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议联结” 条分缕析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议联结”是议论文的一种重要结构模式,它能使一篇作文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引”,即引论,提出问题,要求从材料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近几年的高考,大多是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或新材料作文题,题目所给的材料一般是写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考生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注意“三言两语”引用材料,要干脆利落、恰当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从材料中引出的中心论点,语句要通顺、凝练,可以是一个对偶句、判断句,也可以是简短的哲理性语句。中心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正确,就是要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普遍追求的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鲜明,就是赞扬什么,批评什么,褒什么,贬什么,要旗帜鲜明,态度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新颖,就是要有时代感,有独特的见解。
  “议”,即本论,分析问题。“议”要材料丰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要采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议论,并恰当地使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也可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俗语谚语等作为道理论据。
  “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联系时事,或集体,或个人;或正面,或反面,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阐述。还可指出论点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结”,即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或以抒情句式发出鼓励和号召,或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和拓展。比如对论点是“我们需要倡导探索精神”的作文,可以这样结尾:“总之,人们应发扬探索精神,知难而上。不保守,不停滞,勇于进取,不断获得新成果,开拓新领域。使国家日益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发出号召,铿锵有力,首尾呼应,引人深思。总之,作文的结构,犹如一座大厦的框架,是作文的主体。这种“引议联结”式的结构有很强的思辨性,深受阅卷老师青睐。
  接下来,就以下面这道作文题目所作的范文,大家展开讨论。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某职业技术学院的焦老师想出在课后发微信红包的“新招”,对出勤率高、学习成绩好和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都发红包奖励。此举一出,他课上的学生没一个逃课,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变好。此事传出,该校老师和学生表示认可,觉得这个做法有新意。媒体报道后,引发争议,有家长明确反对老师这种做法,认为用“钱”引导学生上课,会让孩子变得功利,使教育变味。
  对以上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就其中焦老师、学生或家长的表现,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红包奖励”折射出教育的无奈
  ◎许恒玥
  学生出满勤,成绩进步,认真听课……都能赢得老师的红包奖励,当如此娱乐化的红包被某高校的焦老师用作点名“神器”时,我既佩服其能够准确捕捉学生心理,同时也为老师竟设法取悦学生而深感悲哀,“红包奖励”更多地折射出教育的无奈。
  “红包”本来“礼轻情意重”,在生活中我们用它来表达祝福。焦老师与时俱进用它来鞭策学生,其良苦用心值得肯定,但用红包物欲刺激、管理学生,从另一角度看,却激发了学生对金钱的欲望。學生到课堂听课,学好学业,本是分内之事,如今却与红包挂钩,于那些真心想读书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原本单纯的求知欲,如今却因老师的这一做法沾上了利欲色彩。
  我相信,焦老师发微信红包实属无奈之举。“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有的学生把逃课当作家常便饭,本该是人生中探究与思考的最佳年龄,却产生厌学情绪,沉迷于电子产品。由此担负“欲人之无惑”重担的教师,在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上举步维艰,发红包以吸引学生、管理学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又确实是教育手段陷入无奈的表现。由此,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可能导致教育的失败。
  “微信签到”“刷脸神器”等点名“神器”层出不穷,在网友调侃逗乐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深思:当下学生的求知欲难道只能被动地激发?而师道尊严又该何去何从?这些看似创新的举措,冲击了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思想,使师道尊严日渐消失。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欲改变现状,纠正这种风气,从根源上来说,学校应努力完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注重实践,使学生真心爱上学习,真切地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充实感与愉悦感。而学生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师长,尊重知识。《礼记》有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遵道,遵道然后民知敬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红包包不住沉甸甸的知识,知识亦不需要红包的外包装。“红包奖励”更多地折射出教育的无奈。红包作为习俗符号,该被珍惜使用;而知识作为个人灵魂的填充,更应该被崇敬与尊重。新时代下的师道尊严,应该由师生共同维护。
  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讨论的主题是“引议联结”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使作文更有条理,更有说服力。
  王 明:开头引用材料,表明自己的观点,即“红包奖励”折射出教育的无奈。
  刘亚伟:引用事例但没有照抄事例,而是抓住关键句、关键词,理出中心事件,抛出自己的观点。
  秦 心:对,就是抓住关键信息,概括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
  老 师:但是不能照搬,我们要开动脑筋,抓关键词句,找出材料的中心事件,也就是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而且要褒贬分明。这种开头方法简称为“引”。
  宋 义:第二段分析了材料中这种做法的危害,虽然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但这种做法对真正爱读书的学生是不公平的,给学习披上了利欲的外衣。
  赵小梅:第二段谈这种做法的危害,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很有说服力。
  老 师:从材料入手分析这种做法的危害,这就是“议”。
  李思明:第三段是从焦老师这样做的原因展开议论的。
  陈 宇:第三段分析了内因:焦老师发微信红包实属无奈之举;外因是由于外界诱惑,学生不愿意上学,而是沉迷于电子产品等;然后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分析这种做法的危害。
  老 师:这两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这段主要是从材料入手,深挖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危害,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秦 心:第四段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分析议论,更有说服力。
  王 明:这一段与现实紧密相连,让读者更能明白作文意图,进而引发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老 师:这段主要列举了社会中出现的相似事例,例后有议。这就是议论文中的“联”,即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和人生,深入论证。
  陈 宇:第五段主要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育者和求学者的角度分别论述。
  老 师:从两个角度议论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赵小梅:结尾对全文作了一个总结,收束全篇。
  秦 心:结尾照应全文,重申观点。
  老 师:这一段回扣主题,呼吁劝勉。提出“新时代下的师道尊严,应该由师生共同维护”。
  今天,我们主要通过赏析范文,了解了“引——议——联——结”这一结构,同学们要学以致用,在以后的写作中熟练使用这种结构。
  技法点睛
  “引议联结”是议论文的一种重要结构模式,这篇作文先“引”:开篇抓住关键词句,理出中心事件,引用材料,简单概括,提出中心论点,即“红包奖励”折射出教育的无奈。接着是“议”:回议事件,分析材料,肯定“红包奖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进而论述“红包奖励”的危害,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然后“联”:联系相似事例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分析论证观点,雄辩有力。“结”:结尾寻求对策,提出最后要解决以上问题,教育者和求学者都要付诸努力,呼吁人们尊师重道,回扣主题,有力收束全文。
  【张玲、孙钦林/供稿】
其他文献
“那你们小时候都玩什么呢?”语文老师盯着我的眼睛问。   我想了半天,失望地对老师说:“石头剪刀布。”   是啊,老师小时候玩的踢窝口袋、打跑关、摔泥碗碗、撞拐等,我们都没玩过。我的童年只有和伙伴们玩“石头剪刀布”。或许女生的花样多点,但我们男生真的只有这简单的一项。尽管如此,快乐却充满我的整个童年。   记得上幼儿园时,班里会玩“石头剪刀布”的只有我们三个人,其中包括一个女生。一到室外,我们三个
期刊
沿着太仓市致和塘边的绿化带行走,一不留心就会撞见一处名胜古迹。什么“太师府”“太师第门楼”“李时珍上岸处”,等等,让我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两个词有了不一般的感受。不知不觉间,我已穿过人民路,走过卖秧桥,来到了城西。   只见一座庄严肃穆的院落,静静地被路边的梧桐树掩映着。一方水磨青砖上镌刻着四个淡雅清秀的大字——“张溥故居”。哦,张溥,晚明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古文观止》中《五人墓碑
期刊
閱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有人赞成米兰·昆德拉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应该负重前行,这样才会真正获得成功;也有人反对他的观点。   请以“必须负重前行/无须负重前行”为
期刊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对它的准确定义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积①比较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空气中的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
期刊
感动中国,  传递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王玉星  走过2019年,总有人温暖你我,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樊锦诗、顾方舟、杜岚、尤端阳、中国女排……来自各个行业、领域的获奖者们,精神催人奋进,事迹令人动容,传递出了平凡又伟大的向上向善力量。   感动中国,擎起不忘初心的伟大旗帜。从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张富清,到在笔记中写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却不幸
期刊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青年小李,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他这样的人生被称为“标配人生”,令同龄人羡慕不已。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这样的“标配人生”,他们认为,“标配人生”目标清晰,追求“标配人生”的人值得尊重。   材料二:大学毕业生顾亚毕业后来到海嘎小学任教,全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大多数孩
期刊
身处世间,看到追求“更好生活”的人们步履匆匆,被裹挟着不断向前。我不停叩问(对人生的沉思与反问,用“叩问”比“询问”更恰当贴切):我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寻一条上山的小径,伴着山林中隐隐传来的琴声,沿着青翠的竹林,我向深山巨谷中走去。琴聲离我越来越近,竹林中隐隐约约可见一屋(“隐隐约约”写出小屋因竹林遮挡看不真切的情形,用词贴切),我悄然走近,只见屋前坐着一个书生。那书
期刊
身处世间,看到追求“更好生活”的人们步履匆匆,被裹挟着不断向前。我不停询问(“询问”是就某个问题征求意见,或打听情况,用在这里不贴切):我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寻一条上山的小路,伴着山林中隐隐传来的琴声,沿着青翠的竹林,我向深山巨谷中走去。琴声离我越来越近,竹林中模模糊糊可见一屋(“模模糊糊”是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清晰,用在这里不贴切),我静静地走近,只见屋前坐着一个
期刊
仰望苍穹,常看见一朵云,在阳光下轻轻飘着,美丽高洁,自由自在。  假如,所有的生命都能以这样的形式存在,人间和天堂一定没有什么区别。  二十多年前的星空下,我坐在黑沙滩上,听姨婆给我讲七仙女的故事。  听完后,我问:“姨婆,天堂是什么?”  姨婆说:“是一个能使我们觉得特别幸福的地方吧。”  我又问:“天堂远吗?”  她想了想,说:“很近,你就是刚从那儿来到人世的。也很远,很久以后,你还会回去的。
期刊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节约”是节制、约束的意思。“节约”是古时的一种马具,将马使用的缰绳或皮条穿其而过,以起到连接作用,达到控制马的目的。   材料二: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李商隐《咏史》有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