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简析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是人们对遭受厄运或处于困境中的人的一种深切的同情,这种悲悯与同情之心皆源自人性的善良。同情之心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崇尚的一种情怀。只要读一读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李绅的《悯农》、张俞的《蚕妇》……我们便能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那些正直之士对处于困厄之中的人们的关怀和悲悯。今天,虽然社会生态已较杜甫、张俞的时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战争、天灾、疾病、贫穷……依然在侵蚀着人类的和平、健康、幸福、安宁,我们对于遭受种种困厄的人们应心存善良,满怀同情。其实,不仅对人,我们对宇宙众生都应心存悲悯,满怀感激:感恩它们的朝夕相伴,感谢它们给了我们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一、心存善良,同情弱小。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情感。而这种情感更多地体现在对弱小者的关爱,对困厄者的相助。也正是这种善良和悲悯的情怀让我们摆脱了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成为堂堂正正区别于飞禽走兽的人。人类社会需要竞争,更需要互助合作,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正需要我们损有余补不足而助上一臂之力。
二、敬畏生命,兼爱万物。地球上不仅仅只有人类生存,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我们不仅应该珍惜自己的同类,也应兼爱宇宙万物。因为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才多彩多姿,我们才丰衣足食,才得以温饱,才能享受这美好的大自然……所以,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它们,让它们和我们一同成长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三、捐弃前嫌,共建和谐。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相处,因为种种原因总会产生或大或小、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心存怨隙冤冤相报,还是宽容化解相逢一笑?仇怨会让人心理阴暗,宽容才能使人心胸坦荡。“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始终怀一颗善良之心,让过去的成为过去,让未来阳光明媚,这才是友善的、有益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四、真诚相助,平等待人。现实生活中不乏乐于助人的慈善者,但是,在一些助人者心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抬高自己的地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俯视自己的帮助对象,更有甚者会将救助看成一种施舍——这绝非真正的善良者所为。古人云:“施恩慎勿念,受恩慎勿忘。”这才是助人者与受助者应有的情怀。心存善良,你就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一、名人名言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曾 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 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 备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培 根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莎士比亚
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马克·吐温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 素
二、经典事例
1.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什么是善良?汤的回答是:即使是捕猎为生的人,亦当仁厚大度,给万物以生路!
2.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他的遗体在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什么是善良?弘一法师的回答是:善良不仅是对人类的关怀,更是对众生的悲悯!
3.屠格涅夫在《乞丐》一文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都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什么是善良?屠格涅夫的回答是:永远不要歧视那些贫弱者,平等对待所有的人!
谦卑地亲吻每一双求助的手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 陈宇辉
也许是天生的同情心泛滥,每次在街角看见身前放一只破碗的乞讨者,我都会萌生出一种恻隐之心,然后习惯地摸索口袋,希望能找到一点零钱。
就在这时,我常常会看见许多“善人”,他们会漫不经心地抛下几枚硬币,甚至连脚步也不曾放慢一分,竟也能“百发百中”——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为何不去当射击运动员?我揣摩他们此刻的表情,绝不会是那种因为怜悯与帮助别人而产生的欣慰,而是糅杂了一种不屑与自负——因为施舍别人而让他们获得的一种优越感。
我不由感慨:世人在堕落,堕落到要通过这种近乎凌辱的施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你既然并非真心怜悯,为何又要给那些乞讨者以施舍?当然,乞讨者也许不会这样想。他们抑或已经习惯于用一种谦恭与卑微的姿態去换取别人一丝丝高傲的怜悯。这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招式:他们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而这却更令人叹惋。
我更习惯于在那些乞讨者面前蹲下身,轻轻地在那只破碗里放下一枚硬币,就像一个小女孩放下她从田野里采摘的一朵野花。我不想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神情面对那颤抖着伸来的双手,那样会让我惭愧。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应当拥有上天赋予他的一份尊严。若非被生活逼迫到走投无路,有谁愿意向一个个陌生人伸出那本可以用来劳作的双手呢?
我想,那种居高临下的施舍绝不能算作帮助,因为这样的施舍看似无偿,实则有偿。因为它让施舍者获得了他们心中一直暗暗盘算着甚至斤斤计较的那些东西、那种感觉。你能说这样的帮助是无私的吗?恐怕不能。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位犹太妇女给加沙地带的难民发放救济物资。她给女人送上面包和水,给孩子送去糖果。与我在国内所见到的情景完全不同的是,她对每一双伸出的手(不管那双手是沾满尘土泥垢还是丑陋残疾),都会温柔地亲吻一下。我觉得在加沙地带充满着死亡气息的烟尘下,她的微笑才是真正驱散人们心头阴霾的一轮暖阳。她的形象并非因她谦卑的吻而变得渺小,反而更显高大,更加熠熠生辉。
谦卑,本是同情与帮助的最高贵的表达方式,就像和煦的春风,有着一股直击人心的力量。
在岁月的风尘里,那些高高在上,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施舍,留给人的常常是心灵上的刺痛;唯有那些谦卑的,宛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的善意,才是投向求乞者暗淡的心灵深处的一颗温润而明媚的珍珠。
谦卑地亲吻每一双求助的手,那手上定能绽放出芬芳的玫瑰。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是人们对遭受厄运或处于困境中的人的一种深切的同情,这种悲悯与同情之心皆源自人性的善良。同情之心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崇尚的一种情怀。只要读一读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李绅的《悯农》、张俞的《蚕妇》……我们便能深切感受到中国古代那些正直之士对处于困厄之中的人们的关怀和悲悯。今天,虽然社会生态已较杜甫、张俞的时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战争、天灾、疾病、贫穷……依然在侵蚀着人类的和平、健康、幸福、安宁,我们对于遭受种种困厄的人们应心存善良,满怀同情。其实,不仅对人,我们对宇宙众生都应心存悲悯,满怀感激:感恩它们的朝夕相伴,感谢它们给了我们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一、心存善良,同情弱小。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情感。而这种情感更多地体现在对弱小者的关爱,对困厄者的相助。也正是这种善良和悲悯的情怀让我们摆脱了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成为堂堂正正区别于飞禽走兽的人。人类社会需要竞争,更需要互助合作,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正需要我们损有余补不足而助上一臂之力。
二、敬畏生命,兼爱万物。地球上不仅仅只有人类生存,还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生命。我们不仅应该珍惜自己的同类,也应兼爱宇宙万物。因为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这个世界才多彩多姿,我们才丰衣足食,才得以温饱,才能享受这美好的大自然……所以,以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它们,让它们和我们一同成长是我们的生存法则。
三、捐弃前嫌,共建和谐。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相处,因为种种原因总会产生或大或小、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心存怨隙冤冤相报,还是宽容化解相逢一笑?仇怨会让人心理阴暗,宽容才能使人心胸坦荡。“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始终怀一颗善良之心,让过去的成为过去,让未来阳光明媚,这才是友善的、有益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四、真诚相助,平等待人。现实生活中不乏乐于助人的慈善者,但是,在一些助人者心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抬高自己的地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俯视自己的帮助对象,更有甚者会将救助看成一种施舍——这绝非真正的善良者所为。古人云:“施恩慎勿念,受恩慎勿忘。”这才是助人者与受助者应有的情怀。心存善良,你就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一、名人名言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曾 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 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 备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培 根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莎士比亚
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马克·吐温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
——罗 素
二、经典事例
1.司马迁《史记·殷本纪》中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
——什么是善良?汤的回答是:即使是捕猎为生的人,亦当仁厚大度,给万物以生路!
2.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他的遗体在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什么是善良?弘一法师的回答是:善良不仅是对人类的关怀,更是对众生的悲悯!
3.屠格涅夫在《乞丐》一文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呵,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都没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什么是善良?屠格涅夫的回答是:永远不要歧视那些贫弱者,平等对待所有的人!
谦卑地亲吻每一双求助的手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高三 陈宇辉
也许是天生的同情心泛滥,每次在街角看见身前放一只破碗的乞讨者,我都会萌生出一种恻隐之心,然后习惯地摸索口袋,希望能找到一点零钱。
就在这时,我常常会看见许多“善人”,他们会漫不经心地抛下几枚硬币,甚至连脚步也不曾放慢一分,竟也能“百发百中”——有如此高的命中率为何不去当射击运动员?我揣摩他们此刻的表情,绝不会是那种因为怜悯与帮助别人而产生的欣慰,而是糅杂了一种不屑与自负——因为施舍别人而让他们获得的一种优越感。
我不由感慨:世人在堕落,堕落到要通过这种近乎凌辱的施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你既然并非真心怜悯,为何又要给那些乞讨者以施舍?当然,乞讨者也许不会这样想。他们抑或已经习惯于用一种谦恭与卑微的姿態去换取别人一丝丝高傲的怜悯。这已经完全变成了一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招式:他们双方可以说是各取所需——而这却更令人叹惋。
我更习惯于在那些乞讨者面前蹲下身,轻轻地在那只破碗里放下一枚硬币,就像一个小女孩放下她从田野里采摘的一朵野花。我不想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神情面对那颤抖着伸来的双手,那样会让我惭愧。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应当拥有上天赋予他的一份尊严。若非被生活逼迫到走投无路,有谁愿意向一个个陌生人伸出那本可以用来劳作的双手呢?
我想,那种居高临下的施舍绝不能算作帮助,因为这样的施舍看似无偿,实则有偿。因为它让施舍者获得了他们心中一直暗暗盘算着甚至斤斤计较的那些东西、那种感觉。你能说这样的帮助是无私的吗?恐怕不能。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位犹太妇女给加沙地带的难民发放救济物资。她给女人送上面包和水,给孩子送去糖果。与我在国内所见到的情景完全不同的是,她对每一双伸出的手(不管那双手是沾满尘土泥垢还是丑陋残疾),都会温柔地亲吻一下。我觉得在加沙地带充满着死亡气息的烟尘下,她的微笑才是真正驱散人们心头阴霾的一轮暖阳。她的形象并非因她谦卑的吻而变得渺小,反而更显高大,更加熠熠生辉。
谦卑,本是同情与帮助的最高贵的表达方式,就像和煦的春风,有着一股直击人心的力量。
在岁月的风尘里,那些高高在上,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施舍,留给人的常常是心灵上的刺痛;唯有那些谦卑的,宛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的善意,才是投向求乞者暗淡的心灵深处的一颗温润而明媚的珍珠。
谦卑地亲吻每一双求助的手,那手上定能绽放出芬芳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