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51-01
研究表明,幼儿的早学习主要是依据自身的直接经验,例如,日常的游戏和日常的生活等。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大多都是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对待和理解外在的事物。因此,3到6岁的幼儿大多都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常无法清晰的感知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他们的观察只是停留在物体的表面,无法真正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内涵,而且还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作为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小班数学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尝试在园课题影视资源在幼儿园教学的运用背景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影视片段在小班数学教学中如何整合与正确的运用。
一、影视资源在小班数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1.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1)通过行动获得认知。
由于小班的幼儿大多是3岁左右,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是十分的成熟,通常都是利用自己的直觉和行动来进行事物的判断,这也是这个阶段幼儿的主要认知特征。所以,在小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融入一些活动的场景,让幼儿可以体验中得到知识的学习。
(2)喜欢模仿。
处于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都十分擅长模仿,也十分热衷于模仿。他们在进行模仿的时候往往会加入自己的感情和内心的想法,也可能会将自己的模仿用非常夸张的表情表达出来。此外,幼儿通常会将自己当做游戏或者动画片里的角色,来进行一系列的模仿。因此,影视资源中的各种人物角色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3)会把任何东西都当做有生命的物体。
和成人的世界观不同,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可能会把任何东西都看作是有生命的物体,和他们是一类。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3岁的小姑娘给自己的洋娃娃梳头,跟他唱歌、讲故事。这种行为特点就是幼儿思维的拟人性。而影视资源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卡通的特效与音效,可以让小班的幼儿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喜欢卡通故事。
看卡通片和儿童故事是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共同爱好。因为,卡通片里面的故事情节大多都十分的简单,也通俗易懂,极易被幼儿所接受。因此,影视资源中的卡通故事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2.影视资源在小班数学活动中的作用。
(1)运用影视资源,激发幼儿兴趣。
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小班幼儿的思维目前是具象阶段,对数学的热情主要源于对学习素材的兴趣。影视资源中大量丰富的动画、有趣的情节,都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逐步推进教学。
(2)优化教学内容,使数学活动回归生活。
在常规教学当中,因为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没有办法满足我们教学内容的呈现。而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以及网络互动于一体,影视片段中生动、有趣的模拟和呈现实际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活动上的联系。例如在“小医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影视片段《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当中棉花糖跟好朋友一起玩医院角色游戏,以此作为活动引入并让幼儿了解医生的任务,这样孩子们虽然没有当医生的经验,但通过平时去医院以及影视片段的情境再现,使幼儿初步积累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认识。另外,在这个活动中涉及到5以内数的点数,幼儿在情境当中获取数学知识,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利用影视资源,解决数学活动中的难点。
运用影视资源教学,可以将原来比较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让幼儿得到更多的经验,为进一步形成概念打好基础。例如小班幼儿在“失物招领”这一活动中,我利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当中“失物招领”的影视片段作为引入,幼儿理解失物招领的含义。从而开展数学活动,再利用影视资源当中“大头儿子”的家的情景,创设相同场景,让幼儿掌握一一对应,我们利用影视片段让幼儿来逐个进行观察,使之顺利的转到“配对”这个要讨论和学习的目的上来。其中让幼儿对家进行观察和配对。
二、小班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不直观。
在一些幼儿园的小班数学教学中,很对教师没有利用好影视多媒体资源,只是利用一些活动的教具和一些游戏项目,单纯的教授一些数学的知识。但是,由于有一些幼儿不愿意参加活动,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不是特别的理想。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班的数学教学的目标有以下一个方面:(1)以感知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主;(2)了解数和量之间的关系;(3)感知物体之间的空间和形状的相互关系。但是,目前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很清晰的明确这些小班数学教学的目标,导致在小班数学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影视资源的选择要求
1.教育性强。
在进行影视资源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其应有的教育性特点。不能盲目的选取各种各样的影视资源,要结合小班数学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选取。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班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适宜性强。
幼儿教师在选取影视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幼儿所处阶段的主要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要让所选取的影视资源完全和幼儿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的方式相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幼儿真正能融入数学的学习中去。
3.创造性强。
所谓的创造性指的是幼儿教师在小班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思路富有创造性,进而在选择影视资源的时候也就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对后期数学教学过程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利的。此外,影视资源合理的创造性的选择也会帮助幼儿更快的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 4.艺术感强。
幼儿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的时候还要考虑影视资源的艺术性特点。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通常都比较注重外在的样貌和形状的变化。具有美感的事物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5.交互性强。
交互性指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需要有互动的环节或者可以引发幼儿同感的一些教学过程。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认知还处在行为认知阶段,单纯的用影视资料达不到小班数学教学的真实目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时要更加注重互动性的要求,选取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影视资源,例如巧虎卡通视频,它是专门为3到6岁幼儿设计的影视视频,里面会设置一些问题和一些小任务,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能进行一定的思考,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影视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1.巧用但不能滥用。
影视资源是为教学而服务的,所以我们使用影视资源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每个环节都想着把影视资源运用其中,反而降低幼儿的学习效果。
2.避免随意呈现。
应用影视资源要根据教学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每一部影片的内容都很长,我们只需要选择我们需要的重点情节,不必要的情节最好不要出现。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在运用影视资源时应做一定的筛序和剪辑。影视情节的生动、语言的丰富激发了幼儿兴趣,但如果动画的情节趣味性过度吸引幼儿的注意,那么我们更要思考是否适合我们的活动,避免本末倒置。
3.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相关的调查研究已经表明,只有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因而,幼儿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选区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资源,只有這样的资源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专注力。但是又要避免过于花哨的内容,否则会引起适得其反的作用,幼儿的注意力会被这些花哨的影视资源所吸引,而忽略对数学的学习和认知。
4.配合幼儿教学活动的需求。
幼儿教师在使用影视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配合进行一定的教学过程,例如,教学引入。幼儿教师不能一开始就为幼儿播放视频资源,而应该先进行一个小游戏或者集体的小活动,引入今天的课程主题,然后再适得的讲解和提问,之后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资源的形式来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没有必要播放影视资源的教学内容,幼儿教师不能一味的去使用影视资源,否则会使学习知识和观看影视资源发生本末倒置的情况。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合理使用影视资源教学我们目前还在探索当中,尤其是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更应该深度思考如何在影视资源背景下更有效、更有趣地应用在小班教学当中。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251-01
研究表明,幼儿的早学习主要是依据自身的直接经验,例如,日常的游戏和日常的生活等。处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大多都是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对待和理解外在的事物。因此,3到6岁的幼儿大多都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常无法清晰的感知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他们的观察只是停留在物体的表面,无法真正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内涵,而且还极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作为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小班数学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动画片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尝试在园课题影视资源在幼儿园教学的运用背景下,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深入探究影视片段在小班数学教学中如何整合与正确的运用。
一、影视资源在小班数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1.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1)通过行动获得认知。
由于小班的幼儿大多是3岁左右,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还不是十分的成熟,通常都是利用自己的直觉和行动来进行事物的判断,这也是这个阶段幼儿的主要认知特征。所以,在小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融入一些活动的场景,让幼儿可以体验中得到知识的学习。
(2)喜欢模仿。
处于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都十分擅长模仿,也十分热衷于模仿。他们在进行模仿的时候往往会加入自己的感情和内心的想法,也可能会将自己的模仿用非常夸张的表情表达出来。此外,幼儿通常会将自己当做游戏或者动画片里的角色,来进行一系列的模仿。因此,影视资源中的各种人物角色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3)会把任何东西都当做有生命的物体。
和成人的世界观不同,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可能会把任何东西都看作是有生命的物体,和他们是一类。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3岁的小姑娘给自己的洋娃娃梳头,跟他唱歌、讲故事。这种行为特点就是幼儿思维的拟人性。而影视资源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和卡通的特效与音效,可以让小班的幼儿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喜欢卡通故事。
看卡通片和儿童故事是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共同爱好。因为,卡通片里面的故事情节大多都十分的简单,也通俗易懂,极易被幼儿所接受。因此,影视资源中的卡通故事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
2.影视资源在小班数学活动中的作用。
(1)运用影视资源,激发幼儿兴趣。
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小班幼儿的思维目前是具象阶段,对数学的热情主要源于对学习素材的兴趣。影视资源中大量丰富的动画、有趣的情节,都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逐步推进教学。
(2)优化教学内容,使数学活动回归生活。
在常规教学当中,因为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没有办法满足我们教学内容的呈现。而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以及网络互动于一体,影视片段中生动、有趣的模拟和呈现实际情景,有利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活动上的联系。例如在“小医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利用影视片段《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当中棉花糖跟好朋友一起玩医院角色游戏,以此作为活动引入并让幼儿了解医生的任务,这样孩子们虽然没有当医生的经验,但通过平时去医院以及影视片段的情境再现,使幼儿初步积累对医生这一职业的认识。另外,在这个活动中涉及到5以内数的点数,幼儿在情境当中获取数学知识,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3)利用影视资源,解决数学活动中的难点。
运用影视资源教学,可以将原来比较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让幼儿得到更多的经验,为进一步形成概念打好基础。例如小班幼儿在“失物招领”这一活动中,我利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当中“失物招领”的影视片段作为引入,幼儿理解失物招领的含义。从而开展数学活动,再利用影视资源当中“大头儿子”的家的情景,创设相同场景,让幼儿掌握一一对应,我们利用影视片段让幼儿来逐个进行观察,使之顺利的转到“配对”这个要讨论和学习的目的上来。其中让幼儿对家进行观察和配对。
二、小班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不直观。
在一些幼儿园的小班数学教学中,很对教师没有利用好影视多媒体资源,只是利用一些活动的教具和一些游戏项目,单纯的教授一些数学的知识。但是,由于有一些幼儿不愿意参加活动,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不是特别的理想。
2.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班的数学教学的目标有以下一个方面:(1)以感知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主;(2)了解数和量之间的关系;(3)感知物体之间的空间和形状的相互关系。但是,目前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很清晰的明确这些小班数学教学的目标,导致在小班数学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影视资源的选择要求
1.教育性强。
在进行影视资源选择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其应有的教育性特点。不能盲目的选取各种各样的影视资源,要结合小班数学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选取。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班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适宜性强。
幼儿教师在选取影视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幼儿所处阶段的主要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要让所选取的影视资源完全和幼儿的认知规律与思维的方式相一致。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幼儿真正能融入数学的学习中去。
3.创造性强。
所谓的创造性指的是幼儿教师在小班数学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思路富有创造性,进而在选择影视资源的时候也就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对后期数学教学过程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有利的。此外,影视资源合理的创造性的选择也会帮助幼儿更快的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 4.艺术感强。
幼儿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的时候还要考虑影视资源的艺术性特点。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通常都比较注重外在的样貌和形状的变化。具有美感的事物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有吸引力的。
5.交互性强。
交互性指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需要有互动的环节或者可以引发幼儿同感的一些教学过程。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认知还处在行为认知阶段,单纯的用影视资料达不到小班数学教学的真实目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时要更加注重互动性的要求,选取一些互动性较强的影视资源,例如巧虎卡通视频,它是专门为3到6岁幼儿设计的影视视频,里面会设置一些问题和一些小任务,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能进行一定的思考,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影视资源应注意的问题
1.巧用但不能滥用。
影视资源是为教学而服务的,所以我们使用影视资源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每个环节都想着把影视资源运用其中,反而降低幼儿的学习效果。
2.避免随意呈现。
应用影视资源要根据教学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过程,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每一部影片的内容都很长,我们只需要选择我们需要的重点情节,不必要的情节最好不要出现。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在运用影视资源时应做一定的筛序和剪辑。影视情节的生动、语言的丰富激发了幼儿兴趣,但如果动画的情节趣味性过度吸引幼儿的注意,那么我们更要思考是否适合我们的活动,避免本末倒置。
3.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相关的调查研究已经表明,只有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潜能。因而,幼儿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要选区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资源,只有這样的资源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专注力。但是又要避免过于花哨的内容,否则会引起适得其反的作用,幼儿的注意力会被这些花哨的影视资源所吸引,而忽略对数学的学习和认知。
4.配合幼儿教学活动的需求。
幼儿教师在使用影视资源的时候一定要配合进行一定的教学过程,例如,教学引入。幼儿教师不能一开始就为幼儿播放视频资源,而应该先进行一个小游戏或者集体的小活动,引入今天的课程主题,然后再适得的讲解和提问,之后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视频资源的形式来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对于没有必要播放影视资源的教学内容,幼儿教师不能一味的去使用影视资源,否则会使学习知识和观看影视资源发生本末倒置的情况。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合理使用影视资源教学我们目前还在探索当中,尤其是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更应该深度思考如何在影视资源背景下更有效、更有趣地应用在小班教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