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笔者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生物学习都很被动,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经常因为作业不认真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受到批评。诸如此类学生,带给教师最大的印象是学生没有“长醒”,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再进一步的教学反思中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从小到大的教育模式固化,习惯了死记硬背;又有家庭教育的表面化,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学生对高中快节奏的学习方式不适应等等方面。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学生学习效能低下,对于具体的生物学问题就不能够科学处理,造成今后个人能力上的缺失,这就与教育的初衷事与愿违。
针对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快就能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但是之后课堂中的反复习题练习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提高正确率,这已经不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就如同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的原则:“高难度、高速度,他们迫切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要有新的挑战,而不是纸上谈兵”。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尽早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或者实践中面对具体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进而提出对待新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越来越多自主招生高校看中的学生科研素养,更能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来服务生活。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笔者从生物科学这一科目的学科属性出发,深入挖掘生物教学的操作过程,倡导“实验”和“实践”相结合。力图通过学生的自发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围绕学生进行,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情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改变,具体思路如下:
课堂上,倡导“实验”教学思路,打破传统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模式的改变是重中之重,教师力求课堂的高效化。课堂应与课外协调统一教学内容和难度,不做无用功。
校内实验室开设基础实验和特色实验,与校本选修课结合,突出实验的主体性。校内空余场地进行生物室外活动,加强生物认知范畴。校外整合生物资源,通过校外实践促进生物视野开拓。
教师研究生物热点问题,围绕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进行教学设计,驱动学生实践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优先选择生活实例,透过现象剖析本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兴趣,做到学以致用。
学校完善选课走班机制,优化分层教学模式。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保障常规和学习双优化的目的,建立追踪档案,定期汇总分析,达到对每个学生负责的目的。
三、需要完善的工作
教学模式的改变会面对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最基本的思路出发,在现有教学机制和模式的条件下,围绕学生的实验和实践学习,建议从以下方面具体实施:
1.编写校本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系统的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指导。如何编写校本教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从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和实践出发,收集各个版本的教材,深入研读现有教材和课程标准,将现有教材的内容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进行梳理,设计不同的板块。二是从生物科学史发展过程出发,不拘泥于现有教材的内容,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曾经”面临的生物学科问题,以此为素材,设计相同的实验境遇,还原科学家探究过程,丰富和完善科学探究的曲折过程。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一直占据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需要在课堂中习得大量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例不应过大,要为学生的实验和实践留足时间,也不应成为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课堂的功能主要是休整和为实验和实践做准备以及总结反思提升。课堂的实施依照校本教材的规划进行。
3.设立优秀人才培养机制
优秀人才培养机制与“导师制”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学生入学后进行学科特长调查,建立培养计划,进行档案培养管理。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分门别类,建立长效跟踪评比机制,筛选生物学科特长生,设立高中生物导师,到达一定培养目标后,向高校推荐,利用高校资源,牵线成立大学导师制。
4.完善实验室建设管理
實验教学现在备受上级主管部门重视,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体应该大力建设。设立上仿照大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设立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
5.长效的教师学习机制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导论》中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也就是说随着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需要不断的提升。同样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基于更多的信息和更复杂的情境,模拟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站在社会的最前端,不仅不能拘泥于多年不变的学科教材,在知识的更新上不断学习,而且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尝试和完善。具体应该有完善的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内容上应该包括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业指导能力等。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快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从之前的分数变成了多元化和高素养,这也符合我国目前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换言之,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要求是美好的,但是学校目前的教学有些“生产力落后”。立足学生生物学素养提高的长效化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迫切需要进行的。本文提出的实验、实践教学思路初衷即在于此,希望能够调动学生最本质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深入实验、实践活动。有行动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进步,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学生是未来的主力军,有能力和责任去正面社会的问题。当然,由于时间和本人水平的局限,上述仅是对现状的一些思考,仍有大量需要完善和改正的不足之处,希望可以进一步研究。
在笔者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生物学习都很被动,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经常因为作业不认真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受到批评。诸如此类学生,带给教师最大的印象是学生没有“长醒”,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再进一步的教学反思中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从小到大的教育模式固化,习惯了死记硬背;又有家庭教育的表面化,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学生对高中快节奏的学习方式不适应等等方面。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学生学习效能低下,对于具体的生物学问题就不能够科学处理,造成今后个人能力上的缺失,这就与教育的初衷事与愿违。
针对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快就能够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但是之后课堂中的反复习题练习对于他们来说无非是提高正确率,这已经不能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就如同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的原则:“高难度、高速度,他们迫切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要有新的挑战,而不是纸上谈兵”。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尽早的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或者实践中面对具体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进而提出对待新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越来越多自主招生高校看中的学生科研素养,更能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习来服务生活。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笔者从生物科学这一科目的学科属性出发,深入挖掘生物教学的操作过程,倡导“实验”和“实践”相结合。力图通过学生的自发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围绕学生进行,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情境,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场由内而外的改变,具体思路如下:
课堂上,倡导“实验”教学思路,打破传统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模式的改变是重中之重,教师力求课堂的高效化。课堂应与课外协调统一教学内容和难度,不做无用功。
校内实验室开设基础实验和特色实验,与校本选修课结合,突出实验的主体性。校内空余场地进行生物室外活动,加强生物认知范畴。校外整合生物资源,通过校外实践促进生物视野开拓。
教师研究生物热点问题,围绕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进行教学设计,驱动学生实践学习过程。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优先选择生活实例,透过现象剖析本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兴趣,做到学以致用。
学校完善选课走班机制,优化分层教学模式。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保障常规和学习双优化的目的,建立追踪档案,定期汇总分析,达到对每个学生负责的目的。
三、需要完善的工作
教学模式的改变会面对很多的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最基本的思路出发,在现有教学机制和模式的条件下,围绕学生的实验和实践学习,建议从以下方面具体实施:
1.编写校本教材
教材是实施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系统的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指导。如何编写校本教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从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和实践出发,收集各个版本的教材,深入研读现有教材和课程标准,将现有教材的内容按照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过程进行梳理,设计不同的板块。二是从生物科学史发展过程出发,不拘泥于现有教材的内容,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曾经”面临的生物学科问题,以此为素材,设计相同的实验境遇,还原科学家探究过程,丰富和完善科学探究的曲折过程。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一直占据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需要在课堂中习得大量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比例不应过大,要为学生的实验和实践留足时间,也不应成为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课堂的功能主要是休整和为实验和实践做准备以及总结反思提升。课堂的实施依照校本教材的规划进行。
3.设立优秀人才培养机制
优秀人才培养机制与“导师制”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学生入学后进行学科特长调查,建立培养计划,进行档案培养管理。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分门别类,建立长效跟踪评比机制,筛选生物学科特长生,设立高中生物导师,到达一定培养目标后,向高校推荐,利用高校资源,牵线成立大学导师制。
4.完善实验室建设管理
實验教学现在备受上级主管部门重视,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体应该大力建设。设立上仿照大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设立基础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
5.长效的教师学习机制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导论》中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也就是说随着学生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需要不断的提升。同样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是基于更多的信息和更复杂的情境,模拟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站在社会的最前端,不仅不能拘泥于多年不变的学科教材,在知识的更新上不断学习,而且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尝试和完善。具体应该有完善的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内容上应该包括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学业指导能力等。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快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从之前的分数变成了多元化和高素养,这也符合我国目前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换言之,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要求是美好的,但是学校目前的教学有些“生产力落后”。立足学生生物学素养提高的长效化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迫切需要进行的。本文提出的实验、实践教学思路初衷即在于此,希望能够调动学生最本质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深入实验、实践活动。有行动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进步,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学生是未来的主力军,有能力和责任去正面社会的问题。当然,由于时间和本人水平的局限,上述仅是对现状的一些思考,仍有大量需要完善和改正的不足之处,希望可以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