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项目活动,构建美丽课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21-02
  我园立足于从儿童出发,用游戏精神来引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以满足、推荐幼儿主题成长需求的探究式特色项目活动,构建美丽课程。项目活动更加关注课程的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紧扣“自主”,注重“体验”,强调“内化”,让幼儿在真实的经历中,运用探究、反思、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实现自我个性化的成长,幼儿的学习更具发展和成长的意义,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
  一、开发根源:基于幼儿的兴趣需求
  早在20世纪初期,杜威和克伯屈引入了项目方法这一概念,这个方法的流行证明了杨布路厄“如果学习的东西是孩子感兴趣并且关注的事物,孩子能学得很好”这一论断。项目活动的开发根源,就是基于幼儿的兴趣需求。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历史也表明,如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一些深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教育家也倡导过项目活动,陶行知提出的“六解放”跟项目活动的基本方法是完全一致的。项目活动往往不是一种完全预设的课程,而是一种不断生成、不断构建的课程。
  天气渐暖,自由活动时,孩子们纷纷来到室外,聚精会神地在研究着什么:“看呀!这只小蚂蚁好像迷路了!”“哎呀!有只小蚂蚁正在爬树呢!”……我认真倾听着孩子们的话语,孩子们对蚂蚁已有哪些经验?存在哪些困惑?他们还会持续关注蚂蚁吗?若确定“蚂蚁”为研究主题,推进活动深入开展的线索还有哪些?于是我们一起反复地分析、论证和观察着,并持续对幼儿后继的行为进行追踪,尝试捕捉生成“蚂蚁”项目活动的契机。
  二、价值取向:着眼幼儿的自然成长
  从幼儿的立场改善学习的状态,让幼儿跨越课堂的束缚,挣脱知识记忆的枷锁,呈现更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状态。项目活动将幼儿置身于神秘、斑斓的大自然,丰富的学习环境,真实的体验,启发着孩子多种智能的发展,他们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议题,围绕这个议题,儿童可以进行持续的、深入的探究活动,这种活动可能有计划的成分,也可能有非计划的成分。一个项目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能使孩子通过动手做,从而学到许多领域的新知识,掌握新的能力。
  在活动《寻找小蚂蚁》中,孩子们来到花园里,在蚂蚁出没的地方寻找它们的踪迹,他们像发现新大陆般幸福地讲述着自己的发现:快来看!这两只蚂蚁在用触角说话……孩子们的快乐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从中我们寻找到了开发这个课程的价值。
  三、实施策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一直以来,理念上我们都认同教育要以幼儿为主体,而在实践中,常常不自觉地会把幼儿看成是教育活动指向的对象,项目活动倡导教师通过适当的“导”,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幼儿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课程实施进程中,我们给予了幼儿更多自主空间,对幼儿的需要及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过程和内容,生成新的活动。对幼儿来说,经历不仅是身体的参与,更是心灵的投入,幼儿在经历中获得完整的学习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科学活动《不会迷路的小蚂蚁》中,老师提供了各种材料和记录表,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疑问,来到室外一一验证着自己的猜想,老师和幼儿同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积极、适时的交流、对话能让双方相互分享、相互接纳各自的经验与发现。老师耐心地倾听着,同时又适时地回应着,助推幼儿深入地探索和思考。
  四、成效评价:促进师幼的全面发展
  项目活动要求教师以合乎人性的方式,鼓励儿童跟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幼儿在项目活动中兴趣浓厚,一直维持着最佳的学习探究状态,其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态度等都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
  项目活动的积极实践,对教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不同的师幼关系导向,决定了教师的作用和角色的不同,鼓励幼儿自发、持续和深入地探究,它把幼儿当作有特殊需要和兴趣的个体,看作问题的发现者、问题答案的探究者,尽可能让幼儿自己获得信息,并用多种方式表达认识和感受,幼儿既是探究者,又是表达者。在课程内容及其组织上,它注重幼儿的兴趣、生活、延伸和联系。在课程实施上,它注重幼儿的探究活动,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的自由活动。
  园本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追求课程的适宜性和高效性。让幼儿经历有意义的学习,体验是一种必要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蚂蚁王国》项目活动中,幼儿直接到户外寻找蚂蚁,与蚂蚁亲密接触,一次次的探究活动,形成了自己对蚂蚁独特的经验、情感、态度,学会了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思考蚂蚁的各种秘密。这样的学习活动充满了乐趣与挑战,把枯燥无味的机械式学习转变成了快乐享受的体验式学习,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把项目活动看作园本课程开发的立足点,构建美丽课程,我们正且行且思考着、实践着,只有走进儿童的心灵,还给孩子自己的一百个世界,孩子的眼睛才能越过“围墙”,孩子的脑、眼、手、耳才能真正地动起来,才能用整个的身心去建构自己的心智和人格。
其他文献
【摘要】我从没有把班主任的工作作为负担,因为我喜欢这种工作,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它让觉得我还没有老,我还年轻。慢慢回想,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令我感慨颇多,体会也很多。以下是我班级工作的心得:一、建立学生档案;二、身教重于言教;三、班级组织的建立;四、尊重学生,和学生做朋友,耐心倾听,正确引导;五、关注个别生的教育。  【关键词】体会 心得 倾听 沟通 身教重于言教  【中图分类号】G635 【
期刊
【摘要】中学体能教学一直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事实上,体能问题不断的制约着我国业余运动员的技术的发挥。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相结合,对中学体育业余运动员体能进行相关研究。以篮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中学篮球体育训练的概述、意义及方法,以供体育教学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 篮球运动 体能训练 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80-01  物理课堂往往是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的技能实训课,是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保证,是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方向,也是每一位中职教师探讨、研究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实训教学 技能教育 提高兴趣 实训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24-01  随着社会经济
期刊
【摘要】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两者相通但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以初中音乐新课程理念为背景,认为应以音乐欣赏为基础,通过不同教学手段的尝试,最终形成一个有效的教学渠道,使音乐逐步从欣赏走向鉴赏。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欣赏 音乐鉴赏 有效渠道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21-01  在听一首歌曲或乐曲时,是否好听在某种程度上是大
期刊
【摘要】“星座文化”是一种在当下青少年学生群体中流行的文化形式。本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针对青少年学生信赖星座这一现象,探讨如何把星座性格分析法变成有效的职业教育手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星座分析 职业教育 心理暗示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38-02  在当下的校园文化中,“星座文化”已成
期刊
【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能力是考核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了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从培养方案、导师、实践平台、学生本身等几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提升 专业学位 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是吉林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2G017)的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我国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在面临大规模的扩招时,教育质量下滑日益严重。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的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研究生录取制度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在高层次上的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对研究生录取制度的分析,探索创新研究生录取模式,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维护人才选拔的公正性,从而达到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目的。  【关键词】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障机制 研究
期刊
【摘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办多年,为旅游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然而,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将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受琼州学院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基金资助。  【中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05-01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端午节过后,会考备战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同学们都忙着最后的复习。教室里,他的位置空着,没人知道他缺课的缘由是什么。接连一个周,位置依旧空着。  电话响起,是他打来的,“老师,我想与您谈谈,可以吗?”他如约而至,很憔悴的样子,根据咨询经验,我想这孩子是遇到了自己解不开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