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比其他学科更多的优势,这个优势集中体现作文上。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新,以充分表现学生自身的个性和思想,以完善学生自身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考虑趋向以及学习方式,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學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
一、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也是小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多角度,多种形式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
(一)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只强调单向思维,而不讲发散思维,只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材。若仅从知识传授角度考虑,传统教育并非没有优势,例如,我们学生的成绩普遍高于西方国家同类学生的水平。我们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病在于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材,因为这种教育的目标就不是要培养创新能力,而是要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认知主体,而是把学生看成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只讲单向思维,只能使我们的认识永远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思想。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
(二)在直觉思维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直觉思维在本质上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整体把握,是在瞬间作出快速判断,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实践经验愈丰富,各种知识和各种关系模式积累愈完备,直觉判断也就愈正确。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与直觉思维分不开:“苹果落地”和“月亮绕地球旋转”,在一般人看来,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是牛顿却从中领悟到苹果之所以掉到地上而不朝天上飞,和月亮始终绕着地球转而没有脱离地球和太阳系飞向宇宙深处,都是由于有地心引力作用,即看到了两个表面互不相关的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需要从小培养,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和语文老师则在这方面肩负着尤为重要的责任。
二、形式多样,让创新落到实处
(一)生活日记,让学生在生活中“求新”。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只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就能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只要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就能使他们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久而久之,学生的生活日记中就会积累起充裕的题材,随手拈来,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自然就自己写出有真情实感且富有个性的作文来。
在日记中,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爆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持之以恒,就会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经常进行类似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小组品评,让学生在讨论中“求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作文教学中,小组品评是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形式。在学生自由讨论、评析时,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行水平、能力、兴趣和习惯进行多次有序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在学生分组交流时,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而此时的老师则像一个节目主持人,只要用画龙点睛的精炼语言加以点拨,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表达的思路,就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从而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来。
例如在指导作文《小草》时,根据不同的情境,让每个小组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小组表演,而后小组讨论、评价,再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使每个小组都从不角度观察了小草,从不同的情境体验到小草的顽强、小草的默默无闻……从而每个学生都把小草给写活了。
小组品评,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能生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自由王国”,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最终达到叶老所说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教学 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考虑趋向以及学习方式,即以“创新性学习”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學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
一、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战略目标,也是小学生应培养和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之一。只有多角度,多种形式地引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素质。
(一)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只强调单向思维,而不讲发散思维,只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讲授知识,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材。若仅从知识传授角度考虑,传统教育并非没有优势,例如,我们学生的成绩普遍高于西方国家同类学生的水平。我们传统教育的主要弊病在于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材,因为这种教育的目标就不是要培养创新能力,而是要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认知主体,而是把学生看成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只讲单向思维,只能使我们的认识永远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思想。为了创新,必须强调发散思维,没有发散思维就不会有任何创造性的萌芽和创造性的成果。
(二)在直觉思维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直觉思维在本质上是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整体把握,是在瞬间作出快速判断,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实践经验愈丰富,各种知识和各种关系模式积累愈完备,直觉判断也就愈正确。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也与直觉思维分不开:“苹果落地”和“月亮绕地球旋转”,在一般人看来,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但是牛顿却从中领悟到苹果之所以掉到地上而不朝天上飞,和月亮始终绕着地球转而没有脱离地球和太阳系飞向宇宙深处,都是由于有地心引力作用,即看到了两个表面互不相关的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需要从小培养,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和语文老师则在这方面肩负着尤为重要的责任。
二、形式多样,让创新落到实处
(一)生活日记,让学生在生活中“求新”。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只要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就能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只要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家庭的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就能使他们在平凡中发现不凡,在平淡中寻找新、奇,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久而久之,学生的生活日记中就会积累起充裕的题材,随手拈来,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而发。自然就自己写出有真情实感且富有个性的作文来。
在日记中,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爆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持之以恒,就会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经常进行类似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使创新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小组品评,让学生在讨论中“求活”。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作文教学中,小组品评是学生课堂参与的主要形式。在学生自由讨论、评析时,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行水平、能力、兴趣和习惯进行多次有序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活动。在学生分组交流时,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而此时的老师则像一个节目主持人,只要用画龙点睛的精炼语言加以点拨,为学生创造性想象提供表达的思路,就能使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从而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来。
例如在指导作文《小草》时,根据不同的情境,让每个小组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小组表演,而后小组讨论、评价,再加上老师适时的点拨,使每个小组都从不角度观察了小草,从不同的情境体验到小草的顽强、小草的默默无闻……从而每个学生都把小草给写活了。
小组品评,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它能生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自由王国”,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使学生产生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最终达到叶老所说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