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自觉的转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然而部分新教师还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新课程教学的策略,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利用新课改上物理课的体会。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些老师只知道开展探究式教学,无论什么样的课,一律进行探究性教学,很多是形式上的探究,学生真正的探究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也是应付应付老师而已,没有学习效率。事实上,新课程很关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效率都是很难得到保证的。因此,进行新课程教学的最关键一环,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积极的心理活动。当学生有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后,即使学习的很苦很累,也会感到身心愉快,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实验。物理教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很多初中学生喜欢学习物理,对物理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实验的原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做实验,除了教材上有的实验外,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教材外的实验。比如,在学习天平测量质量后,能不能用没有调节好的天平去测一个小石块的质量?学了密度知识后,可以叫学生测测他们妈妈的首饰是不是纯金的?
2.联系生活。物理与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很多的物理现象就发生在身边。比如,雨、雾、霜、雪,日食、月食,雨后彩虹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要时刻想到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尽量用已经学到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学习了动能与势能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解释打桩机的重锤对地面打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问题;在学习物质比热容知识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不用水做温度计,而汽车的发动机却常用水做冷却剂的原因?教学实践证明,联系实际进行物理教学,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二、切实开展科学探究性教学工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在新课程教学中开展科學探究,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研究过程,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大胆的设想,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老师施加压力就能解决的。因此,为了顺利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创设和谐的、民主的教学气氛。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活动,必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才能顺利进行。假如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老师主宰着课堂,学生的情绪高度紧张,只能顺应老师的教学程序去思考问题,创新思维是不可能产生的。
2.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猜想。猜想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前期工作,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有限,但我们不能包办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应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比如,假如用红色的光、紫色的光来测凸透镜的焦距,请你猜想一下,测出的焦距是不是一样?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白光透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来进行猜想。其实,猜想不是凭空的臆测,而是有一定的实验或理论基础。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紧紧的围绕探究的目的进行实验设计,同时要考虑需要测哪些物理量,用到哪些器材,如何控制变量等等。比如,有一小块复合材料做的地板,它的密度比水小,小明想探究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以及它的密度。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完成小明的任务。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ρ=■进行思考,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受到的浮力就等于重力,可见,用天平测出地板质量后,就能得到浮力;由于它放在水中是漂浮的,因此用排水法测体积的时候,需要将它按到水中,需要一枚铁针或牙签(这需要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学生在此基础上,再选择需要的器材,确定实验步骤。
4.引导学生分析论证。分析论证是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是由数据到结论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据,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力争分析的仔细,得到的结论不片面,比较正确。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概括结论,可以从放大、缩小的角度;可以从正立、倒立的角度以及虚、实的角度,总之力求使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加缜密。
5.做好探究的评估工作。评估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反思和评价的过程,是验证探究结论是否科学、可靠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从严谨的角度重新审视整个探究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探究水沸点的时候,有些同学反复实验后,测到的沸点总的小于100度,就将100度作为结论;有些同学自作聪明,将测到的沸点改写为100度,其实,实际的数据没有100度。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评估,为什么水的实际沸点没有100度?经过分析得到:因为当时的气压没有达到标准气压值,水的沸点会下降,所以小于100度的测量值是可靠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星初级中学)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些老师只知道开展探究式教学,无论什么样的课,一律进行探究性教学,很多是形式上的探究,学生真正的探究积极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也是应付应付老师而已,没有学习效率。事实上,新课程很关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没有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效率都是很难得到保证的。因此,进行新课程教学的最关键一环,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积极的心理活动。当学生有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后,即使学习的很苦很累,也会感到身心愉快,学习的效率自然提高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实验。物理教学是离不开实验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同小可的。很多初中学生喜欢学习物理,对物理产生兴趣,就是因为实验的原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多做实验,除了教材上有的实验外,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教材外的实验。比如,在学习天平测量质量后,能不能用没有调节好的天平去测一个小石块的质量?学了密度知识后,可以叫学生测测他们妈妈的首饰是不是纯金的?
2.联系生活。物理与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很多的物理现象就发生在身边。比如,雨、雾、霜、雪,日食、月食,雨后彩虹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要时刻想到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尽量用已经学到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生活中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学习了动能与势能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解释打桩机的重锤对地面打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问题;在学习物质比热容知识后,让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不用水做温度计,而汽车的发动机却常用水做冷却剂的原因?教学实践证明,联系实际进行物理教学,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二、切实开展科学探究性教学工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点。在新课程教学中开展科學探究,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研究过程,掌握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使学生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大胆的设想,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由老师施加压力就能解决的。因此,为了顺利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创设和谐的、民主的教学气氛。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活动,必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才能顺利进行。假如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老师主宰着课堂,学生的情绪高度紧张,只能顺应老师的教学程序去思考问题,创新思维是不可能产生的。
2.引导学生进行结论猜想。猜想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前期工作,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有限,但我们不能包办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应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比如,假如用红色的光、紫色的光来测凸透镜的焦距,请你猜想一下,测出的焦距是不是一样?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白光透过三棱镜的色散现象来进行猜想。其实,猜想不是凭空的臆测,而是有一定的实验或理论基础。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设计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要引导学生紧紧的围绕探究的目的进行实验设计,同时要考虑需要测哪些物理量,用到哪些器材,如何控制变量等等。比如,有一小块复合材料做的地板,它的密度比水小,小明想探究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以及它的密度。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完成小明的任务。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ρ=■进行思考,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受到的浮力就等于重力,可见,用天平测出地板质量后,就能得到浮力;由于它放在水中是漂浮的,因此用排水法测体积的时候,需要将它按到水中,需要一枚铁针或牙签(这需要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学生在此基础上,再选择需要的器材,确定实验步骤。
4.引导学生分析论证。分析论证是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是由数据到结论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数据,从数据中寻找规律。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力争分析的仔细,得到的结论不片面,比较正确。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概括结论,可以从放大、缩小的角度;可以从正立、倒立的角度以及虚、实的角度,总之力求使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加缜密。
5.做好探究的评估工作。评估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反思和评价的过程,是验证探究结论是否科学、可靠的过程,因此,要引导学生从严谨的角度重新审视整个探究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探究水沸点的时候,有些同学反复实验后,测到的沸点总的小于100度,就将100度作为结论;有些同学自作聪明,将测到的沸点改写为100度,其实,实际的数据没有100度。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评估,为什么水的实际沸点没有100度?经过分析得到:因为当时的气压没有达到标准气压值,水的沸点会下降,所以小于100度的测量值是可靠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