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重来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过巧合。时隔整一年,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再发火灾。
  7月16日14时25分,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常减压蒸馏装置因换热器泄漏引发火灾,大火燃烧了近6小时,火灾导致约15米高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大部分报废。
  一年前的同一天,中石油大连石化管辖的大连新港油罐区发生爆炸,部分原油泄漏流入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公里的海域受到污染,直接损失达5亿元以上。
  2010年的“7.16”火灾官方尚未追责,中石油已经将其定性为“承包商事故”;2011年的“7.16”火灾原因尚在调查之中,责任将会是谁?
  
  火灾起因
  火灾发生在刚刚检修了半个月的中石油大连石化生产新区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上。
  该常减压蒸馏装置是一座4层、高约15米的建筑,一层是泵房,四层是空气冷却器,二、三层是换热器。
  参与调查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引发火灾的是其三层的换热器。“散热器的法兰可能漏油了,在两次不大的闪爆后就着了。”
  在场的工人听到了这两声沉闷的闪爆。闪爆威力虽然不大,但一方面撕裂了散热器中密封的油管,另一方面提供了引燃油品的火星。
  7月16日14时25分,油管中的油源源不断沿着三层向下倾泻,火势迅速从三层向下蔓延,搭建整体建筑的钢筋和钢板在高温下没挺多久,“就像面条和面片一样软塌了”。
  庆幸的是,虽然换热器的直径粗达1.7米,但内中的油管大都比较纤细,在关闭了输油阀门后,油管中残留的油品并不多,火势对厂区内其他装置和油品未造成太大威胁。
  7月16日19时57分,明火基本被扑灭。当晚23时,中石油副总经理沈殿成赶赴事发现场,事故领导小组由此成立,其中当即的两项重点工作是:当晚组织清洗清扫厂区内的油污和消防泡沫;严防对海洋和空气造成污染。
  7月17日,中石油官网宣布,“截至16日21时,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泄漏着火事故已进入现场清理阶段”。
  和此前的同类事故处理一直保持着沉默相比,此次大火扑灭后,中石油在第一时间对外表态,“监测表明,未对周边海域和大气环境造成污染,未发生次生事故”。
  “闻闻这个气味,谁敢说一定就没污染?”7月17日凌晨4:30,正在中石油大连石化宾馆附近监测空气污染的大连市环保局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具体的污染数值,需要利用仪器设备进一步精确。
  而次生事故也接踵而至。火灾发生的次日,大连石化员工张峥在清理火灾现场时从高处跌落身亡。
  
  谁之责?
  这是一次始料未及的火灾:半个月前,整个生产新区刚刚完成全面检修,常减压蒸馏装置也在停工检修之列。
  “5月份,大连石化召开2011年生产新区装置停检动员大会,整个生产新区都停工检修。”前述大连石化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大连石化生产新区自2008年至今已经运行3年。按照相关技术标准,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加工年开工时数8400小时,运行周期为3年一修。
  2011年5月20日,大连石化生产新区全面停工,检修范围包括8套联合装置、16个单体装置、1007个检修项目和43个技术改进项目。按照大连石化的说法,此次检修“在大连石化尚述首次,在国内也尚无先例”。
  7月5日,历时一个多月的检修宣告结束,大连石化生产新区重新开工,10多天后,火灾发生了。
  “导致火灾的不外乎三方面,检修问题、操作问题和设备问题。”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前两者很可能被排除。首先,检修之后要有验收环节,既然已经恢复生产了,说明检修没有问题;其次,操作方面未发现违规,而且操作部门此前已经按照流程操作了三年,上岗的也都是老员工。
  按照这一逻辑,设备问题可能将被列为主要原因。《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得的材料显示,除了换热器与中石油无直接关系外,其余责任方均系中石油“直系亲属”。
  其中,本次蒸馏装置的检修工程由中石油大庆石化建设公司承担,具体工作由该公司旗下安装二、五、六三家分公司承担;工程的监理验收工作由中石油大连石化旗下七星监理公司承担;检修后具体生产操作仍由中石油大连石化生产新区负责。
  多位参与调查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事故现场已经很难拿到确凿的证据——高温之下,换热器等设备基本上已经烧化了。
  按照中石油的官方表态,自7月17日起,中石油“正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事故分析调查工作”。
  具体调查工作由中石油大连石化展开。据悉,此次调查最初责成大连市安监局进行,“这么专业的问题安监局怎么能调查出来?安监局已经委托大连石化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报安监局。”
  “火灾责任也是一次内部博弈、权衡利益的过程,谁也不愿意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前述人士认为,在今后更大利益的驱使下,换热器供应商也许愿意担负起事故的责任。
  按照中石油大庆石化建设公司的施工组织设计,本次检修涉及换热器131台,其中检修换热器108台,安装更换换热器23台。
  2010年的“7•16”爆炸,虽然官方调查一直没有出炉,但中石油已将其定性为“承包商事故”;2010年初,中石油位于陕西省华县的地下输油管道发生泄漏,导致黄河沿岸多地暂停饮用黄河水,中石油的调查结果是“事故原因为第三方施工破坏所致”,中石油负次要责任。
  
  调查冲击波
  接近中石油高层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虽然火灾本身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污染,但中石油高层对此次火灾极为恼火,“因为它发生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上”。
  首先,连续两年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市发生火灾,中石油这艘最大央企的安全运营能力被质疑;
  其次,2010年的火灾调查至今悬而未决。时值去年“7•16”大连火灾一周年,再次发生火灾,外界的目光和舆论无疑会再度升温。
  正是基于此,中石油高层格外重视。
  7月16日23点,中石油副总经理沈殿成赶赴事故现场,宣布成立由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任组长、沈殿成任副组长的事故领导小组,亲自领导指挥大连的后续处理工作。
  7月16日当晚,除了总经理蒋凡,大连石化高层几乎全部住进临近火灾厂区的石化宾馆现场办公。虽然明火已经扑灭,并且发出“无污染”的通报,但包括生产处、安环处、经理办等部门仍旧坚守石化宾馆。当天的石化宾馆谢绝对外,实际上已没有对外的床位,大连石化高管团队将整个石化宾馆住得满满当当,匆忙赶来的大庆石化人员只能住进市区的宾馆。
  7月17日上午10时30分,沈殿成在事故现场召开办公会,宣布了查清事故原因、清理现场油污、避免环境污染、尽快恢复生产、杜绝次生事故等6点要求。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一位国家安监总局的官员如此评价中石油连续两年发生的“7•16”事故。尽管今年的“7•16”火灾并不特别重大,但其对去年“7•16”调查报告的面世将起到助推作用。
  此前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国家安监总局的内部人士透露该局已将2010年“7•16”事故的调查报告上报。
  在这位官员看来,今年“7•16”的调查一旦出炉,招致的将是连锁反应:“且不说谁是责任方,你想今年刚发生的事故报告都出来了,去年已经发生一年的报告为什么不公布?”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采访时获悉,中石油准备处理一批与事故存在关联的官员,这一说法已经在大连石化内部酝酿。
  “接二连三的出事,起码暴露出你的管理存在问题,再不给民众交代似乎说不过去了。”前述官员表示。
  
  2010年“7•16”事故回顾
  
  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管辖范围内的新港油罐区发生爆炸和原油泄漏事故。
  当日下午3点30分,利比亚籍油轮“宇宙宝石”号开始向由大连石化管理的国际储运公司罐区卸油。由于“宇宙宝石”号油轮运送的是来自委内瑞拉的30万吨超重油,属高含硫原油,含硫量达4%。因该品种原油硫、酸含量及粘度相对较高,卸载原油时需要大量添加脱硫剂。
  现场配合卸油注入脱硫剂的是上海祥诚公司,指导上海祥诚工作的则是天津辉盛达公司。
  7月16日13时,油轮暂停卸油并告知“有关部门”,但因“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脱硫剂的作业仍在继续;当日18时8分,靠近注入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爆炸。
  事后官方数据显示,至少1500吨原油流入海洋,超过50平方公里的海域受到污染,直接损失在5亿元以上。
  2010年7月23日,国家安监总局发布通报,通报确认的事故责任包括:事故单位对加入的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不力。
  在2010年8月的中石油安全环保工作会议上,中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表示,“7•16”爆炸事故“属于承包商事故”。
  2010年10月24日,中石油辽河油田的工作人员在拆除“7•16”火灾中受损的103号罐时,再次引发火灾。
  “7•16”爆炸发生后,国务院组成事故调查小组。最终,负责现场作业的上海祥诚公司现5名员工被警方拘留,后两人被取保候审,另3人至今仍然在押。
其他文献
7月11日下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与全球主要媒体记者举行了她履新后的首次媒体圆桌会。  当《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问及这位法国前财长一周前提及的增设第四个副总裁职务进展如何时,拉加德的回答让在场的记者大吃一惊:明天就会有重大的人事变动公布。  12日,IMF宣布了这一重大变动,包括提议现任IMF总裁特别顾问朱民出任新增设的副总裁职位,同时提议任命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家经
期刊
6月27日,审计署发布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GDP的27%。 审计署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尘肇认为,总体来看,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隐含的意思是,中国政府债务的偿还压力短期内不会出现巨额风险。 但一位长期跟踪研究地方债务的学者透露,从现在开始到2
期刊
北方某市一位主管金融的负责人冒着7月的热浪匆匆进京,试图游说相关主管部门,将该市一个在建项目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剥离出来,放在商业信贷流通领域。  该负责人已经与相关金融机构谈妥,如获得主管部门放行,项目将以非政府融资平台的身份获得信托融资。  该市目前的费力腾挪,源于银监会陆续出台严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规定,包括到期不得展期,不得以新还旧等。今年的紧缩货币政策的背景下,更使平台融资困难,很多
期刊
第 二季度9.5%的经济增速令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减缓,货币政策调控进入一个敏感的观察期,对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调整节奏,业界的争论一直不休。  7月6日,央行宣布年内第三次加息,存贷款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利率达到3.5%。尽管如此,中国仍未摆脱“负利率”困扰。国家统计局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  7月13日,统计局公
期刊
停 滞多年的中国水利基建等来了政策的春天。  7月8日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释放消息:未来10年,中国将投入4万亿元资金兴修水利,以彻底扭转中国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水利建设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  然而,与房地产、汽车领域丰厚的投资回报不同,水利基建投资的薄利让地方政府缺乏做大的激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同样是投资推进的掣肘。  5~6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研”
期刊
下 半年中国经济调控棒的指向已日渐明朗,主基调不变前提下的政策微调成为核心特征。  7月4日到7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四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下半年宏调框架浮出水面:“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  “有重点,也兼顾其他目标,是本轮调控目标的特点。”中国人民大
期刊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两大挑战,直接考验中国发展模式能否全面性、可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推动城乡一体化和东西部发展均衡,其突破口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也是现代化国家转型和崛起的必由之路。  “中央关于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对农村公路发展赋予了新内涵。”2011年7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再次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
期刊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哈大客专公司”)的办公地点,位于沈阳和平区和平北大街华利大厦21层。作为哈大客专公司总经理,杜厚智曾在此工作了近4年时间,直到6月底接受纪检部门调查后被免职。  在被带走之前,杜厚智的工作并无异常,公司的大部分员工甚至并不知道杜正在接受调查,直到在网上看到相关消息,才在公司相互求证。杜被带走调查后,办公室已被暂时查封。公司目前由常务副总经理刘忠宪暂时负责全盘工作
期刊
6月21日发改委下发通知,提出“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时值保障房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但有关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厘清,仍是“一头雾水”,说法不一。允许平台企业发债投入保障房建设,如果没有信息透明化的保障,很可能又是一次“带电作业”从而引入新的风险。而如果能将信息公开作为操作设计的核心,则可能在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和落实保障房任务上一箭双雕。  要实现政策设计的初衷,基本的前提就是信息的公开透明,
期刊
7月12日,继渤海溢油、惠州炼厂起火后,中海油再度传来坏消息:当日凌晨1:30,公司旗下绥中36-1油田中心平台中控系统发生设备故障,全油田生产关断,原油泄漏形成1平方公里左右的油污带。  中石油亦未幸免。2010年大连“716”爆炸漏油的调查报告尚未披露,周年之际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再发火灾。  石油石化领域的安全事故接踵而来,像魔咒一般,警示了行业的高危性:石油化工产业近年来的迅速扩张,安全和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