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的“穷游”式家庭旅行清单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暑假将至,很多父母都会带孩子去旅行。
  有人说,旅行能让娃长见识,应该去;也有人说,孩子那么小,不管去哪最感兴趣的都是玩,对名胜古迹压根不关心,啥也记不住,怎么长见识?
  那到底要不要带孩子去旅行呢?
  今天,我们向您介绍一位已当爹的“85后”,他带孩子去旅行的目的也许能对您有所启发。
  这位爸爸1989年出生,叫盖瑞特·基。
  盖瑞特是美国犹他州杨百翰大学的学生,他喜欢足球,入学第二年就成了校队队长。
  在读书和踢球的间隙,盖瑞特发现市场上没有用着方便的二维码扫描和生成工具,于是他跟两个同学花了6个月时间,开发了一个叫Scan的App。扫扫二维码,就能收到商家的优惠信息。
  结果,第一天就有两千人下载Scan,第二天五千,三个月后用户达到了100万。到2012年底,全球77个国家的近2500万用户下载了Scan。2014年底,Scan被Snapchat(现在美国最火的社交软件之一)以54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约合3.5亿人民币)。
  有钱有娃的盖瑞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带着老婆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本身并不奇怪,不一般的是,作为一个亿万富豪,盖瑞特决定变卖所有家当去旅行。
  盖瑞特一家的家具、电器、衣物一共卖了45000美金,这笔钱就是他们旅行的钱。
  出发前,盖瑞特和妻子定了一个旅行清单,列出了此行的7个目的,并把这次旅行定义为“穷游”。希望在行走的过程中感官全开,发现更多,思考更多,更了解世界,更了解自己,也能收获更多的快乐和幸福。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盖瑞特一家的旅行清单。
  更紧密的婚姻和家庭
  钱钟书曾说过:“要想结为夫妻,先去旅行一次。”旅行,就是面对未知。夫妻、亲子一起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能让彼此的关系更紧密。
  做周围人的好朋友
  盖瑞特一家是和两个朋友及其家庭一起全球旅行的,他们是伙伴,也是彼此的摄影师和保姆,可以想见这一路多么欢乐。
  有同情心和服务精神
  之所以要把这项列入清单,是因为妻子杰西卡21岁时曾前往俄罗斯教会服务,她深知服务他人的喜悦及体验不同文化时的惊喜,所以,希望孩子们也能对此有所体会。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做善事,资助因为还不起贷款即将辍学的大学生,捐助5名眼疾患者做了手术,等等。
  但与此同时,旅途中为了省钱,盖瑞特一家不惜赶凌晨4点起飞的廉价航空。
  孩子小,或许记不住名胜古迹、自然风景,但在旅途中、在不同地方习得的人与人的相处模式,会像一颗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这是最好的同理心教育,会让孩子懂得关心他人、不自私、不任性,更容易与人相处。
  学会发现简单的幸福
  盖瑞特一家出发前就决定在路上尽量少带东西,一来,行动更方便,到了当地可以穿当地的衣服,充分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二来,他们也想知道最简单的幸福到底来自哪里。
  盖瑞特说:“轿车、豪宅……我们不需要那些,我们还年轻、健康又彼此相爱,除此之外我们需要的东西不多了。”
  心胸更开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旅行是偏见、偏执、狭隘的终结者。”
  旅行是一种成长的方式,正如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宣传片所说的:
  如果你说话,你就会问;如果你问,你就会思考;如果你思考,你就会探索;如果你学习,你就会成长;如果你成长,你就会期许;如果你提问,你就会理解;如果你理解;你就会知道;要知道更多,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热爱、尊重自然和地球
  生命,是大自然最永恒的主题。盖瑞特一家去了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斐济……在海洋中和座头鲸一起游泳,在每块不同的土地上教儿子走路。
  盖瑞特说:“我们热爱路途上的生活,我们会在定居前给孩子更多不同的思维和创意。”
  创造一生的回忆
  夫妻+孩子=家庭。全家出游的核心不是孩子,更不是为了孩子。但带着孩子去旅行的父母,他们的记忆、体验、快乐都和只有夫妻两人截然不同,那是另一种幸福,更是永恒的记忆。
其他文献
老师:  您好!我家孩子最近老是爱动手打人,幼儿园老师也经常“告状”,今天把人家推倒了,明天给小伙伴抓破了。和小朋友在小区玩耍的时候也是这样,如果什么事情没有按照他说的做,他马上就上手,把我们弄得很尴尬,赶忙过去拉开,还要和人家家长赔礼道歉。因为这个,我们家人都特别苦恼,怎么办呀?请您给我一些好的建议吧!万分感谢!  一位不知所措的家长  家长:  您好!您孩子的问题就是攻击性行为比较频繁,孩子还
期刊
睡着了会发生什么?  布娃娃会走路吗?  玩具汽车会满屋子跑吗?  书里的小人儿会跑出来吗?  布老虎会咬人吗?  动物们会开晚会吗?
期刊
全面二孩政策,让家长更加焦虑  在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框架之下,国家政策相继从独生子女、双独二孩过渡到单独二孩,再到即将实施的全面二孩政策,年轻父母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这本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情。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养育孩子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以及各种各样的态度与说法,成为最近一段时间大众热议的焦点。其中围绕养育成本的话题最多,有人还精打细算做出一笔一笔的账目,最后得出一个高昂的总
期刊
母鸡在草地上发现了一枚蛋。  “或许里面是一只可爱的小鸡呢!”  一天,两天……  所有的小鸡都出生了,只有这枚蛋一动也不动。  “没用的蛋!”母鸡生气地把蛋丢在了草垛旁。  一只鸭子路过,发现了这枚蛋。  “或许里面是一只毛茸茸的小鸭子呢!”2016.1-2 5  一天,两天……  所有的小鸭子都出生了,只有这枚蛋一动也不动。  “没用的蛋!”鸭子生气地把蛋丢在了栅栏旁。  一只喜鹊飞过,发现了
期刊
明天,该小公鸡打鸣了。  这是小公鸡第一次打鸣,他好紧张啊……  天亮了吗?  原来是萤火虫。  天亮了吗?  原来是焰火。  天亮了吗?  原来是一颗流星。
期刊
树上,一只又红又大的桃子。  一只刺猬跑过来。“它还没落下来。”  “坐下来等等吧。”刺猬说。  跑来一只老鼠。“它还没落下来。”  “坐下来等等吧。”老鼠说。  跑来一只兔子。“它还没落下来。”  “坐下来等等吧。”兔子说。  跑来一只豪猪。“它还没落下来。”
期刊
一个果子落在草地上。  一只兔子跑过来,咬了咬。“ 一点也不嫩,真难吃!”  一只豹子跑过来,啃了啃。“一点肉也没有,真难吃!”  一只羚羊跑过来,舔了舔。  “一点也不甜,真难吃!”  一只猴子跑过来,闻了闻。“一点也不鲜,真难吃!”  一只大象跑过来,拱了拱。“一点也不香,真难吃!”  一只松鼠跑过来,啃了啃。“一点也不脆,真难吃!”  一个旅行者路过,看到地上的果子,捡了起来。
期刊
核桃太硬了,谁来帮帮我?  我来帮你吧。  气球飞走了,谁来帮帮我?  我来帮你吧。  果子太高了,谁来帮帮我?  我来帮你吧。  走路好累啊,谁来帮帮我?  我来帮你吧。
期刊
近年来,在教养孩子上,父亲把孩子扔给母亲管已经成为许多家庭较为集中的一个社会现象。在一家幼儿园,多数小朋友表示,他们最希望也最喜欢父亲陪他玩。只要父亲在身边陪着,他们就会很高兴。但让他们失望的是,通常父亲很少能陪伴在他们身边,有时一天甚至几天都见不到面。  对于不能照顾孩子,父亲的理由似乎不少,在育儿或家务事上,大部分父亲都是“笨手笨脚”,但是,如果以此为借口就把所有事情推给母亲或爷爷奶奶,这样会
期刊
案例  5岁的蒙蒙在幼儿园里爱打“小报告”。起初,老师对她的告状都会积极回应,后来有些厌烦,“小报告”没完没了。小朋友们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怕她打“小报告”。蒙蒙去报告老师说:“他们不让我玩。”老师只“哦”了一声没说什么,蒙蒙沮丧地走了。  分析  孩子喜欢打“小报告”,可能有几种原因:有的是自己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无法解决只好向老师求助;有的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以“小报告”的这种形式引起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