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之所在,这已成共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总结一些具体的探索和尝试,从教师观念转变、阅读、积极思维等角度作了阐释。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创新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社交能力。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精髓,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的欢迎和支持,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最重要的场所,它既是最能展示教师的知识功底、文化底蕴、能力才华的地方,又是最能暴露教师教育观念的新与旧、教学手段的优与劣、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的场所。然而,笔者认为,就显示的状况而言,在构成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影响最大、最急需解决的是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
首先要解决所谓“人才观”的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在课堂教学中的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涉及到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笔者曾在很多场合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他在客观上却能体现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成材,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片面的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走自己的路。如果用狭隘的一种智力模式去对具有各不相同智力倾向的所有学生做好与坏、优与差的评价,只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就是要尊重和激活每个学生的个性,要让每個学生都能通过创造性的学习享受成功的愉悦,使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而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最适合他自己走的路!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后面再议,这里只涉及观念,即指导思想的问题。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单向灌输知识”的观念:一是不能“单向”,即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倡导师生互动;二是切不可再搞满堂灌,即使是知识的教学,也应着眼于让学生掌握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三是关于“知识”的内涵也要有新观念,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知识既包括教材提供的知识,也应包括教师和学生所了解的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新知识,以及在教学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第三个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以知识经济的产生为背景而呼唤出来的创新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创新教育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作文教学不是空穴来风,阅读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之源,这一点,对农村孩子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挖掘文中的创新因素,加以张扬,进行创新思考,培养创新品质。
一要引导学生多读、精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多心中有本”,有了本才谈得上创新。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让学生在图书室,在班上图书角(可引导学生每人选取一本心爱的读物组成)广泛地阅读,博采百家之长,为学生的新发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要引导学生新发现。广泛地阅读会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作家们的创新之处,然而任何一篇佳作,都会带有作者创新和时代的局限性。时代的变迁,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必然对此有新的看法,新的观点,有的发现可能是准确的,有的发现是幼稚可笑的,有的甚至是荒谬的。对此,教师不可讥讽、嘲笑,而应予以鼓励,并且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对获得创新成功的渴望。
三要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思贵求异,文贵创新,通过广泛地阅读,学生凭借飞越的想象,甚至变形的夸张,将会使自己的作文别具一格,出奇制胜。比如读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有的学生写了《牛郎超市》;读了《木兰诗》,写下了《花木兰下海》;读了《西游记》,写下了《银行里的保安——孙悟空》,等等,一篇篇离奇的故事,夸张的形象,无不令人耳目一新。
三、培养学生形成思考并发问的意识和习惯
我认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本身必须有善于思维品质和大胆探索的精神。教师要敢于打破教参和现存的教案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
其次,要重视在平时训练学生的思维,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大胆质疑的信心。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提出各种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幼稚的、偏颇的,但这些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宝贵的真知真情,是学生最原生态的学习收获。教师保护学生对文本探究的热情比学生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更可贵。
再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发问的方向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对文本发问,在预习过程预计一些讨论方向性的题目。如重庆南开中学颜运静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经典文章时就设计了“孔乙己小档案”、“给孔乙己塑像”和比较“孔乙己与范进”这三个探究方向。学生能够依据教师的提示,找出自己喜爱或擅长的研究课题,大展拳脚,而不会出现面对天大的烧饼无从下口的尴尬。
王永昌先生在他的《学习洋思经验改革课堂教学》中指出“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他指出“洋思”课堂教学过程的四个步骤:组织自学、学生自学、呈现自学效果、拓展运用。“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同学间、师生间进行多层次的交流,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好的诠释。
(作者单位:贵州省天柱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创新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社交能力。所谓创新就是推陈出新,而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性思维,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精髓,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界人士的欢迎和支持,笔者就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是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最重要的场所,它既是最能展示教师的知识功底、文化底蕴、能力才华的地方,又是最能暴露教师教育观念的新与旧、教学手段的优与劣、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的场所。然而,笔者认为,就显示的状况而言,在构成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影响最大、最急需解决的是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问题。
首先要解决所谓“人才观”的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在课堂教学中的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涉及到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笔者曾在很多场合听到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他在客观上却能体现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成材,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而片面的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走自己的路。如果用狭隘的一种智力模式去对具有各不相同智力倾向的所有学生做好与坏、优与差的评价,只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意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就是要尊重和激活每个学生的个性,要让每個学生都能通过创造性的学习享受成功的愉悦,使每一个学生都产生“我能行”的自信心,而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最适合他自己走的路!
第二个问题是怎样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内容后面再议,这里只涉及观念,即指导思想的问题。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扭转“单向灌输知识”的观念:一是不能“单向”,即在创新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倡导师生互动;二是切不可再搞满堂灌,即使是知识的教学,也应着眼于让学生掌握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三是关于“知识”的内涵也要有新观念,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知识既包括教材提供的知识,也应包括教师和学生所了解的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新知识,以及在教学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第三个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以知识经济的产生为背景而呼唤出来的创新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最根本特征在于创新教育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作文教学不是空穴来风,阅读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之源,这一点,对农村孩子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挖掘文中的创新因素,加以张扬,进行创新思考,培养创新品质。
一要引导学生多读、精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多心中有本”,有了本才谈得上创新。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交给学生阅读的钥匙,让学生在图书室,在班上图书角(可引导学生每人选取一本心爱的读物组成)广泛地阅读,博采百家之长,为学生的新发现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要引导学生新发现。广泛地阅读会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作家们的创新之处,然而任何一篇佳作,都会带有作者创新和时代的局限性。时代的变迁,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必然对此有新的看法,新的观点,有的发现可能是准确的,有的发现是幼稚可笑的,有的甚至是荒谬的。对此,教师不可讥讽、嘲笑,而应予以鼓励,并且循循善诱,激发学生对获得创新成功的渴望。
三要引导学生敢于创新,思贵求异,文贵创新,通过广泛地阅读,学生凭借飞越的想象,甚至变形的夸张,将会使自己的作文别具一格,出奇制胜。比如读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有的学生写了《牛郎超市》;读了《木兰诗》,写下了《花木兰下海》;读了《西游记》,写下了《银行里的保安——孙悟空》,等等,一篇篇离奇的故事,夸张的形象,无不令人耳目一新。
三、培养学生形成思考并发问的意识和习惯
我认为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本身必须有善于思维品质和大胆探索的精神。教师要敢于打破教参和现存的教案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
其次,要重视在平时训练学生的思维,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大胆质疑的信心。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提出各种问题,也许这些问题幼稚的、偏颇的,但这些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宝贵的真知真情,是学生最原生态的学习收获。教师保护学生对文本探究的热情比学生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更可贵。
再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探究发问的方向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对文本发问,在预习过程预计一些讨论方向性的题目。如重庆南开中学颜运静老师在教《孔乙己》这篇经典文章时就设计了“孔乙己小档案”、“给孔乙己塑像”和比较“孔乙己与范进”这三个探究方向。学生能够依据教师的提示,找出自己喜爱或擅长的研究课题,大展拳脚,而不会出现面对天大的烧饼无从下口的尴尬。
王永昌先生在他的《学习洋思经验改革课堂教学》中指出“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他指出“洋思”课堂教学过程的四个步骤:组织自学、学生自学、呈现自学效果、拓展运用。“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同学间、师生间进行多层次的交流,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最好的诠释。
(作者单位:贵州省天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