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是新课程背景下师生都在不断研究实践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在本文论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应用研究,让我们回味、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主动探究;背景;策略;应用
问题解决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它进行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主动探究。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使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问题来展开学习,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标要求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教会学生学习,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将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是国家参与激烈竞争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实施策略
(一) 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关系教学成功的关健。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科学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和策略上,放在有效解决问题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心理气氛,以便于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能力水平精心合理地设计“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是意识。问题情境主要具备三要素:第一,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这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未知事物的地位上。未知的事物反映了思维对象——内容方面。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知识适移来解决问题。第二,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所以,对未知事物的需要是产生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第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发现问题),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觉察得到,这是思维的开端,然后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使思维进行下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他们可能完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步子就会迈得越大,因此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进行思维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二)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就成为教学的重要的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1、 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确保学生直接与被传递的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进行学习,取得经验。要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中解脱出来,以积极应用和尝试的态度来参与。
2、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识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常常照本宣科,或者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通过点拨或适当的讲解把学生的思想偏差纠正过来,并引导学生将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的点拨要做到恰到好处,使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3、 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时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向。
4、 重视思维模型的建立。思维模型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建立思维模型,使学生在碰到新的问题或复杂的问题时其思维上能够有章可循。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思维方法后,其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将会得到提高。例如:在有关氢氧化铝知识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问题解决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大力倡导和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模式的程序如下:1、创设情境,引入教师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冲突有问题,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的困惑,以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2、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学生回想旧知识,自学新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以架设问题和目标之间联系的桥梁。3、寻找方法,设计解决思路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激活有关的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4、评价方法(或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对问题解决过程、方法进行评价,优胜劣汰,获得新结论。或由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假设的材料,经分析、概括得出结论。5、应用新知识,产生迁移将新知识纳入认识结构中,然后把它用于同类问题的新问题中,反馈矫正,使教学重点突出。
四、总结
问题解决教学着眼于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应用,重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更新观念 ,实事求事,开括创新,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和帮助学生在终身化和开放化的教育氛围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自己,成为好学习、能创造、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主动探究;背景;策略;应用
问题解决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它进行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主动探究。基础教育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教学以问题为载体,使教学内容问题化。通过问题来展开学习,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标要求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教会学生学习,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将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生产要素,是国家参与激烈竞争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至关重要。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实施策略
(一) 科学合理的设置问题。在问题解决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关系教学成功的关健。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科学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和策略上,放在有效解决问题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心理气氛,以便于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能力水平精心合理地设计“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是意识。问题情境主要具备三要素:第一,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这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放在未知事物的地位上。未知的事物反映了思维对象——内容方面。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知识适移来解决问题。第二,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所以,对未知事物的需要是产生问题情境的基本条件。第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发现问题),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觉察得到,这是思维的开端,然后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使思维进行下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越大,也就是他们可能完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步子就会迈得越大,因此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进行思维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二)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就成为教学的重要的一环。这个环节包括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几个方面,是一个求异和求同的过程。目的是让学生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1、 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媒体和方法,确保学生直接与被传递的新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进行学习,取得经验。要尽可能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中解脱出来,以积极应用和尝试的态度来参与。
2、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识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常常照本宣科,或者暴露出一些不正确、不完善、不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要通过点拨或适当的讲解把学生的思想偏差纠正过来,并引导学生将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的点拨要做到恰到好处,使学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3、 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具有系统性的“问题”,以“问题”时进行导学。教师的“导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着重在话题的方向上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一般用“问题链”的方法,就是围绕某一“问题”进行渐进式的、全方位的设向。
4、 重视思维模型的建立。思维模型是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建立思维模型,使学生在碰到新的问题或复杂的问题时其思维上能够有章可循。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思维方法后,其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将会得到提高。例如:在有关氢氧化铝知识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启迪学生的思维。
三、问题解决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要大力倡导和建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模式的程序如下:1、创设情境,引入教师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识冲突有问题,让学生产生一种认识的困惑,以形成积极的探究动机,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2、分析问题,搜集信息。学生回想旧知识,自学新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以架设问题和目标之间联系的桥梁。3、寻找方法,设计解决思路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以激活有关的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4、评价方法(或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对问题解决过程、方法进行评价,优胜劣汰,获得新结论。或由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假设的材料,经分析、概括得出结论。5、应用新知识,产生迁移将新知识纳入认识结构中,然后把它用于同类问题的新问题中,反馈矫正,使教学重点突出。
四、总结
问题解决教学着眼于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应用,重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更新观念 ,实事求事,开括创新,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和帮助学生在终身化和开放化的教育氛围中不断完善与发展自己,成为好学习、能创造、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