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兴趣,就会有动力,就会有创新。数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好学科之一,但是因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组织教学比较费力。为了使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省力,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一、用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淘气和笑笑赛跑的故事:“淘气和笑笑比赛看谁跑得快,跑道是在正方形的跑道内切一个圆形跑道,淘气跑正方形跑道,笑笑跑圆形跑道。结果是谁赢呢?”我将这两条跑道画在黑板上,让学生猜一猜。有的说:“淘气赢。”有的說:“笑笑赢。”
这时我就提问:“这两条跑道一样长吗?”学生一脸疑惑,这时我给出正方形的边长是10米,学生很快就计算出正方形跑道的周长是40米。“那圆形跑道有多长呢?”学生很想知道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时我就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圆的周长。”学生都希望自己会求圆的周长,早点知道是谁赢了,都在认真地学习。本来圆的周长是很枯燥的内容,但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后,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二、组织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小学生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因而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导课新颖,引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年月日》一课时,我是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的。“有个宝宝真稀奇,身军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同学们听到这个谜语,都瞪大眼睛,认真思考,很快猜出是日历本。然后教师拿日历本讲一面是一日,一年是多少日呢,而今天我们就学习《年月日》。生动形象的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注意力很快便集中到学习上来。学生怀着兴趣和期待,是学好新知识的良好基础,如果上课能有一个好的开端,把学生的兴趣和期待的火苗点燃,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那就已经有了一半的成功。
2.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切实来到课堂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有所发展,从而得以保持和培养。
(1)重视讨论,激发兴趣。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是个体与群体的活动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组织讨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鼓励质疑,激发兴趣。课堂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3)直观操作,激发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课前教师可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课上,老师提出:“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图形拼成一个我们熟悉的图形。想一想,该怎样拼,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当学生拼成四边形后,我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四边形的高和底与原三角形的高和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得出结论,很快便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知道了公式的来历。
3.利用先进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加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我便用抽拉式投影片进行教学,画图上先出现一个小朋友,左手和右手各拿一个气球,通过抽拉图影片把两个气球拉到一起,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加法便是将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含义。这样一讲,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增加了学习之兴趣,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开展游戏,培养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在教学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
活泼多样的游戏,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动脑、动手、动口,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例如,在教学“凑十法”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环节,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写有1至9数字的卡片,让他们自己去找朋友,要求两个朋友的卡片加起来正好等于10。当宣布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的兴趣很高。当他们按照要求找到朋友后,我们一起来编一首《好朋友》的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然后好朋友一起唱唱这首儿歌。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玩结合,掌握知识,增强了兴趣。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展示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
一、用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淘气和笑笑赛跑的故事:“淘气和笑笑比赛看谁跑得快,跑道是在正方形的跑道内切一个圆形跑道,淘气跑正方形跑道,笑笑跑圆形跑道。结果是谁赢呢?”我将这两条跑道画在黑板上,让学生猜一猜。有的说:“淘气赢。”有的說:“笑笑赢。”
这时我就提问:“这两条跑道一样长吗?”学生一脸疑惑,这时我给出正方形的边长是10米,学生很快就计算出正方形跑道的周长是40米。“那圆形跑道有多长呢?”学生很想知道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时我就引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圆的周长。”学生都希望自己会求圆的周长,早点知道是谁赢了,都在认真地学习。本来圆的周长是很枯燥的内容,但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后,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
二、组织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小学生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而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因而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导课新颖,引发学生兴趣
如在讲《年月日》一课时,我是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的。“有个宝宝真稀奇,身军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同学们听到这个谜语,都瞪大眼睛,认真思考,很快猜出是日历本。然后教师拿日历本讲一面是一日,一年是多少日呢,而今天我们就学习《年月日》。生动形象的故事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学生的注意力很快便集中到学习上来。学生怀着兴趣和期待,是学好新知识的良好基础,如果上课能有一个好的开端,把学生的兴趣和期待的火苗点燃,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那就已经有了一半的成功。
2.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一节课的内容,教师要精心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切实来到课堂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有所发展,从而得以保持和培养。
(1)重视讨论,激发兴趣。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是个体与群体的活动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组织讨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鼓励质疑,激发兴趣。课堂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3)直观操作,激发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课前教师可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课上,老师提出:“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图形拼成一个我们熟悉的图形。想一想,该怎样拼,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当学生拼成四边形后,我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四边形的高和底与原三角形的高和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得出结论,很快便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知道了公式的来历。
3.利用先进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加法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我便用抽拉式投影片进行教学,画图上先出现一个小朋友,左手和右手各拿一个气球,通过抽拉图影片把两个气球拉到一起,学生很快便理解了加法便是将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含义。这样一讲,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增加了学习之兴趣,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开展游戏,培养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在教学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可以把教学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变静态的课堂教学为动态的数学活动,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获取知识。
活泼多样的游戏,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动脑、动手、动口,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例如,在教学“凑十法”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环节,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写有1至9数字的卡片,让他们自己去找朋友,要求两个朋友的卡片加起来正好等于10。当宣布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的兴趣很高。当他们按照要求找到朋友后,我们一起来编一首《好朋友》的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然后好朋友一起唱唱这首儿歌。这样学生在玩中学,学玩结合,掌握知识,增强了兴趣。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展示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