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小学数学的“灵动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师生灵活互动、激情投入、快乐有效学习的活力课堂。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灵动课堂 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165-01
数学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只有教师选择合适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独立、自主、创造的个性。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前提,以小学数学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数学教学观。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强调师生互动,提倡尊师爱生、民主和谐,强调数学的知能统一。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有效课堂教学的肤浅看法。
1 设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巧妙的导入方式,运用独特的语言魅力,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牢牢扣住学生心弦,并通过有效的情感沟通,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精心“设疑”,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小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例如:教学10以内连加连减时,(演示课件导入)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出示算式:3+2= 为什么用加法?在此处留白,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3只小鸡和又走来的2只小鸡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在此留下设疑,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理解减法的含义。出示:5-2= 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巩固了口算的方法,又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可谓两全其美。学生兴趣正浓,自然导入新课。[1]
2 创设情境,演奏灵动课堂
教师在创设的数学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它借鉴了现代心理学的暗示、移情、角色学等研究成果。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的讲解。
2.1 趣味情境,拓展个性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突破了学科本位的观念。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多方位的爱学生,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和富有创造力。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用土豆做学具,让学生在切土豆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中轻松地把握了长方体的三个知识点,理解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数学结论,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拓展个性,体验成功的快乐。[2]
2.2 游戏情境,激励个性
小学生的机体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把小学数学教学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寓教于乐,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持久、稳定,课堂效率高,利于学生个性成长。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老师与学生一起玩“乘车游戏”,游戏之前,准备好司机头饰和算式卡片,把它们发到每个学生手中,游戏开始了,得到司机头饰的学生就当汽车司机,戴上头饰神气地站到指定的地方,老师也戴上头饰当“小司机”,每个头饰上写了一个10以内的数,拿到算式卡片的学生就根据自己卡片上的得数去乘坐不同的“汽车”,全部上车之后,由司机验票,乘错车的被罚下车,验票结束之后,司机就带领乘客在音乐声中“坐车”,因为有老师的参与,所以学生也显得特别兴奋,他们都想坐上我的车,都为能跟老师一起做游戏而感到自豪,学生在愉悦中很快地掌握了知识,更加喜爱数学课。娱乐型游戏的形象性符合熊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个性成长,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自主探究,彰显自主学习的魅力
探究就是探讨研究,探究是一种需要,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浓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度明显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所提高。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灵活性、开拓性及创造性,突出了学生主体学习。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就是依靠发现,要求学生利用教师或者教材提供的材料,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让学生尝试求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学生说出了一些方法:把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中,通过测量长、宽、高,计算体积。教师有设疑问:不是“圆柱体的水”,而是“圆柱体的泥”,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经过思考有学生说,把泥改做成长方体就好办了。教师又问:如果是“圆柱体的石头”怎么办?学生探究讨论后得出,把它放进长方体容器的水里,用测量排挤出同体积的水的方法来计算。教师问:公园门前的一根圆柱体的石柱子,用什么方法计算它的体积呢?借助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来寻找。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个性。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实现教学有效性。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快乐有效课堂教学能激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富有成效。让生活走进数學,让数学走进社会。教师安排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一个欢乐、活跃的学习氛围,就会演奏出灵动的数学课堂,彰显自主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苏国红.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J].学苑教育,2010(3):39.
[2] 居宏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2010(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