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奥古斯丁关于恶的学说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0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奥古斯丁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被称为最伟大的教父,其学说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奥古斯丁关于恶的学说也是其学说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从恶的起源,分类,和恶与自由意志、恩典的关系对恶进行了解释,是构建奥古斯丁神恩独做说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奥古斯丁;恶;恩典
  一、关于恶的起源
  奥古斯丁关于恶的起源首先受到了摩尼教的二元论影响,在摩尼教中用神话来解释世界的堕落和善恶势力的争斗,用代表善的光明之神和代表邪恶的黑暗之神的永恒斗争说明恶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摩尼教认为人类的魂或灵是善的火花,因为被邪恶偷走,所以人的魂或灵才会陷落在物质中,“邪恶是创造物质的永恒恶势力之作品,邪恶因着物质世界的存在以及附在物质上面的灵魂,而永垂不朽”。到后来,奥古斯丁自己又放弃了摩尼教的学说,他认为,摩尼教的神话和世界观是相互冲突的,摩尼教认为物质是邪恶的,或是其本源,但摩尼教本身并没有属灵的,非物质的概念。再后来奥古斯丁又受到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从新柏拉图主义者存有与良善在本体上合一,以及恶是上诉二者的缺乏等观念获得灵感”。认为恶是一种对“完善”的缺失,因此恶不能够单独存在,只有在拥有“完善”的物质中才能存在,恶是物质应有的“完善”的缺失。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在创造万物时,不仅创造了万物本身,也给万物注入了“种子”,使其实现其功能的完整性,如果其应有的完整性缺失了,这就是一种恶。
  既然万物是万能的上帝创造的,为什么还会出现“完善”的缺乏呢?奥古斯丁认为,“‘存在’与‘非存在’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上帝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关于存在的等级系统,“低级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高一级事物的非存在,高一级事物的存在是低一级事物存在的根据,”当高级事物放弃自己存在根据,趋向于低一级的事物,就是趋向非存在。而恶与之相对而言是,恶这种实在或事实的存在根源不在于比其高一级事物,而是在于自身的缺失,即是奥古斯丁说的“缺陷因”,“我们不应该寻找邪恶意志的动力因,而是它的缺陷因”。
  在上帝所创造的正常的自然秩序中,高一级事物是低一级事物的目的和动力,如果秩序颠倒,高一级事物向低一级事物堕落,就是缺陷。而且在奥古斯丁看来,上帝创造的万物分有了上帝的善,但上帝才是唯一的至善,万物的善不可能达到形而上的完美,会有败坏的可能性。对于人而言,人有上帝赐予的自由,存在追求恶的可能性,错误的使用了自由意志,这也是恶的源头。
  与摩尼教不同的是,奥古斯丁认为自由意志的误用使意志变成了邪恶的意志,但意志根本不是一个“东西”,邪恶实际上是虚无。
  二、恶的种类
  奥古斯丁关于恶的学说中,将恶区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物理的恶”:指的是事物的自然属性造成的损失与伤害,自然灾害,生来病死等原因造成的身心痛苦等,这一类恶的原因是缺乏完善性。因为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上帝才是唯一的最高级的至善,其他事物相对于上帝而言都是低一级的存在,因此不可能拥有完善性,但从整体的自然秩序上看,局部的恶在整体上也是一种善,因为其也是自然秩序应有的一部分。从单一事物上看,它自身就是不完善的,其存在也是会消失的,那么这些就是“缺失”,就是一种恶。在这种自然进程中的恶是相对的,局部的,表面的,是相对于完善而存在的,“自然界的善可以不借助恶的衬托而存在,但善却不能不为显扬自然整体的善而存在。”
  第二类是“认识的恶”,也就是指认识上的错误,把错误的当成是正确的,是真理与谬误之间的认识秩序的颠倒,也是一种真理的“缺失”,也就是一种恶。认识上的恶的原因与物理的恶类似,认识上的恶源于人自身理智的不完善。如前文所述,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只有上帝才是至善的存在,这也包括理智上的,也就是说,作为低于上帝的存在的人,其理智本身就是不完善的。
  第三类是“伦理的恶”,奥古斯丁认为只有这种恶才能称为罪恶。他认为从上帝创造的秩序来看,低一级的事物要追求高一级的事物,人的意志应当追求至善,追求完美,如果放弃意志应当追求的目标,就是对秩序的背离,也是一种秩序的缺失。
  总的来说,虽然奥古斯丁把恶分为了三类,但从根本上看,三类恶都是上帝创造的完善秩序的缺失,并且上帝有理由允许这类缺失的存在。
  三、恶与意志自由
  奥古斯丁关于恶与意志自由的关系的学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早期的恶与意志自由的关系学术与其后期的学说存在很大的不同,期间的发展与佩拉纠学派的争论息息相关。
  在早期的学说中,奥古斯丁认为伦理的恶是人对自由意志的滥用,因为“根据不完善事物服从完善事物的原则,上帝,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应该肉体服从灵魂,灵魂服从上帝”。但是自由意志会驱使灵魂做出自己的选择,当肉体在意志自由的驱动下去追求低一级的善,追求身体的完善,沉迷肉体享受,这样就违背了秩序,就成为了伦理的恶。那么既然自由意志会导致人会追求低一级的善,导致伦理的恶,为什么上帝会给予人意志自由呢?因为自由意志本身确实是好的,只有源于自由意志的行动才能被看做是人的自由选择,才能被评价为善或恶,从而进行奖惩,如果没有自由意志,人的选择只能是上帝帮人做的决定。
  在经历与佩拉纠学派的争论后,奥古斯丁对意志自由的看法在后期发生了变化。佩拉纠被后世称为“不情愿的异端分子”,罗杰·奥尔森刚认为他从来没有真正否认基督教信仰的任何正统教义,而是一位在教会提倡强烈道德态度和行为的人,他也同其他大多数东方基督徒一样否认原罪。佩拉纠本人曾在自己的《论自然》一书中反对奥古斯丁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基督徒已经确信上帝会给予人类恩典来拯救人类,那么人类就会更加不计后果的借着自己的意志去犯罪,而这也是事实,佩拉纠本人就发现当时的罗马基督徒大多过着不道德的生活,也不会关心教会是否纯洁,所以他更加主张人类可以通过“天然禀赋”过上无罪的生活,而且人类也有责任这样做,而奥古斯丁则认为佩拉纠的学说是一种异端,比如佩拉纠否认原罪,他认为人的自由意志决定了人的行为,犯罪取决于人的选择,人不会遗传亚当的原罪,自身仍有行善的选择,也就不需要耶稣的拯救。耶稣的工作只是为了人类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正如亚当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他认为我们出生在一个受到罪破坏的世界中,因为父母和同侪所作的坏榜样,我们都倾向于犯罪”。再比如,奥古斯丁指控佩拉纠否认神的恩典是救恩的根本,因为人有自由意志,能通过自己的选择不去犯罪。在这一点上,佩拉纠确实认为只要人能正确的使用自有意志,就会有走向不犯罪的可能,律法和良心能促使基督徒做出正确的选择,但在公元415年的狄欧斯波利的主教会议上,在主教的压力下,佩拉纠也承认人能过上不犯罪的生活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总的来说,佩拉纠认为人不会遗传亚当的原罪,在自由意志的力量下,人能有自己的选择,有过上不犯罪生活的可能性,即使是堕落的人类也能通过自己的选择去顺服神圣的律法,选择不犯罪的生活,而不是只依靠上帝的恩典和救赎。同时佩拉纠也强调他的理论只是指出了一种人能在不依靠上帝的拯救就能走向无罪的可能性。针对佩拉纠的学说,奥古斯丁后来的关于恶与自由意志的学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的原罪教义被认为是一种在人类和祖宗亚当之间的“种子认同”,所有人都因为亚当的原罪而是有罪的,就如同亚当的原罪是一粒种子,人一出生就被植入了这粒种子,从而每个人与亚当都有了联系,受洗可以暂时斩断与亚当之间的这种罪的联系,但是之后这种联系又会继续,只有通过不断的忏悔和神的恩典才能再次斩断这种联系,最终人能过上不犯罪的生活,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依靠的不是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是神的恩典,“原罪将其后果传递给了全人类”,人在上帝之前是墮落的,定罪的。而佩拉纠所强调的“自由意志已经衰退了,不能抵抗欲望和罪恶”。“没有上帝的恩典,人的意志不可能选择正当的秩序和真正的幸福,即使戒律也不能强制意志选择善”。所以说,一个人只能依靠神的恩典才能进入没有罪的生活   同时,奥古斯丁还强调,他的学说并不是宣称人的罪是必须的,他认为原罪之前,亚当是有不犯罪的自由的,但是原罪之后,后世子孙的罪因为原罪的继承性就变成了一种既成事实,也就是说在原罪之后,人的罪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另外,奥古斯丁也没有宣称原罪之后人的自由意志就完全没用了,从其对自由意志的定义来看,他把自由意志认为是“那么,简单地说,对于任何行动而言,我都是自由到这个程度(或者说这个行动在我的能力之内),即我执行这个行动的愿望和决定,强烈到足够让我去执行它”,罗杰·奥尔森把他的定义解释为“一个人只要做他想做的事,他的行动是自由的”,而不是认为自由意志是做出另一个选择,原罪让人类只有犯罪的自由,而没有向善的自由。在原罪之后,人类虽然还有自由意志,但是这个自由意志受到罪的制约,除非有神的恩典,不然人的自由意志不可能再趋向善。奥古斯丁之所以将自由意志定义为一个人想要做什么,他的行动是自由的,是因为他认为,上帝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包括人类的犯罪,人的自由意志可以为人的犯罪负责,但如果把人的自由意志定义为人自己的选择,而超出了上帝的能力之外,那么神就不是决定一切的,这就是最大的矛盾了,所以,奥古斯丁把自由意志做出了新的定义,目的就是保证上帝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人的自由意志可以为人的犯罪负责,但是原罪之后的自由意志也就只有趋向恶的可能性,这样就不会与上帝才是决定一切的前提矛盾。
  四、恶与恩典
  既然人如奥古斯丁所言,人从祖先亚当那里继承了原罪,而且因为原罪的影响,即使人仍有自由意志,但是这时的自由意志只有犯罪的趋向,那么人是不是就不能过上无罪的生活了。奥古斯丁认为,唯有依靠神的恩典,人才能过上无罪的生活。首先,人因为原罪已经完全败坏,唯有依靠神的恩典,人才有信心,获得在犯罪的趋向下遵守律法的力量,其次,上帝用他的儿子耶稣的死洗掉了人身上的原罪,在没有了原罪的制约后,人的自由意志才有一次拥有了趋向善的能力,人才有过上完全无罪生活的可能性,这也是奥古斯丁强调神的恩典的最大原因。他认为基督教的诞生预示着人摆脱了原罪的影响,选择做基督徒还是异教徒就是人恢复了选择善恶的能力的表现。从奥古斯丁的学说来看,他强调恩典的作用,人能得拯救完全是因为神的恩典,而不是人的自身能力,而神的恩典体现为恢复人的自由意志,在之后,人的选择完全是自己的行为。对于基督徒而言,神的恩典更像是一种礼物,奥古斯丁似乎预定了上帝知道人的自由意志还有向善的可能性,从而在其学说中将上帝的恩典作为一种礼物,去帮助人摆脱原罪的影响,使得人的罪恶感获得了极大的缓解。这也表明了当时正取得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内部的乐观主义信念,唯有乐观如此,才会相信人并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就白白获得了上帝的恩典。
  五、对奥古斯丁的恶的学说评价
  奥古斯丁关于恶的学说是被后世称为奥古斯丁主义的重要构成,其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宣称神的至高无上,人的绝对软弱和对恩典的绝对依赖。在他之前,虽然也有神学家相信神的至高无上和人类对恩典的依赖,但是奥古斯丁用“神恩独做说”将其进行了结合,“神恩独做说”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完全被动的,神的行为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包括对人类的救赎,神才是唯一的主动,人类相对于神而言只是神施行恩典的工具而已。在奥古斯丁之前的基督教神学,都相信“神人合作说”,即是神和人相互合作,从而产生了一切,包括救赎。这表现为,奥古斯丁之前的神学家不仅相信神是至高无上的全能,同时也相信人也有做出重大决定的能力,而在奥古斯丁的学说中,虽然没有完全否定掉人的自由,但是不承认人的自由可以阻碍神的行为,可以说在奥古斯丁看来,“神恩独做说”更加强调了上帝的至高无上,而之前的“神人合作说”人与神还是具有相对而言的平等地位的。
  正如研究奥古斯丁的司克脱所说,奥古斯丁最忘不了的就是神绝对与无条件的大能。奥古斯丁预定的神的绝对,包括神容许在自己的创造的世界中存在邪恶,那么为什么被奥古斯丁称为良善源头的神会容许邪恶的存在?在奥古斯丁看来,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中,一切都是有秩序的,违背了秩序,就是一种秩序的缺陷,就成为了一种恶。那么当上帝创造的亚当与夏娃堕落时,上帝是否知情呢?奥古斯丁曾说亚当与夏娃堕落的选择并没有原因,但是他自己又说上帝才是一切万物的原因,这就构成了矛盾,而他也说邪恶的存在的本身是良善的,但他又说上帝才是一切良善的源头,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上帝也是邪恶的存在的源头呢?如果上帝不是,那么意味着上帝之外还存在一个超出上帝控制的事物,这就与上帝本身是万能的预设相矛盾,如果上帝本身就是邪恶的源头,那么就与上帝是至善的相矛盾。奥古斯丁本没有真正解决掉这些矛盾。就他本身的激进神恩独做说在西方教会中从来都没有被完全接纳,东方教会也否认了这种看法。但是对西方基督教神学而言,奥古斯丁的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几乎所有的教宗的以及主要的新教改革者,都称赞他是最伟大的教父”。
  参考文献:
  [1]赵敦华 《基督教哲学1500年》 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2]罗杰·奥尔森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 吴瑞诚 徐成德译
  [3]Battista Mondin 《A HISTORY OF MEDIAEVAL PHILOSOPHY》 Published by Theological Publications in India Bangalore 1991
  [4]T.Kermit Scoot ,Augustine:His Thought in Context(Mahwah,N.J.:Paulist,1995)
  [5]奧古斯丁 王晓朝译 《上帝之城》 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230
其他文献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学习陪伴人类终身,阅读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最好途径。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是他们终生受益的事,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近年来我国幼教界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把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在
期刊
【摘 要】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内容,而一日活动中的游戏体现,是为了能够保证在实施幼儿园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和教师游戏组织和开展时的角色身份认定,以及教师在幼儿自选游戏中能够达到的教育指导作用。幼儿教师的游戏者身份是双重的,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教导幼儿指导幼儿,同时也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这实际上包含了很多丰富的内容。本文希望能够就幼儿教师以游戏者身份,出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应该如何体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幼儿欺侮行为以不同的形式频繁出现在幼儿生活中,对幼儿、园方、家庭及社会都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这种行为的特点、原因和后果,并针对性地从教师、家庭、社会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防止与干预方法。  【关键词】幼儿;欺侮行为;教师;家庭;社会  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促使双职工家庭数量增多,随之幼儿的入学年龄也不断往前推进,致使幼儿园班级人数不断增长,幼儿教师工作量日益繁重。加之各个家庭的教养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相关政策的不断实施,传统教育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这也促使了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幼儿教育长久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观念的改变,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儿童教育事业的改革。美术作为培养人类审美情趣的重要课目,其能够启发幼儿们的逻辑思维、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主要全面分析绘本对幼儿美术教学的价值,以期提高绘本在幼儿美术教
期刊
【摘 要】陶艺创作在我国有较为久远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陶艺创作有有了新的发展,融合了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同时也借鉴了很多传统的创作形式,而传统符号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有较为丰富的内涵,现代陶艺创作对传统符号的借鉴和应用也丰富了陶艺创作的形式和内涵。本文以现代陶艺创作对传统符号的借鉴和应用为探讨重点,深入分析现代陶艺创作和传统符号的结合,并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紧密配合。因此,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共育活动,从而实现
期刊
【摘 要】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是办好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实施幼儿园深层次、高品位建设的有效途径。优质的幼儿园文化能够培养幼儿园教职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增强家长的认同感,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园进行人性化的和谐管理。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建设;思考  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是办好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实施幼儿园深层次、高品位建设的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大大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而从我国目前地发展现状来看,很多家长在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对亲子游戏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错误认知,大大降低了相关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从积极组织和开展亲子游戏的重要性入手,对具体提升亲子有效实施与开展的有效性措施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更好的促进相关幼儿的长效健
期刊
【摘 要】上田秋成的代表作《雨月物语》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日本近代以前怪诞小说的巅峰之作,是“读本小说的代表作品。上田秋成以读本为依托,以梦幻般的手法将现实理想寄托于奇幻世界,创作了《雨月物语》,在雨月物语中他给予了普通民众更多的人文关怀,摆脱了庸俗的江户商人气质,而对普通百姓生活倾注了更多的人文关怀。上田在《雨月物语》中表达了自己的家庭观,宗教观,金钱观。其中在家庭关系的夫妻
期刊
【摘 要】本文将对如何引发集体教学中幼儿的主动学习加以讨论和分析,通过创设各种外部诱因,诱发内在学习需要,使其产生积极、主动、自主、持久的学习动力体系和学习状态并将其维持到学习全过程中。  【关键词】幼儿;主动学习;集体教学  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教师教育行为存在着辩证关系:“不是每个人都是现实的主体,只有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作用于客体的时候,他才能成为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动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