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族音乐是我们国家的艺术瑰宝,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在多彩的课堂,感知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本文针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民族音乐欣赏展开详尽的论述,从结合视频舞蹈欣赏、借助课件探究、运用情境创设这三个角度,帮助学生全面感受民族音乐的精髓所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 民族音乐;艺术瑰宝;小学阶段;无限魅力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民族音乐的听赏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展开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欣赏课堂中,展开科学的聆听,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感知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达到高效欣赏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舞蹈视频,感知独特曲风
在欣赏民族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民族舞蹈的相关内容,通过欣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来感知民族音乐独特的曲风,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歌舞特点,歌曲与舞蹈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民族艺术内容,帮助学生深刻感受民族艺术的无限魅力。
例如:在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教师在欣赏过程中加入了舞蹈视频的欣赏,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该民族的音乐曲风特色。《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傣族经典名曲,傣族音乐具有委婉柔美的特点,在傣族舞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傣族音乐的独特曲风,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舞蹈的欣赏教学,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走进傣族民族艺术,感知它的无限魅力。傣族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版本有很多,教师选择一些欣赏性较高的作品,带到课堂中,引导他们对比欣赏,感知舞蹈的优美,在曼妙的舞蹈中培养学生对傣族音乐的喜爱之情,让欣赏课堂精彩生动。音乐欣赏借助舞蹈的视频观摩,实现了欣赏课堂的丰富性,学生们在音乐课堂载歌载舞的氛围带动中,体验了欣賞课堂的无限快乐,达到了高效欣赏民族音乐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感知民族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融入了舞蹈的视频教学,引导学生在视频的观摩中,感知傣族舞蹈的曼妙,体验傣族音乐的柔美,把握其独特的音乐曲风。
二、借助课件探究,深入了解作品
在欣赏民族歌曲的时候,教师要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课件展开生动探究,让课堂欣赏进行得更加深入透彻,为歌曲的有效聆听做好铺垫。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充足准备,针对歌曲的有关问题展开具体的搜索,将歌曲创作的背景资料整理成生动的课件带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完成高效聆听。
例如:在学习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歌曲的创作故事及歌曲曲风展开了生动的讲解。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让学生们知道《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民歌,词曲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金鼓先生,演唱者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蔡绍序。随后教师针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借助多媒体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这首歌曲的诞生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多次修改,金鼓先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后来在一次聚会上蔡绍序当场演唱了此歌,得到了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后来金鼓和蔡绍序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及完善,呈现了如今的这首经典之作。这首歌曲曲式结构简单明了,歌词内容通俗易懂,通过欢快的节奏来展现情绪的乐观爽朗,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至今仍广为流传。教师借助课件的生动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了对作品的全面了解。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音乐的创作及风格,教师借助媒体课件,展开详细的讲解和探究,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清晰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运用情境创设,把握情感内涵
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的创设,展开生动的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实现更为深入的学习。情境创设能有效带动学生的欣赏情绪,帮助他们投入地聆听并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让课堂欣赏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达到顺利教学的目的,呈现更为生动的欣赏课堂。
例如:在民族音乐《江南好》的欣赏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感知苏州的民族艺术,进行巧妙的课堂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情感内涵,感知江南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教师在课堂之初,结合所听赏的音乐《江南好》进行了诗歌的朗诵,借助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来进行配乐的诗朗诵,将学生带入一种绝美的意境之中。在朗读诗词聆听音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江南的美景图画,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作用中,有效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实现作品情感体验的最佳效果。在作品的聆听中,教师为了创设生动的情境,结合古诗词及动人的江南图画,来营造江南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风景之美,激发他们愉悦的情绪,让他们享受于音乐的美妙之中,培养学生对江南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教师引导学生在细腻的聆听中,感受乐曲旋律的流畅优美,情绪的欢快活泼,准确把握情感内涵,实现高效欣赏。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民乐欣赏中的情感内涵,运用恰如其分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配乐诗朗诵的意境中,在优美图画的视觉引导下,充分感知江南乐曲的优美动人,引发学生对江南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要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民族音乐,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民族艺术的无限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民族艺术的盛宴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让音乐课堂丰富而精彩。
【参考文献】
[1]丁梦娇.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时代教育,2016(18).
[2]潘菲.浅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7(22).
[3]徐惠琴.小学民族音乐“参与—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10).
【关键词】 民族音乐;艺术瑰宝;小学阶段;无限魅力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民族音乐的听赏内容,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展开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欣赏课堂中,展开科学的聆听,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感知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达到高效欣赏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舞蹈视频,感知独特曲风
在欣赏民族音乐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民族舞蹈的相关内容,通过欣赏各民族独具特色的舞蹈,来感知民族音乐独特的曲风,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歌舞特点,歌曲与舞蹈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民族艺术内容,帮助学生深刻感受民族艺术的无限魅力。
例如:在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时,教师在欣赏过程中加入了舞蹈视频的欣赏,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该民族的音乐曲风特色。《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傣族经典名曲,傣族音乐具有委婉柔美的特点,在傣族舞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傣族音乐的独特曲风,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舞蹈的欣赏教学,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走进傣族民族艺术,感知它的无限魅力。傣族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版本有很多,教师选择一些欣赏性较高的作品,带到课堂中,引导他们对比欣赏,感知舞蹈的优美,在曼妙的舞蹈中培养学生对傣族音乐的喜爱之情,让欣赏课堂精彩生动。音乐欣赏借助舞蹈的视频观摩,实现了欣赏课堂的丰富性,学生们在音乐课堂载歌载舞的氛围带动中,体验了欣賞课堂的无限快乐,达到了高效欣赏民族音乐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感知民族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融入了舞蹈的视频教学,引导学生在视频的观摩中,感知傣族舞蹈的曼妙,体验傣族音乐的柔美,把握其独特的音乐曲风。
二、借助课件探究,深入了解作品
在欣赏民族歌曲的时候,教师要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课件展开生动探究,让课堂欣赏进行得更加深入透彻,为歌曲的有效聆听做好铺垫。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歌曲,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充足准备,针对歌曲的有关问题展开具体的搜索,将歌曲创作的背景资料整理成生动的课件带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完成高效聆听。
例如:在学习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歌曲的创作故事及歌曲曲风展开了生动的讲解。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全面的学习,让学生们知道《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民歌,词曲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金鼓先生,演唱者是我国著名的歌唱家蔡绍序。随后教师针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借助多媒体辅助讲解,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这首歌曲的诞生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多次修改,金鼓先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后来在一次聚会上蔡绍序当场演唱了此歌,得到了在场听众的一致好评,后来金鼓和蔡绍序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及完善,呈现了如今的这首经典之作。这首歌曲曲式结构简单明了,歌词内容通俗易懂,通过欢快的节奏来展现情绪的乐观爽朗,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至今仍广为流传。教师借助课件的生动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了对作品的全面了解。
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音乐的创作及风格,教师借助媒体课件,展开详细的讲解和探究,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更清晰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运用情境创设,把握情感内涵
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的创设,展开生动的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实现更为深入的学习。情境创设能有效带动学生的欣赏情绪,帮助他们投入地聆听并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让课堂欣赏在活跃的氛围中高效进行,达到顺利教学的目的,呈现更为生动的欣赏课堂。
例如:在民族音乐《江南好》的欣赏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感知苏州的民族艺术,进行巧妙的课堂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情感内涵,感知江南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教师在课堂之初,结合所听赏的音乐《江南好》进行了诗歌的朗诵,借助一首白居易的《忆江南》来进行配乐的诗朗诵,将学生带入一种绝美的意境之中。在朗读诗词聆听音乐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江南的美景图画,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作用中,有效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实现作品情感体验的最佳效果。在作品的聆听中,教师为了创设生动的情境,结合古诗词及动人的江南图画,来营造江南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江南风景之美,激发他们愉悦的情绪,让他们享受于音乐的美妙之中,培养学生对江南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教师引导学生在细腻的聆听中,感受乐曲旋律的流畅优美,情绪的欢快活泼,准确把握情感内涵,实现高效欣赏。
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民乐欣赏中的情感内涵,运用恰如其分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配乐诗朗诵的意境中,在优美图画的视觉引导下,充分感知江南乐曲的优美动人,引发学生对江南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教师要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欣赏民族音乐,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民族艺术的无限魅力,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民族艺术的盛宴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让音乐课堂丰富而精彩。
【参考文献】
[1]丁梦娇.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时代教育,2016(18).
[2]潘菲.浅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7(22).
[3]徐惠琴.小学民族音乐“参与—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10).