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课改不断在各学科的推进和深入,我市教育教学一线涌现出了众多思维活跃、突破传统的课改新星,改革创新蔚然成风,“时事地理”课也随着这股强劲的东风蓬勃发展。时事地理教改在不断活跃的过程中,凸显出稳健的发展趋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走在了课改的前沿。
而我校面临的现状是:没有专业地理学科教师、没有专门教研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模式可以模仿。时事地理课的教改仍旧处在一个摸索的初级阶段。完全依靠授课教师大量搜集新闻热点之后,深入研究事件的背景、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事件产生的多方面影响等诸多信息之后,结合地理特征,摸索合适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观察试行课堂效果来开展。
自2014年3月开始至今,我们在第一时间结合所发生热点事件,陆续尝试了《中国南海争端》《河南干旱》《一带一路》《印度》《我们的友好邻邦——韩国》《拥抱新丝路之——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等内容不同、意义不同、问题深度不同、产生影响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了多种课型的课改尝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的感觉和学的效果。
在众多的不同课型中我们首先确立教学目标,例如,《中国南海争端》一课,我们以中国当前南海海域面积、资源、海航线等争端问题为主线,巩固国土面积、国境线、陆地面积、海洋面积等基础地理知识,突出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河南干旱》通过厄尔尼诺现象及人类活动,让孩子明白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公民的重要性。明白环境因素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我们的友好邻邦——韩国》,从版图的近邻说起,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引申竞争与和平关系到我国自身发展。倡导并促进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确立进程中的积极意义;《印度》一课,重点以印度人口数量过多对其国家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一弊端,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带来的利弊影响,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前瞻性,树立先进的人口观;
《拥抱新丝路之——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这一课,从“一带一路”引出系列问题:
1.什么是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
“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延伸;
2.为什么要开通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
其一,避开路途遥远的海运和运价高昂的空运,与欧洲各国贸易伙伴实现货运经贸直通,省时、省钱、省过程的同时,降低成本、利润增加;
其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与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先进科学技术、人才资源、高端管理模式等有机融合,推动长春及周边大发展成为可能,也为可持续发展储备强大后续助推力。甚至为日后整个东三省乃至整个东北亚经济体崛起做好全面准备。
3.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给长春带来的机遇和希望是什么?
结束长春建国以来,一直借港出海与世界进行低端贸易的落后历史。开启国际贸易互联互通模式,将相对闭塞、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的中国老工业基地直接推向世界经济、贸易、科技、人才的高端交流平台,缩短长春全面发展的时间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发展,成为转型成功的桥头堡。
那么,作为长春的近邻——白山市,如何能搭上这班高速发展的经济高铁?我们又该如何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一系列问题激起孩子们无限遐想,继而引发家乡梦、中国梦的畅想……
长春的发展变化主要依托一汽等制造业,相关汽车工业的产业链也必将得到拓展,其发展过程必将向周边产生平面辐射效果。制造业的崛起,势必带动仓储、物流、运输、管理等产业的繁荣。作为欧洲在中国东北亚的生产制造基地的近邻,我市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特有地理位置及独有的特产资源等作为优势;以长欧满货运班列的开通为发展依托,加速我市特产贸易行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推进,结束因交通等原因导致的有资源、没市场,有市场、没优势的历史。继而实现这座自然气息淳朴浓重的边陲小城相关旅游、矿产、动植物资源开发等优势得以扩大效应,让神秘的长白山走向世界。推动雄厚资金引入、精英人才交流、向先进的经验技术学习,实现我市政治、金融、文化、人文、旅游等全面活化发展。点燃学生为了实现此目标而爱家乡、爱祖国、爱生活、爱学习,并为实现家乡梦、中国梦而努力的热情。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老师确立课题后,和孩子们同时着手搜集相关课题的资料、信息,并对搜集的信息加以梳理、归类、分析。孩子们会通过翻阅书籍、网络查询、请教他人、沟通交流等方式开展这一环节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杂乱知识的分类整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加深了对所学课题的深入了解,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自己独到的观点初显轮廓,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针对已经搜集整理出来的有用信息进行反复筛选提炼,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课堂上,第一步要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力,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这一环节。第二步,最大化发挥课堂集中讨论、合作探究方式的特点,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第三步,教学角色、模式的转换,迫使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
一开始面对时事地理课,我们是那样的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连名字都让人感觉到不可名状,更不知从何入手、怎样开始。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思考、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摸索,在市学院学科工作室的组织安排下,时事地理课活动的开展已成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在上级领导关注支持下,尤其是崔晓前教研员的指导下,全市各县区的老师们积极的投身到阶段性汇报课、教研课、展示课、示范课,听、评课等活动中。以多种有效的形式的相互鼓励、交流学习、探讨研究,时事地理课的脉络在实践中已经由朦胧逐渐走向清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均收益良多。
以上,是我两年来时事地理课探索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在诸多老师的帮助下,一路上,我带着艰辛伴着欣喜而来。走下去,我将满怀希望,欢笑一路大踏步向着朝阳。
而我校面临的现状是:没有专业地理学科教师、没有专门教研组、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模式可以模仿。时事地理课的教改仍旧处在一个摸索的初级阶段。完全依靠授课教师大量搜集新闻热点之后,深入研究事件的背景、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事件产生的多方面影响等诸多信息之后,结合地理特征,摸索合适的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观察试行课堂效果来开展。
自2014年3月开始至今,我们在第一时间结合所发生热点事件,陆续尝试了《中国南海争端》《河南干旱》《一带一路》《印度》《我们的友好邻邦——韩国》《拥抱新丝路之——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等内容不同、意义不同、问题深度不同、产生影响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了多种课型的课改尝试。收到了比较好的教的感觉和学的效果。
在众多的不同课型中我们首先确立教学目标,例如,《中国南海争端》一课,我们以中国当前南海海域面积、资源、海航线等争端问题为主线,巩固国土面积、国境线、陆地面积、海洋面积等基础地理知识,突出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河南干旱》通过厄尔尼诺现象及人类活动,让孩子明白保护环境、热爱自然,做一个高素质的现代公民的重要性。明白环境因素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我们的友好邻邦——韩国》,从版图的近邻说起,培养学生用地理知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引申竞争与和平关系到我国自身发展。倡导并促进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确立进程中的积极意义;《印度》一课,重点以印度人口数量过多对其国家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一弊端,结合我国国情实际,分析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带来的利弊影响,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前瞻性,树立先进的人口观;
《拥抱新丝路之——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这一课,从“一带一路”引出系列问题:
1.什么是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
“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延伸;
2.为什么要开通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
其一,避开路途遥远的海运和运价高昂的空运,与欧洲各国贸易伙伴实现货运经贸直通,省时、省钱、省过程的同时,降低成本、利润增加;
其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与以德国为首的欧洲先进科学技术、人才资源、高端管理模式等有机融合,推动长春及周边大发展成为可能,也为可持续发展储备强大后续助推力。甚至为日后整个东三省乃至整个东北亚经济体崛起做好全面准备。
3.长满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给长春带来的机遇和希望是什么?
结束长春建国以来,一直借港出海与世界进行低端贸易的落后历史。开启国际贸易互联互通模式,将相对闭塞、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的中国老工业基地直接推向世界经济、贸易、科技、人才的高端交流平台,缩短长春全面发展的时间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发展,成为转型成功的桥头堡。
那么,作为长春的近邻——白山市,如何能搭上这班高速发展的经济高铁?我们又该如何为自己的家乡代言?一系列问题激起孩子们无限遐想,继而引发家乡梦、中国梦的畅想……
长春的发展变化主要依托一汽等制造业,相关汽车工业的产业链也必将得到拓展,其发展过程必将向周边产生平面辐射效果。制造业的崛起,势必带动仓储、物流、运输、管理等产业的繁荣。作为欧洲在中国东北亚的生产制造基地的近邻,我市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特有地理位置及独有的特产资源等作为优势;以长欧满货运班列的开通为发展依托,加速我市特产贸易行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推进,结束因交通等原因导致的有资源、没市场,有市场、没优势的历史。继而实现这座自然气息淳朴浓重的边陲小城相关旅游、矿产、动植物资源开发等优势得以扩大效应,让神秘的长白山走向世界。推动雄厚资金引入、精英人才交流、向先进的经验技术学习,实现我市政治、金融、文化、人文、旅游等全面活化发展。点燃学生为了实现此目标而爱家乡、爱祖国、爱生活、爱学习,并为实现家乡梦、中国梦而努力的热情。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老师确立课题后,和孩子们同时着手搜集相关课题的资料、信息,并对搜集的信息加以梳理、归类、分析。孩子们会通过翻阅书籍、网络查询、请教他人、沟通交流等方式开展这一环节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对杂乱知识的分类整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加深了对所学课题的深入了解,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自己独到的观点初显轮廓,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针对已经搜集整理出来的有用信息进行反复筛选提炼,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课堂上,第一步要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作用,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力,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这一环节。第二步,最大化发挥课堂集中讨论、合作探究方式的特点,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第三步,教学角色、模式的转换,迫使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式。
一开始面对时事地理课,我们是那样的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连名字都让人感觉到不可名状,更不知从何入手、怎样开始。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思考、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摸索,在市学院学科工作室的组织安排下,时事地理课活动的开展已成燎原之势,如火如荼。在上级领导关注支持下,尤其是崔晓前教研员的指导下,全市各县区的老师们积极的投身到阶段性汇报课、教研课、展示课、示范课,听、评课等活动中。以多种有效的形式的相互鼓励、交流学习、探讨研究,时事地理课的脉络在实践中已经由朦胧逐渐走向清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均收益良多。
以上,是我两年来时事地理课探索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在诸多老师的帮助下,一路上,我带着艰辛伴着欣喜而来。走下去,我将满怀希望,欢笑一路大踏步向着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