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该有怎样的价值取向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开教学中,常有一些老师忽视学生音乐学习的内在规律和需求,上出“假”“大”“空”的音乐课,值得我们引起警惕。无论是公开教学还是日常教学,我们都应该做到目标定位准确,步步求真;教材选用精制,步步求实;师生关系翻转,步步求美。唯其如此,音乐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体感舒适、情感投入、美感升华的愉悦之旅。
  [关键词]音乐教学 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教材选用 师生关系
  怎样才是一堂好的音乐课呢?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说:要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音乐教学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换言之,好的音乐课,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课,应该是关注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并超越技能训练、锻造学生音乐思维、涵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课,还应该是师生共同出发、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一次神奇审美之旅。
  然而,在最近参加的几次教研活动中,有几种课堂评价的导向与上述目标背道而驰,值得警惕。我们只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才能避免这种不良的思潮以研讨活动为载体,渗入更多音乐老师的日常教学之中。
  一、现象解析
  1.以“假”为美。
  在一些教研课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首新歌,老师还没有怎么教,学生都已经会唱了。所有的难点似乎无须任何教学手段,一切自然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比如教学刘雪庵所作的《踏雪寻梅》一课,歌曲中有几处前半拍休止都是学生难以唱好的地方,但是在公开课教学时,常常会有些老师避重就轻,把很多时间花在演唱四次“响叮当”之处,先用碰铃模仿,再不断地变换力度、速度等来演唱。日常教学中难以解决的前半拍休止之处,学生却一下子就会唱了,而且唱得非常准确。
  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是一种虚假的教学,它蒙蔽了很多年轻老师的双眼。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走流程”,事实上学生是无所得的,这样的课即使课堂气氛再好,也不能称之为“好课”。正如一些外国老师听了中国的公开课所问:“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当老师讲得非常完整、完美、无懈可击时,就把学生探索的过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过程,就无异于消除了学生获得学习能力的机会。
  2.以“大”为美。
  不少公开教学摆脱不了师本的阴影,以“大”为美,追求教学目标的面面俱到、教学场面的宏大、课堂气氛的热闹。很多老师为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所累,总期望在一节课上让学生实现自己所有的“音乐梦想”。为此,就有了预设当中的许多个教学环节,课上又怕教不完,所以只能带着学生“玩命”往前赶,导致每个环节徒有其表,“走过场”的现象非常严重。这样的课,看起来很美,但是因为师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难以彰显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色彩,一切显得忙乱而没有生机。
  诚然,课前的充分准备有利于课堂的学习,但课堂是一个师生生命共同生长的地方。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指望通过短短一堂课实现所有的音乐教学目标,所以我们不妨把繁多的教学环节做点减法,让学生闲适一点、轻松一点,这样才有时间和空间可能产生更多情感的体验、美感的唤醒,这也才是音乐教学真正的目标。
  3.以“空”为美。
  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课堂预设虽然很重要,但更多的精彩之处应在于生成。
  如一位老师上《大河之舞》,学生统一服装,课上得非常热闹。整节课老师都在不停地跳,孩子也跟在后面跳,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老师的口令之下完成,学生没有自主参与的空间。因为动作繁多,学生来不及反应,只能茫然地跟着老师走,下课铃声响起,就是连听课老师也没有记住音乐的主题,满脑子都是课上不停舞动的身影。这样的课堂只有“动”而没有“静”,学生能记得住的大概就是老师的踢踏舞鞋发出的“啪啪”声,热闹的背后却收获甚微。“实践了”不等于“体验了”,学生们虽然“实践了”,但没有自我觉醒的美的表达,有的只是一种机械的、忙乱的跟随与模仿。因此,表面热闹的“空课”不一定就能称之为“好課”。
  公开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如此众多“假”“大”“空”的现象,原因在于执教者的眼里更多关注的是坐在教室里的观课者,总是尝试用自己完美的表现去征服他们,却忘了他们最应该关注的儿童,使得教学背离了儿童学习的需要。
  二、对策分析
  1.好课,应当是目标定位准确,步步求真的课。
  在教学中,当内容有一定难度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设计时层次铺垫,化难为易。笔者曾听一节公开课《田野在召唤》,由于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教师在课的一开始,采用让学生边走边唱的方式体验二声部的音高与节奏,如下谱例:
  在课堂的后半时间,当学生会演唱第一声部之后老师运用了口风琴进行二声部的教学。先让学生聆听老师吹奏这一声部,再让学生们跟着口风琴演唱。由于在课堂的一开始,通过走路律动,学生们已经对这个声部有了感性的认知,这时候又聆听了老师的吹奏,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作,已经变得比较容易了。当有些学生找不到音的时候,老师继续吹奏口风琴来提醒学生。
  在这样的教学中,也许我们的学生会出错,也许他们的表现没有一下子让听课的老师“赏心悦目”,很多时候,他们需要老师的提醒与帮助,但教学是一个过程,在这里,学生们由“不会”到“会”,由“不敢唱”到“敢于表现”,这正是课堂最精彩的地方。
  2.好课,应当是教材选用精致,步步求实的课。   公开课中,识谱教学一直是让我们纠结的问题。我们不敢过多进行识谱教学,生怕学生完成不好,会让课堂气氛“冷”下来,而事实上,离开了识谱教学,音乐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时候,我们可以对教材实行重组、拓展、二度开发,并在音乐感知與实践中进行识谱教学,一定能收获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如一位老师教《爱唱什么歌》。这本是一首非常简单的单声部歌曲,老师自己为歌曲配上二声部,在课初创设情境,让学生聆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演唱的不同的旋律。
  在学生会分角色演唱旋律之后,老师带着学生看老师的手势,用“呱”字进行二声部的合唱,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彼此的声音,唱出和谐的二声部。在歌曲会唱之后,老师再把课堂开始进行的二声部合唱加入到歌曲的处理中去,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感知、体验多声部的美妙。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在这一节课中,老师通过将教材进行“二度创作”,并通过创设情境、尝试演唱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表现这些音乐元素,学有所获。这样的公开课以生为本、导向正确,长此以往,学生的音乐素养必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3.好课,应当是教学关系翻转,步步求美的课。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上,师生关系完全翻转,老师不再是控制者,而是促进者。学习过程往往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在实践中开始,在渴望中等待,在体验中前行,在幸福中升华,在不舍中暂停。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是追求美的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深度参与其中,不断获得更为深刻和全面的审美体验。
  比如,教学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在课堂的一开始,有老师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双手拍一个顺时针的圆圈(八拍正好拍一个),随着乐句拍击:
  (2)左右拍腿,随着乐句拍击:
  (3)在手上拍节奏:
  (4)随歌曲《丰收之歌》做动作,让学生们听音乐想,拍的什么动作最多。
  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音乐课堂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儿童的审美历程为教学主线,老师化身为学生们开展音乐活动的“隐形的翅膀”。但是,这种师生关系的翻转并不意味着老师在课堂进程中的无所事事。相反,课堂上的老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身边,高度关注着他们,既帮助学生在迷茫的时候及时摆脱困境,还让学生尽可能少地感觉到老师的存在。
其他文献
2月5日,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经理刘延东到科技日报社考察,看望慰问科技新闻工作者,祝贺科技日报创刊30周年,并通过中国科技网官方微博向
爱是永恒的主题.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 教师只有倾注自己的爱, 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师爱是伟大的, 教师从师爱的热爱、 关爱、 严爱三个方面, 运用爱的效应, 提升德育实效
2008年4月至2010年3月,对珠江广州河段2个站点(中大码头和鱼珠码头)轮虫群落结构进行每月一次的调查,同时测定了透明度、叶绿素、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利用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水体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报纸
中国传统文化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丰富资源,传统文化在小学课堂教学的渗透有助于应对全球化对于小学教育活动的挑战,帮助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坚定理想信念.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音乐教育以提高审美能力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6例进行血清尿酸测定.根据WHO分级标准将患者分成三组,与健康对照组50例对比。结果高血
提出一种新的数值方法——准格林函数方法.以简支多边形薄板的振动问题为例,详细阐明了准格林函数方法的思想.即利用问题的基本解和边界方程构造一个准格林函数,这个函数满足了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