此同理。因此,联合式虽有“动 动”的组合,但语义上是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并不具有明显的先后顺序。连动式中,两个不同的动作行为必须由一个共同的主语发出,且在时间和逻辑上具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前一动作先进行,当它完成了,后一动作才接续。连动式的验证格式是在两个语素之前分别加上“先”、“再/后”,要确保添加之后整个词义仍然准确。如颁行、接管就是先颁布再施行,先接收后管理。
3.兼语式
兼语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兼语”部分,它既是前一个谓语性成分的宾语,又作后一个谓语性成分的主语,既是受事,同时也是施事。严格讲,兼语结构至少由“动 代 动”三部分构成。但词由于长度的限制,往往只容得下两个语素,仅剩下“动 动”的组合。兼语部分在字面上都被省去了,理解上可根据词义补充出来。兼语式合成词的特点是两个语素中隐含一个兼语成分——某人,例如逼供、催办、逗乐、聘任、请教、引见、诱降、召集、召见。
同是“动 动”的组合,但兼语式不同于联合式和连动式。兼语式可根据词义在两个动词性语素中间补出一个兼语成分——某人,联合式、连动式均无此特点。此外,虽然兼语式的前后两个动作也有时间、逻辑的先后顺序,但从两个行为动作的发出者来看,兼语式也不同于连动式。兼语式的前后两个动作有各自的主语,“逗乐”是别人逗你乐,“劝退”是别人劝你退出;而连动式的两个动作由一个共同的主语发出,“退休”是我退出我休息,“出示”是我拿出我展示。
二.主次型
1.偏正式
偏正式合成词中,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语素,以后一语素义为中心构成词义。两个语素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从语义上看,主要有三种情况:①前者直接修饰限定后者,如白菜、黄油、宝石。②前者以比喻的方式修饰后者,如火热(像火一样热)、云集(像云一样聚拢)。③前者表示工具,对后者进行限定,如笔答、口试。根据后一语素(中心语素)的不同性质,分为定中和状中两种结构类型。
(1)定中型
定中型的中心语素是名词性的。语义上,前一语素大多起说明、分类作用,可用“什么样/种类的 中心语素”的方式来提问。组合方式有:“名 名”:电灯、火车、铁路、口才、家具、鸡蛋、壁画、衣柜;“形 名”:绿豆、温泉、广场、公园、新闻、白糖、宝石、美德;“动 名”:爱心、动物、刊物、落叶、燃料、烧饼;“数 名”:千金、八方、几度;“代 名”:他人、何方。 (2)状中型
状中型的中心语素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语义上,前一语素大多从方式、程度方面修饰、限定后一语素,提问方式是“怎么/怎样 中心语素”。组合形式有:“形 动”:暗访、险胜、热爱、微笑、优待、丰收、朗读、平分、飙升、遥控、爆炒、欢呼;“名 动”:蜂拥、枪毙、包揽、瓦解、鸟瞰;“动 动”:伴舞、捐助、活捉、飞越、围观、游击;“名 形”:冰冷、葱绿、金黄、雪白、笔直;“动 形”:飞快、滚烫;“副 形”:恰好。
虽然状中型合成词也有“动 动”的组合方式,但它与联合式、连动式、兼语式有所不同。第一,状中型的两个语素并非平等并列关系,是分主次的,前一语素起修饰、限制作用,主要是说明某种方式,后一语素才是词义的中心。例如捐助、飞越,词义的中心分别是帮助、越过,捐和飞只表示某种方式,意在说明“怎么”。这与语素地位平等并列的联合式、连动式、兼语式都不同。第二,语义关系上,状中型、联合式、连动式、兼语式分别是修饰与限定关系,同义、近义或反义关系,先行后续关系,特殊成分兼有受事和施事关系。第三,从两个动作的时间关系看,状中型主要表现为伴随状态,如“围观、游击”应理解为“围着观看,游动着打击”,不能确切分清时间界限谁先谁后。而连动式则表现出明显的先行后续关系,如“抽检、剪贴”必定是先抽取后检查,先剪下再贴上。
2.动宾式
动宾式合成词中,前一语素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后一语素表示该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即它所指向的具体内容。前后两个语素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可用“动词 什么(内容)”的方式来提问。组合形式上,主要是动词性与名词性语素的组合,即“动 名”结构:爱国、毕业、达标、负责、观光、买单、改制、冒险、救灾、熬夜、结晶、认真、合法、领队、开幕、颁奖、保温、表态、举手、无穷。
3.补充式
补充式合成词中,前一语素表示某种行为动作,是整个词义的中心,后一语素多从结果或趋向等方面对前一语素进行补充说明,它们在语义上大多具有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关系是补充式的典型特征,也是它与动宾式的主要区别。虽然前一语素都是动词性的,但由后一语素可以区分这两种类型。动宾式表示对象,基本上是名词性的;补充式一般表结果,多为形容词或动词性的。补充式常见的组合形式有:“动 形”:冲淡、削弱、说明、搞定、看透、抓紧、跳高、刷新、提高、改善、减少、拓宽、治安;“动 动”:打倒、推动、表彰、压缩、摧毁、说服、打破、踢开、割断、揭穿;“名 量”:布匹、房间、稿件、书本、花束、火堆、药剂、羊群。
需要指出,补充式虽有“动 动”结构,但它与连动式有区别。首先,两个语素地位不同。补充式的后一语素是由前一语素导致的结果,是补充说明前者的,词义中心在前。而连动式的两个语素地位相当,无主次之分。其次,两个语素的语义关系有差别。虽然补充式和连动式的两个动作都表现出时间的先后,但连动式仅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这一个特征,关系是单一的;而补充式除了有时间的先后,更主要的是表示因果关系(如割断、摧毁)或者某种趋向(如拿来、找出),关系相对复杂。再次,补充式中的两个动作往往各有一个施事,而连动式中的两个动作则有一个共同的施事。
对于“动 形”和“动 动”结构的补充式合成词,可用“动作发出后结果是……”这一格式来判定,如“抓紧”可理解为“抓之后产生的结果是紧”。“名 量”结构是补充式中的一个特殊小类,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名称,后一语素从该类事物计量单位的角度对前一语素进行补充说明,二者组合起来构成具有概括意义的名词。这种类型的验证格式是“数词 量词 名词”,如“车辆、纸张”可按公式变换为“一辆车、三张纸”。
4.主谓式
主谓式合成词中,前一语素大多表示事物,是被陈述的对象,后一语素表示性质、状态或动作,是陈述前一语素的,二者之间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可用“事物怎么了或怎么样”的方式来提问。主要有两种组合方式:“名 动”:案发、法定、风流、目击、肩负、雪崩、心动、耳鸣、脉搏、骨折、自理、国有、民办;“名 形”:面熟、心虚、口红、胆怯、性急、眼花、年轻、眼红、嘴硬、心痛、天黑、体弱、笔误、资深。
参考文献
[1]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张良斌.复合式合成词的结构方式与结构规律[J].宿州学院学报,2008(3)
[4]李星岐.浅析现代汉语连动式合成词[J].文学教育(中),2012(6)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