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对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旨在推广集群管理模式,促进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为有关图书馆在具体实施集群管理过程中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集群管理 西宁
一、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应用背景
长期以来,各区域图书馆的发展都不同程度的受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观念的影响,大多形成小而全的、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这种封闭的服务模式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也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能得到协调统一的有效利用。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省会城市,市属四区三县公共图书馆共有5家,在2012年市图书馆推行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以前,除西宁市图书馆外,其余4家均没有自动化系统,还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发展程度严重滞后。对于青海省省会城市图书馆来说,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带动各区、县公共图书馆事业实现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管理的跨越式发展、有效利用和共享区域内图书馆资源、打破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各自分散的局面,是一项需要积极探索、快速实践的重要工作任务,在此背景下,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应用而生。
二、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概念及管理运作方式
(一)区域图书馆集群
无形网络是指通过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与互联网的联合构架出的以丰富的传统文献资源和现代化数字资源为文献保障的,信息资源高度共享、读者服务高度协调、对外全面开放、对内高度集成的区域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的一个虚拟信息空间,通过统一门户对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有形网络则是指建设覆盖全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馆阵地服务网点,构架一个以区域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域内各区、县图书馆为分馆,同时以街道、村图书馆为基层点,并且吸收企业、学校等图书馆加入的区域综合性图书馆服务网群。
(二)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结构
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结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从纵向上看,区域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是主体,以市图书馆为其龙头,以区、县图书馆为其骨干,以遍布全市的街道、社区(村)各图书馆为其节点,此外以图书流动车为其补充而建立起的三级或四级的图书馆网络;从横向上看,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结构注重积极吸收其他类型图书馆加盟,如与区域内的学校或企事业单位联合建馆,建立联合服务体系,使之成为一个“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综合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
(三)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运作
在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结构中,集群管理模式以总分馆制为其管理形式。总馆和分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构建起一个地区的图书馆服务网群;在管理层级上,业务管理是集中于总馆,并由总馆牵头制定区域内图书馆集群的一系列完整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使各分馆的管理和业务运作得到良好统一;在组织形态上,该模式能使单馆孤立作业向行业集群的趋势发展;在功能上,该模式由传统单一的文献查阅服务向现代多元化信息服务的层面转变;在管理体制上,该模式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行业管理和资源高度整合的方向转变,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功能整合,实现提升区域图书馆整体服务效能的发展目标。
三、区域集群管理的优劣势分析
(一)区域集群管理的优势
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图书馆财产唯单位所有、业务条块分割的不良局面,通过将区域内图书馆群整合为一体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实现图书馆从单馆到多馆、信息资源从“孤岛”到共享、读者服务从一馆独立到多馆互动的现代思维转变;可以使图书馆发展的资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和馆间相互合作、共同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服务目的真正有效的推进开来。
一是有利于区域资源整合与共享。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使得各成员的馆藏资源得到分散保存、又能集中使用,而所有成员的数据全部集中存放、并集中处理;同时借助于物流传递等现代化手段,确保通借通还的实现;此外,通过互联网统一使用同一系统平台,有利于各合作单位文献不能共享互通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于解决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系统繁多、分散独立、共享度差,且文献资源重复等阻碍馆际协作资源共享的技术瓶颈问题,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则通过统一采购集中编目,有效配置区域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以及共享书目信息资源与技术资源等方法加以有效解决。
二是有利于管理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的运用,使得各基层图书馆成为区域图书馆集群中的分馆,能有效提升各分馆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这样既发挥了总馆的规范指导作用、为分馆的发展提供保障,又能使基层分馆的业务、管理水平得到实际有效的提升。
三是有利于减轻分馆压力、增加效益。总分馆采用同一业务系统和统一管理平台后,可实现区域内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联合编目查询、电子资源整合检索、远程预约借阅等服务。
(二)区域集群管理的弊端
一是集群管理工作对网络终端有很强依赖。集群管理的实施途径是互联网络,网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决定集群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一旦服务器端集群管理系统出现了故障、或者是网络通讯中断,那么所有成员馆的业务必将陷入瘫痪状态。
二是文献传递速度对服务信誉有直接影响。受经费制约,图书馆往往无法保证足够的文献运输车辆,进而导致图书传递的滞后,这就必然使服务效率和图书馆集群信誉大大降低。因此,文献的物流传递问题是影响集群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一大障碍。
四、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可实施性技术分析
(一)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实施现状
西宁市区域广大、民族众多,所辖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各馆的管理主体、服务对象、经费来源、服务方式不同,馆际沟通交流缺乏,使得各馆文献资源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资金匮乏、服务手段滞后,也使这些地方特色资源无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更多的读者享用,严重阻碍了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利用。西宁市图书馆有责任在西宁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主体优势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这就要求西宁市图书馆要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工协作、相互补充,有效整合区域内各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尽量避免地区资源的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金的实用性,最大限度为西宁地区的读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而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要借由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网络服务体系的建立才能确保实现。 近年来,西宁市图书馆从有形网络建设和无形网络建设两个方面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域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有形网络建设方面,已初步建立33家社区流动图书馆(站)、10家少儿分馆、9座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8家阳光书吧、3家农民工流动书屋、一家军营图书馆,利用群体优势,将服务深入基层,共同服务西宁市民。无形网络建设方面,已初步建立以西宁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少儿分馆、社区流动图书馆(站)及市属四区、三县图书馆为分馆的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雏形。通过集群管理实现了区域内图书馆内部业务的自动化及规范化管理,使其业务水平得到了整体跨越式发展,并通过建立“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门户网站将区域内各图书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群,从而建立一个整体的区域图书馆群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空间,充分提高区域图书馆的业务处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存在的问题
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工作目前仅仅是实现了技术上的集群,但由于人员、服务及各图书馆行政隶属不同而引起的文献、财产设备所有权和归属权问题,尚不能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各分馆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对总馆依赖性大,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由于缺乏专项经费,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还不能有效实现文献的物流配送,导致 “通借通还”只能是口号,而无法真正实现;最后,由于各分馆隶属关系不同,且资金分散,西宁市图书馆无法真正实现全区域资源统一采购、合理配置,因此要实现区域内各图书馆的统一管理,资源共建共享、馆际合作、共同服务的目的,还存在较大困难。
(三)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工作发展思路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集群管理,需要西宁地区建立起完善的集群化网络和管理体系,确保与分馆达成高度统一,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和规范对分馆进行管理,使得各成员馆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并带动西宁地区图书馆行业的整体发展。
为此,西宁市图书馆将作为总牵头,以区、县图书馆(文体局)为抓手,统筹规划、逐级推进,将全市四区三县所辖120家社区图书馆纳入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系统统一管理。具体工作思路包括,一是制度建设。西宁市图书馆作为西宁地区图书馆集群的中心馆,负责制定集群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方案;二是技术平台。西宁市图书馆中心机房搭载了西宁地区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平台,为确保各分馆数据在数据交换、传输途中不丢失、不掉包,使馆际之间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需对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软硬件平台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三是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建设将由西宁市图书馆集中采购,可有效避免重复采购,充分利用经费资源,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是物流配送。成立文献物流配送中心,并购置图书配送专用车辆,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四区三县公共图书馆、少儿和社区流动分馆之间文献的配置和流通任务落实到位,为实现“通借通还”做好物流保障;五是人员及培训。各分馆、社区流动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书目信息的质量,为确保社区流动图书馆的图书能够及时有效的录入、加工、流通及管理,需要在社区流动图书馆设立专人专岗,西宁市图书馆负责各分馆的人员培训,各分馆负责辖区内社区图书馆(室)的人员培训;六是设备配置:应用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要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就必须配备一些基本的专用设备,来确保图书的录入加工及上架流通。
西宁市图书馆将着力推行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建设,不断延伸有形服务网络的触角,深入市民生活,打造更多形式的服务网点;同时,通过优化无形网络的技术与服务,持续升级集群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不断丰富无形网络平台的数字资源种类,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设使无形网络和有形网络发挥实效,服务好西宁地区的广大市民,助力西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任真.开放获取环境下的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
[2]肖焕忠.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探析[J].图书馆,2006(4)
[3]李东来.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图书馆,2005
[4]徐晓莹.集群化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8)
[5]蔡艳青, 张瑞芳.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1(11)
[6]陈芳玲.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将如何应对[J].价值工程,2011(16)
(王玥,青海省西宁市图书馆)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集群管理 西宁
一、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应用背景
长期以来,各区域图书馆的发展都不同程度的受传统图书馆以藏为主、重藏轻用观念的影响,大多形成小而全的、各自为政的封闭格局。这种封闭的服务模式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也使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能得到协调统一的有效利用。
西宁市作为青海省省会城市,市属四区三县公共图书馆共有5家,在2012年市图书馆推行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以前,除西宁市图书馆外,其余4家均没有自动化系统,还沿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发展程度严重滞后。对于青海省省会城市图书馆来说,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带动各区、县公共图书馆事业实现从手工操作到自动化管理的跨越式发展、有效利用和共享区域内图书馆资源、打破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各自分散的局面,是一项需要积极探索、快速实践的重要工作任务,在此背景下,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应用而生。
二、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概念及管理运作方式
(一)区域图书馆集群
无形网络是指通过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与互联网的联合构架出的以丰富的传统文献资源和现代化数字资源为文献保障的,信息资源高度共享、读者服务高度协调、对外全面开放、对内高度集成的区域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的一个虚拟信息空间,通过统一门户对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有形网络则是指建设覆盖全区域范围内的图书馆阵地服务网点,构架一个以区域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域内各区、县图书馆为分馆,同时以街道、村图书馆为基层点,并且吸收企业、学校等图书馆加入的区域综合性图书馆服务网群。
(二)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结构
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结构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从纵向上看,区域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是主体,以市图书馆为其龙头,以区、县图书馆为其骨干,以遍布全市的街道、社区(村)各图书馆为其节点,此外以图书流动车为其补充而建立起的三级或四级的图书馆网络;从横向上看,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结构注重积极吸收其他类型图书馆加盟,如与区域内的学校或企事业单位联合建馆,建立联合服务体系,使之成为一个“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综合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
(三)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运作
在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结构中,集群管理模式以总分馆制为其管理形式。总馆和分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构建起一个地区的图书馆服务网群;在管理层级上,业务管理是集中于总馆,并由总馆牵头制定区域内图书馆集群的一系列完整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和规范标准,使各分馆的管理和业务运作得到良好统一;在组织形态上,该模式能使单馆孤立作业向行业集群的趋势发展;在功能上,该模式由传统单一的文献查阅服务向现代多元化信息服务的层面转变;在管理体制上,该模式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现代行业管理和资源高度整合的方向转变,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功能整合,实现提升区域图书馆整体服务效能的发展目标。
三、区域集群管理的优劣势分析
(一)区域集群管理的优势
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图书馆财产唯单位所有、业务条块分割的不良局面,通过将区域内图书馆群整合为一体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实现图书馆从单馆到多馆、信息资源从“孤岛”到共享、读者服务从一馆独立到多馆互动的现代思维转变;可以使图书馆发展的资源共建共享、合理配置和馆间相互合作、共同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服务目的真正有效的推进开来。
一是有利于区域资源整合与共享。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使得各成员的馆藏资源得到分散保存、又能集中使用,而所有成员的数据全部集中存放、并集中处理;同时借助于物流传递等现代化手段,确保通借通还的实现;此外,通过互联网统一使用同一系统平台,有利于各合作单位文献不能共享互通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对于解决图书馆界普遍存在的系统繁多、分散独立、共享度差,且文献资源重复等阻碍馆际协作资源共享的技术瓶颈问题,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则通过统一采购集中编目,有效配置区域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以及共享书目信息资源与技术资源等方法加以有效解决。
二是有利于管理水平整体提升。通过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的运用,使得各基层图书馆成为区域图书馆集群中的分馆,能有效提升各分馆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这样既发挥了总馆的规范指导作用、为分馆的发展提供保障,又能使基层分馆的业务、管理水平得到实际有效的提升。
三是有利于减轻分馆压力、增加效益。总分馆采用同一业务系统和统一管理平台后,可实现区域内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联合编目查询、电子资源整合检索、远程预约借阅等服务。
(二)区域集群管理的弊端
一是集群管理工作对网络终端有很强依赖。集群管理的实施途径是互联网络,网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决定集群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进行,一旦服务器端集群管理系统出现了故障、或者是网络通讯中断,那么所有成员馆的业务必将陷入瘫痪状态。
二是文献传递速度对服务信誉有直接影响。受经费制约,图书馆往往无法保证足够的文献运输车辆,进而导致图书传递的滞后,这就必然使服务效率和图书馆集群信誉大大降低。因此,文献的物流传递问题是影响集群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一大障碍。
四、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可实施性技术分析
(一)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实施现状
西宁市区域广大、民族众多,所辖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地方特色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各馆的管理主体、服务对象、经费来源、服务方式不同,馆际沟通交流缺乏,使得各馆文献资源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资金匮乏、服务手段滞后,也使这些地方特色资源无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更多的读者享用,严重阻碍了区域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利用。西宁市图书馆有责任在西宁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主体优势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这就要求西宁市图书馆要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分工协作、相互补充,有效整合区域内各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尽量避免地区资源的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有限资金的实用性,最大限度为西宁地区的读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而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要借由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网络服务体系的建立才能确保实现。 近年来,西宁市图书馆从有形网络建设和无形网络建设两个方面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域的城市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有形网络建设方面,已初步建立33家社区流动图书馆(站)、10家少儿分馆、9座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8家阳光书吧、3家农民工流动书屋、一家军营图书馆,利用群体优势,将服务深入基层,共同服务西宁市民。无形网络建设方面,已初步建立以西宁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少儿分馆、社区流动图书馆(站)及市属四区、三县图书馆为分馆的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雏形。通过集群管理实现了区域内图书馆内部业务的自动化及规范化管理,使其业务水平得到了整体跨越式发展,并通过建立“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门户网站将区域内各图书馆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区域性的虚拟图书馆群,从而建立一个整体的区域图书馆群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空间,充分提高区域图书馆的业务处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存在的问题
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工作目前仅仅是实现了技术上的集群,但由于人员、服务及各图书馆行政隶属不同而引起的文献、财产设备所有权和归属权问题,尚不能进行有效管理。首先,各分馆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对总馆依赖性大,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由于缺乏专项经费,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还不能有效实现文献的物流配送,导致 “通借通还”只能是口号,而无法真正实现;最后,由于各分馆隶属关系不同,且资金分散,西宁市图书馆无法真正实现全区域资源统一采购、合理配置,因此要实现区域内各图书馆的统一管理,资源共建共享、馆际合作、共同服务的目的,还存在较大困难。
(三)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工作发展思路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集群管理,需要西宁地区建立起完善的集群化网络和管理体系,确保与分馆达成高度统一,通过制定切实有效的制度和规范对分馆进行管理,使得各成员馆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发展,并带动西宁地区图书馆行业的整体发展。
为此,西宁市图书馆将作为总牵头,以区、县图书馆(文体局)为抓手,统筹规划、逐级推进,将全市四区三县所辖120家社区图书馆纳入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系统统一管理。具体工作思路包括,一是制度建设。西宁市图书馆作为西宁地区图书馆集群的中心馆,负责制定集群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方案;二是技术平台。西宁市图书馆中心机房搭载了西宁地区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平台,为确保各分馆数据在数据交换、传输途中不丢失、不掉包,使馆际之间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需对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软硬件平台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三是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建设将由西宁市图书馆集中采购,可有效避免重复采购,充分利用经费资源,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是物流配送。成立文献物流配送中心,并购置图书配送专用车辆,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四区三县公共图书馆、少儿和社区流动分馆之间文献的配置和流通任务落实到位,为实现“通借通还”做好物流保障;五是人员及培训。各分馆、社区流动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书目信息的质量,为确保社区流动图书馆的图书能够及时有效的录入、加工、流通及管理,需要在社区流动图书馆设立专人专岗,西宁市图书馆负责各分馆的人员培训,各分馆负责辖区内社区图书馆(室)的人员培训;六是设备配置:应用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要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就必须配备一些基本的专用设备,来确保图书的录入加工及上架流通。
西宁市图书馆将着力推行西宁地区公共图书馆集群建设,不断延伸有形服务网络的触角,深入市民生活,打造更多形式的服务网点;同时,通过优化无形网络的技术与服务,持续升级集群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不断丰富无形网络平台的数字资源种类,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设使无形网络和有形网络发挥实效,服务好西宁地区的广大市民,助力西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任真.开放获取环境下的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
[2]肖焕忠.区域图书馆集群管理探析[J].图书馆,2006(4)
[3]李东来.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图书馆,2005
[4]徐晓莹.集群化管理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8)
[5]蔡艳青, 张瑞芳.公共图书馆集群管理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1(11)
[6]陈芳玲.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将如何应对[J].价值工程,2011(16)
(王玥,青海省西宁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