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校生物课堂应该是“小课堂、大自然、大社会”,这是生物学科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基础。如果教材不经教师精心处理,教法、教学方法不经教师精心设计,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能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不让学生“触摸”,这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将会导致生物课教学“废时低效”。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便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一、优选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选课堂教学方法,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选课堂教学方法是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講述《生物的生活环境》时,笔者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要让月季花生长下去,需要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地也比较准确深刻。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例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平时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引入问题:“什么使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得出结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都有关。最后,进一步指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问题。
三、采用心理暗示,增加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首先向学生说明该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前教过的学生经常在某方面出错,这在心理学上叫先入为主,教师提示学生哪里难学,等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成绩好的学生,一听就懂了,势必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易于取得好成绩,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建立。相反,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学到这部分内容时,即使没有完全听明白,他们会感觉到“这就是老师讲得最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弄不明白,我没听明白也是正常,下课后再问问老师就行了”。所以,下课后教师需要根据这一内容做个别辅导或用题组进行练习,进一步帮助后进生突破重难点。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到根的导管中去的”这个问题是该节课的难点,但通过运用课件模拟根吸水的这一动态过程,学生很快就能够领悟到“土壤中的水先进入根毛细胞内,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缝隙及逐层渗透到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这两条途径到达根内部的导管”这一过程。这样,就达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张集职业高级中学)
一、优选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选课堂教学方法,就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选课堂教学方法是对学生素质培养具有最直接、最稳定影响的因素。确定合理的教学方法,新课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迁移过渡、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自信,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講述《生物的生活环境》时,笔者把一盆月季花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要让月季花生长下去,需要提供什么条件?反之呢?这说明了什么?如何把影响月季生活的因素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问题回答地也比较准确深刻。教学目标可由学生提出,使教学中的问题真正成为学生的问题;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完成;实验先由学生设想、设计、操作,再由教师点评。在整个教学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教材或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主动努力获得的丰硕成果。
二、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探究性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究、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应该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例如,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平时咀嚼馒头会感觉到有甜味引入问题:“什么使馒头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得出结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唾液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都有关。最后,进一步指出“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平时吃饭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问题。
三、采用心理暗示,增加学生自我效能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上课刚开始的时候,首先向学生说明该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以前教过的学生经常在某方面出错,这在心理学上叫先入为主,教师提示学生哪里难学,等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成绩好的学生,一听就懂了,势必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易于取得好成绩,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建立。相反,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学到这部分内容时,即使没有完全听明白,他们会感觉到“这就是老师讲得最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弄不明白,我没听明白也是正常,下课后再问问老师就行了”。所以,下课后教师需要根据这一内容做个别辅导或用题组进行练习,进一步帮助后进生突破重难点。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走进课堂,这些手段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能够方便地实现相互的转化。学生的“学习障碍”是教学的难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能消除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例如,在《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的教学中,“土壤中的水分是怎样进入到根的导管中去的”这个问题是该节课的难点,但通过运用课件模拟根吸水的这一动态过程,学生很快就能够领悟到“土壤中的水先进入根毛细胞内,进而通过细胞间的缝隙及逐层渗透到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这两条途径到达根内部的导管”这一过程。这样,就达到了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作者单位:江苏省铜山县张集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